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前后高职院校师生信息化素养变化的对比研究
——以黄冈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21-01-15 21:02占卫国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信息化高职素养

占卫国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 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湖北 黄冈 438002)

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给全世界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改变,既有生活方式的变化,也有学习方式的改变。我国在教育部 “停课不停学” 的号召下,各类学校采用线上教学的方式开始了一段不平凡的探索旅程。高职院校作为信息化教学的排头兵,开启了在线教学的探索。黄冈职业技术学院自2月初就做好了在线上课的准备,2月13 日全面启动在线教学,共开设384门在线教学课程,357名教师参与在线教学工作。为了提升和改善在线教学质量,学校在二月开学之初和五月进行期中教学检查之时,分别对学生进行在线教学的问卷调研。第一次问卷回收10493份,第二次回收问卷9059份,从这两次的问卷中可以明显看到师生在这次应对疫情的在线教学过程中信息化素养能力从量变到质变的改变。

一、信息素养概念的提出及其内涵

1974年,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Paul.Zurkowski率先提出了信息素养这一全新概念,并解释为: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源使问题得到解答的技能。1992年美国图书馆协会在《信息素养全美论坛的终结报告》中, 对信息素养的概念作了详尽表述: “一个有信息素养的人,他能够认识到精确和完整的信息是做出合理决策的基础; 能够确定信息需求, 形成基于信息需求的问题, 确定潜在的信息源, 制定成功的检索方案, 以包括基于计算机的和其他的信息源获取信息, 评价信息、组织信息用于实际的应用, 将新信息与原有的知识体系进行融合以及在批判思考和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使用信息[1]。”

信息素养的内涵具有动态性和发展性,进入21世纪,欧美发达国家多用数字素养取代信息素养,201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用数字能力囊括各种素养,对数字能力的定义为 “数字能力指能够通过数字设备和网络技术,安全、适当地访问、管理、理解、集成、交流、评估和创建信息,以参与经济和社会生活。它包括各种素养,即计算机素养、信息技术素养、信息素养和媒介素养。[2]” 对2000-2019年我国信息素养教育领域文献进行分析后发现, 未来信息素养教育研究的主要趋势是本土化与国际化相结合、实证研究和理论研究相融合以及面向综合型信息素养教育升级转型[3]。从各国发布的标准看,现在人们普遍认为信息素养包含四个要素: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由于信息道德是一种道德手段,是依靠社会舆论和内心信念形成的一种行为规范,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制定主体。而我们在这里主要讨论的是高职院校师生信息化技术运用能力改变,所以对信息道德就不做探讨。

二、高职教师疫情前后信息化素养变化对比

(一)信息意识的改变

信息意识是指客观存在的信息和信息活动在人们头脑中的能动反映, 表现为人们对所关心的事或物的信息敏感力、观察力和分析判断能力及对信息的创新能力。黄冈职业技术学院教师疫情期间对信息化教学基本上经历了恐慌、担心、摸索前进、熟练掌握,并乐于把信息技术作为基本工作手段这么一个过程。疫情爆发前,学校开展了四期信息化教学培训,但是在线参与的人数只有140多人,而且是在学校要求下参加的,自觉自愿参加的人数不多,大多数老师信息敏感力差,自觉寻求信息意识弱。所以当要建立在线课程,并且从建到用只有两周时间时,很多老师感到恐慌。因为从搭建课程结构到上传课件,重难点的微课制作,资源的补充和完善,直播软件和平台的选择与操作的熟悉,这些都需要老师自己在家摸索;就连交流请教都只能是在线,不像在学校可以找人现场演示,怎么能不叫人恐慌担心。这从期初的教学效果调研结果就可以看出。在期初,学生对在线教学的不满意率为10.29%,,比较满意占到41.48%,而认为在线教学效果是正常教学效果的50%-69%的比例为30.94%,认为在线教学效果在正常教学效果的50%以下的学生占比为19.6%。

在线教学开始之初,老师们才主动学习各种直播平台的使用方法和视屏制作等信息化技术,前期挂在网上的信息化教学视频观看人数在一周之内达到500多人次。到2月3号正式在线教学开始时,老师们已经熟悉了大多数的教学软件,就连每周一次的教学交流都是采取在线方式,大家交流自己的在线教学心得和体会,共同提高改进,到最后已经习惯于将信息技术作为基本工作手段。

