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研学的策略

2021-03-07 00:12陈东
红豆教育 2021年31期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初中教学

陈东

【摘要】将学习与自然联系在一起,通过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创设学生学习情境,让知识学习与自然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而研学旅行这种学习方式拓宽了学习思路。能够确实在研学旅行的过程当中,为学生创设道德与法治的真实学习情境。在实践过程当中,是学生深刻理解道德与法治在实际应用过程当中的具体做法。能够进一步强化道德与法治在教学育人上的突出成果。与此同时,学生在真实的研学旅行情境当中,能够沉浸在学习环境当中,将道德与法治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况进行结合。完成理论知识的训练与迁移。从而能够在此基础上进行研学旅行的教育反思,是道德与法治深入人心。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渗透研学

基于初中学生的心理状态与对知识的接受能力,以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为基础,提出了研学旅行的理论概念。在学校组织的学生户外旅行情境当中,进行探究性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使道德与法治在具体情境当中,能够引发学生的共鸣。这种教学模式,摆脱了传统应试课堂对于道德与法治建设不重视的情况。在传统课堂教学当中,单调固话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无法让学生切实建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通过研学旅行情境这种学习模式,能够在具体实践当中,让学生感悟到道德与法治在社会当中的重要性。以此为基础,进行道德与法治的学习,能够事半功倍。研学旅行情境一定要以集体为单位,在教师的带领下,让学生能够自主沉浸在旅行情境当中,通过身体力行与理论探讨完成研学旅行。

一、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性质和课程理念的要求

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具有整体性、特殊性、针对性,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具有积极作用,因此,积极主动带领学生进行研学旅行,在旅行过程中,针对某一方面进行研学。在实际动手操作的过程中,理解道德与法治之于我们个人、我们社会的重要作用。通过这门课程,不断加强学生对于道德思维与法律思想的整体理解,强化学生的综合素质,不断改善学生的道德行为,切实优化学生进行的素质教育模式。在推进素质教育过程中,需要从德智体美劳等多方面提升学生素质,不断提升学生们的精神文明修养。研学旅行就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创新方式与有效方法,通过研学旅行,在旅行途中加强道德与法治思想的推广与渗透,让学生理解什么事该做,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要做,强化学生的整体素养,促进学生内在素质的提升与增强。

二、研学旅行情境的育人价值

在中学的道德与法治的课程当中,该课程将研学旅行情景理论融入到课程当中,不断提高学生道德意识。将道德与法治思想贯穿于整个研学旅行的过程当中,是一个切实将实践教学融入教学过程当中的优良教学方式。因此,在整体的教学过程当中,中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与研学旅行融合在一起,有利于学生在时间过程中,通过亲身操作的方式理解道德与法治的具体内容与理论内涵。依托研学旅行环节,提升学生的整体道德观念,帮助学生们进行自身的道德规范,将道德教育与法律知识传播,融入课外旅行实践活动当中去,这对于学生内心修养与素质提升具有相当大的意义。在中学的教学工作中,需要从德智体美劳等多方面提升学生素质,研学旅行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内心世界的构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学生内心世界的构建,需要通过道德与法治课程进行整体建构,并通过与社会、自然亲密接触,了解自然、社会与道德、法治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从而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整体道德品质,强化学生的法律思维。通过研学旅行情景与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深度融合,帮助学生树立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三、研学旅行情境的活动主题

(一)垃圾分类旅行,学会保护环境

研学旅行活动设计,可以从自然着手,让学生了解自然与人类之间的关系。设计“垃圾分类”的研学旅行活动,既能够让学生了解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也能够让学生认识到,当前自然环境被破坏的具体情况,以及垃圾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作用。一方面能够让学生了解垃圾分类的知识,另一方面又能够让学生树立保护自然环境的健康思想。让学生深刻理解道德与法治课程当中,节约资源与保护环境基本国策的重要意义。

(二)乡村种植旅行,学会吃苦耐劳

对于研学旅行情境主题设计,还可以从节约粮食入手。安排学生进行乡村种植旅行,了解粮食等农作物是如何在土地当中生长出来的。能够让学生体会到农作物种植的不容易,从而让学生树立“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节约粮食、光盘行动的思想理念,进而学会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能够让学生在未来的学习生活当中,提高学习动力,也能够让学生从道德与法治的角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三)法治知识旅行,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

学生对于法律知识的学习,如果单从课本进行理论知识讲解,不能够深入了解。可以通过具体的实践行动,创设法治知识的研学旅行情景,来深化学生对法治理念的理解。可以邀请当地的公安局的警察或法学院的法学老师,对学生进行法律知识的科普。提高学生自我保护意识,让学生能够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保障自身安全。

(四)亲子自然旅行,学会爱护自然

知识的学习不仅仅需要通过学校进行理论知识教育,也需要家庭教育的配合。学校应积极同学生家长联合,打造课堂教育的课外延续,家长着力配合,提升学生个人道德规范,不断强化道德意识,提高道德素养。在研学旅行的过程中不断加强学生对于道德与法律的整体理解,不断改善学生的道德行为。由此,家长与学生可以自由选择时间进行研学旅行,在旅途中,针对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进行详细了解,带领学生亲近自然。在此过程当中,既能够增进亲子之间的感情,又能够让学生学会如何爱护自然。

