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育影视类专业通过实施课程思政进行人才培养的思路

2021-02-18 23:16刘晓东
文学天地 2021年11期
关键词:高职教育课程思政人才培养

刘晓东

摘要:影视带个学生一个多元而又彰显时代个性的艺术世界。而影视文化中也有很多变化莫测的艺术现象,如何教导学生学会欣赏美、感悟美、创造美的同时坚定文化自信、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是值得探索的重要课题。为此,本文探讨了高职影视类专业课程思政的必要性,分析了高职影视类专业课程思政人才培养体系,并总结了高职教育影视类专业通过实施课程思政进行人才培养的思路。旨在分享育才经验,培养出更多有责任、敢担当、具有创作能力和家国情怀的优秀影视人才。

关键词:高职教育;影视类专业;课程思政;人才培养

如果学生只掌握了专业技能,但是思想品行并未达到深刻的艺术高度,创作出来的影视作品也将缺乏内涵,更缺少价值引导作用[1]。因此,唯有强化课程思政在高职影视类专业中的主导性作用,才能真正帮助学生通过实践来形成正确认知,并最终成长为专业能力过硬且职业道德崇高的创作人。文章结合多年影视类专业的授课经验,探讨了实施课程思政进行人才培养的方法,力求对相关专业的人才培育给予一点建议。

一、高职影视类专业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一)德才兼备以致远,文化风尚而自信

优秀的影视作品必然关注民生现实,这是影视类专业课程与社会文化相互融合的一个实践交叉点。培养德才兼备的学生才能以鸿鹄之志打开影视专业的思政课程大门,文化风尚更是培养学生艺术文化自信的先决条件[2]。高职影视类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正是在思政课程的引导之下,逐渐形成了正确的世界观与艺术观。德才兼备的学生能够以实际行动去创作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观的优秀影视作品,文化风尚高雅的学生能够充满自信地去弘扬传统文化影视艺术。专业技能只是學生创作影视作品的技术能力,这并不代表学生就能够在正确的文化观中找到自身价值。而培养德才兼备的学生,正是思政课堂的重要着力点。树立文风之后,学生的影视艺术创作才能找到正确归属,在影视创作的道路上逐渐实现自我价值,最终成为未来社会文化传播的主力军。

(二)励志笃学通实践,明察秋毫辨真伪

影视文化精神的宗旨是弘扬时代正能量,然而在学生通往影视艺术的道路上,同样会遇到很多血腥暴力的影视作品。这些负面的消极文化很可能会影响学生尚未成型的艺术价值观[3]。思政课程在传授学生理论知识的同时,也是在引导学生去辨别影视文化中的养分与糟粕,唯有在辩证反思中才能学会艺术创作的本质意义。所以,明察秋毫辨真伪才是思政课程主导学生对影视文化认知的载体,在此基础上更要通过实践发掘那些潜藏在每一部影视作品中的真理。传道授业解惑实为师责,而影视类专业课中多以影视创作技术为核心内容,也就很容易出现本末倒置的问题出现。

二、高职影视类专业课程思政人才培养体系

(一)构建协同育人长效机制

课程思政目标首先要构建协同育人长效机制,有必要从课程设计、运行、作业、评价、考核、激励等多方面构建协同育人的全方位管理体系[4]。校领导是课程思政的总设计师,教务处、督导、学生处等部门也需要协同配合,二级院系建立紧密配合的运行推进机制,在保证课程思政内容质量的同时,进一步完善课程评价体系,同时调动各部门共同参与影视类专业课程思政改革的主观能动性。

(二)增强教师引领示范作用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专业课教师有责任在日常教学中发挥自身的典范作用。首先,课堂之上需要深刻剖析思政理论,与学生积极互动交流,阐述社会核心价值观在影视作品中的积极表现。其次,需要多组织实践课程活动,合理分配课时与学习资料,利用有限时间提高思政理论的解读效率。最后,要在具体的影视作品创作中增强思政实践,将思政内涵在影视创作中体现出来,实现影视类专业的课程思政人才培养目标。

