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化发展问题探究

2021-01-13 05:37陆林峰赵楠楠
广东蚕业 2020年11期
关键词:信息化农业信息技术

王 兵 陆林峰 赵楠楠

农业信息化发展问题探究

王兵1陆林峰1赵楠楠2

(1.浙江省农业农村大数据发展中心浙江杭州310000;2.温州科技职业学院浙江温州325000)

农业信息化是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主要抓手,关系着农村现代化和科学化发展,是提升农业生产与经营效率的重要内容。尤其是在乡村振兴战略下,为了进一步促进“三农”建设和发展,应当重点探究其中的农业信息化,积极找寻相应的信息化建设策略。

乡村振兴;农业;信息化发展;问题分析

现阶段以互联网技术为代表的先进科技已经成为全世界多个国家优先发展的基本方向和基本战略。当前信息已经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和财富,数据也成为关键的战略性资源,信息化产业正渐渐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型动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种系统且长期的工程,要求进一步强化农业信息服务能力,建立新型农业发展信息系统,推动农业朝着数字化、智慧化方向发展,切实加大信息技术和农业生产的全面融合力度。对此,重点探究乡村振兴下的农业信息化发展具有极大现实意义。

1 农业信息化概述和发展的重要意义

1.1 农业信息化概念

信息化主要指相关部门通过发展和培育将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作为载体的各类智能化工具,以解放更多生产力,推动社会发展的历史化进程。农业信息化则是通过收集各项信息技术成果,全面推动农产品市场营销、农业管理生产以及农业知识和信息的获得、处理、利用,以此改造传统农业的创造性,促进农业稳步增收,实现可持续发展。在农业信息化建设中,需要一步改善农业网络信息基础设施,建立专门的农业信息平台,提升农业信息服务效果,实现信息体系的网络化和自动化,信息采集的制度化、规范化,信息领域的综合化、一体化,信息质量的定量化、数字化。

在当前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政府通过促进农业信息化建设,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发展和调控农村经济与农业生产的实际状况,增加农户收入。

1.2 发展的重要意义

(1)给乡村振兴注入动力。在信息技术的影响下,将会进一步改善当前农村的发展现状,使更多先进技术应用在农村产业当中,给乡村振兴战略带来相应的技术支撑。

(2)优化配置资源,提升农业资源利用效率。同时农业信息化作为生产力的一种新形式,还可以起到节约农业生产物资及人力消耗的作用。

(3)有效提升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水平与能力。在生产管理当中有效对接信息化技术与设备,使信息成为新的资源要素,渐渐融入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有效改变和引导资本、土地及劳动力这类传统要素的集约程度及配置关系[1]。另外,农户也可以在互联网中及时掌握农产品供求情况和价格信息,提前调整农业生产活动,减少生产成本及风险。

(4)优化农村经济结构,促进农业科技推广。将信息技术应用在农业经济中,可以建立起专门的信息化服务平台(图1),进一步完善农业产业结构,合理安排生产区域。相关技术人员也可以基于科学技术建立专门的渠道与媒介,互相分享农业知识和科研资源,以此加强交流和学习效果,促进农业发展。另外应用各项设备还能促进农民掌握更多农业技能和科技理论,更好地将知识应用在农业发展中。

图1 农业信息化服务平台

(5)强化农业产品和服务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实力。在信息技术下,农业产业结构实现了优化升级,其相关服务机制渐渐向着标准化方向发展,对于提升农产品和服务的科技水准具有重大促进作用,对于农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有着极大现实意义。

(6)增加农民收入,强化劳动素质。在信息化影响下,农民通过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掌握了大量农业科技知识,还能够充分了解当前的农业动态,跟踪农产品市场的实际供求情况,提升自身信息化素质。同时还可以合理化应用土地资源,在土地资源日渐稀缺的形势下,通过各项先进技术优势来提升土地亩产量,以此实现农业增产,进而促进农业发展转型,增加收入[2]。

2 农业信息化发展问题分析

(1)农业信息资源过于分散,相关部门职能不集中,缺乏统一化管理,传播的信息内容也良莠不齐,影响农民的正常获得。

(2)虽然当前各省市政府都极为注重农业发展,也推出了大量惠农政策,然而互联网在农村发展中仍旧存在一定问题,有些贫困山区无法实现网络入户,先进的农业技术难以传递给农民,更无法推进农业信息化发展。

