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人之美”,成就师生幸福发展之美

2021-01-19 21:20周丽万磊
教育家 2021年52期
关键词:教研课程学校

周丽 万磊

乍寒还暖时节,河南省郑州高新区石楠路在一片朝晖的照耀下渐次苏醒。记者跟随孩子们的脚步行至郑州中学第三附属小学 ( 以下简称“ 郑中三附小”),校长李末和值守教师已在门前迎候,用暖阳般的笑容开启师生们一天的校园生活。

步入校园,所到之处,皆充盈着浓浓书香与自然和谐的育人氛围:办公室外,一块块田字格、米字格小黑板上,不同教师的笔迹重复着同样两句话:“追求教学成绩,但更注重取得成绩的途径”“把学生看成一个个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人”;教学楼里,各班师生正在赏读古今中外的诗词歌谣;走廊书柜,堆满孩子们借阅过还未来得及整理的童书绘本;操场上,搭建好的舞台静默以待——下午,李末将在此为家长们做亲子阅读的培训讲座……

表面看来,这所占地不到20亩的学校,除了楼面上描绘的巨幅“全人之美”课程树,与左近的“附小”并无太大不同,然则内里,经过最近三年的发展,郑中三附小已发生了质的蜕变。

精神立校,给教师们种下希望

成立于2013年的郑中三附小,是郑州中学四所附小中的一员,也是李末校长生涯的第三站。

2018年9月,李末走马上任。彼时的郑中三附小,“人心涣散,队伍瘫痪,口碑崩溃”。面对这样的局面,李末正视现状,梳理了学校面临的三重困境——

一是课堂困境:很多教师上课只是过课件,课堂在极肤浅与机械的层次上打转,没有真正的学习发生。二是班级困境:班级很乱,问题层出不穷,部分相对稳定的班级也是经验主义,教师缺少管理班级的建构意识。三是学校管理困境:领导层无法真正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部分矛盾左冲右突,无法根除,一有诱发因素就卷土重来,真正的学校优良文化形成过缓甚至没有;学生素养形成达不到理想状态……

“问题太多,最核心的是人心。”而聚拢人心,首要的就是给教师们种下希望。

“愿景给人希望,价值观给队伍贴上团结在一起的标签。价值观相近,各方面就会顺畅。”李末把“让学生发展、让老师幸福”作为学校工作的核心,提出了“全人之美,让每个人都成为最好的自己”的办学理念,确定了详细的学校、教师、学生三个层面的三年愿景,以及支持愿景和使命完成的六条价值观——小黑板上所写的便是其中两条,其余还包括:不主观放弃每一名学生;不埋怨学生和家长;愿意敞开自己与同事合作,愿意包容身边的人;将学习作为习惯,保持上进势头等。李末要求每位教师都要把这一整套学校价值体系熟记于心并落到行动上。

在李末看来,教师队伍是世界上最好带领的队伍,因为教师是凭良心干活。教师队伍带得不好,往往是领导的格局、人性观、价值观等出了问题。

“每个人都是天使与魔鬼的结合体,如果我们彰显和传播自己天使的一面而消解与压制魔鬼的一面,我们就能生活在天堂。”秉持这一人性观,组织架构上,李末把党员教师分散到学校各个部门,发挥他们的中坚力量、旗帜作用,并亲自抓党员队伍建设和副校长、中层培训,树立起整个领导队伍的正气与威信,破除“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同时,通过完善制度、不断认可、真诚赞美、创造团队展示机会等方式,积极发现每个教师的闪光点,激发他们的潜力和干劲,真正让“规范、改变、创新、实干”这八字工作精神,不仅贴在每一间办公室墙上,更贴在每一位教师的心里。

经过精神再造、管理重整,无论是观念还是行动上,每一位教师都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转变,更多彰显出“天使”的一面,并在干事创业中营造出了一方教育的“天堂”。

“全人之美”,打造卓越校本课程

作为一名学术型校长,“用素质教育的方式,既完成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又完成学业成绩目标”,是李末从教多年来一直钻研的方向,也是他所执掌的学校不变的育人目标。而课程,是教育梦想、教育理念能否实现的关键。

李末引进了干国祥和魏智渊等教育专家首创、经过十多年团队锤炼的“全人之美”课程体系,并在底层原理、课程纲要、课时编排、课件制作、补充资源整理等方面予以完善,进行了更符合公办学校的落地实施。

