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抗校园霸凌”主题活动新玩法

2021-03-03 05:02林小丽吴文凤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1年3期
关键词:主题活动心理健康教育

林小丽?吴文凤

〔摘要〕对学校心理教师来说,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是一项常规工作,它不同于心理课,也不同于心理咨询,它面向的是全校师生,主要解决的是发展性的、日常困扰学生的问题,重在营造气氛、树立榜样、凝聚力量。它要求心理教师既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同时还要有活动的策划、执行和宣发能力。针对校园霸凌现象,设计了一系列有创意的活动,如校园霸凌知识问答、校园霸凌现状调查、校园霸凌小剧场、校园霸凌故事改写、灭霸者联盟征集令等,效果较好。

〔关键词〕校园霸凌;主题活动;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1)03-0023-04

一、活动背景

2019年,随着电影《少年的你》热映,“校园霸凌”话题迅速引发舆论关注,从电影本身到现实生活,再到新闻事件,掀起一阵全民热议,尤其是学生,他们在观影之后纷纷在朋友圈发表评论,其中有一些校园霸凌的亲历者被唤起了过去不愉快甚至痛苦的回忆,主动找心理老师倾诉。我们发现,在咨询室里大多时候能够提供给被霸凌者的都是事后的安慰和疗愈,产生的效力微弱而不及时。要对抗校园霸凌,仅靠心理教师的个人力量是远远不够的,仅靠一个少年小北也是不够的,于是我们决定策划一个对抗校园霸凌的主题活动,让更多人参与进来。

二、活动创意

主题创意阶段主要是构思活动的形式以及主题玩法。总结以往预防校园霸凌活动的宣传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如在校内张贴反欺凌宣传海报、宣传标语,拉横幅搞签名仪式,发传单,开展主题征文和手抄报活动,组织相关的演讲比赛,举办各类讲座等,这些都是比较传统的宣传方式,近年来也出现了一些比较新颖的方式,如校园情景剧、微电影、小视频等。其实传统的宣传方式并不是不可取,只是大家习以为常了,缺乏吸引力,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想要吸引眼球就要创新宣传形式。比如宣传海报和横幅,由于在校园里每天都可以看见,结果学生反而对此视而不见,而且它们成本并不低,还不能重复利用,既浪费了钱,又起不到效果。主题征文和手抄报活动在中小学也是泛滥成灾,不仅学校大小活动都摊派任务,连课堂教学也以布置作业为名让学生完成任务,已经成为学生严重吐槽的校园形式主义。演讲比赛存在门槛,参与面不够广,竞争和表现的成分较大。

因此,我们在策划校园主题活动时会从传播学和运营的角度去考虑活动的形式和可操作性。在某种意义上,活动的本质是一场传播,通俗的讲法就是“宣传”,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的活动,活动前策划者会通过各种媒介宣传吸引目标人群的参与,活动过程本身是一个传播效应聚变的容器,活动结束后的信息推广又是一次内容的发酵。从传播学的角度来说,现如今,注意力是稀缺资源,谁能持续成功抓取到大众的注意力,谁就拥有了流量。好的活动策划也是如此,注重线下和线上两个平台,结合现场的体验和互联网的传播,会使得活动的效益最大化。从运营的角度来看,立足学校经费普遍紧缺的实际情况,在资金方面我们因地制宜,想办法提高物料的使用率,尽量降低宣发成本,把经费用在活动的刀刃上。

三、活动纪实

(一)活动前宣传预热

在策划这次活动时,为了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我们在预热宣传阶段就打算基于热点事件和活动的主题绑定形成传播。正好2019年上映了两部电影,《复仇者联盟4》和《少年的你》,于是我们把活动主题命名为“欢迎加入灭霸者联盟,少年的你”,并制作了一系列宣传物料。从电影、书籍、网络上选择一些朗朗上口的格言来宣传活动的主题思想,例如“愿悲伤不再逆流成河”“我来保护少年的你”“向校园欺凌SAY NO”“我们与恶的距离就是袖手旁观”“没事别搞事,有事别怕事”“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欺负人迟早是有报应的”“伤害别人也是伤害自己”等。我们把这些宣传语制作成五颜六色的手举牌,邀请学校教师的孩子(3~16岁)参与拍摄视频“我的灭霸宣言”,每个孩子拿着写着标语的手举牌喊出“灭霸宣言”。不同年龄段的孩子面对镜头用稚嫩但是坚定的语气喊出口号,比单纯挂横幅或是发传单的效果要好得多。我们还借助软件对视频进行剪辑加工,之后放到朋友圈,点赞和转发数量呈几何倍数增长。

