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运用积极心理学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
——以黄冈职业技术学院护理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例

2021-01-15 21:02张朋生王莹华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抗疫思政防控

张朋生,王莹华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 护理学院 湖北 黄冈 438002)

2020年,全球爆发了近百年来最为严重的传染病大流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爆发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疫情。截止发文时间(2020-11-24),全球确诊病例超过5871万例,死亡超过138万。中国新增确诊病例5例,均为境外输入。现有确诊病例305例。累计确诊病例86469例,死亡4634例[1]。疫情传播速度快、感染范围广、防控难度大,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带领全国人民打响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仅用1个多月时间遏制蔓延,2个月的时间将新增本土病例控制在个位数,3个月的时间取得了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的决定性胜利,同时对北京、大连、新疆等局部地区集聚性疫情进行了歼灭战,八个月时间夺取了全国抗疫斗争重大战略成果,为全球战疫做出了贡献,铸造了 “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 伟大抗疫精神[2]。

在这次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灾难中,虽然缺失了春节祥和气氛,失去宝贵生命、健康和财富,但诸如钟南山、张伯礼、张定宇、陈薇等抗疫 “人民英雄” 、无数逆行而上的白衣天使、警察、社区干部、党员、志愿者、群众等不同方式参加疫情防控斗争,可谓是举国同心,众志成城,收获了人间大爱、责任担当、制度自信,为高职护理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真实鲜活、直观生动的教材,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一、积极心理学及对人心态的影响

积极心理学是20世纪末在美国兴起的一场心理学运动,美国心理学家赛里格曼是发起者。积极心理学是以人类的自我管理、自我导向和有适应性的整体为前提理论假设的,它倡导人们要用积极的心态,解读人的心理现象和心理问题,通过对个体各种现实能力和潜在能力加以激发和强化,使某种现实能力或潜在能力变成一种习惯性的工作方式,形成积极的人格特质,激发每个人潜在的积极品质和积极力量,实现幸福生活;并强调心理学不仅要帮助 “逆境” 之下的人们求得生存和发展,更要帮助正常生活的人们获得高质量的生活。

《美国心理学家》和《人本主义心理学》分别在2000 年和2001 年发表了积极心理学专辑。积极心理学在短短几年已经从美国扩展到日本、加拿大、欧洲和澳大利亚,受到更多的心理学家关注[3]。笔者结合学校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弘扬正能量,唱响主旋律,激发护理专业学生真实情感体验、树立正确认知、塑造健康人格、优化心理品质、增强幸福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念入脑、入心、入行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二、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国际疫情持续蔓延,各种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显著增多。因此,中国防范疫情输入的压力不断加大,复学、复工、复产和经济社会发展面临很多新困难和新挑战。尤其是无症状感染者虽然没有临床症状,但病原学检测却呈阳性,给高校疫情防控带来了挑战。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秋冬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术方案(更新版)》(国卫办疾控函[2020]668 号)文件要求,各高校继续实行校园准封闭管理, “非必要不出校门” ,给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一定的挑战。

(一)思政工作表面化

有的学校学生思想政治道德教育仅限于课堂思政课教学,没有融入到日常教育和服务之中;有的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系统设计和规划不够,缺乏针对性和预见性,就事论事,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有的学校经常性的思政教育不够,只满足于常规几大模块的常规性思政教育。

(二)活动载体单一化

思想政治教育仅靠课堂学习远远不够,针对性不强,形式单调,学习积极性不高,效果不理想。应该在实践中感知,要通过报告会、观看影片、民族英雄和先进人物事迹来教育人、感染人[2]。由于疫情防控任务责任大,聚集性活动开展较少,导致载体育人的实效性难以体现。

(三)工作缺乏感染力

辅导员由于疫情防控任务和日常事务繁重,心理压力大,对学生思想状况了解不多,掌握不多;对学生要求的多,服务的少,管理的多,疏导的少;对学生关心只停留在面上的嘘寒问暖,而没有解决学生内心深处产生的困惑;所采用方式单一,缺乏情理交融、疏堵结合。