(三)引导学生职场定位觉知

实践出真知,但是从未走上工作岗位的学生,很难理解在影视创作中自身的价值与职场角色[5]。那么在具体的实践课程中,专业课教师需要结合课程思政的人才培养目标,引导学生在实习和见习阶段,多观察、多交流、多体会,将自身所学专业技能知识运用到实践工作中,将影视作品创作经验无限复制。进而引导学生正确认知自身的职场定位,综合发展学生的创作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高职教育影视类专业通过实施课程思政进行人才培养的路径

(一)文本分析增强主观认知

高职教育影视类专业实施课程思政,面临着两个关键的问题:一方面是把握“讲什么”的关口;另一方面需要掌握“怎么讲”的尺度。两者相辅相成,辩证统一。影视作品中有很多弘扬主旋律、宣扬传统文化、讲述小人物励志故事的内容。从创作视角上有家国情怀、亲情友情等多种类型。甄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通过分析其中的思想情感内涵,来帮助学生对影视作品的文化机理产生深刻认知,更利于将思政理论融入其中,最终运用文本分析来增强学生对于影视作品文化和情感的价值观认同。诸如,近期上映的《长津湖》电影以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中的长津湖战役为背景,讲述了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在极寒严酷环境下,东线作战部队凭着钢铁意志和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一路追击,奋勇杀敌,扭转了战场态势,打出了军威国威。有些学生在不了解这一段历史背景的情况下,不知道为什么那时候的志愿军战士那么不畏死亡,那么容易舍弃生命。所以,课程思政需要将影片的精神价值剖析出来,通过每一处细节处理来帮助学生理解当时的国情与生命价值观。将一部好影片剥茧抽丝般地逐层剖析,将其中最能体现生命价值观念的文化内核解读出来,必然能够增强学生对于影视文化思想的主观认知。进而通过课程思政来引导学生的思维观念,并体现出新时代大学生的思想认知高度。

(二)独立创作增强实践学风

影视类专业学生不仅要具备较强的审美能力,理解影视作品中传播正能量的思想价值高度,更要掌握独立创作的思想精神价值内核。那么也就有必要在具体的创作实践中,去运用所学知识拍摄出广为传播的优秀影视作品。当然在学生学有所成之前,长篇影视作品创作还不具备基础条件。但是为了锻炼学生的独立创作能力,有必要设计一些短视频主题创作思政课题。“主旋律”、“小人物”、“亲情”、“友情”、“暖”等作为创作主题,拍摄典型视频传播正能量的同时,引导学生在具体的实践创作中扎实学风,进而让作品、作业体现思想价值引导的效果显现。

诸如,教师可以设计《急诊护士》、《援疆干部》、《下乡青年》、《祖国外交官》等具有角色形象特点的短视频作业,引导学生通过主题创作实践来树立学风。也可以设计一些如《“盲”茫人海》、《鞠“工”尽瘁》、《留“笑”查看》、《牢记“驶”命》等较为抽象的短视频作业。一方面看学生如何来解题,另一方面看学生来如何完成视觉化的思想认知呈现。如果学生能够正确解题,表达出正确的思想情感认知,那么则代表学生已经具备了较高的思想认知水平。如果学生所创作的短视频作品存在思想认知误区,教师则需要帮助学生进一步解题,并提出修改意见。最终在教师与学生充分交流和互动的过程中,不断渗透课程思政辩证分析的方法论,从而主导学生思想价值观念对影视作品文化产生正确认知,真正在独立创作的过程中增强实践学风。