活动预告赢得了广泛的关注,接下来就是设计活动现场,我们购买了四块200×100尺寸的立式铁丝网格架,类似超市挂货或是街边摆摊卖小玩意的架子,还买了一些五颜六色的木头小夹子、网红气球、三角彩旗、卡通拉旗拉花、带装饰的LED小灯泡(60米)、几百张各种风格的创意明信片、大号白色透明玻璃瓶。同时我们还借用学校的音箱和一体机,播放反校园欺凌歌曲MV《玫瑰少年》及其纪录片。活动现场的视听效果对增强参与者的体验感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些物料除了明信片是消耗品以外,其他的都可以重复利用,我们努力做到了经费范围内的极致。

(二)活动中参与体验

现场活动设置大本营,主要负责领取活动手册和发放奖品。活动主体区域包括知识区和体验区,知识区包含两个项目,体验区包含三个项目,参与者手持活动说明按顺序以闯关的形式去体验不同的活动项目。

1.知识区项目一:校园霸凌知识问答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关于校园霸凌的知识,除了海报展示外,我们还设置了知识问答环节。我们制作了八张海报,涵盖“校园欺凌现状”“校园欺凌的表现”“校园欺凌的根源”“校园欺凌对受欺凌者和欺凌者会造成什么影响”“校园欺凌中有哪几种角色”“如何发现孩子是否遭受了校园欺凌”“遭遇校园欺凌该怎么办?”“校园欺凌的法律规定”等内容,每一幅海报展架下方都会贴上小脚丫和序号的标识,提示观看者最佳站立位置和观看顺序。观看结束之后,设置答题点,学生作为工作人员,从海报中抽取出50个知识点,以题目的形式写在精美的小卡片上,现场进行知识问答,答对五道题算闯关通关。

2.知识区项目二:校园霸凌现状调查

与以往的纸质问卷和常用的电子问卷不同,为了营造现场感,我们利用海洋球和白板等道具把调查结果以最直观的形式展示给观众。准备三种不同颜色的海洋球各200个,红色代表霸凌者,藍色代表被霸凌者,黄色代表旁观者,现场摆放三个不透明盒子和三个透明盒子,贴上不同的文字标签,分别是霸凌者、被霸凌者和旁观者。参与者根据过去自己在校园霸凌中扮演过的角色选择对应颜色的海洋球投放进不透明纸盒子,为了保护投票人的隐私,这一过程用红布遮挡,其他人是看不到投票人的海洋球颜色的,由工作人员把纸箱子里的海洋球转移到透明盒子里,现场观众可以从盒子的颜色和数量看到在真实的校园霸凌中不同角色的占比情况。现场还在白板上罗列校园霸凌的形式,比如肢体欺凌:通过肢体动作去恐吓、伤害他人,如暴力推搡、拳打脚踢、抢夺或勒索财物等;言语欺凌:通过骚扰、辱骂性语言对他人进行伤害,如当面或背后羞辱、讥讽、嘲笑、诅咒、起外号等;社交欺凌:故意离间或破坏同学之间的关系,如散布谣言、暴露他人隐私、损毁他人形象、孤立排挤他人等。让参与者根据自己的经历在自己曾经遭受过的校园霸凌的形式下方写“正”字,通过一排排触目惊心的“正”字让学生看到校园霸凌的恶和无处不在,起到警醒作用。

3.体验区项目一:校园霸凌小剧场

《哆啦A梦》是一部伴随着无数人成长的动漫作品,里面的人物和情节特别适合作为校园霸凌小剧场的素材,胖虎身强力壮,常常殴打大雄和小夫,抢他们的东西,他们之间的故事展现的就是校园暴力事件。为了让参与者能够投入到剧场表演,我们定制了大雄、哆啦A梦、静香、胖虎、小夫、大雄的爸妈、胖虎的爸妈、大雄的老师等主要人物的面具。大雄代表被霸凌者,胖虎代表霸凌者,其他人物是代表不同身份和立场的旁观者,除了家长和老师以外,哆啦A梦代表见义勇为的旁观者,静香代表默默无闻的旁观者,小夫代表落井下石的旁观者。一次小剧场演出需要十名演员,参与者随机抽签选择角色,领取角色的人设卡片,卡片上会简单介绍这些角色在校园霸凌情境中对应的角色或身份,参与者根据自己对角色或身份的理解以及对校园霸凌的认识,在人设卡片上写这个角色可能的性格和应对校园霸凌的方式。小剧场半结构化剧本的开头是“从前,有一个叫作胖虎的同学,他经常欺負同班的另一个男同学,大雄。……”接下来的人物出场顺序和故事情节都由学生们的演绎和现场的生成自然展开。这种半结构化的剧场演出主要依靠学生自身的灵感进行现场即兴表演,尝试着以他们本人在现实生活中各自独特的人生体验去改变剧中被霸凌者不幸的境况。

