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四史”教育,坚持“四个共同”树牢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

2021-02-18 23:16刘海峰齐瑞
文学天地 2021年11期
关键词:历史观四史中华文化

刘海峰 齐瑞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纲”,所有工作要向此聚焦。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蕴含着我们党百年民族工作的成功经验以及党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重要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要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学习教育中,深入总结我们党百年民族工作的成功经验,深化对我们党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重要思想的研究,加强现代文明教育,深入实施文明创建、公民道德建设、时代新人培育等工程,引导各族群众在思想观念、精神情趣、生活方式上向现代化迈进。”

我们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贯穿到“四史”学习教育始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唯物史观是我们共产党人认识把握历史的根本方法。如果历史观错误,不仅达不到学习教育的目的,反倒会南辕北辙、走入误区” 。这就要求我们在“四史”学习教育中,坚持唯物史观,把握主题主线、主流本质,在学习“四史”中树牢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的核心要义是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提出的“四个共同”的重要观点,即,“中华民族辽阔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开拓的、悠久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灿烂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創造的、伟大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 。

中华民族辽阔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开拓的。今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土是各族先民留给我们的神圣故土,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发展的美丽家园。要充分认识到,中华大地是各族人民共同开拓的,历朝历代的各族人民都对今天中国疆域的形成作出了重要贡献。自古以来,中原和边疆人民就是你来我往、频繁互动,在历经几次民族大融合后,形成了各民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多元一体格局。

树立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就要求各族干部群众准确把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统一与自治相结合、民族因素与区域因素相结合”的原则。要充分认识到,“所有民族自治地方都是党领导下的地方,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拥有的地方。自治地方行使自治权,必须以确保国家宪法法律和政令实施为前提,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性” 。

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先秦时期,我国就形成了以炎黄华夏为凝聚核心、“五方之民”共天下的交融格局,秦朝开启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的历程。此后,无论哪个民族入主中原,都以统一天下为己任,都以中华文化的正统自居。各民族的历史都是中华民族历史的组成部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也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的历史。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概括的,“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 。

树立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就要求各族干部群众正确认识各民族的历史与中华民族历史的关系,客观评价各民族的历史贡献和历史人物的作用。要充分认识到,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离不开,树牢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让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共同书写新时代中华民族新的辉煌篇章。

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所孕育的,是由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是各民族的智慧结晶,是中华民族的共同精神财富,是各民族文化的集大成。中华文化的精彩纷呈、博大精深,在于其兼收并蓄的包容特性,各民族文化的互鉴融通、交相辉映,共同造就了中华文化的历久弥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民族之所以团结融合,多元之所以聚为一体,源自各民族文化上的兼收并蓄、经济上的相互依存、情感上的相互亲近,源自中华民族追求团结统一的内生动力。正因为如此,中华文明才具有无与伦比的包容性和吸纳力,才可久可大、根深叶茂”

树立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就要求各族干部群众正确把握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关系。要充分认识到,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中华文化是主干,各民族文化是枝叶,根深干壮才能枝繁叶茂。在实际工作中,要按照增进共同性、尊重和包容差异性的原则,纠正民族工作中的偏差,要增强各族干部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高度认同,在国家意识、公民意识和法治意识上不能有差异。要注意对各民族在饮食服饰、风俗习惯、文化艺术、建筑风格等方面的保护和传承,让少数民族优秀文化在中华文化百花园里绽放光彩。

中华民族伟大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历史长河中,农耕文明的勤劳质朴、崇礼亲仁,草原文明的热烈奔放、勇猛刚健,海洋文明的海纳百川、敢拼会赢,源源不断注入中华民族的特质和禀赋,共同熔铸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 。伟大的民族精神体现了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伟大的民族精神是各族人民在长期奋斗汇总培育、继承、发展而来的,已经深深融进了各族人民的血液和灵魂,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成为推动中国发展进步的强大精神动力。

树立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就要求各族干部群众增强文化认同,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充分认识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层面最高的社会归属感、面向世界的文化归属感 。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引导各族群众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促进各民族在理想、信念、情感、文化上的团结统一,守望相助、手足情深,心手相连,凝聚起“中华民族一家亲、共筑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总之,“四个共同”深刻揭示了中华民族发展的内在规律,为正确认识中华民族的历史、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要在“四史”学习教育中牢牢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教育引导各族干部群众深刻认识到: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建的,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是各民族共有的,中华民族的现实成就是各民族共建的,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是各民族共享的,不断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2019年9月28日.

2.习近平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强调 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 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2021年8月28日.

3.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2021年2月22日.

4.汪洋在内蒙古调研时强调 坚定不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牢固建设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2021年4月14日.

5.尤权.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科学指引——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求是.2021.21

6.中办印发《通知》在全社会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宣传教育.2021年5月25日.

7.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强调 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

8.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9.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10.汪洋在内蒙古调研时强调 坚定不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牢固建设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

11.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12.尤权.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科学指引——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

备注:呼和浩特民族学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中心项目《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角下的大学生“四史”教育研究》(HHMYZLJD2020N02)成果。

作者简介:刘海峰,男,汉族,1988年11月出生,硕士研究生,助教,呼和浩特民族学院党政办公室秘书科副科长。

齐瑞,女,汉族,1979年9月出生,硕士研究生,呼和浩特民族学院法学院副教授,呼和浩特民族学院党政办公室副主任。

猜你喜欢
历史观四史中华文化
浅谈中职学校的“历史观”教育
广泛开展“四史”宣传教育
在“四史”教育中培育新时代学生
让“四史”教育在中小学落地生根
开展“四史”教育,培养高技能人才
开展“四史”教育,培养高技能人才
两岸青年在厦门共商中华文化传承与青年担当
国产抗战题材电影历史观的考量
试论网络科学历史观教育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