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思考

2021-02-18 23:47孙有坤
文学天地 2021年11期
关键词:初中生物生活化课堂教学

孙有坤

摘要:初中课本中的生物知识来源于日常生活,是对生活中各种要素的总结和概括。对学生而言,学习生物知识能扩展他们的认知世界,促进他们认知能力的发展。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能将抽象概括的生物知识以具象的形式呈现出来,为学生提供看待世界的新视角。文章简述运用生活元素导入、提升课堂学习效率,创设生活情景、培育生物学习兴趣,开展生活化探究、锻炼知识应用能力等策略,为合理利用生活化教学方式推动学生生物学科综合素养的发展提供可行建议。

关键词: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生活化

当前,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生物知识和现实生活的联系不加重视,教师只是从教材出发开展教学活动,这导致教学形式较为单一,学生无法感受到生物知识的趣味性,应用生物知识的能力也难以提升。在新的教育形势下,教师应当引导学生不断提升自我,将生物学知识应用在日常生活中,建立起生物知识和现实生活的联系,通过这种方式提升自身应用知识的能力,体现生物知识的现实价值。

一、运用生活元素导入,提升课堂学习效率

课堂导入环节决定着生物教学课堂的氛围,教师将生活化元素融入课堂导入环节,学生感受到课堂教学内容的现实价值,学习的内驱力显著增强。在导入环节,教师需注意教学内容的选择,尽量选择和学生学习能力相匹配的教学内容,防止学生产生受挫感,并增强学生课堂的学习信心。

以激素的相关教学内容为例,许多学生对激素这一生物学概念缺乏基本认知,甚至认为所有激素都是不好的,会阻碍生物的健康成长。这是由于社会中出现了部分应用激素违法犯罪的事件,学生缺乏生物学基础知识,对激素的认知不够全面。教师可在导入环节从日常生活现象谈起,逐渐引导学生进入正题。如向学生提问:“为什么老年人不适合吃过甜的东西?如果吃太多甜的东西会造成什么后果?”许多学生家中有老人,因而对教师提出的这一问题较为熟悉,学生立即回答:“因为老年人吃多了甜的东西会得病,比如高血糖。”然而,学生并不知道这一疾病背后的生物学原理,此时教师再引入本节课的核心知识点,阐述激素在疾病形成过程中起到的作用。为培育学生的辩证思维,教师可提出新的问题:“为什么人们平时吃的盐含有碘?”许多学生从家长处听说过问题的答案,但对其背后的生物学原理理解不够深刻。教师则接触本节课的核心知识点阐述在食盐中加碘的原因,学生通过初步学习发现激素的适度应用有助于提升人们的健康水平,过度应用激素则会产生负面影响,从而形成对激素这一物质的全面看法。教师以提问的方式将生物知识和现实生活场景联系起来,学生的求知欲望被激发,探究的热情更加强烈。

二、创设生活情景,培育生物学习兴趣

生活化的情景有助于将生活常识转化为生物知识,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效果,并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呼吸系统的教育为例,教师可创设一个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的场景,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如创设小朋友在家吃饭的生活场景:小明边吃饭边看电视,看到自己喜欢的精彩片段时哈哈大笑,面条却从小明的鼻子跑了出来。此时,学生会被趣味的生活场景逗乐,并对这一现象产生探究兴趣。为增强教学效果,教师还可利用多媒体还原这一场景,以生动的方式展现小明的动作、体态,并将面条在这场景中发生的变化以动画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动画展示后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面条会从小明的鼻子出来?”学生基于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探究,对鼻子和口腔的内部构造形成全面理解。学生完成初步探究后,教师还可借助其它生活场景增强课堂趣味性,给学生带来良好的学习体验。

三、开展生活化探究,锻炼知识应用能力

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最终目的是将知识应用在现实生活中,教师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不断提升应用知识的能力,学会利用生物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展现学习成果。如在讲解生物链的知识时,教师先引导学生从生活现象出发探究其背后的生物学原理,如结合生活中的俗语引出生物学现象:人们都说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请你设想一下,如果螳螂从世界上消失,黄雀和蝉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许多学生基于生物学常识得出答案:“黄雀和蝉也会消失。”此时,学生对生物学现象的判断大多基于對现实生活的推理和猜测,而没有坚实的生物学依据作为支撑。教师需引导学生利用生物学原理解释这一现象。学生先根据所学知识阐述这一结果产生的过程:黄雀是螳螂的天敌,螳螂消失,麻雀的数量会急剧减少。同时,由于蝉失去了螳螂这一天敌,蝉的数量会在短时间内迅速增加。但蝉的数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大部分蝉会开始竞争生存空间,因而在一定时间内蝉的数量又会不断减少。学生能够完整地阐述这一原理,表明他们对生物链中不同生物的作用原理已经形成初步了解。此时,教师可联系生活现象提出新问题:为什么部分居住在海边的人身体中含有有毒物质,且这种有毒物质和海水中的有毒物质相同?学生联想到这部分人的居住环境,并联想到住在海边的人经常吃的食物,从而得出问题的答案。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利用生物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并清晰地感受生活现象和生物知识之间的联系,增强应用生物学知识的意识,应用能力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生物教师应当深入研究学生感兴趣的生活事物,并将这种生活事物应用在生物教学过程中,使学生逐渐形成将生物知识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思考的习惯。学生会在学习中仔细观察生活现象,发掘生活中的生物学元素,进而理解各类生活与生物现象。在未来,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将被更广泛地应用于生物教学过程中,进而体现生物教学的现实价值。

参考文献:

[1]黄海平. 实现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的思考[J]. 读与写(教师), 2020, 000(002):P.1-1.

[2]赵鹏程. 关于实现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的思考研究[J]. 国际教育论坛, 2020, 2(11):102.

[3]倪红霞. 实现初中生物教学生活化的几点思考[J].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9, 013(029):114-115.

[4]罗维海. 生活化教学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思考[J]. 新课程(中学), 2019(5).

[5]张李梅. 对实现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的几点思考[J]. 文渊(中学版), 2019, 000(004):271.

猜你喜欢
初中生物生活化课堂教学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作文生活化教学指导策略
“则”与“择”:指向生活化学习的幼儿园数学活动实施的原则与选择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生活化美术教学的课程设置及实践应用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合作能力培养初探
参与式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新课程理念下生物课堂教学艺术的“变”与“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