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小莉,魏 鹏,崔现强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湖北 黄冈 438002)
近年来,高校学生的消费信贷市场完全适应不了学生群体多样化的消费需求,而取代传统借贷方式的网络贷款恰恰可以满足学生的临时性资金和消费需求,一时间占据了高校市场。与此同时,一些非法校园网络贷款机构趁虚而入,他们利用各种非法校园网络贷款平台和极端暴力催收逾期欠款手段,使学生掉入 “连环贷” “套路贷” 等网络贷款陷阱[1]。高校是教书育人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为保护学生合法权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应当与时俱进,肩负起学生网络贷款风险防范和教育引导的重要责任。
通过对部分高校在校学生消费行为特点、网络贷款现状、网络贷款风险等的调研,问卷调查结果显示,高校深入了解学生消费及网络贷款现状的比例很低,学生网络贷款安全教育和消费观教育问题并没有引起高校和有关教育部门的重视[2]。高校目前也没有对学生实施系统化的消费观教育,高校消费观教育体系没有形成,学生正确的金钱观、消费观也还没有形成。高校学生攀比奢靡之风盛行,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爱慕虚荣造成的负债消费,比如购买名牌手机、笔记本电脑等高端电子产品,购买高档衣物、高档化妆品、高档皮包等奢侈品,还有各种聚会聚餐、请客吃饭等,部分学生把消费能力高低看成身份地位的象征,追求高消费。二是好逸恶劳导致的享乐消费,部分学生觉得玩游戏、娱乐消费才快乐才刺激,不爱学习,不爱劳动,不愿意参加勤工俭学,等着伸手向父母要钱,享乐主义、时尚消费盛行。三是盲目跟风诱发的从众消费,这是普遍存在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习惯,缺乏理性,盲目跟风,经常参与淘宝、京东、唯品会等网上购物,不从实际需要出发,不考虑自身经济状况。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52%的学生对校园网络贷款相关法律知识完全没有概念,高校缺乏对学生网络贷款相关法律知识的宣传。目前高校所用的法律课程教材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该教材存在一些不足,一是教材在编写时涉及诚信守法的内容很少,对学生诚信守法教育不到位;二是大部分思想品德与法律知识滞后,难以适应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高校的广播台、宣传栏、网站、微信公众平台等新媒体宣传涉及网络贷款相关法律知识的很少,专任教师在专业课教学中涉及网络贷款相关法律知识少之又少,主要就是靠辅导员在主题班会、团日活动、安全教育活动中去讲讲网络贷款问题。学生也不愿意主动去学习相关法律知识,更不愿意去探讨涉及到网络贷款的相关话题,很多同学都是自己一不小心陷入 “连环贷” “套路贷” 等网络贷款陷阱的,而且还不愿意别人提及这些问题。
高校学生涉世不深,缺少社会经历和经验。 “校园贷” 平台主要是靠收取手续费、服务费和逾期利息来达到盈利目的,故意隐瞒资费标准,增加贷款流程,误导学生,收取高额费用。我国学生网络贷款申请条件极低,一些非法网络贷款平台不惜降低贷款申请条件,只需提供身份证、学生证,无需任何抵押,无需面对面交易,就能快速获得贷款,过程必然存在许多漏洞,社会负面影响极坏。同时这些平台还会采取各种非法手段故意造成借款学生逾期,贷款后仍有部分学生又向另一个网络贷款平台贷款,把学生带入 “连环贷” 的恶性循环。可见这部分学生网络贷款风险防范意识极差,高校平时很少重视对学生风险防范意识的培养和教育,风险防范教育体系还没有形成。
高校学生中存在着考试作弊、论文造假、学术抄袭、虚假履历、伪造证书、虚假就业、随意毁约、恶意欠费、校园网贷等等诚信缺失的现象。高校所开设的诚信教育课程也是重视理论而轻视实践,讲讲课、做做题、考考试,诚信教育流于形式,并没有提高学生的诚信品质。高校学生个人征信管理系统和信用评价系统还没有完全建立,诚信管理监督机制也不健全,学校很难发现失信学生的失信行为,失信学生并没受到惩罚,而守信学生也并未得到表扬,长此下去,失信学生无所顾忌,还会继续做出一些失信行为,而守信学生利益受损,后面也会跟着不再那么守信了。学校仍然将学生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主要标准,没有按照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要求去培养品学兼优的学生,不同程度地造成了重智育轻德育、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所以说高校对学生诚实守信教育远远不够。
