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运用新媒体进行高校党建带团建的创新探索与思考

2021-02-18 22:52冯延超
文学天地 2021年11期
关键词:党建带团建高等院校思政教育

冯延超

摘要:党建带团建是高校加强党团建设的重要内容和表现方式,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给高校的党团组织建设带来了新要求和挑战。本文针对高校党建带团建理论研究不足,提出坚定思想建设、夯实学生党建基础,紧抓平台建设形成互促互进的工作机制等可行性方案,以期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研究进一步发挥党组织政治优势,使党团组织在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产生联动效应,实现新时代高校党团共建和协调发展。

关键词:思政教育;互联网+;党建带团建;高等院校

新媒体为弘扬主旋律提供了全新平台,同时也为各种“信息细菌”“信息病毒”的传播、复制、渗透提供了方便之门。西方敌对势力大肆传播负面信息、疯狂进行网络渗透,企图侵蚀青年思想,且动作更加隐蔽、毒害愈加深重、斗争越发尖锐,意识形态斗争的网络战场“硝烟四起”。西方新闻界经过长期演化,已经形成一套精致的意识形态“迷彩服”,通过过滤、裁剪、歪曲信息,炮制符合其特定意识形态需求的内容向青年传播渗透。由于青年学生涉世不深、阅历尚浅、鉴别力弱,许多错误思潮以信息网络环境为温床生成发酵,如不加以教育引导,极易在理想信念上出现困惑、迷茫甚至动摇。高校的组织育人主要指高校党团组织通过发展党团员并对他们进行教育培养,使大学生中的先进分子在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发挥模范带动作用,进而实现育人目标。高校的学生党支部、团支部、班级作为最活跃的学生基层组织,是大学生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最主要载体。适应时代发展,应对信息网络环境考验成为绕不开的坎儿。只有持续加强信息网络环境中青年思想行为引导,深入认识和推动主渠道与主阵地协同育人工作,既是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客观需要,也有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发展。

一、运用新媒体进行党建带团建的必要性

1.用好新媒体平台、提高高校思政教育的必然要求

在十七次全国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强调,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是高校的中心任务,也是高校党的建设的根本任务。他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并多次就高校党的建设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作出重要指示。在社会转型的时代境域下,部分大学生在思想认识和价值理念上不同程度存在着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等问题,进而导致其行为偏差及价值取向的扭曲。“互联网+教育”为高校党团班网络育人提供了新阵地,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紧跟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步伐,既可拓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途径,亦可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领方向,最终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2.从技术迭代中把握育人方式新变化的时代要求

科学技术的每一次创新,都会给人类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推动人类文明向更高层次迈进。当前,信息网络化正以不可抵挡的势头迅速渗透到人类生活各领域,改变着世界,也改变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目标和育人方式。一方面,互联网以其独特的传播方式和特点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开辟了新领域,提供了新机遇:为大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生动鲜活的教育资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手段、方式的创新提供了条件,实体课堂增添了PPT、视频、音频等新媒体手段和工具,线上课堂出现了慕课、翻转课堂、微课、网络课堂等教学形式,有效扩大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动空间和覆盖面。近几年,线上课程资源建设得到强化,教育部认定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291门,上线慕课数量达到8100门,且这一数据还在迅速增长中。2020年上半年,疫情影响下,在“停课不停学”政策的引导和助推下,全国2.82亿在校生普遍转向线上课堂,教育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升,未来,线上线下融合成为教育行业发展趋势。可见,技术迭代和网络更新对教育方式的影响越来越深刻,在面对突发事件时,线上教学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互联网也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截至2020年6月,我国网民数量已经达到9.4亿人,其中学生群体最多,占到23.7%的比例。如此庞大的学生网民群体,让我们不得不重视网络带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网络上思想文化信息的多向贯通和舆论的多元表达,以及信息的膨胀和传播途径的多极化,很容易使大学生感到目不暇接,从而囫囵吞枣地接受,甚至可能出现丧失判断是非能力的现象。这些网络技术带来的变化,需要我们从教学方式上进行改革创新,要协调好线上课堂、实体课堂、实践课堂、校外课堂等多个课堂教学,借助视频、慕课、动画、微信公众号等多种新技术手段,适应学生的接受喜好,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亲和力。

3.发挥新媒体特有优势、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的客观要求

由于工作职能划分的精细化,许多学校将思想育人的工作都压在了辅导员和思政课教师的头上,但育人工作是高校“全员”的责任,需要其他教职人员的配合和协助,一味强调职能精细化管理,反而会造成一些部门机构冗杂、人员过多,出现忙的部门被事务性工作缠身,闲的部门又人浮于事,真正干事的人很少。随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如何优化现有的工作机制,形成协同育人的合力,已成为在新的发展阶段下高校待续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所面临的具有共性的问题之一。

