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史”教育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实践探索

2021-02-18 22:52刘志磊
文学天地 2021年11期
关键词:四史教育

摘要: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蕴含的丰富营养和强大精神动力,是培养时代新人最好的教科书,也是帮助大学生在新时代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治观的生动案例。本文以“担当复兴大任,成为时代新人”为例探索在《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中融入“四史”教育。教师以近代以来中国先后经历的“救亡图存”、“兴国富民”、“强国富民”这三个历史阶段为脉络,讲述不同时代下成长起来的青年的奋斗故事,引导新时代青年传承红色基因,牢记初心使命。

关键词:“四史”教育;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

“四史”是指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主义发展史。习近平在多次讲话中强调要加强“四史”教育,“引导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弄清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基本道理”。[1]2021年4月,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在思政课中加强以党史教育为重点的“四史”教育的通知》,强调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将“四史”学习教育相关内容有机融入所有思政课必修课中。[2]

中宣部、教育部2020年12月印发《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的通知,将大学阶段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必修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调整为《思想道德与法治》。并明确提出大学阶段重在增强学生的使命担当,其中《思想道德与法治》主要讲授马克思主义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治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关系等内容。[3]

“担当复兴大任,成就时代新人”是《思想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第一专题的内容,主要介绍了我国所处的新的历史方位,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并阐述新时代的大学生的新使命,即要以民族复兴为己任。本专题内容可以融入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历史,引导大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织梦-追梦-圆梦的过程和通过成就背后青年一代人物的故事缩影来进一步激发学生思考新时代应该如何担当作为。

一、教学设计背景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而“四史”中蕴含着丰富营养,是培养时代新人的最好教科书。在“四史”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论和实践探索中,有的专家提出要准确把握“四史”的主题和特点,内容上强调各自的主题,结构上突出各自的特色,避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简单重复讲授的问题。[4]有的提出要明确其重大意义,坚持政治性原则、史料与理论相结合原则以及历史联系现实原则等。[5]

结合教学实践,“四史”教育融入思想道德法治课程要重视内容上的合理衔接,五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上有重合之处,但侧重点不同,在将“四史”教育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时,要注重合理选取内容,同时注重各门课的整体性,还要处理好讲故事与讲道德的关系等。

“担当复兴大任,成就时代新人”是《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第一专题,通常也是许多大学生在入校后的第一课,主要介绍了我国所处的新的历史方位,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并阐述新时代的大学生的新使命,即要以民族复兴为己任。

本部分要讲好三个重点内容,一是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与中国梦的关系,二是深刻把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与青春梦的关系,三是深刻把握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要求。

大学一年级学生具有鲜明的特征,一是通过中小学阶段的学习,同学們对于近代以来的中国国情及新时代历史定位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命题有一定的认识,但在中小学阶段关于历史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两个命题分属不同专题,本节课教学将两者进行更紧密的契合,以期帮助学生了解新中国史,认识新时代,另一方面从历史逻辑中阐释新时代历史方位,从四史中汲取前行力量,也更加直观深刻认识新时代历史方位。二是进入大学后,同学们对如何用所学理论知识回应现实问题有了更高要求,故本节课教学设计以历史逻辑作为设计主线,在教学案例等的选择上坚持理论联系实践。三是设计课堂活动,增强学生集体意识,并通过进一步深入讲解增强学生对个人与时代,个人成才目标与社会发展要求关系的认识。

基于这一认识,在进行教学设计时,笔者主要从历史维度把握“新时代”的内涵,尤其是讲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与中华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关系。教学安排坚持以教材为纲并结合教学实际进行创新,对本专题教学分内分解为三部分:认识新方位:“新时代”、明晰新使命:伟大复兴和担当新角色:时代新人。

二、教学实施过程

在开展教学活动过程中,一方面注重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兴趣,另一方面,从遵循历史逻辑,从理论视角阐述清楚各个发展阶段尤其下体现时代下不同群体的担当作为,再通过课堂心理活动进一步激发学生担当作为意识。

(一)导入环节:以父亲写给儿子的信导入,启发学生思考个人与时代的关系

在课程开始,教师向同学们提问:“从高考结束到现在,你印象最深的事情是什么呢?”在短暂的互动结束后,教师总结并提出,“我看到的最动人的场景是开学当天送你们到达目的地后,父母的目光久久停留在拖着行李箱步入校门的你们身上,迟迟不舍离去。我们来到大学带着各自心中的梦想同时也背负着父母的期待,那么父母对我们的期许是什么呢?这里我们来共同看一封父亲写给儿子的信。”说完这段引导词,教师向他们分享大国工匠年度人物李万君的父亲曾写给他的一封信——《你要像灯一样发挥光亮 照亮前程——李世忠致儿子李万君的信》。这封信既写出一对普通父子的动人故事,同时也是两代铁路工人薪火相传共同谱写中国铁路传奇的时代缩影。在讲述完这封信的故事后,教师进一步总结:“这是一位父亲对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儿子的嘱托,现在你们也将开启一趟新的旅程,在此之前,我们先来思考以下几个问题:我们现在处于什么样的时代?我们是怎样来到这个时代?为了实现时代飞跃,与时代同行的历史主角们遇到过哪些挑战,他们是如何作为的?作为新时代主角的你们应该怎样应对即将面临的挑战呢?”

