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锻炼视角下的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途径

2021-02-18 23:47蒋旺成
文学天地 2021年11期
关键词:体育锻炼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蒋旺成

摘要: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是当代社会较为突出的一个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新课题。就实际情况来看,一些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有些落后,没有专门的心理健康教师,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在此背景下,广大教育工作者革新教育思路,尝试将体育锻炼作为切入点,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开辟途径。基于此,以下就小学体育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展开探究,希望提供有利参考。

关键词:小学体育;体育锻炼;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向发达城市转移,其中,很多已婚且育有子女的成年人也在外出务工的队伍中。未成年子女长时间和家长分隔两地,一般寄养在亲属家,留在本地生活、学习,这些就是我们口中的“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缺乏亲情的抚慰和关怀,缺少倾诉的对象,他们变得自卑、内向,出现一些心理方面的问题,影响身心健康。对此,小学体育教师要充分发挥课程优势,通过有效的体育锻炼来扫去留守儿童内心的阴霾,让他们朝着更加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那么,在实际的小学体育教学中,应当从哪些方面入手,对留守儿童实施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呢?具体如下。

一、基于心理状况,提出干预方案

基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小学体育教学,教师要在塑造留守儿童健康体魄的前提下渗透心理健康知识,按照他们的心理状况提出相应的干预方案。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借助体育锻炼舒缓消极情绪。不可否认的一点是,体育锻炼在情绪调节、压力缓解等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所以,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强化留守儿童的体育锻炼,让他们的消极情绪得到转移、发泄,不再封闭自我,积极参与集体活动,从而实现身心的健康发展。如:焦虑是留守儿童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可以教给他们一些简单且有效的运动干预措施,这样即便是在课后,他们也可以通过课堂学习的干预措施来缓解自己的焦虑心理[1]。其次,借助体育运动改善人际交往问题。留守儿童长年缺少家长的陪伴,慢慢变得孤僻、沉默寡言,很少参与集体活动,不愿意和他人说话。久而久之,他们的人际交往会出现问题。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结合具体教学的内容,设计一些相关的集体活动,如足球赛、篮球赛等,邀请他们参与进来,在亲身参与中强化与他人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从而改善彼此的关系,提升交际交往能力。最后,借助体育锻炼培养意志品质。众所周知,体育锻炼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需要有一定的意志力和奋勇拼搏、积极进取的精神。很多运动项目,如马拉松、游泳等,在意志品质的培养方面有着极为显著的优势。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从上述项目入手,鼓励留守儿童将运动中提炼出的优秀品质、精神渗透到日常生活和学习当中[2]。除此以外,在室内教学时,教师还可以展示一些优秀运动员的资料,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进行呈现,吸引学生的关注,引发学生的共鸣,让学生受到良好的感染和熏陶,学习运动员永不放弃、不轻易言败的品质,这对于留守儿童意志品质的培养是十分有利的。

二、组织多元活动,促进身心健康

集体活动的开展对于学生身心发展非常有益,能够增强学生的凝聚力,彰显学生的个人价值。但是,就现阶段小学体育教学情况来看,可以发现大部分学生对集体活动的兴趣都不高,尤其是留守儿童,在这点体现得更为明显。对于这种情况,教师就要积极思考怎样为留守儿童的人际交往搭建平台。人际交往是个体在日常生活中必不可缺的内容,也是促进心理健康发展的有效渠道。对此,小学体育教学中开展多元集体活动极其重要且必要[3]。值得注意的是,集體活动不能过于简单,也不能过于复杂,因为过于简单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过于复杂则会损害他们的自尊心,适中即可。另外,尊重留守儿童的内心诉求,尽可能地满足他们的需要,如喜欢足球的可以进行足球比赛,喜欢篮球的可以组织篮球比赛,这样一来,不但能够使校园文化生活更加多姿多彩,还可以推动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一举多得。

三、加大重视力度,开发体育项目

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人与人之间普遍存在着鲜明的个体差异。对于小学生而言,这点也不例外。如:有的学生喜欢篮球,有的学生则喜欢羽毛球,不同学生对于体育项目的兴趣和积极性也是不同的。但是,喜欢篮球的部分学生身材瘦小,喜欢跑步的部分学生却跑不快,这些都是不可避免的因素。如此,很容易引发其畏惧情绪,渐渐丧失对体育的兴趣,从而出现一系列的心理问题。这个时候,相关人员就要加大资金等方面的投入力度,努力挖掘、开发体育课程资源,健全、完善体育教学体系。当然,在此过程中,有必要和留守儿童的身心特点和兴趣爱好结合起来,开发出符合留守儿童实际需要的项目,为其身心健康发展助力。

四、普及体育锻炼,理解体育内涵

体育这门课程的开展旨在增强学生身体素质,锻炼学生健康体魄,推动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从本质上来说,有效的体育锻炼可以改善留守儿童心理方面的问题,增强其心理素质,使其从小形成积极、健康的思想品质和价值观念。为了让更多的学生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和价值,学校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如校园宣传栏、广播和学习网站等普及体育锻炼,加深学生对体育内涵的把握。不仅如此,还应当与时俱进,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和育人观,最大限度的发挥体育的主阵地作用,将心理健康教育落实到位,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发展“添砖加瓦”。

结束语:

总而言之,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与社会和谐稳定、国家人才培养息息相关,值得受到广泛的关注。小学体育教师是学生学习、成长道路中的引路人,肩负着立德树人的职责,要积极学习先进理念,结合留守儿童的实际需要,探寻如何将心理健康教育和体育教学融合起来,努力开辟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新渠道,让留守儿童更加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王如发. 小学体育课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点滴[J]. 科教导刊-电子版(中旬), 2019, 000(009):233-233.

[2]吴志强[1]. 浅谈小学体育的心理健康教育[J]. 课程教育研究:外语学法教法研究, 2018, 000(030):P.260-260.

[3]张利红. 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的有效性研究[J].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8, 000(020):160-161.

猜你喜欢
体育锻炼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体育舞蹈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干预效应的实验研究
学生的个性发展与教育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大学生心理问题应对新模式
小小“运动员”
体育锻炼不能放寒假
三班制工人怎样进行体育锻炼
夏天体育锻炼“四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