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场磁共振在腰椎间盘突出临床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2021-01-25 11:57贺永彬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95期
关键词:磁共振椎间盘腰椎间盘

贺永彬

(吉林省长白山森工集团八家子林业有限公司职工医院,吉林 长白山)

0 引言

腰椎间盘突出症随着人们的工作方式、生活习惯等影响,发病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该病是指纤维环破裂之后[1],髓核从间隙当中突出并刺激周围的神经根、马尾神经,因不断的压迫、刺激而使得患者存在明显自觉疼痛的综合征[2]。当前对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诊断方式为影像学检查,对于后续手术治疗也有重要的协助价值,以往CT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检查手段,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误诊、漏诊率相对较高,随着影像学检查手段的发展完善,磁共振被应用于诊疗各种疾病[3],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也有突出的准确率,低场磁共振的出现进一步保障了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检查准确性。为更系统地了解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应用低场磁共振检查的临床价值,对本院近年收治腰椎间盘突出症相关临床数据进行整理后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放射科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在该群体中随机抽取116例。纳入患者中男性72例,女性44例;年龄21~59岁,平均(31.51±2.91)岁。患者到院就诊原因为一侧下肢存在放射痛、腰部疼痛、坐骨神经痛等,程度不一,活动受到了明显限制。

1.2 选择标准

①均接受手术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4];②并无存在免疫、血液功能障碍;③并无存在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④并无精神障碍或者交流障碍情况;⑤非处于妊娠期或者哺乳期阶段;⑥患者及其家属了解本次研究内容后签订同意书,表示愿意配合。

1.3 检测方法

CT检查。所用仪器产自GE,型号为Lightspeed 64排螺旋CT扫描仪,患者保持仰卧体位,得到定位图像,对扫描参数设置如下:电压为120 kV,电流为600 mA,螺距控制0.516:1,层厚为 0.625 mm,扫描范围为腰部的 1/2、2/3、3/4、4/5、腰5/骶1椎间盘。在对患者进行扫描的过程中要仔细观察各个腰椎间盘的具体位置、形态以及密度,在进行扫描的相关范围内观察患者椎弓、椎体、椎小关节,通过侧隐窝、椎管经线来评估病变的状态。

低场磁共振检查。所用仪器型号为产自荷兰的Philip超导磁共振扫描检查仪,表面线圈。让患者保持仰卧体位,头部先进入接受扫描,相关参数具体如下:矢状位T2WI、T2WI、横轴位T2WI,在为患者扫描过程中对患者的椎间盘信号变化、椎体的形态以及信号特点从矢状位做观察,同时对于椎间盘膨出、突出的情况从矢状位、横断位进行观察,判断硬膜囊还有脊髓受到压迫的情况,对于椎管各个径线是否存在狭窄病变做出评估。

1.4 统计学方法

对于实验所需要应用统计学分析处理的数据输入专业软件SPSS 20.0进行处理,所得数据应用t以及卡方检验,并通过(±s)与(%)进行表示,如对比结果为P<0.05,则表示数据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接受两种影像学方式检查后,CT检查提示为阳性的例数有98例,阳性率为84.48%,MRI检查提示为阳性例数有112例,阳性率为96.55%,MRI检查阳性率有显著优越性(χ2=6.158,P<0.05)。

CT对于检测钙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盘积气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检出率显著优于低场磁共振(P<0.05),低场磁共振对于脊髓变形、硬膜囊受压相关征象检出率显著优于CT检查(P<0.05),详情请见表 1。

表1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两种影像学检查相关征象检出状况(n)

3 讨论

临床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常见的影像学检查手段包括CT检查、X线平片、MRI检查等,对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应用X线片检查无论是特异性或者灵敏性均不如人意,已经逐渐在临床上退出[5]。CT检查能够更好地对椎间盘突出情况、突出部位还有形态进行检查,而低场磁共振检查不会存在放射性损害风险,安全性高,同时对于各个椎间盘的病变也有着良好的准确诊断率,但患者需要承担较高的经济压力,同时操作要求严谨[6]。

在本次研究所得数据当中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影像学检查,MRI阳性率显著高于CT检查,CT检查无论是对腰椎或者周围相关组织的分辨率密度均令人满意,通过直接观察横断面能够判断椎间盘的形态变化,但却缺乏全面[7];MRI对于腰椎间盘的情况则是通过信号的强度来判断,信号强度的差异能够将椎管内结构清楚地显示出来,相对于CT不能将脊髓变性情况反映出来,这是一个巨大优势,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应用低场磁共振诊断能够清楚地掌握腰椎间盘突出、脱出情况[8],对于椎间盘存在的游离、真空象也可以准确地显示出来,该检查方式所组成的全方位成像也降低了发生腰椎结构重叠的情况,保障检查的准确率[9]。

在腰椎间盘突出征象方面,提示了CT影像学检查对于椎间盘合并钙化、积气的情况有显著优越性,而接受低场磁共振检查确诊患者大部分存在椎间盘变性,说明该检查方式对于椎间盘变性有着较高的敏感度[10]。

综上所述,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应用低场磁共振手段检查对于病情评估有重要价值,可与CT检查相互配合,发挥各自优势,相辅相成,进一步提升对患者检查的准确性,保障安全与健康。

猜你喜欢
磁共振椎间盘腰椎间盘
针刺联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研究
一种磁共振成像谱仪数字化发射系统设计
常见专业名词缩略语及符号(Ⅰ)
经皮椎体强化术后对邻近椎间盘影响的观察
颈椎间盘突出症的CT、MRI特征及诊断准确性比较*
磁共振成像不同扫描序列诊断肛瘘诊断价值
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MRI和CT的临床效果对比研究
温针灸配合超短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锻炼首选蛙泳
磁共振有核辐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