(二)信息知识的改变

自从教育部在南京举办2012年首届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以来,全国高职院校都比较注重师生的信息知识的学习。信息知识是指与信息有关的理论、知识和方法,包括信息理论知识与信息技术知识。黄冈职业技术学院近几年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对教师信息知识的培训也是从来没有间断过,学校投入巨资建立了自己的云教学平台,学校领导对教师信息化发展能力培养高度重视。疫情前学校对教师进行了四期信息化培训,而且每期培训结束都对教师进行测评,考核成绩不合格的与教师职称晋升和工资晋级直接挂钩。学校还特地从深圳职院、武汉职院请来信息化建设专家讲学。

近几年在国家信息化大赛中也取得了优异成绩。从2016年到2019年,这几年都有老师获得国家信息化教学能力大赛一等奖的好成绩,在湖北的高职院校中是首屈一指的,这些是学校能够很好地进行在线教学的基础和保障。疫情发生前很多老师都都不知道腾讯课堂、叮叮、智慧职教云平台、医学讲堂等在线教学平台,也不知道如何使用录屏软件,更谈不上视频的制作与动漫效果在视频中的运用;但是在学校前期坚持不懈地对老师信息化培训的坚实基础上,老师们信息知识得到了极大丰富。截止到2020年11月份,学校建立在线课程771门,参与在线教学的教师达到1447名,学校的智慧黄职云教学平台老师上传的资料达到7T,老师申报的省级、校级关于信息化教学相关课题30多个。根据全国高等学校质量保障机构联盟(CIQA) “ 疫情期间高校教师在线教学调查报告” (以下简称CIQA调查报告)数据显示,在疫情之前开展过线上教学的教师占20.43%,疫情之前未开展过线上教学的教师占79.57%;参与调查教师中,在疫情期间开展线上教学的教师5290人,占97.19%。疫情期间未开展线上教学的教师153人,占2.81%[4]。这些数据都说明不管是高职院校还是全国的普通高校,疫情前后,教师的信息化知识发生了极大的改变。

(三)信息能力的改变

信息素养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基本信息能力,信息能力指理解、获取、利用信息能力及利用信息技术的能力,这个概念也是美国信息上会协会主席Paul Zurkowski1974年首次使用。开学之初,通过学生反馈和督导老师的反映发现,教师的教学形式单一,一些教师在教学资源制作方面存在不足,与学生互动交流不及时、作业批改滞后等问题存在,关于重点、难点的微课、视频资源等相对不足,学生对在线学习资源的满足程度偏低,完全满足占比仅为1/3,这也说明我们教师的整体信息化创造性运用还有待提高。尤其是微课的制作数量和质量,大多老师是从网上下载,或是录屏,然后直接作为教学资源,缺乏视频加工技能,比如视频加字幕,配上背景音乐,或是加上动漫效果,使视频的画面效果更逼真,更加吸引眼球等。

五月份再进行期中教学检查时,我们老师的信息化能力就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学生在线学习满意度较上轮调查提高了近8个百分点,整体满意度达97.26%。教学形式也多样化了,老师们积极采用随堂作业、讨论、课程直播 、在线作业、在线测验、游戏设置、小竞赛、意见调查、进行课堂互动答疑辅导及个性化指导等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根据CIQA调查报告 “教师教学平台技术掌握的熟练程度” 数据, “熟练” + “很熟练” 两部分人数占比达到了66.78%[4],这说明疫情后高校教师的信息化能力得到了极大提升。

三、高职学生疫情前后信息化素养对比

对高职学生来说,信息素养提升主要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在2020年的开学之初对学生在校教学调研结果显示,刚开始线上教学,各个教师选择的教学平台和直播软件各不相同,太多的直播平台让学生无所适从。比如就有一个班六门课程就有六个不同的教学软件,叮叮、QQ直播、腾讯课堂、医考学堂、蓝墨云班课、智慧云,学生一个平台都还没有操作熟练,这么多的平台在第一次课就要知道怎么操作,进入平台有的是不知课件在哪里,有的是不知在线作业怎么做,有的是不知怎么和老师互动,搞一个单元测试,学生发的咨询信息达200条以上,有的是答案不能上传,有的是提交了又不见了,有的是还没做完就点到提交上去了,总之在线教学之初,学生的信息化运用能力还是比较欠缺,但是经过了几周的教学之后,再次在线问卷发现,42.68%的学生能够通过网络课程回放,对重难点充分学习;48.06%的学生能够自由安排时间;42.68%的学生能借助丰富的网络资源,更深入地学习。

