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探究

2021-01-13 05:37
广东蚕业 2020年11期
关键词:民俗文化文旅融合

武 娜

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探究

武娜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湖南长沙410000)

随着当前社会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不断深入,为了实现共同富裕奔小康的目标,乡村的发展也得到了更多重视和政策上的倾斜。当前不少农村非常注重加强文旅融合,一方面可以提升农村当地旅游产业中的文化内涵;另一方面可以通过自身的文化特色吸引游客旅游,合理利用农村资源,有效助力“三农”产业转型,促进乡村旅游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推进美丽新农村建设。

文旅融合;乡村旅游;产业发展

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当地文化的融合,通过挖掘乡村文化内涵,既可以促进乡村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也可以促进游客对于乡村的深入了解,为乡村旅游行业发展提供机遇。

1 乡村旅游与当地文化融合的必要性

首先,文化和旅游的共性是都具备一定的地域以及经济上的差异性,基于这种差异性能够保障乡村旅游在实施过程中不会存在同质化状态。人们能够在乡村旅游过程中体会不同的文化内核,同时能够保持乡村户外旅游的知识性以及享受性,保障乡村旅游产业能够兼顾地域性以及内涵性。

其次,文旅融合的机制能够达成文化与乡村旅游之间的紧密联系,促使两者相互依存,让彼此成为对方发展的动力,以旅游产业发展带动文化的传播。在乡村旅游活动中开展文化交流,促使文化成为游客心灵满足的重要保障,发展乡村旅游资源,推进乡村旅游形成更加多元化的旅游体系,促使乡村旅游产业在整个旅游行业中具有更强的活力以及竞争力[1]。

最后,本质上旅游产业和文化应当是分开的,因此需要针对二者的发展现状进行有效融合,形成合理的文旅发展环境,同时推进二者形成切实的价值识别机制,融合之后解构与重组乡村旅游与文化,完成创新融合,形成乡村旅游产业链,进一步强化内容上的融合,如图1。

图1 文旅结合过程

2 乡村旅游产业的不同类别

2.1 民俗文化类型

乡村中普遍流行的文化类型是民俗类文化,在乡村发展过程中民俗文化是主要的传承内容。不同于城市高速的发展,乡村保留了大部分当地人民的习惯以及风俗传统,在文旅融合的背景下能够进一步融合旅游行业与乡村中特有的民俗文化,在充分发挥民俗特色的基础上,保障游客获得独一无二的文化体验,在享受田园风光的同时了解融合了乡村当地生活状态的民俗文化。其中包含民俗文化中的服饰装扮、节庆习俗以及宴饮礼仪等多个方面,民俗文化的融入是当前乡村旅游行业发展的助推器。

时代发展过程中,乡村作为民俗文化的主要扎根环境,要重视唤醒文化,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对于城市的游客而言,民俗文化包含了乡村聚落发展、饮食文化、服饰演变、节庆以及礼仪上的文化内容,这类接近祖先生活模式的民俗文化能够让人享受到诗情画意的乡村风光,还能体验到传统的乡土生活。对乡村旅游而言这是最宝贵的文化财富,在发展当地旅游产业的基础上还能传承自身文化。乡村旅游中包含的文化本身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不少乡村中还包含了古镇、古巷、古老民居等建筑中的活化石,完全可以加以修缮之后作为民俗博物馆进行参观游览。还可以发掘当地的民俗艺术家,针对乡村旅游发展现状进行描绘,从而提升游客对乡间文化的认知,还可以进行主题创作活动,引导游客参与到自主创作的行列中来,提升游客旅游活动的参与度[2]。

除了以上方式,乡村的土地也是发展旅游行业的资本之一。广袤的土地可以建立农业园,比如建立休闲娱乐区、自主度假区以及活动体验区等。根据不同游客的不同旅游需求进行分配,以文化带动各个区域乡村旅游资源发挥作用。一部分种植业较为发达的乡村地区还可以建立不同的农业区域,比如农耕文化历史演变区、现代农业发展及参与区、民俗风情文化参观学习区,等等。通过多种方式推进乡村旅游多元化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建立较为完善的文旅融合的旅游体系。

2.2 休闲文化类型

城市和乡村都有休闲文化,但是乡村有绿色有机作物,游客可以参与种植,了解当地民俗文化,尤其是饮食文化、乡村风俗。由于乡村的地理条件不同,可以根据当地特点,开展登山、垂钓、漂流、游牧等旅游项目。当前不少乡村旅游还设立了亲子游乐园、小型动物园以供儿童参观,能够吸引儿童参与其中,或者作为学校的校外实践基地,增强乡村旅游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在特色化的乡村旅游过程中除了面对儿童设置项目,人口老龄化也不能忽视。在当前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可以针对老年人开发休闲产品,比如温泉疗养、园艺疗养乡村旅游模式等。针对老年人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旅游服务,提高老年人的旅游满意度,针对老年人的身体状况进行便利的基础设施设计,保证老年人也能获得足够的休闲空间。