(3)大部分农民自身文化水平比较低,在辨别农业信息过程中存在一定困难,无法正确理解和应用农业信息,进而影响农业信息的进一步推广与应用,不利于农业信息化发展。

3 农业信息化发展策略

3.1 促使农业实现精细化发展

进入新时期以来,各类细化的社会分工渐渐打破了部分行业的传统界限。近几年国内农业改革不断深入,资源流通周期日益缩短,整体应用效率有所提升,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的门槛也有所降低。这就需要进一步促进农业精细化发展,推动土地流转,促使农业生产和经营实现机械化、规模化、信息化和智能化,进而在市场经济的优势之下,稳步促进农业信息化建设。

3.2 政府积极发挥主导作用

农业信息化发展无法脱离政府引导。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国家倡导的最关键的农业政策,其实施方必然是政府。政府在这之中属于“有形的手”,主要使用一些行政手段干预农业经济发展,包含资金扶持、政策方式等,以此加强农业信息化发展。目前农村产业结构还存在不足,只通过固定的农业资源和优势很难补充与完善产业链,对此就要将政府当作第三方机构,在“有形的手”下通过相应的宏观调控政策进一步完善农业结构,普及和应用信息技术,促使农业发展尽快实现信息化。

3.3 积极利用市场作用

市场可以在经济刺激和调解下促进农业信息化发展。市场价格是调节农业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方式,因此在市场经济发展下,需要充分结合农业生产和市场,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在政府的带领下,建立一个精准全面的市场经济网络,从中积极收集市场信息,为信息化发展指导方向,通过市场规律普及农业信息化,进一步提升生产效率,降低劳动成本。

3.4 促进农业信息资源优化,提升信息服务水准

现阶段,与农业有关的部门应当将重点放在农业信息资源建设上,加强建设使命感和紧迫感,进而在农业信息化发展中积极发挥自身的促进作用,整合农业信息资源,扩充和建设信息资源,为农业经济发展带来充分的信息支持,扭转当前农业信息资源建设过于滞后的局面[3]。同时还应建设和完善农业信息标准化制度,提升信息资源库建设力度,以此推动整合共享信息资源。

3.5 建立高水平的农业信息化队伍

农业信息化是一项极为复杂庞大和系统化的工程,具有极高的科技含量,因此在其发展当中必须充分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为了进一步满足现阶段农业发展需求,需要培养一批复合型人才。这类人才不但要明确现阶段国内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情况,还要具备完善的农业专业知识及信息技术。对此相关部门应当根据当前农业发展形势,把引进与培养专业化人才作为重点工作。各个涉及农业部门的领导者和单位负责人应积极学习各项农业信息化知识及理论,充分融入信息化建设的良好氛围之中。同时专门邀请专业的农业专家,通过信息共享、远程教育、讲座、培训等方式指导当前农业建设。农业科技人员也需要不断学习,定期对其进行培训教育,及时灌输最前沿、最先进的农业信息化知识,召集专家在现场加强指导,使所有农机人员掌握坚实的理论内容,以此指导农民开展农业生产活动,更好地促进农业信息化发展。

3.6 加强示范引领作用

为了促进农业信息化发展壮大,还需要加强试验示范、典型宣传及样板推广,全面强化社会各行业对信息化发展的理解与认知。例如可以充分利用每年国家开展的农业信息化工作会议,总结相关工作成效,积极表彰先进,宣传典型,彼此之间分享交流经验,以促使各典型在信息化建设中充分发挥示范和引导作用,在整体上全面调动和提升各地区和领域的信息化水准[4]。另外还可以积极采取各项有利措施,鼓励农户充分落实现代信息化技术运用示范工作,积极探索建设农业信息化的各类模式,在信息化发展中树立起一批典型,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4 结束语

在乡村振兴战略下,要积极顺应时代发展,响应党和政府的统一部署,积极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提升农业信息化水平。同时还应当促进信息化成果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应用,积极学习先进的信息化经验和方式,采取先进技术,更好地实施和全面落实乡村振兴战略。

[1]沈剑波,王应宽.中国农业信息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2019,35(24):162-172.

[2]杨森,汤星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数字乡村发展路径探究[J].小城镇建设,2020,38(3):61-65.

[3]韩旭东,杨慧莲,郑风田.乡村振兴背景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信息化发展[J].改革,2018(10):122-132.

[4]罗才华.乡村振兴战略下云浮市农业信息化发展水平与策略研究[J].农业与技术,2019,39(17):38-40.

王兵(1988- ),男,汉族,安徽岳西人,硕士,农艺师,研究方向:农业信息技术应用。

陆林峰(1986- ),男,汉族,浙江桐乡人,硕士,农艺师,研究方向:农业信息技术应用。

10.3969/j.issn.2095-1205.2020.11.71

S-01

A

2095-1205(2020)11-147-02

猜你喜欢
信息化农业信息技术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