二、当前党建带团建亟待突破的问题

1.高校党团班的职能定位不清

高校的学生党支部、团支部和班级是有效开展各类学生活动、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重要组织,但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其存在定位不清、职能交叉等问题。就高校大学生党组织建设而言,作为建设主体的大学生党组织与大学生党员所呈现出的能力与水平,与党的十八大要求的建设马克思主义服务型执政党的要求,与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目标及大学生群体的需求之间还存在一定差距。具体言之,基于各种主客观原因,作为建设主体大学生党组织自身是“矮子”,办法不多,思路不广,措施不力,对自身的角色把握不到位,在如何正确履行组织职能,通过何种具体途径和方式实现组织目标缺乏清晰、明确的规划,在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时无从下手,特别是协调处理复杂问题和矛盾的能力较弱,导致大学生党组织陷入整合功能被削弱的境地。作为另一重要建设主体的团支部和班级学生干部也不同程度存在服务能力的不足的问题,体现在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知识储备不足,服务的技巧、经验、实践不足,运用民主集中原则处理班级组织自身矛盾的藝术与能力不足,领导力和组织力不足、对班集体的事务及活动消极应付等诸多方面。班团建设一体化是一项复杂性、系统性的实践活动,其需要大学生党员作为能动的建设主体与其他诸多构成要素之间积极、有效地互通联动。然而就上述情况而言,其尚处于亟需学习提高的阶段,且自身尚未能形成有效解决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

2.高校教育工作者和大学生的信息素养参差不齐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进行,西方思想文化价值观念涌入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又为其生长、发展提供了土壤。高校大学生汇聚在信息时代的最前沿,受到社会多元思潮的影响最直接,在以新媒体为内核的信息技术的驱动下,大学生党员的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结构不断趋于多元化,较之以往,其思想活动也愈来愈呈现出独立性、多变性与差异性的特征。这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原有的社会主流意识,导致部分高校教育工作者和大学生党员出现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困难以及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危机,进而导致其与大学生党组织之间的关系逐渐疏离,对党组织的认同度逐渐降低,也忽视对自己思想的主观改造。

3.对高校党团班协同育人认知存在误区

互联网+教育”正在不断影响着高校党团班协同育人体系的创新改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育人不同于普通学科教育或专业教育,主渠道与主阵地的协同需要用“加法”来释放发展新动能,这里的“加法”,不是简单的数学意义上的加法,而是理念上、方法上的融合创新。目前,在协同育人实践探索中,不少学校为取得教学成果和工作业绩,将协同看作一个筐,什么工作都往里面装,搞出一大堆花里胡哨的工作方法,使协同育人成为一个说不清道不明的“大杂烩”。回避了协同中本应该重点把握和解决的核心问题,而把一些与育人、教学无关的问题也当作协同的一部分笼统处理,造成协同成本高但实际成效低,大量繁琐的形式主义会议和定期定量报告,容易引起教师和学生的反感情绪。对此,我们应该认识到,互联网技术为传播党的声音和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契机,也在客观上给高校党支部、团支部、班级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和协同育人带来了诸多挑战,各工作的叠加是协同中必不可少的一项要求,但推动主渠道主阵地协同育人不是简单的做加法、扩资源的过程,而是一个补短板、强互补、同进步、提质量的过程。要在现有条件下,以科学的理念内涵,坚持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过程,全面促进学生的成长成才,推进高校思政工作进一步加强,用取长补短的方式补齐短板,互相配合,既要完成思政课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任务,又要契合学生的发展诉求和学校的整体规划。

三、如何运用新媒体进行党建带团建

1.坚定思想建设,夯实学生党建基础

具体而言,一是加强政治理论教育。近年来,党和国家以及高校都很重视大学生党员的政治理论教育,因而大学生党员基本具备良好的理论基础。然而由于重知轻行的问题在大学生党员的政治理论教育中长期存在,故部分大学生党员即使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然而并未对其进行消化、吸收,进而用来指导个体行为。因而,对大学生党员的理论教育要着力解决好懂、信、行的问题,引领其用所学理论指导自己的思想与行动。当前,要认真组织大学生党员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新党章,使大学生党员牢记党的性质、宗旨、任务,时刻用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二是强化对大学生党员思想理论教育的管理和监督。加强并改进大学生党员思想教育的内容,创建信息化教育平台,将抽象的理论学习与大学生党员的实际紧密结合,与时代发展与需求紧密结合,并依据不同教育对象的特点,做到层次分明,提高思想教育的针对性。当然 大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程,需要各方力量的不懈努力。立足于新时代的任务与要求,应将大学生党员思想教育工作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立足于大学生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内在逻辑规律,结合新时代特点,依据大学生党员的个性特征,创造性地开展大学生党员思想教育工作。