四、研学旅行情境中德法融合教育

(一)在研学旅行情境中训练和迁移

通过研学旅行的方式,能够从心理上引导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的学习。让学生自愿的参与的研学旅行的学习活动当中来,在旅行过程当中表现自己、放松自己,能够与社会和自然环境更好的融合。因此,学校在进行沿途旅行情境设计的过程当中,需要明确学习与活动的教学目的,设计生动有趣的旅行情境。使学习效果能够在旅行研学当中,得到深化与强化。在进行研学旅行之前,需要在课堂当中进行道德法治教育,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研学旅行深化知识结构与理论知识,从而能够做到知识迁移。在研学旅行开始之前,学校需要对全体师生进行安全培训,针对研學旅行过程当中的安全知识,进行宣传与普及,包括上车与下车的安全准则、注意事项,以及旅行过程当中突发事项的解决机制与问题处理办法,切实保障师生在研学旅行过程当中的人身安全。在上车与下车的过程当中,需要排队上下车,不可拥挤。在活动过程当中,需要听从教师安排,不能够擅自离队,遵守秩序,团体行动,让学生们充分理解到团队行动、有序活动的重要意义。同时将生命价值观念与文明礼仪,将安全意识牢刻在心中。这既是旅行的重要关注点,同时也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文明礼仪观念与生命安全观念的途径。

(二)在研学旅行情境中体验和浸润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书本上的理论知识需要在实践过程当中,得到深化与理解。在研学旅行情境当中,进行知识的体验与浸润,才能够使理论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使知识能够运用到社会实践的过程当中,对只是理论能够有更深入的理解。在研学旅行的过程当中,切实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在社會实践当中运用的正确方式。在社会实践的过程当中,理解为人处事的正确方式,培养良好道德行为,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同时,能够深入理解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自然环境之间的密切联系。例如,2021年,正值建党一百周年,可以带领学生参观战役纪念馆。既能够让学生在书本当中了解到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初到建立新中国所走过的艰辛历程,又能够通过实际的社会实践,了解到中国共产党100年来艰辛历程的具体事迹与英雄人物,通过具体的人物与故事,让学生更深刻理解到,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群众,建立新中国的艰辛与不易。

(三)在研学旅行情境中教育和反思

在研学旅行过程当中,需要严格遵守组织纪律,严格遵照学校的活动安排。当活动结束后,学生需要几人组成一个小组,每个人通过所见、所闻、所看、所感,进行综合性的讨论与理解,这就需要教师在旅行之前为学生定制一个课题或讨论方向,让学生能够自主讨论。针对课题方向与旅行过程当中的具体观感,得出自己的结论与看法。在研学旅行的过程当中,学生在旅途中暴露的缺点,需要教师进行及时的正确纠正。研学旅行,不仅仅是通过具体的社会实践,理解课本当中的所学理论知识,更是需要在具体的实践活动当中,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建立法治意识。这样既能够培养学生的公共精神与公共意识,同时也能够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而使研学旅行层层深入,在实践过程当中得到实践教育。在实践活动结束后,进行教育反思,深化实践成果。只有将课本当中所学的理论知识,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进行深化,才能够深化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理论知识的理解,从而使学生能够从研学旅行中获得真正的成长。

五、研学旅行情境中要处理两对辩证关系

(一)悦己与悦人

在研学旅行情境当中,需要深刻理解道德在实践过程当中的正确应用。例如,在乘车过程当中,需要尊重他人,不能够为所欲为,嬉戏打闹,从而影响到他人休息。在旅行过程当中,部分学生因为车厢当中都是熟悉的同学与伙伴,从而与同伴进行嬉戏打闹,不仅扰乱正常的乘车秩序,还会给他人带来不便。因此,在研学旅行过程当中,需要遵循悦己与悦人原则,并且在旅行途中需要处理自已的垃圾,不能够随地乱扔垃圾,尊重自然环境是研学旅行的重要原则之一,既能够在旅行途中深化道德规范,规范好自身的行为举止,也能提高学生个人的素质。

(二)动与静

除此之外,在旅行途中也要学生掌握动与静的度。例如,学生在进行活动的过程当中,可以积极、活跃、主动的去了解旅行途中的新鲜事物,动脑思考,将实践活动与理论知识通过交流,进行知识交互。但是,在休息或用餐时,则需要静下来,尊重其他人休息的权利,学会体谅、关照他人,理解集体活动的重要意义,从而促使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的理解更深一层。在研学途中,需要学生掌握好动与静的度,学会尊重规则,敬畏规则才能够达到研学旅行目的。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研学旅行在素质教育中具有相当大的积极意义。研学旅行这种沉浸式的学习方式与渗透性的知识输出,对学生的个人修养的提升与人格建设都起着重要作用。通过研学旅行的方式,促进道德与法治思想的建立,使中国优秀文化在每一代青少年的努力之下不断地传承与发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将正确的道德观念与法治传输给学生,强化学生对于道德与法治深刻理解与认识,通过切身体会让,真实的感受到道德、法律与自然、社会、人文、自身之间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在进行研学旅行的同时,提高课程文化知识的输入与理解,切实进行素质教育的强化工作,打造优良的道德观念陪葬教育模式,不断总结及提高素质教育的教学成果,强化学生个人素质。

参考文献:

[1]颜晓清.研学旅行情境中道德与法治的融入教育[J].考试周刊,2020(29):103-104.

[2]徐书红.研学旅行情境中道德与法治的融入教育[J].文理导航(上旬),2019(01):69-70.

[3]张秀坤,张秀辉.研学旅行: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形式[J].河南教育:基教版.2018(9).

[4]郭秀兰.情境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亚太教育,2019(7):104.

[5]苏晋裕.谈生活情境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应用[J].亚太教育.2019(5):48-49.

猜你喜欢
道德与法治初中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学管理目标研究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