网络贷款平台短时间内大量涌入校园,校园内诸如宣传栏、教室、实训室、餐厅、图书馆、厕所等公共场所到处都张贴着各种网络贷款传单、充斥着各种网络贷款信息,而高校并未配备专门的管理人员,只是由保洁人员清理一下广告而已。学生自制能力很低,消费欲望又很高,难以辨认这些虚假信息,也抵挡不了金钱的诱惑,一旦有学生使用网络贷款,后面就接着有大批学生跟风,消极负面影响很大,高校对校内及周边网络贷款环境监管力度和力量都不够。辅导员对学生进行过网络贷款调查,但也很难获得学生真实的网络贷款信息,日常消费等实际情况很难把握,开展了调查但得不到真实数据,也不可能取得实质性效果。学生是校园新媒体网络的主要使用者,面对这么多的充斥着校园新媒体网络的各种网络贷款平台,学校宣传部、信息中心、保卫处、学工处等职能部门并未对此进行严格把控和有效监管。
针对高校学生不良网络贷款现象,政府目前还没有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社会征信体系也不完善,造成学生信用信息十分匮乏,高校与政府之间缺乏合作机制。社会各界对高校学生不良网络贷款关注、关心太少,银行等金融机构参与学校学生网络安全知识讲座和专题教育也不是很经常,公安机关对非法校园网络贷款机构打击力度不大,高校与社会之间缺乏合作机制。大学生远离家乡异地求学,高校和家庭之间联系方式单一,一般情况下学校辅导员也只是留存着学生家长的联系电话、微信或家庭住址等,目前学校也难以开展大规模的学生家庭走访活动,并未与家长建立长期的长效的沟通联系机制,都对学生日常消费与网络贷款情况缺乏了解和沟通。高校与政府、社会、家庭之间的沟通协调机制尚未建立。
当前,高校学生受西方享乐主义的负面影响,普遍存在超前消费、盲目消费、从众消费、攀比消费等问题。高校具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多样的教学手段,承担着对大学生消费观教育的主要责任。
1.弘扬传统美德,倡导勤俭节约
艰苦朴素和勤俭节约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适度消费既能够满足我们学生的合理生活需求,也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无论何时何地倡导勤俭节约和合理消费都不会过时也不会过分。高校需要将马克思主义消费理论、社会主义荣辱观渗入到学校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要充分利用校园各种新媒体向学生传播正能量,引导学生合理消费、适度消费,拒绝攀比拒绝浪费拒绝奢侈。高校还应该出台制度鼓励学生利用课余、周末、节假日和寒暑假进行勤工俭学和社会实践活动,亲身经历体验劳动的艰辛和工作的辛苦,帮助学生养成良好习惯、崇尚劳动光荣[3]。
2.开设经济课程,传授金融知识
高校可根据学生的理财状况开设财务会计、投资理财等经济类相关课程,提高学生的财务知识水平;高校配合有关部门在学生中开展 “青年投资协会” “生活理财” “国民财富和纳税意识” 等投资理财相关活动,提高学生的投资理财能力;高校可以鼓励学生报考会计从业资格、银行从业资格考试,增强学生的投资理财意识。
3.组织专题讲座,开展知识竞赛
高校可以邀请或聘请证券投资公司、金融保险公司或银行的金融专家为学生进行投资理财专题讲座,也可以聘请社会上一些投资理财方面的成功人士为学生传授理财技巧和成功经验等,高校还可以和一些金融机构共同举办金融知识竞赛,旨在增强学生的投资理财意识和能力,让学生学习金融知识、了解金融市场,让学生能够合理安排个人的财务支出。
1.开设法律课程,开展普法教育
高校除了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必修课外,还应开设《网络安全法律法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选修课,扩大学生的法律知识覆盖面。高校还应开展校园网络贷款法律知识讲座、法律知识竞赛、法律法规主题班会等普法教育活动,通过校园网、校园广播、校园微博、微信公众平台等校园媒体对学生进行网络贷款相关法律法规教育。
2.出台法律制度,引导学法用法