4.体验区项目二:校园霸凌故事改写

在活动前,我们通过问卷星匿名搜集了数十个经历过校园霸凌的同学的故事,可以是霸凌他人,也可以是被他人霸凌或旁观过的霸凌事件。我们把这些故事用A4纸打印了若干份,现场展示出来, 每一个故事的主人公都拥有一个专属的系着红丝带的白色敞口玻璃瓶,上面写着他们的昵称。从叙事心理治疗的角度来看,故事本身造成的影响已经不言而喻,但单纯叙述或者重复故事其实只是传达一个既定的结论,即使共情也不一定具有疗愈作用。对于校园霸凌这类危害学生身心健康甚至涉及法律层面的公共事件来说,预防和解决问题比事后疗愈更加重要。因此我们鼓励改写故事。故事改写的原则是禁止评价或者同情故事中的任何一个人,同情固然对于被霸凌者有某种程度的抚慰,评价也能唤醒他人的同理心,但它们会让校园霸凌事件变得像一个盖棺定论的闭环,却解决不了问题。我们鼓励参与者通过改写故事人物的行为或在故事中加入“重要他人”的角色来提供解决问题的办法。“重要人物”可以是故事里未提到但是可能存在的一些人物,也可以是某个二次元虚拟人物,还可以是参与者本人,让当事人能够清楚地看到故事结局的多种可能性。把改写后的故事纸片放入对应的玻璃瓶中,最后由工作人员整理成文字发布。

5.体验区项目三:灭霸者联盟征集令

“灭霸者联盟征集令”是号召学生加入校园灭霸者联盟,要求学生模仿漫威宇宙的超级英雄,给自己取一个超级英雄的昵称,并在纸杯上画出属于自己的超级英雄形象,同时还要想一句关于对抗校园霸凌的金句。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我们制作了以《复仇者联盟》里面的超级英雄为素材的模拟微信朋友圈的可露脸合照的大型KT板,还虚拟了一段超级英雄的评论对白。

(三)活动后复盘传播

活动现场结束并不代表活动完结,更为重要的是对整个活动产生的内容进行复盘和传播。除了发新闻稿以外,我们把活动中产生的有价值的资料进行整理并发表推广,提升了整个活动的价值和意义。比如,充分发动学生的力量,让他们在朋友圈帮忙宣传,内容模板是活动现场的九张照片和一段文案:“我的灭霸宣言……”,通过在全网充分推广宣传,实现了活动传播的最大价值。

四、活动反思

对学校心理教师而言,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是一项常规工作,它不同于心理课,也不同于心理咨询,它面向的是全校的师生,主要解决的是发展性的和日常困扰学生的问题,是为了营造一种气氛,树立一种榜样,形成一种力量。它不仅考验心理老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求心理老师具备活动的策划、执行和宣发能力。对于接受过专业训练的心理教师来说,前者可能难度不大,后者才是决定活动质量高低的关键因素。

在多年的工作实践中,我们积累了一些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经验。活动方案并非灵光一闪的奇思妙想,而是需要不断挤压大脑的灵感,从一个点子开始,逐渐变得完整。活动的策划遵循“注意力—兴趣—门槛—参与”原则,从吸睛的亮点(注意力)到有趣的活动形式(兴趣)和友好的参与方式(门槛),到最后参与时的现场体验(参与),都要对整个活动环节进行精细管理。本次活动的不足之处在于,如果在设计活动的过程中,在细节方面多用一点心思,效果会更好一些。

(作者单位:广州市财经商贸职业学校,广州,510000)

编辑/刘 芳 终校/刘永胜

猜你喜欢
主题活动心理健康教育
大悦城实施体验营销案例研究
基于学生综合发展的主题实践活动设计探微
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举措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浅议班级课程与主题环境区域的整合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主题活动融入角色游戏探究
优化设计与实施策略创新主题教育活动
构建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