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时间追踪表对脑梗死静脉溶栓关键环节及门针时间的影响

2021-01-18 10:09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64期
关键词:关键环节神经内科医嘱

刘 琳

(东莞东华医院,广东 东莞 523110)

脑梗死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发病率高,致死率高,致残率高,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极大的负担[1]。本院于2018年8月开始启用静脉溶栓时间追踪表(以下简称时间追踪表),以期加快溶栓流程、缩短DNT,本研究收集启用时间追踪表前后的168例静脉溶栓病例,旨在了解启用时间追踪表对溶栓速度的影响,并了解基线临床资料对DNT的影响。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4月~2019年12月前来本院就诊、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168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以启用时间追踪表为时间点,将上述患者分为追踪前组(84例)及追踪后组(84例)两组。追踪前组中,包括63例男性,21例女性,年龄均值(58.21±10.62)岁;追踪后组中,包括61例男性,23例女性,年龄均值(58.60±12.91)岁。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1.1.1 纳入标准

1)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和《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2]诊断标准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18岁;3)有缺血性卒中导致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4)症状持续时间在30分钟以上;5)症状出现时间≤4.5h者;6)家属或患者签署溶栓知情同意书。

1.1.2 排除标准

2018年9月以前患者排除标准参照《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3]中rt-PA静脉溶栓禁忌症及相对禁忌症;2018年9月以后患者排除标准参照《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中rt-PA静脉溶栓禁忌症及相对禁忌症。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静脉溶栓方法:使用阿替普酶(rt-PA,商品名:爱通立)进行静脉溶栓,0.5~0.9 mg/kg,最大剂量90 mg,其中总剂量的10%在1 min内静脉团注,剩余90%持续静脉滴注1小时。所有患者在接受rt-PA静脉溶栓前均经神经内科医生评估,行NIHSS评分,完善血常规、肾功能、电解质、血糖、凝血功能、心电图检查,行颅脑CT排除颅内出血性疾病。

1.2.2 时间追踪及关键环节统计方法

我院自2018年8月开始启用静脉溶栓时间追踪表,所有进入卒中绿色通道的患者从分诊开始均需使用该时间追踪表。在时间追踪表上实时记录关键环节时间节点。启用时间追踪表之后的病例,根据时间追踪表所记录的时间计算关键环节耗时;启用时间追踪表之前的病例,根据电脑记录的时间计算关键环节耗时;所纳入统计的关键环节包括CT检查耗时(从患者达到急诊至完成CT检查并上传图像的时间)、抽血化验耗时(从患者达到急诊至抽血结果回报的时间)、下达溶栓医嘱耗时(从患者到达神经内科至神经内科医生下达静脉溶栓医嘱的时间)、护士执行溶栓医嘱耗时(从神经内科医生下达溶栓医嘱至护士开始为患者使用溶栓药物的时间)。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追踪前后两组各关键环节耗时及DNT比较。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9.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均符合正态分布,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表示,组间比较采用Pearson卡方检验。

2 结 果

2.1 追踪前后两组各关键环节耗时及DNT比较

与追踪前组相比,除抽血化验环节外,追踪后组其余各关键环节耗时均减少;追踪后组DNT比追踪前组明显降低,且在追踪后组中DNT达标例数明显增加,(P<0.05),具体见表1。

表1 追踪前后两组其它关键环节耗时及DNT比较

3 讨 论

脑梗死现已成为我国发病率、致死率、致残率最高的疾病,危害严重,目前公认的有效的治疗方法为静脉溶栓,但静脉溶栓在脑梗死发病后越早进行,获益越大,风险越低,因此努力缩短DNT是非常重要的,我院为缩短DNT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启用静脉溶栓时间追踪表[4-5]。

本研究发现,在启用静脉溶栓时间追踪表后,静脉溶栓的关键环节,如CT检查耗时、下达溶栓医嘱耗时、护士执行溶栓医嘱耗时均有所降低,考虑在启用静脉溶栓时间追踪表后,我院对关键环节的耗时作出了相关规定,相关医护人员有了更强的时间观念,各个环节都抓得更紧,所以相应环节的耗时均有所缩短。本研究结果提示相对于追踪前组,追踪后组表的DNT明显缩短,且DNT的达标率增加,考虑也是由于启用静脉溶栓时间追踪表后,医护人员的时间观念更强,能更加紧迫的完成是静脉溶栓流程中的各个步骤,各关键环节缩短的结果。当然进行时间追踪的方法有很多,不仅限于时间追踪表,其他的比如计时器等[6]。

综上,应用静脉溶栓时间追踪表,或采用其它时间追踪方式,可以缩短静脉溶栓流程中各个关键环节的耗时,从而缩短DNT,给脑梗死患者带来较大益处,应该大力推广。

猜你喜欢
关键环节神经内科医嘱
BOPPPS教学模式在全科住院医师神经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神经内科患者焦虑与抑郁症状的临床研究
系统护理干预在神经内科对脑卒中护理中的应用探讨
内蒙古林业总医院静脉用药调配室不合理医嘱分析及对策
医院H IS 系统下电子医嘱的规范管理
遵循医嘱
抓源头 技术改造关键环节
面对“口头医嘱”,护理人员须谨慎
个别谈话应把握好六个关键环节
找到稳定村医的关键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