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21-02-18 20:52邹宗霖嵇馨琦商佳乐
文学天地 2021年11期
关键词:物流管理专业培养模式高职院校

邹宗霖 嵇馨琦 商佳乐

摘要:在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进行校企合作可以更好地培养出符合物流行业需要的物流技术性人才。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学校和物流企业的各种资源,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目的。校企合作有利于物流行业与物流专业学生更好的发展。在进行合作的过程中,要注意让校企合作发挥实质性作用,而不是流于形式。基于此,本篇文章对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引言

高职院校作为我国培养技术人才的主要单位,随着社会发展与需要,其人才培养的专业性也逐渐提高。因此,为了适应时代发展,能让学生快速投入工作中,高职院校往往通过校企合作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性与实践能力,达到学生与企业双赢的局面。然而,如今大部分高职院校仍以教授理论知识为主,以实训课程为辅,不重视学生技能水平,出现学生对实操技能不熟练现象,导致其在企业实习时缺乏适应能力,因此,为了达到企业需要,高职院校应加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对学生的实训课程具有一定针对性与全面性,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为社会培养专业的技术人才。本文就高职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提出其专业的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及探讨,为发展物流专业人才提供策略,具有针对性及有效性。

一、研究背景

伴随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整个社会对应用型物流管理人才的需求大幅度提升。为满足社会对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巨大需求,越来越多的高校增设了物流管理专业,国内高校物流管理教育也获得了长足发展,并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截至2018年,全国开设物流管理类本科专业的高校近600所,其中80%以上高校将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为应用型专业人才,这与物流行业对物流管理人才需求定位相一致。然而,从办学历史来看,物流管理专业办学仅20余年,长期以来,高等学校本科专业人才培养已经形成了重理论轻实践的培养模式,影响了物流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相较于我国物流行业迅猛发展而言,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略显滞后,具体来说,相对于理论知识而言,实践能力方面显得十分薄弱。现有高校培养的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大多数是理论知识丰富,但实践动手能力相对不足,即高校培养的物流管理人才在实践能力方面与企业的实际需求存在较大的差距。一方面,物流管理专业人才面临较大的缺口,急需高校输出大量的专业物流人才;另一方面,高校培养的大量的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又较难完全符合企业的实际需求。为了有效地解决这一矛盾,更好地满足企业对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实际需求,着力提升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提出物流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路径。

二、校企合作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未更新校企合作观念,校企合作缺乏明确的定位

很多高职院校对于物流管理专业校企合作觉得只是跟随潮流,并未真正理解校企合作的真正含义。大多数院校为了解决学生实习问题,都会选择校企合作,但只是将校企合作作为解决学生顶岗实习的手段,没有对物流企业的实际需求和利益进行充分考虑,导致物流企业无法对校企合作产生热情。

(二)校企合作存在形式化问题

具体来说,校企合作的核心就是高职院校与企业积极进行信息、技术资源的置换与共享。而我国现有的校企合作缺乏实际意义,更多时候,学校与企业都是敷衍了事,没有真正贯彻合作理念与合作精神。从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来看,一些高职院校认为校企合作就是让临近毕业的学生自己去物流单位实习,校方也没有积极安排、组织学生去优秀的物流企业实习,个别学生较为懒散,实习一两周就草草结束,学校与物流企业也不进行整顿和教育,而是放任这种行为,许多学生也纷纷学习,仅认为参观参观物流企业、打几天工便完成了任务,这种风气严重影响甚至误导了校企合作的本质,让校企合作变了味。其实,优秀的物流企业会涉及多方面的工作,运输、储存、装卸、搬运以及配送都是不容疏忽的,仅进行一两周的实习难以真正掌握整个物流环节的体貌,更难以了解到物流专业的实践性与技能要求。此外,即使学校安排学生进行长期实习,但是一些物流企业仅仅安排物流专业的学生从事简单的、没有技术含量的搬运工作,不让学生接触、了解真正的物流技术,这样的校企合作对学生提升水平方面的帮助很少。总之,我国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校企合作存在多方面的问题,亟待解决。

三、对策

(一)建立健全校企合作共建专业的制度

对制度的完善,政府、企业、行业以及学校都要参与进来。学校需要组建以四方代表成员构成的校企合作理事会、专业建设合作委员会以及区域合作委员会和专门委员会,使校企合作理事会形成“四方三层”结构,使得校企合作有制度可依,进一步完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

(二)建立“校中厂、厂中校”的实践教学基地

建立“校中厂、厂中校”的实践教学基地,需要做好校内与校外的工作。第一,可以与进入学校的快递公司进行双向合作,使“校中厂”得以建立。第二,实训基地必须具有收发区域、储存区域和教学区域这几个功能区域,使实训基地能够满足物流实训的基本要求。

(三)重视并用行动响应国家政策的号召

国家重视人才的发展,教育部也出台了系列文件明确了人才的地位、鼓励人才的发展。然而,仍有些高职院校不以为意,依旧我行我素,采用传统的职业教育模式。所以,仅具有宣传作用的号召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将人才培养的实行上升到法律层面,才能对高职院校起到约束作用,使之必须进行职业教育改革,吸纳人才,最终实现人才培养的推广与完善。所以,我国立法部门可将人才培养制写进现行法律中,这样一来,校企双方都会重视人才培养的发展,更积极地解决职业教育现有的不足。总之,将校企合作真正落到实处,校企双方摆正心态,避免敷衍了事的行事作风,方能扫清障碍,顺利发展覆盖到全国各地。

(四)创新教學

首先,学校可根据企业提供的物流管理资料作为课堂教学素材,为学生讲解最新物流管理知识,使学生对企业工作具有一定认识;其次,对学校教师进行专业性、系统性的培训,使其拥有最新的物流管理知识,掌握物流管理的实操技术,学校可令教师去企业进行实操训练,不但使其拥有专业技能,还可增加工作经验,为教授学生带来有利条件;第三,邀请物流企业有经验、有能力的工作人员为学生授课,增加学生实践能力,或引进专业的“双师型”人才,增加师资力量;最后,邀请物流行业有经验、有能力的专业人员以讲堂形式为学生授课,使学生看到物管企业的发展方向,增加其学习动力与信心。

结束语

总之,在产教融合的背景下,高职院校的物流管理专业实施校企合作模式,对于物流技术人才的培养有重要意义,可以让高职毕业生提前适应职业生活,提高就业率;同时还能够为物流企业提供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因此,基于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应不断探索,使校企合作达到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唐鹰尼.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航务周刊,2019(40):68-69.

[2]兰琦.校企合作理念下的高职院校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物流与采购,2019(11):65.

[3]李巍.基于校企融合的高职院校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8,4(15):6-7.

[4]卢川榕.融入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机制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探索 [J].人才资源开发,2018(14):44-46.

[5]冯彦乔.四川省高职院校物流人才国际化的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商论,2018(16):181-183.

猜你喜欢
物流管理专业培养模式高职院校
应用型大学物流管理专业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采购与库存管理课程预测实验教学研究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高职院校创客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