(四)教育缺乏实效性

网络课堂师生互动不积极应请不踊跃,效果较差;学生不能或者很难外出,教育实践落空。思政教育主要通过电话、短信、网络等途径,对网络资源依赖高;学生新媒体技术、主观教育愿望欠缺,教育容易流于形式。

三、运用积极心理学理论,加强常态化疫情防控下思想政治教育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在疫情防控和常态化防控中,通过全员参与、全过程落实、全方位抓好疫情教育阵地,培养护理专业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积极情绪体验,促使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实践。具体表现为:围绕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在疫情防控下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身心健康教育等,有效开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坚持理想信念教育不松劲

学校组织了全体学生上好 “开学第一课” ——读懂抗疫大考的 “中国答卷” ,护理学院党务工作者分到每个课堂去,组织学生观看视频、案例讨论、角色扮演等,上好战 “疫” 课,让护理专业学生了解疫情、见证历史、传递信心、坚定信念,坚信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意志力是战胜艰难险阻的力量源泉。

1.抗击疫情,见证中国意志

为宣传中国意志就是 “坚持人民立场,维护人民利益” 。辅导员和专任教师通过线上融入课程思政,宣传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陈薇院士先进事迹;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也表现出使命担当, “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从病毒手里抢回更多病人!” 他们的感人事迹,让护理专业学生感受到中国抗击疫情坚强意志和决心,激发了护理专业学生信心。

2.抗击疫情,见证中国精神

辅导员向学生推送学习强国平台上的新闻频道和抗疫英雄谱的视频,见证他们身上体现的中国精神。如 “武汉本来就是一个英雄的城市。有全国,有大家的支持,武汉肯定能过关!” ,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工作机制科研攻关专家组组长钟南山院士坚定的信心,给处于危机时刻的中国人民打了一剂强心针;无论是驰援疫情重灾区的人民子弟兵、与时间赛跑的科研攻关工作者、战斗在一线的白衣天使,还是坚守的公安干警、工地一线的施工人员,以及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中国精神的光芒在他们身上烁烁闪耀。

3.抗击疫情,见证中国力量

在讨论中,让学生感知到:抗击疫情的力量来自全国人民的万众一心。 “武汉胜则湖北胜,湖北胜则全国胜!” 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传染病防控专家毛青的话语充满力量, “这身军装,是用来战斗的!胜利必将属于我们!” 。面对全球疫情,中国秉承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以多种方式为国际防疫合作作出贡献,向世界传递着中国信心、中国力量。护理学院思政教育领导小组通过挖掘优秀校友事迹,如 “中国好人” 余康颖(2014届毕业生),推送被央视报道的汪俊、喻鸣凤等校友抗 “疫” 典型,让护理专业学生了解专业标准、心怀职业理想;同时还号召在校生利用专业知识技能,到社区、村组服务群众,身体力行,坚定为人民服务的理想和信念。

(二)坚持爱国主义教育不动摇

爱国主义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的力量源泉。通过组织线上疫情防控课程、学习奋战在战 “疫” 一线的钟南山院士传奇故事、张伯礼等弘扬中华医药文化的民族精神等;推送往届护理毕业生 “抗疫玫瑰” 陈阿香在医院工作场景图片以及事迹宣传、追踪报道护理专业2020届学生刘贺等参加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志愿服务的视频等,激发护理专业学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精神。使他们感受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感受到身为中华儿女的神圣使命感,激发爱国主义情怀。

(三)坚持就业创业教育不断线

在疫情防控期缓和期,学院鼓励实习生在个人自愿、家长认可、医院同意的前提下返岗参与抗疫,缓解抗疫医护人员压力;组织就业创业教育培训、定期网上发布招聘信息、举办网络 “双选会” ,为护理专业学生入职提供服务。推送疫情期间校园剪影、网上问卷,引导护理专业学生做好复学、复工心理准备。

