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高职学生主旋律教育阵地建设的思考
——以网络文明志愿者队伍建设为例

2021-01-15 21:02占时杰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网民队伍志愿者

占时杰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 商学院,湖北 黄冈 438002)

“网络文明传播志愿服务是伴随新媒体崛起而产生的新生事物”[1]。在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主动探索大学生主旋律教育阵地建设的思路和方法,不断夯实和巩固网络文明志愿者队伍的建设根基,创新网络文明志愿者队伍建设路径,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精神文明建设的推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作出积极贡献。

一、当前网络文明志愿者队伍建设面临的挑战

中国已成为移动互联网大国,网民数量、移动终端数量位居世界榜首,人们越来越清楚地发现,微信息、微话题、微传播成为了信息潮流和趋势。互联网的高速发展是 “双刃剑” ,带来了诸多便利和机遇,也随之带来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当前网络文明志愿者队伍建设主要面临以下挑战:

(一)信息打假难度大

“互联网社会性、开放性、发展多元化、技术密集化的属性,促使其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最大‘变数’”[2]。谣传和虚假新闻越来越多地源自微博、微信、QQ、论坛、抖音等自媒体,它们几何式传播、肆虐性煽动、爆发式散播,以诸如 “标题党” “反常规” “非正常” 类信息博人眼球,辟谣难度增大。

(二)信息扫黑任务重

信息发布和传播主体呈现幕后性、隐蔽性特点,为网络负能量的生产、传播和发酵提供了便利, “低级黑” “高级黑” “无端黑” 等信息混淆视听,这与弘扬主旋律、传递社会正能量显然是背道而驰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要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3],要实现这一目标,网络信息扫黑这方面的任务很重。

(三)信息除恶压力大

信息流氓和反面网络大V在一定范围、一定时段占据热搜榜首,正向言论和网络文明斗士频受打压,网络恐吓、网络暴力、网络霸权等网络行为甚嚣尘上,网络恶狠势力打击压力大。

(四)信息治乱责任重

自媒体时代的到来,人人都可以是信息发布者、传播者和拓展者,网络言论的 “非法自由” “莫须有言论” 对网民价值观念造成巨大冲击,网络乱象频生, “佛系思维” 和 “旁观心态” 对网络垃圾信息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网络杂乱信息治理责任重。

二、高职院校网络文明志愿者队伍的目标定位

在互联网时代,信息获取渠道多样化、信息结构复杂化、信息传播途径网络化等趋势日渐呈现并深入发展,新媒体在改变着青年一代的生活方式、思维模式,甚至对青年一代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深远影响,道德绑架、语言暴力、网络谣传等网络不良信息对网民的思想、学习、工作和生活造成一定负面影响,在这种背景下,高职院校组织好、建设好、推进好网络文明志愿者队伍意义非凡,任重道远。高职院校网络文明志愿者队伍建设的目标定位显得尤为重要,其应该定位为网络谣言的辟谣者、黑恶信息的智斗士、正面能量的宣传员。

(一)争做网络谣言的辟谣者

在网络世界, “谣言” 具有更强的破坏力和煽动力,少数心怀叵测的人甚至凭空捏造、移花接木,借此破坏、攻击国家和人民政权,可谓用心险恶,极端卑劣。2019年底,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之初,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在微博、微信、抖音等平台上,通过剪接、伪造音视频、图片等方式,冒充医生、患者、其他工作人员,自称 “知情人” “亲历者” “受害者” ,大肆散播抹黑中国、攻击武汉的谣言,给正在疫情防控第一线奋战的白衣天使、人民公仆、人民警察、社区工作者等造成极大伤害,给积极配合疫情防控而宅在家里的人民群众造成思想冲击,这一系列事件,更让大家认清了 “谣言猛于虎” “谎言毒于砒霜” ,也更懂得谣言需要 “智者” 来辟谣、来终结。基于此,高职院校网络文明志愿者队伍应定位为网络谣言的辟谣者和终结者,对网络谣言快速反应,针锋相对地揭露他们的丑陋面貌,正义凛然地批判他们的险恶用心,旗帜鲜明地传递社会正能量,让造谣者和传播者无处遁形,让谣传和谣言无立锥之地,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每位网民的血液和行动中,营造健康的网络舆论环境。