2.紧抓平台建设,形成互促互进的工作机制

“互联网+”背景下运用新媒体进行高校党建带团建的创新,高校党团班协同育人的要求不断提高,需要高校教育工作者以及党团班学生干部具备更出色的管理能力和信息素养,需要组织管理队伍不断地进行优化,不但要更新理念和坚持正确的理论导向,也要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构建平台,从会议、科研、兼职、网络等方面,为协同提供优化路径。

一是开展常态化联席会议。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和管理主要由校党委组织部负责,团支部建设和管理主要由校团委负责,班级建设管理主要由党委学生工作部负责,这些工作在具体落实过程中全部汇聚到辅导员和党团班学生干部身上,对于此建议通过搭建常态化会议平台,建立联席会议制度,促进信息渠道畅通。常态化会议交流平台的建立,有利于完善组织、宣传、学工、教务等部门以及院系党组织的思想政治工作联动机制,通过强化联席会议制度能够不断推进协调运行的能力。常态化的会议平台,要覆盖学校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所有部门。主管校领导、教务处、马院、学生处、研究生工作部、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中心、校团委,以及各学院分管教学的副院长和学生工作的副书记都要参加,避免信息不畅通、各自为战。

二是搭建深层次合作平台。首先要组建研究团队。搭建科研合作平台,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可以组成研究团队,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题,共同申报课题研究或项目实践,实现资源共享、实现兼收并蓄、适时更新教育管理理念。既能加强双方的合作交流,也能促进两支队伍的共同成长。其次要共商研究主题。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可以紧紧围绕实际工作中相对突出的问题开展学术研究,以问题为导向,从理论和实践的不同角度,发现科研的新角度,不断开拓出崭新的工作境地,不断推出新的、实用的创造性成果。最后许设立科研专项。设置专门针对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申报的课题和项目,研究方向和立项主题与协同育人紧密结合,提供一定的项目经费,支持协同育人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刺激教师参与协同,提升其理论和实践水平。

三是完善信息化网络教育。实现协同育人,要切实把网络舆论引导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共同营造风朗气清的网络空间环境。在实际工作中,高校党委要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加强网络舆论引导,打好主动战;深入开展网络教育活动,引领新风尚;充分利用网络媒介教育,传播正能量。同时,高校门户新闻网站要坚持“主动积极、正面引导、加强管理、趋利避害、为我所用”的方针,吸引学生和老师的喜爱。同时拓展网络思政的深度广度。从学校各级主页、新闻网、信息门户、官方论坛等传统网络平台,到微博、微信、手机报等新媒体,形成“学校-部门—学院-班级”多级工作平台。活动策划和方法研究也要符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求,如策划制作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国梦、综合改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多项网络专题活动,通过给政策、投资金,探索建立“第三课堂”“微课程”等新媒体下的两课教学模式入手,鼓励师生建好用好网络思想文化阵地,结合学院、班级工作实际,提出可操作性强的措施,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工具,积极拓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广度和深度。

四、结语

高校不仅是党的创新理论传播的重要阵地,同时还担负着培养新时代合格接班人的重任。本文以大学生党团建设为研究方向,结合新形势下党建带团建开展情况,探讨党建带团建建设所面临的困境,分析并尝试化解高校党团建设的抵牾之境。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党团班协同育人组织管理体系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只有依托网络科技的优势不断地对高校党建、团建和学生事务管理与服务工作进行程序优化和流程再造,才能做到既为高校大学生开展党团班事务性工作“减负”,又促进大学生党建工作“增效”。

参考文献

[1]沈壮海.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6.

[2]周良书.中国高校党的建设报告(2011-2015)[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6.

[3]单紫薇,吕素香.高校党团班协同工作的实践探析--以北京工商大学为例[J].北京教育(德育),2019,(9).

[4]周学智,王子安,高思航.高校共青團改革视域下党团班协同育人研究与实践[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8,(5).

[5]张端.“互联网+教育”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路径探索[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33).

[6]边黎明,张闻,周超.构建高校本科生“党团班”协同育人机制[J].教育教学论坛,2020,(30).

猜你喜欢
党建带团建高等院校思政教育
研究生“党建带团建”思路初探
探索新形势下高校基层党建带团建平台建设
新媒体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讨
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定位及改革取向研究
浅析VB程序设计教学方法的改革
当代大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