期中教学检查时,再次对学生进行的在线教学调研结果显示,95.13%的学生参加了大多数课程的签到活动;87.25%的学生学习了大部分的课程资源;90.08%的学生积极参加了多数教学互动活动;89.47%的学生完成了大多数课程作业;86.4%的学生课程作业在良好以上。在调研中,有一项问卷是 “在线教学与线下教学的教学效果的比较” ,只有近60%的学生认为在线学习效果能够达到在校正常学习效果的80%及以上,相较上一轮调查有所提高,但同时也说明高职学生主动学习能力有待加强。大部分学生面对疫情仍能坚持学习,保证相对稳定的学习时间投入。近85%的学生适应在线学习,能够正常学习,大部分学生都能有较好的学习状态,同时有15.56%的学生反馈学习压力非常大。

学校图书馆在疫情期间也开展了一系列的信息化竞赛活动,提升学生的信息化素养,如:湖北省高职高专院校 “战疫情,暖人心” 原创作品大赛,学校建立移动图书馆数字资源库,并在学生中举办微视频大赛活动等。

到2020年9月,在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黄冈职业技术学院2019级一村多名大学生班级中就有四个项目在校赛中脱颖而出,被推荐参加省赛,其中村农业201901班田红兵同学团队 “瓦尔登湖林下散养土鸡模式的实践与创新” 进入了省赛的复赛,一村多的这些30-40岁的来自农村的学生,他们能很快接受现代信息化教育,这也说明学校学生的信息化素质教育非常成功。

四、结论

(一)信息化素质在这次疫情后普遍大幅度提升

就信息化素养的提升而言,这次的疫情对高职师生既是一次重大挑战,也是高职师生素质提升的一次难得机遇,逼迫高职师生去摸索,去学习。

对教师而言,从二月初接到要开展在线教学的不知所措,到五月份的期中教学检查调研学生反映91.52%的教师教学活动有直播,学生对课程教学资源的满意度达94.05%。68.58%的学生认为反馈的意见得到了及时的回应,93.74%的学生确认交流答疑比较充分,几乎所有的教学活动都有作业,教师也能及时批改作业,学生在线学习满意度较第一轮的调研提高了近8个百分点,整体满意度达97.26%。对学生而言,从在线教学之初找不到学习平台到能在平台上和老师互动,完成老师布置的各项任务,整体信息能力得到很大提升。

(二)不足之处

1.信息化基础设施的不足,影响了教与学的效果

学生反映网络信号不稳定,尤其是比较偏远的地区,有些西藏学生反映为了听老师的直播课,他们要走一个多小时,到山顶才有比较好的信号

2.教师和学生信息化素养参差不齐,缺乏个性化指导

对年纪偏大的老师来说,信息化的反映滞后,课程的教授主要以PPT讲授为主,而且是一个人唱独角戏,互动环节少,自己制作的视频资源也比较少,还是老式的教学模式。

对学生来说,在线教学易受到外界环境影响,如网络平台体验感不好、学生网络条件有限、线上课堂教学效率不高、长时间对着手机眼疲劳,易走神等都影响学生的在线学习效果,有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差,在家里缺少有效监督,对老师布置的在线作业和其它自主学习任务放之任之。根据我们的调研,34.23%的学生对教师所讲授的知识只理解50%,而2.12%的学生表示对老师讲授的内容不懂。

(三)高职师生信息化素养提升措施和建议

1.信息化素养的提升是一个长期不懈的过程。 “信息素养” 的本质是全球信息化需要人们具备的一种基本能力。世界经济正转向信息化非物质化时代,人类已自然进入信息时代。就高职院校而言,信息化素养的培养和提升不仅仅是高职的学生,也包括高职的教师,高职教师要借助全国高职院校教学能力大赛平台提升自己实践能力,要勇于创新,不断提升信息化水平,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将信息技术课程与其它课程整合,让高职学生的信息化素养也不断得到提升。

2.加大微课视频等教学资源开发经费支持力度,提高教师课程资源开发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对教学资源的满足度。

3.针对学生的信息化能力不同,开展个性化辅导,提高高职学生整体信息化素养。

注:文中数据来源于

①黄冈职业技术学院诊改简报2019-2020第一期、第二期、第五期。

②全国高等学校质量保障机构联盟(CIQA) “ 疫情期间高校教师在线教学调查报告” (厦门大学教师发展中心)2020,3,31。

猜你喜欢
信息化高职素养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战“疫”期间基于高职线上教学的分析与思考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如何将微课融入高职钢琴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