导入环节主要以党员李万君父亲的信作为切入,用平常的父子互动引发学生共鸣,以情动人,并通过这对父子两代人都扎根铁路事业,完成着各自所担负的时代使命来引导学生共同回望中国前几代人所经历的重大历史事件,以史为鉴。通过这个环节,为更好将“四史”融入接下来的教学做好铺垫。

(二)课堂内容呈现环节:听中国故事,悟自身担当

这部分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关于人与环境关系导引人与时代的辩证关系作为理论基础。

在2021年建党一百周年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到:“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6]

习近平总书记七一讲话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与中华民族复大复兴中国梦这一关系进行了深入剖析,实现中国梦要从百年党史中汲取精神力量,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不忘百年来的初心使命,基于这一学习认识,本部分内容主要围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与新时代青年担当这一主题,将课堂内容分为三个部分:一是认识新方位:“新时代”;二是明晰新使命:伟大复兴;三是担当新角色:时代新人。

1.认识新方位:“新时代”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这一部分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为主线,从近代以来中国先后经历的“救亡图存”、“兴国富民”、“强国富民”这三个不同发展阶段的国情来讲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与中国梦的关系。在“救亡图存”这一阶段带学生回顾我国从雄踞世界之巅逐步沦为半殖地半封建社会,到中国共产党成立,带领中国人民寻求救国道路,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程。提出这一时期所取得的成就,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在“兴国富民”这一阶段,主要讲述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开辟并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程,这一时期所获得的发展成果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了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

在“强国富民”这一阶段,首先引用习近平总书记参观复兴之路时的一段话,向同学讲解中华民族伟复兴中国梦提出的背景,然后阐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所做出的重大举措及其取得的成就。值得一提的是这里引用了2020年我国在粮食生产、教育、扶贫等领域取得的成就,这与1929年上海《生活周刊》曾刊登一篇《十问未来之中国》的文章呼应,通过历史对比分析让学生更直观感受中国的发展来之不易和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所走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

本部分主要通过一个个历史镜头带学生回顾近代以来中国所经历的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这一进程,通过分析让学生了解100多年为中华民族所经历的历史灾难与不断奋进的时代大图景,加深学生对“新时代”这一历史方位的理解,为下一环节明晰不同时代中个人的历史使命与讲述历史主角如何回应时代使命做铺垫。

2.明晰新使命:伟大复兴

围绕“中国梦与春春梦的关系”展开,借助两个不同时期的人物故事,讲述他们的责任与担当。首先点明中国梦与青春梦的关系。提出每一个历史时期的社会进步都离不开青年一代的付出。

然后分别用《觉醒年代》热、《第一代高铁工人李万君》的故事等,运用互动交流与案例分析的方式,让学生看到“救国一代”将热血青春注入中华民族独立与人民解放的这一大理想中以及“兴国一代”秉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品格,在新中国广阔天地忘我劳动、艰苦創业,向全世界展现了中国速度的故事。前面两个阶段的内容都体现出了时代中个人的担当作为,在第三阶段以《请党放心,强国有我》这一视频作为导入,展现青年一代朝气蓬勃的面貌,并进一步提出问题:与新时代同行,你准备好了吗?

接着再引用今年高考作文题“可为与有为”展开第三次师生互动,让学生进一步思考个人与时代的关系,最后教师对“可为与有为”的关系进行分析并提出我辈“有为”青年已经站在“有为”先辈们的肩膀上,乘着“可为”时代的巨舸,以全新的奋斗之志,勇往直前,将大有作为。

这个环节主要想通过生动的案例故事和课堂互动让学生们“看”到在救国和兴国路上与时代同行的青年一代们担当作为的感人事迹,激发学生对担当“伟大复兴”这一历史使命的热情。在讲述这一部分内容时,“四史”中丰富的材料是讲好这部分内容的关键。

3.担当新角色:时代新人

在正式导入内容前,首先组织开展一个“理想中的我” 的主题活动,引导学生为自己画像。这个活动主要是为了让学生们对自己的理想以及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有更深的思考和直观的体验。主题活动结束后,教师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去思考:社会对我们的期待又是什么呢?然后,教师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进一步提出从“救国一代”“兴国一代”们的事迹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们的担当作为,因此作为时代新人,我们要自觉承担起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使命,要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

时代新人这四个方面的要求,教师主要运用案例教学。在“要立大志”这部分,主要运用了疫情下中国为保障在阿曼的2000名中国人能打上疫苗,给阿曼政府送去10万支疫苗和2021年海南省满分高考生吴京泰毅然决然投身于攻读“卡脖子”的芯片专业的案例,强调时代新人要坚持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统一。在“要明大德”部分,主要引用了“燃灯校长”张桂梅的案例,并从大学生要自觉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两方面展开讲述“明大德”的要求。