(二)争做黑恶信息的智斗士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网络载体的丰富,一些掌握一定网络技术手段的黑恶份子,化身为 “网络黑客” “网络恶人” “网络流氓” ,因为经济利益、变态心理或其他不可告人的目的,通过网络恐吓、网络暴力、网络霸权等行为,试图占据网络话语权和舆论点,给广大网民,特别是青少年网民带来心理创伤和心理阴影,一些网民不堪 “人肉搜索” 等恶毒网络行为带来的压力和困扰,结束了年轻的生命,这是极其痛心的。网络黑恶行为,有时会演化为违法犯罪行为,阻碍了网络世界健康运转,和谐发展。强化高职院校网络文明志愿者队伍建设,要发力于培育敢于和善于同黑恶行为作斗争的智斗士,在网络中弘扬正气,传播主旋律,向黑恶言论说不,向黑恶行为亮剑,守护网络世界的安全和谐,满足广大网民对美好网络生活的需要。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成为网络文明志愿者队伍中清理、打击黑恶信息的智斗士,并非不讲方法、不讲策略的 “蛮斗士” ,网络文明志愿者要增强自身的斗争本领,在保护好自身信息安全、人身财产安全的前提下,给予网络黑恶势力迎头痛击和精准打击。

(三)争做正面能量的宣传员

随着文明创建工作深入推进,广大网民越来越不能容忍低级的、无趣的、庸俗的信息侵扰,构建清洁网络、绿色网络、阳光网络的呼声越来越高,这给网络文明志愿者队伍建设提出了现实要求。当前,一些网民娱乐化、享乐化的网络心态,使得杂、乱、俗、黄信息大行其道,严重干扰了广大网民的网络体验感,这是摆在网络文明创建工作面前一个迫切的问题。在网络中,组织和开展好文明创建工作,对网络庸俗、垃圾信息要进行坚决抵制,更重要的是,高职院校网络文明志愿者要高举文明的旗帜,弘扬主旋律,发出青春号召,将红色精神文化、优秀传统文化、工匠精神文化、地域特色文化等进行宣传和传播,让主旋律、正能量、好声音等成为网民普遍认同、接受和践行的遵循和导向。在实践中,高职网络文明志愿者要努力掌握一定的新媒体技术、新闻传播知识,以及时的反应、成熟的对策、果断的处置,清理和替代庸俗、垃圾信息,带动更多的网民正确看待网络信息,引导更多网民自觉加入到网络文明创建的队伍中,拓宽主旋律教育的覆盖面、影响面和带动面。高职院校要致力于在网络文明志愿者中挖掘和培养一定数量信念坚定、素质过硬、正气十足的 “意见领袖” ,孕育一大批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 “中国好网民” ,滋养一大片弘扬、传播主旋律的 “时代好声音” 。

三、高职院校网络文明志愿者队伍的建设路径

“大学生志愿服务弘扬了我国的优秀传统美德。”[4]在高职院校网络文明志愿者队伍建设中,要将网络文明志愿者队伍建设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红色基因的传承、优秀传统美德的弘扬有机融合起来,构建 “学·练·做” 为一体的网络文明志愿者队伍建设机制。

(一)设立网络文明志愿者学院,搭建网络文明志愿者培育平台

以 “学” 为起点,依托高校组织部门、宣传部门、文明办、团委、二级教学学院,设立网络文明志愿者学院。网络文明志愿者学院旨在唤起同学们的网络文明意识,提升网络文明志愿者素养,增强网络正能量传播的底气、信心和能力,敢于亮剑,善于斗争,自觉成为网络世界青春正能量的发布者、传播者和弘扬者。建立健全网络文明志愿者学院常态化运行机制,编制网络文明志愿者培训规划,编写网络文明志愿者培训教材,组建网络文明志愿者学院专业师资队伍。将网络文明志愿者队伍建设,纳入文明创建工作体系,引导和督促高职大学生分批次、分阶段、分类型参与网络文明志愿者学院的学习、研讨和培训中。网络文明志愿者学院采用 “线上线下” 学习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授课。在课程体系方面,网络文明志愿者学院主要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神文明建设、优秀传统文化、心理咨询、新媒体技术、思辨能力、微文写作等领域的学习培训,其目的在于培养一批政治理论素养高、思辨和语言表达能力出众、熟练掌握互联网技术和网络规则的网络意见领袖,孕育 “中国好网民” ,滋养 “时代好声音” ,发布仁德向善、励志向上的动态,给网络正面言行积极点赞,评论、转发身边的好人好事,弘扬社会主旋律,传递青春正能量。