在休闲娱乐乡村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乡村还可以借鉴当前外国的发展标准,以回归自然、有氧活动为主进行林间踏青活动,以乡村旅游独有的自然资源作为基础,带领游客进入山谷、池塘、森林中,推进健康运动与乡村旅游相结合,发展符合自身自然环境条件的乡村旅游模式。

2.3 创意文化类型

针对游客文化水平、审美水准的差异,一部分乡村旅游还融入了创意型产业。比如结合当地环境实施绿色种植理念,将一部分田地承包出去交由一部分游客种植,针对距离比较近的城市游客留有专门的土地,在他们不便管理的时段当地农户兼顾种植,定期发送植物生长情况的照片。这样不仅能够增加游客粘性,还能推广当地种植业绿色、安全的种植理念,提高游客的参与度,提升当地乡村旅游的品质,建立精品化、品牌化旅游模式[3]。

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人们主要体验的是农产品,然而不少乡村农产品包装质量良莠不齐且卫生条件较差,整体保质期较短,农产品附加价值较低。因此需要进行产品的优化升级,将食品安全与健康生活理念相结合,创造出独创性更强的乡村旅游模式,以农产品自身的生长规律为基础,推进游客参与其中,形成乡村旅游的良性发展循环。

还可以根据时代特点和城市游客需求,建立一套完善的绿色生活理念,在发展乡村旅游过程中将乡村种植与信息化技术相结合,采用互联网传输实施自动化的浇水施肥,建立农产品产出基地。在发展当地农业的基础上推广自身产品,保障游客能够品尝到纯天然、无公害的农业产品,形成乡村旅游与农业发展相互依存的发展模式。

农产品的发展离不开创新,可以创新农业技艺,将农业肥料制作成艺术品,比如葫芦制作的烙画、麦秸秆编制的桌椅、玉米皮做成的挂画等,在增加游客参与性,提升乡村旅游趣味性的同时,增加农产品或者农业废料的经济价值。

在进行乡村旅游推广时,要结合当地文化进行宣传,比如可以采用讲故事的模式,将人们耳熟能详的故事与当地农产品相结合,还可以打造植根于乡村当地文化的工艺品或者纪念品,既能够提升农产品的价值,也能够增加旅游特色,激发人们对当地的好奇心。

2.4 科教文化类型

城市游客能够进行户外开放式、体验式教学,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进行交流合作,发挥每个人自主探究的精神,获取新的知识或者新的技能。乡村可以作为天然的教学场所,比如利用当地的鸟类资源,邀请鸟类专家教授相关的知识。游客在乡村旅游过程中既能够亲近大自然,又能学习到一定的知识。有一部分地区乡村旅游主要是以手工艺品为卖点,可以请手工艺大师,现场给游客教授手工艺品的制作工艺,开展体验式教学,寓教于乐,推进乡村旅游进一步发展。

3 结束语

一部分乡村有优美的自然风光和环境,另一部分则有固有的文化传统或者手工艺产品,因此文旅融合意义重大。一方面,通过深入挖掘乡村的文化内涵,可以凸显乡村文化的意义与价值,更好地传承当地的乡村文化,通过乡村当地的文化特色吸引更多的游客;另一方面,能合理利用农村资源,有效推进当地旅游产业与经济的发展,促进乡村旅游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助推美丽新农村建设。

[1]庄承平,林珍铭.文旅融合视角下“百年清官村”乡村旅游发展对策分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31(8):59-62.

[2]陈天然,燕红.文旅融合视角下乡村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策略研究———以辉县市郭亮村为例[J].当代旅游,2019(6):1.

[3]肖瑜.新时代文旅融合背景下大连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对策研究[J].时代经贸,2019(33):59-60.

[4]杜滨双,冯国达,董萌,等.文旅融合视角下乡村旅游顾客体验价值的实现路径——以威海烟墩角为例[J].人文之友,2019(21):7.

武娜(1983- ),女,回族,湖南长沙人,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国语言文学。

10.3969/j.issn.2095-1205.2020.11.62

F592.7

A

2095-1205(2020)11-127-02

猜你喜欢
民俗文化文旅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齐鲁大地上的文旅盛宴
乘风破浪的日照文旅
融合菜
文旅融合,从无到无限大
地方民俗文化的传承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热贡地区民俗文化中的洁净观与实践研究
《融合》
安东:东方的幽静文旅之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