“全人之美”课程体系包括由智慧课程、身体课程、艺术课程和人格课程构成的显性课程,以及追求“无恐惧、无歧视、拒斥排名、相互激励”日常生活方式的隐性课程。

郑中三附小的智慧课程目前主要体现为“大语文”阅读。在教育部推荐的中小学阅读书目基础上,李末带领教师团队精心研发了适合不同年级学生的阅读书目,构建了校本阅读体系,在全校开展阶梯性阅读。

智慧课程里,除了每日的晨诵课,还包括:一二年级一周一节的“读写绘”课程。这一课程主要是培养和提高孩子的阅读、情感、思维与表达能力,核心是“故事”。“读”的范围包括绘本、故事、儿歌、童谣;“写绘”则是一个完整的概念,包含了模仿、续写、创作、绘画作文和绘画日记。同时,每名学生要保持每天3—5本的绘本阅读量,实现低段阅读的“浪漫”输入;三四年级为每年不少于1000万字的海量阅读和每月一本的师生整书共读。学期末,学生要把整书阅读中的一本改编为童话剧进行轮班展演;五六年级为深度阅读和名著课程、文言课程。这三门课程侧重对文本的深度解读,培养学生的审辩式、研究性思维。所有年级学生每周、每学期统计阅读书目和阅读量。每天下午,各班轮流由两个学生做5—10分钟的阅读分享。

为什么要重视学生的阅读?李末阐释道,很多学生到了五六年级变成所谓的“差生”甚至“问题学生”,究其根源,一定程度上在于其“自动化读写”能力没有形成。以騎自行车为喻,一个人刚学会骑车时,会将全部注意力放在如何保证自己不摔倒上,而一个熟练的骑手则能忘却骑行这件事,专注于欣赏周围的风景。李末表示,“自动化读写”能力一般在三四年级时形成,因此从一二年级开始就要打好基础。郑中三附小的学生经过一年级1000多本绘本的阅读后,在识字量上基本能达到阅读长文的水平,二年级便可开始千字左右的“长文挑战”。

身体课程方面,郑中三附小在开齐开足国家体育课程和全年级的篮球“必修课”外,还逐年级发展学生的轮滑、足球、跆拳道等体育技能;艺术课程方面,分年级学习口风琴、葫芦丝、尤克里里等乐器,并每天固定时间练习二十分钟,定期举办“小桥音乐会”,要求达到每个学生毕业时至少会吹(弹)奏三种乐器。此外,学校还聘请了专门的书法教师,开设了硬笔书法课;人格课程则是体系化的德育,主要体现在六条价值观的引领、以维护学生尊严为底线的相互对待方式以及无限信任与有限信任相结合的师生关系上。

李末表示,“全人之美”课程体系表面上看是五花八门的课程,但内在贯通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素养,浑然一体。短短两三年下来,没有刻意“抓成绩”的郑中三附小教育教学全面开花:各年级语文成绩在全区名列前茅,数学成绩大幅提升;语数英三科均在集团学区教学评比中获学业质量优秀奖。在课程改革的推进下,郑中三附小成为郑州师范学院实践教学基地、新教育实验学校、“全人之美”课程联盟学校;获得了全国冰雪运动特色学校、郑州市文明校园、市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郑州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单位、郑州市红领巾示范标兵学校、郑州市中小学德育先进单位等多项殊荣。

教研与阅读,为教师专业成长赋能

“没有课程做背景的课堂是散乱无方向、效率低下的;而没有课堂的保证,课程就像浮木入水,只停留在文本,落实不到学生素养的提升上。”

课堂质量依赖于教师的专业性。如何提升教师的专业性?李末的制胜法宝,一是“死磕”教研,二是抓教师阅读。

李末认为,一场成功的教研取决于全体教研成员的秩序意识、开放意识和共同的美好朝向,以及不把问题解决绝不罢休的決心和行动。最根本处,是参与教研的成员共同努力架构的一种关系。

为此,郑中三附小制定了规范的教研流程和监督管理考核机制,包括体育、音乐、美术、科学在内的所有学科都要开展教研,各科的教研由李末和分管副校长主抓。“所谓主抓就要亲自参与,并且我们提倡随时随地搞教研。”