国家应结合大学生校园网络贷款中出现的具体问题,加快修订、建立和完善校园网络贷款相关法律法规,禁止网络贷款机构向大学生收取高额 “服务费” “逾期催收费” 等,禁止使用不正当的甚至是暴力的催款手段,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4]。高校配合有关金融监管机构加强对校园网络贷款机构的监管力度,明确各职能部门的监督职责,制定校园网络贷款机构的各项标准,规范校园网络贷款的各种行为,完善校园网络贷款准入、运营、退出等机制。
3.自觉遵纪守法,预防违法犯罪
高校学生应当严于律己,自觉地遵守社会公德,自觉地遵守校纪校规,用国家法律和学校纪律来约束自己的行为。高校学生应该系统地学习国家法律法规,深入地理解法律的内涵,提高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掌握并运用法律知识去处理各种问题,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高校学生要做到学法、知法、懂法、守法、用法,敢于与一切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维护国家法律的尊严,营造良好的社会秩序,做到自觉遵纪守法,预防违法犯罪。
教育部《关于开展校园网络贷款风险防范集中专项教育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各地教育部门、各高校要对大学生进行网络贷款风险防范教育,做好风险防范工作。
1.开设风险课程,开展防范活动
高校教师要联系学生实际生活和典型案例,把校园网络贷款风险防范知识渗透到日常教育教学环节,筑牢学生风险防范理论知识基础。高校要对学生进行校园网络贷款风险防范主题教育,开展网络贷款辩论赛、网络贷款安全防范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的学生网络贷款风险防范教育活动,向在校学生普及金融风险防范常识。高校还可以充分利用宣传栏、板报、条幅、网站、广播台等方式进行学生网络贷款风险防范教育。
2.警惕不良信息,打击非法宣传
高校要教育引导学生自觉警惕各类校园网络贷款机构的不良甚至是虚假的宣传信息,自觉抵制极具诱惑性的校园网络贷款广告,增强自身防范意识。同时,高校要安排专门的治安保卫人员仔细检查校内外及周边的各种校园网络贷款广告,并安排保洁人员或学生干部对宣传栏、宿舍楼、教学楼、实训室、图书馆、餐厅等公共场所的校园网络贷款广告进行清理,告诫学生不要为借贷公司兼职张贴广告。
3.保密个人信息,确保信息安全
教育引导学生要高度警惕、坚决抵制来校园推销的各种网络贷款产品,不要盲目信任,不要盲目跟风,不要随意告诉他人学生个人信息,注意保护好个人信息,避免信息被他人盗用。同时也要通知家长谨慎使用学生个人信息,不要轻易相信社会上的不法分子,提高家长的警惕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明确指出诚信是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之一。
1.建立诚信档案,记录诚信事实
建立学生个人诚信档案,有利于学生培养诚信品格、约束自己行为、保持良好形象。学生个人诚信档案包括个人基本信息与诚信事实记录。个人基本信息主要包括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证号码、民族、籍贯、政治面貌、联系方式、家庭地址、家庭成员、学业状况、健康状况等,不管是纸质版的还是电子版的,学生及其家长要注意个人信息保密和信息安全,尤其是学生公民身份信息、联系电话、银行卡密码等一概不能外传,辅导员更要注意保护学生个人的基本信息和诚信档案。诚信事实记录包括学年考核鉴定、学业成绩情况、技能鉴定情况、上课到堂情况、诚信考试情况、干部任职情况、先进表现情况、违纪处理情况、日常生活表现、家庭经济状况、学费缴纳情况、助学贷款情况、勤工俭学情况、奖学助学情况、诚信就业情况等,真实地记录着学生的点点滴滴。
2.建立网络平台,完善査询系统
高校配合有关部门建立大数据网络管理平台,把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学费缴纳情况、平时奖惩情况、奖学助学情况、借贷还贷情况、日常消费情况加上网约车、支付宝、微信支付情况等数据全部导入网络管理平台,然后根据网络管理平台上学生的信用水平情况来调查网络贷款平台的坏账情况、利率水平、费用收取情况等,建立并完善黑名单查询系统[5]。
3.激励诚实守信,惩处失信行为