(四)坚持心理健康教育不放松

在抗疫过程中,辅导员通过围绕 “提高免疫力” 组织护理专业学生观看钟南山院士练健美的图片视频、观看学习方舱医院中的广场舞视频;学院新媒体《美小护》公众号推送医患之间通过防护服上特殊的文字以及手势等表达乐观主义感人的故事,推送相关中医知识、组织学生讨论健身方法等,增强护理专业学生健康意识。组织 “你我相伴,共抗疫情” 主题心理班会,观看感染新冠肺炎患者亲身讲述抗疫视频,引导护理专业学生敢于面对挑战;通过健康教育教学克服 “常态化” 带来的心理压抑。

(五)坚持人文养成教育不停步

全体教师通过 “课程思政” 、教学研讨、集体备课等方式充分融入思政理论、实践和护理人文素养,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以对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负责的巨大勇气,在三周内建成16家方舱医院,采取了最全面、最严格、最彻底的防控举措,向学生宣传中国共产党的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执政理念,实施 “宁可床等人、不可人等床” 人道主义精神。在取得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胜利后,有序恢复生产生活秩序,保障人民正常生产生活。每一个决策、每一步措施,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人民。这是对护理专业学生实行人文关怀教育最鲜活的实例。

护理专业学生带头倡导校园内文明行为,促使学生健康意识不断增强,勤洗手、戴口罩等良好卫生习惯逐渐养成。班级开展文明创建主题班会 “你我都能” 、积极参加文明创建工作,定期大扫除、不随手扔垃圾、不浪费粮食、把文明养成行为当成一种自觉、一种优秀习惯。

(六)坚持思政教育阵地不松懈

疫情的出现为思政教育如何做到 “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 出了一道必答题。如何积极应对疫情防控中的新情况新问题,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导权是我们必须思考的。护理学院将网络媒体作为窗口,将先锋队伍作为抓手,将服务质量作为落脚点,才能够有效地积极响应、正面应对、作好规划。

1.抓好网络阵地建设

学生主要聚集到哪,教育阵地就要在哪。利用 “美小护” 微信公众号、网站等做好疫情防控布置、文件精神传达、新冠肺炎防控知识普及、英雄人物及校友抗 “疫” 事迹推送、护理专业学生文字作品评选等,与网络同频共振,牢牢把握网络育人主动权。

2.抓好先锋阵地建设

用好学生骨干、积极分子、志愿者等先锋队伍,做好护理专业学生疫情防控下的班级管理、文化宣传、心理关注、心理疏导等,发挥学生干部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作用。

3.抓好服务阵地建设

“停学不停工” ,始终将护理专业学生需求放在首位。精准把握经济困难护理专业学生需求、精细做好资助育人管理、精选优质招聘单位服务就业、精心筹划主题教育锤炼素养,立足于 “质” ,牢牢把握服务育人主动权。比如通过实施资助 “六个一” —— “一次评审研讨会、一次经济困难学生调研活动、一次去寝室慰问学生、一次家访、一场资助工作表彰会、写一份感恩信” ,向学生和学生家庭贯彻落实和宣传好国家助学政策,激发经济困难学生自强不息、感恩社会、感恩国家。

四、结语

高职院校是思政教育的高地,黄冈职院护理学院认真贯彻落实 “三全育人” ,通过运用积极心理学相关理论,以 “疫” 情载体、 “疫” 线阵地和 “疫” 文教材,给护理专业学生注入精神 “疫苗” ;做好典型宣传推广,用好共享优质资源,将优质资源深度融入 “大思政” 体系,更好地助力立德树人[5],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猜你喜欢
抗疫思政防控
抗疫路上 不屈前行
“画”说抗疫
抗疫之歌
配合防控 人人有责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团结抗疫
猪常见腹泻病症状及防控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守牢防控一线 静待春暖花开
夏季羊中暑的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