(二)组建新媒体联动矩阵,构筑网络文明志愿者活动家园

以 “练” 为基础,打造以微信、微博、官网论坛、校园网客户端、官方抖音号为主体的 “两微一坛一端一号” 新媒体矩阵,开辟网络文明志愿者之家专栏,搭建网络文明志愿者活动家园。通过意见领袖、微文写作、时政论坛、直面挑战、阳光跟帖等模块的系统化、深入化、精准化训练、模拟演练,不断增强网络文明志愿者的思想政治素养、思维辨别力、语言穿透力、思想引导力。在全校范围内,挖掘、培养、选拔一批优秀高职青年大学生成为 “两微一坛一端一号” 的管理者和运营者。校院两级新媒体团队以传统节日、历史纪念日、特色活动日为契机,以新生军训和爱国主义教育、 “青马工程” 、主题团日、青年大学习、心理健康教育、劳动实践教育、创新创业课堂、道德讲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堂等活动为立足点,通过推出系列微文、专题报道、校园专访等特色项目,让仪式感召和情感共鸣浸润高职大学生的思想,厚植健康的网络舆论环境。通过组建新媒体联动矩阵,既培育了一批优秀网络文明志愿者,也能感染许多高职大学生网民,构筑好网络文明志愿者的活动家园,营造理性发声、正面评论、文明发帖、阳光跟帖、正确转帖的网络环境,形成人人争做 “中国好网民” ,人人发出 “时代好声音” 的网络文明氛围。

(三)实行网络文明志愿者认证,强化网络文明志愿者行动导向

以 “做” 为落脚,鼓励和支持网络文明志愿者躬耕实践,用实际行动营造和维护良好的网络舆论环境。一方面,高职院校团委要在校党委的领导下,整合社团建设资源,筹划和创办高职青年网络文明志愿者协会,各教学学院团总支根据自身专业特色和人才培养需要,筹办网络文明志愿者分协会,建章立制挖载体,让高职大学生网络文明志愿者服务活动有方案、可量化、能对标。另一方面,高职院校要积极探索网络文明志愿者认证模式和路径,以 “学分银行” 理念为指导,构建网络正能量行动积分认证体系,建立健全科学、长效、系统的网络文明志愿行动反馈和考评机制,做到网络文明志愿者服务活动实时跟踪、及时量化、有效反馈,充分调动网络文明志愿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高职大学生志愿服务时长的核定,客观真实地把网络文明志愿者服务活动计算在内,将网络文明志愿者行动以积分的形式纳入到高职院校自主学习学分、素质拓展学分、选修课程学分、第二课堂学分评价体系,为网络文明志愿者行动可持续化开展铸牢基石。

“志愿者精神能否成为社会的主流,是衡量民族精神风貌和国家文明程度的重要尺度。”[5]在互联网时代,网络文明志愿服务的有效组织和扎实开展,弘扬主旋律,能够彰显一个民族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展示一个国家精神文明建设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广大网民对美好网络生活的需要愈加强烈,对网络文明志愿服务的关注热情逐渐高涨,对于社会主义高职院校而言,传播好 “中国好声音” ,讲述好 “中国好故事” ,传承好 “工匠精神” ,既是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职业教育的需要,也是提升高职大学生主人翁意识和自身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高职院校积极探索主旋律教育阵地建设的思路和方法,以网络文明志愿服务为依托,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必将有所作为,为新时代文明实践增添光彩。

猜你喜欢
网民队伍志愿者
志愿者
我是志愿者
为志愿者加油
我是小小志愿者
突发公共事件中的网民心理与风险沟通
还剩多少人?
有感“网民节”
“五老”队伍大有可为
2.9亿
首届网民节遭遇“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