国家应加强对校园网络贷款平台的监管,对平台的贷款资质、放贷流程、贷款学生身份信息审核条件、贷款费用、宣传信息等实施严格的审查,引导校园网络贷款机构诚信经营、规范经营。高校也应将学生的信用情况与评优评先、入党推优、奖学助学等直接挂钩,加强学生诚信教育,提高学生诚信品质,同时教育引导学生在今后要做到诚信做人、诚信做事、诚信学习、诚信考试、诚信生活、诚信交友、诚信恋爱、诚信消费、诚信贷款、诚信就业。贷款机构和学生都应当遵守守信激励与失信惩戒制度,通过各种大众媒体揭露贷款机构和学生的不诚信行为。
校园网络贷款平台鱼龙混杂,严重扰乱了校园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因此高校配合有关部门建立健全校园网络贷款管理机制,将学生的损失最小化。
1.成立专门机构,配备专门人员
高校要成立专门的校园网络贷款管理机构,配备专门的网络管理人员对学生进行网络贷款安全教育。学生工作部门把校园网络贷款相关内容列入学生管理相关文件,使学生校园网络贷款管理做到有法可依。辅导员联合学生家长深入了解学生消费现状与网络贷款情况,对学生的不良消费倾向及时予以纠正。充分发挥学生干部模范带头作用,严禁学生干部成为校园网络贷款代理,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和学习环境。治安保卫人员加强外来人员的管理,加大校园巡逻力度,及时清理校园内各种网络贷款宣传广告,及时制止校园内不良网络贷款业务。
2.收集数据信息,跟踪不良贷款
高校各职能部门要深入调查学生校园网络贷款及贷款逾期现状,及时了解学生家庭经济状况,及时收集统计学生校园网络贷款信息并建立数据库。高校要对贷款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提醒,分析校园网络贷款的利弊和风险,遏制不良校园网络贷款事件的发生。高校要跟踪已贷款或贷款逾期的学生,还要跟踪校园网络贷款机构,联合政府、社会、家庭督促校园网络贷款机构建立合理规范的还贷流程,保护学生合法利益[6]。
3.监管贷款平台,规范借贷行为
高校要严格审查校园网络贷款平台准入资格,提高校园网络贷款平台的入校门槛,密切关注各种校园网络贷款平台在校内的业务开展情况,联合金融监管机构、公安部门加强对校园网络贷款机构的监管,规范借款还款标准和程序,严厉打击非法校园网络贷款行为。
1.依托政府平台,建设征信体系
我国商业银行应收集并不断更新学生征信信息,借鉴国内外信用评估体系模式,结合高校学生群体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校园网络贷款信用评估体系。同时利用学生日常的淘宝、京东、支付宝、微信等网络消费记录和大数据对比,高校可以将学生的征信信息与国家教育部门联合起来,建立统一的学生消费查询平台,建设全国学生信用征询系统。
2.联合金融机构,规范贷款渠道
高校可以联合金融机构,为学生提供安全可靠、手续便捷、利率合理的网络贷款途径和金融借贷服务,满足学生的临时性资金需求。比如说,中国工商银行推出 “大学生融e借” ,招商银行推出 “闪电贷” ,中国银行推出 “中银E贷.校园贷” ,中国建设银行启动了 “金蜜蜂校园快贷” 。这些贷款,金额最高可贷8000元,贷款期限一般12个月,最长期限可分24期,利息都很低[6]。
3.借力家庭教育,解决实际问题
高校和家庭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两大阵地,应加强联系、及时沟通、协同育人。辅导员可以建立班级微信群、班级QQ群、班级家长微信群等,充分利用这些便捷的沟通方式,向学生及其家长宣传国家政策、做好各项提醒、进行安全教育,对学生中出现的不良消费倾向及时提醒及时沟通及时解决。还可以成立家长委员会,让家长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出谋划策、集思广益,共同处理学生利益等相关问题。
高校学生网络贷款安全教育是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已有部分高校在加强学校教育引导、完善风险防范体系、完善法律监管体系、健全协同育人机制、建立奖学助学体系等方面积累了一些成功经验,值得借鉴。本文主要从加强消费教育、强化法纪教育、加强风险防范、做好诚信教育、完善监管机制、形成教育合力等六个方面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期望对今后高校学生网络贷款安全教育有更大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