在“要成大才”部分,主要引用“北斗专列”总体设计团队平均年龄不足30岁、方舱考研女孩徐丹努力圆梦、连云港一名快递小哥凭借着自律成功考上公务员三个案例,强调两个内容,一是不断增强本领才干,是青春焕发光彩的重要源泉。二是要成大才需要付出艰辛努力。此外,引导同学们去思考如何利用大学拥有的丰富资源拓宽自己的知识,为以后学习工作打牢艰实基础。在“要担大任”这部分,主要引用2020年疫情期间,各代人共同谱写了共战疫情的壮丽史诗这一案例强调大学生要用敢于担当和讨论大学生应如何担当。

(三)课后实践环节

在下课前,跨越时空的对话,请同学们观看完这段视频后,尝试用拍视频说出或写信的方式写出自己希望对革命先烈或过往的人想说的话。并推荐学生阅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通过实践活动,启发学生更进一步思考应如何做好时代新人。

三、“四史”教育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反思

本专题内容,通过案例呈现、现场互动、活动参与等形式让学生感受时代新使命新担当。笔者在“四史”教育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实践中,对如何处理好“四史”教育与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教学目标达成的关系有自己的一些思考。

(一)“四史”教育与课程教学目标达成相融合

“四史”教育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既有区别又密切联系。在“四史”教育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实践过程中,要正确理解二者的关系。

从宏观上看,“四史”教育与课程教学二者互为目标和手段。一方面,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四史”教育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内容之一。“四史”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四史”学习教育的主渠道。通过课堂教学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并激发学生学史力行是思想政治理論课的重要教学目标。另一方面,思想政治理论课还有其具体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四史”中丰富的史料可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重要的教学材料。如何依据教学目标将“四史”教育内容融入课程教学,用生动的“四史”故事吸引学生、感染学生,同时用专业的理论知识提升故事内涵,让学生真正入耳入心,这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一个重大挑战,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不断探索的课题。

从微观上看,“四史”包含了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主义发展史,这些内容各有其主题和特点。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与法治》、《形势与政策》是当前高校主要五门思想政治理论主干课程。“四史”教育融入这些课程的具体实践中,会因为课程教育目标的差异有所差别,如在讲述时代方位时,本专题从内容上会与《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内容重合,然而,作为不同的课程,强调的重点会有所区别。在本部分,教师重点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主线阐述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进程,当中穿插史实,重点展现的是成长在各个时代中“人”的担当。让学生感受历史人物的责任与担当。

综上,“四史”教育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密切相关,在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背景下,“四史”教育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要正确把握所讲授课程要求及其每一专题的内容的关系,提高内容选择的针对性和提升课程内容的理论性。

(二)课堂与课外相协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四史”学习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方面协同,同时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法。“四史”教育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要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但不能局限于课堂。一方面,充分运用本地拥有的红色教育资料,因地制宜的探索情景式教学模式。进一步深化对“四史”教育的学习和加强对课程内容的把握,有针对性地研究,将一些专题内容搬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纪念馆等地进行,让学生能在具体情境中增强对党和国家的认同感。另一方面,积极动员学生参与到各类“四史”教育活动中,加强对各类主题教育活动的学习研究,并将学生活动实践素材运用到教学中来。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强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党史学习教育日益常规化,思想政治教育平台逐步完善化,还充分运用学校师生力量开展形式多样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这为思想政治教育开展提供了多样的活动载体。如2021年 “同上一堂‘四史’思政大课活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学习领航计划系列主题活动、网上重走长征路暨推动“四史”学习教育活动等。广大思政课教师密切关注这些活动,并指导学生参与这些活动,研究这些活动中呈现的优质内容,让学生在活动实践中深化学习。此外,思政课教师可充分运用多种新媒体工具,线下教学与线上交流相结合,及时为学生答疑解惑。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学好“四史”永葆初心、永担使命[J].求是,2021(11).

[2]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在思政课中加强以党史教育为重点的“四史”教育的通知》[EB/OL].教育部网站,http://www.moe.gov.cn/srcsite/A13/moe_772/202105/t20210511_530840.html.

[3] 中共中央宣传部 教育部关于印发《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的通知[EB/OL].教育部网站,http://www.moe.gov.cn/srcsite/A26/jcj_kcjcgh/202012/t20201231_508361.html.

[4] 王炳林, 刘 奎,关于“四史”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考,思想教育研究[J],2021(08).

[5]张守龙.“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思考,阿坝师范学院学报[J],2021(08).

[6]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J].求是,2021(14).

作者简介:刘志磊,1989年4月,女,湖南省益阳市,法学硕士学位,广西职业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讲师。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

基金资助:2021年广西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研究(2021LSZ052)。

猜你喜欢
四史教育
广泛开展“四史”宣传教育
在“四史”教育中培育新时代学生
落实大学“四史”教育 增强“四史”教育实效性
让“四史”教育在中小学落地生根
开展“四史”教育,培养高技能人才
开展“四史”教育,培养高技能人才
共产党员要学好“四史”这门必修课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