(三)通力协作筑牢合作精神

独立创作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但是却容易弱化学生的合作能力。所以在具体的实践课程中,除了独立创作课题以外,课程思政还需为学生设计需要更多同学参与通过分工协作来完成的创作课题。诸如,将诚信友善、爱岗敬业、家国情怀、文化传承等正能量主题作为短视频作业,要求“提出-制作-辅导-展示-点评”步骤分组完成。专业课教师可以先以学生自由分组为原则,由学生自由组成创作小团队。而后组内成员根据创作主题提出自己的创作理念和想法,小组成员共同讨论何种表现形式更具创造力和创新力。最终在多组选题中选出本小组绝大多数人想要共同完成的创作题目,由本组成员中提出建议和拍摄方式实践性最强的学生来担任组长,同时为本组成员分配各自的具体执行任务。小组成员根据自身所分配到的拍摄任务来收集素材,与本组成员共同讨论拍摄视角和素材本身的适用性。而后在组长的带领下,根据所学专业知识,拍摄出充满正能量的短视频作品。最后专业课教师可根据各小组团队的作品来进行针对性点评,并由每个小组各派出一名同学讲述本组作品中正能量体现方式,同时点评其他小组作品优劣之处。那么将小组作品融入学生道德素养评价体系,用价值观、团队协作、工匠精神等指标来做出客观评价,从而体现出课程思政在培养影视类专业学生思想价值观念方面的优势作用。

(四)文化活动唱响新时代主旋律

课内实践活动中学生的创作思维还是可能受到限制,为了培养学生的高尚思想情操,课程思政需要走出校园,带领影视类专业学生接触更多文艺活动,进而打开创作思维并在创作中表现出有温度、有情怀、有自信、敢担当的优秀品质。如,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新媒体中心主办的“看见美丽中国”全国短视频大赛,用镜头语言记录中国日新月异的变化,捕捉各领域各族人民在建设美丽中国中“你我向上,国家向前”的感人瞬间。由中宣部宣教局、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教育部思政司、共青团中央宣传部共同指导,由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共青团中央新媒体中心、中国传媒大学主办,《你好,新时代!》青年创意微视频大赛,紧扣主题,导向积极向上,表现方式富于创意,语言生动活泼,用青年的视角捕捉时代变迁,用镜头语言记录青春中国。具体选题内容可围绕党的重要战略任务谈认识谈体会,围绕城乡新貌看成就看变化,围绕“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阐述青年如何看、如何做。以赛促学锻炼影视类专业学生的意志品格,激发学生无限的创作潜能,强化影视作品创作的实践力、行动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从而用文化活动唱响新时代主旋律,让学生真实切身感受到影视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观。

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影视类专业开展课程思政尤为必要,德才兼备以致远,文化风尚而自信,励志笃学通实践,明察秋毫辨真伪,均体现出课程思政对于培养影视专业人才的积极作用。在课程思政的人才培养体系中,应当进一步构建协同育人长效机制,增强教师引领示范作用,同时引导学生职场定位觉知。最终的人才培养路径,当全面运用文本分析增强学生的主观认知,在独立创作中增强学生的实践学风,课程思政作业也要通力协作筑牢学生的合作精神,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各种文化活动唱响新时代主旋律。

参考文献:

[1]李少云.地方本科院校“课程思政”育人路径探究——以戏剧影视文学专业为例[J].时代报告(奔流),2021(05):132-133.

[2]王濛濛,李栋宁,江琳娜,李剑,章立,盛歆漪.媒体影视交叉学科课程思政化教学改革思考——以《影视经典作品鉴赏》为例[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20(11):102-104.

[3]郑士辰.影视传媒类专业课程思政实践探索——以“影视艺术概论”为例[J].視听,2020(07):243-244.

[4]卢思桥,黄振宣.高职课程思政“引领—协同—反哺”模式构建研究——以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广西教育,2020(23):98-99+106.

[5]梁思懿.“课程思政”融入高职影视制作流程式教学探索——以“校园爱国快闪”项目为例[J].新闻前哨,2020(05):82-83.

猜你喜欢
高职教育课程思政人才培养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人文主义视野下的高职教育研究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