李末主抓语文教研。文学专业出身、教学功底深厚的李末,不仅是一位学术型校长,更是一位专家型语文教师。听课时,遇到“不成功”的语文课,李末不光做口头指导,还常常以“同课异构”的方式即兴示范,让教师们一下子就能悟其意、品其味、得其法——这种强大的专业能力也是李末快速赢得教师尊重的一大原因。

课程部主任方叶介绍,郑中三附小的教研方式是聚焦真问题与过课相结合。各教研组先就组内遇到的共性问题进行探讨、共同解决,解决不了的就请专家来指导、培训,真正有的放矢地把教研与培训紧密结合在一起。过课即集体备课,各教研组要为每一课时制定完备的教学方案,以确保课程目标落地、课堂不走偏。

郑中三附小逾一半教师在30岁以下,“死磕教研”带动了教师专业能力快速提升。2021年上半学期,高新区推选八位教师到市里赛课,郑中三附小“独中四元”。其中,语文教师弓广柯执教的《画》、英语教师王珊珊执教的《Weather C Story time》、道德与法治教师樊玲玲执教的《中国有了共产党》均获郑州市一等奖,被推荐参加下一轮的省级评比。在其他地市级优质课比赛中,教师们更是硕果累累,这都是教研带给教师的专业成长。

抓教师阅读,李末在学校成立了“石楠读坊”教师共读会,并提出了一句口号:“脆弱的坚持也比直接放弃要好得多。” 秉持自愿原则,学校近一半教师参加了共读会。

作为一个书迷,李末曾写下“慕仰千古竟豪士,勤读五更逐后尘”两句诗勉励自己。大学期间,他广泛涉猎文史哲等书籍,养成了“勤读”的习惯并延续至今。在输入的同时,李末也保持输出,不断形成和完善自己的思想体系。自2010年4月11号开始,李末坚持写日记十来年,一天不落。来郑中三附小后,每个工作日早上,他都要在微信朋友圈里以“早安石楠”开头,发送一段关于教育教学的感悟,作为“石楠读坊”的打卡。

在李末的示范带动下,参与教师坚持每天线上打卡交流、两周一次线下分享。李末还常常给教师们列书单,把书作为礼物送给他们,并通过校园电子期刊、公众号、校园采编等平台,网罗教师的优秀教案、随笔、动人教育故事等,建立起多元的“校本知识生产流通机制”。

对于班主任的培养,郑中三附小开办了“班主任论坛”,组织班主任学习专业的班级管理知识、共同研讨班级管理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学习与交流中促进专业化发展。学校还借鉴新教育提出的“完美教室”概念,以“缔造完美教室”为抓手,系统构筑润泽的班级文化。目前,郑中三附小35个班中共建立了9个“完美教室”,对于教师成长,特别是班主任管理能力的提升,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

此外,李末还鼓励教师们“全面发展”。教师发展中心主任杨冉冉说,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上的问题,李末总会设身处地、将心比心地帮教师们解决。学校成立了古筝、瑜伽、舞蹈等教师社团,只要教师有某方面的兴趣,哪怕只有一两个人,也会为他们开设。社团师资无法内部解决就外聘专业人员。读书会或社团活动如与教学安排有冲突,课程部可进行调课,真正让大家有时间去做自己喜欢的事。不少教师表示,在郑中三附小工作,虽然很忙,但很幸福。

教师共读会会长卢晓鸽,年近四十、从医20年,原是郑中三附小的校医。在李末的激发引领、赏识重用以及学校团队凝聚力、文化感染力的影响下,怀揣教育梦的卢晓鸽于2020年考取了教师资格证,成功转型为一名教师。她表示,在郑中三附小重新找到了人生方向,“一进到学校大门就觉得浑身在发光一样”,充满了奔头。

如今,郑中三附小设立的“学校具有良好的口碑和颇具特色的课程”“成为区内数一数二的老百姓争抢着要上的学校”“老师们都以能在我校任教为荣,有自豪感和尊严感”“学生爱好广泛,能在一些区内、市内、省内乃至国内的相关比赛中取得名次”等三年愿景均已实现。

采访最后,李末表示,与其说他是一个成就好学校的好校长,毋宁说他是一个认真工作的校长,一个希望在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之间开辟一条路的校长。在这条路上,“全人之美,让每个人都成为最好的自己”,就是他们想要抵达的诗和远方。

猜你喜欢
教研课程学校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问题指向:学校教研品质提升的实践转向——以福建省尤溪县教研实践为例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关注教研活动提升教研能力
学校推介
自行车的发明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