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师范生普通话水平测试中的“命题说话”项应试策略

2021-03-07 15:17
文化学刊 2021年9期
关键词:项中语速师范生

刘 云

普通话的推广,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发展和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而要加快普通话的推广进度,普通话水平测试随之应运而生。其中,我国师范类院校对于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发展较早,使得师范生相应地需要承担起推广普通话的重任。然而在普通话水平测试中,“命题说话”由于采用非文字凭照的方式进行测试,使许多师范生难以取得好成绩。因此,针对普通话水平测试中的“命题说话”项,并提出应试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师范生普通话水平测试现状分析

对于我国师范类院校而言,由于其院校本身的特殊性质,因此对普通话水平测试的重视程度较高,且在师资力量、课程建设以及培训体系等方面都日趋完善。师范类院校之所以如此看重普通话水平测试,主要原因在于为未来的工作岗位而服务。例如许多师范生毕业后要从事教师相关的工作,都需要普通话等级证书。根据2020年南京市上半年普通话水平测试报考人数统计可知,上半年共有超过8万人参与普通话水平测试,其中师范生占据考生数量的三分之一。因此,师范生参加普通话水平测试,不仅是为了承担推广普通话的重担,同时还是为了未来的就业。

二、师范生普通话水平测试常见失分原因

(一)心理建设薄弱

自从2010年开始,我国普通话水平测试完全采用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由于计算机是机器,导致考生的情感很难被充分调动,在测试时更加容易紧张,从而影响普通话水平测试中获得良好的成绩。

(二)语音缺陷

对于大部分师范生而言,在参加普通话等级测试之前,都不会自发性地对自身的口音进行纠正,因此在测试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方言口音,部分考生来自特殊的地区,在长久的语音习惯中,对于语音中的平翘舌音、儿化音等没有及时隐藏,进而导致测试结果失常。

(三)“命题说话”失分多

“命题说话”项是普通话水平测试中的大项,共占据40分。在“命题说话”项中,由于完全没有文字凭借,使得考生不能通过提前准备好的文字稿进行阅读或背诵。这种情况极大影响了考生的测试状态,进而在“命题说话”项中失分太多,并影响测试成绩。

三、普通话水平测试中“命题说话”项应试策略

普通话水平测试主要以口试的方式进行,其考试内容由读单音节字词、读双音节字词、朗读短文、命题说话四个项目组成。其中,前三项都有文字凭借,唯有“命题说话”没有文字凭借。此举虽然会显著提高考生的心理压力,但也更容易测试出考生的真实普通话水平。基于这种情况,师范生在面对“命题说话”项时,一定要注重心理准备,并及时缓解紧张情绪,才能确保以良好的心态面对“命题说话”项的挑战。

(一)心理准备

1.树立信心

普通话水平测试的考前准备以及测试过程两个环节,是师范生最容易出现紧张心态的场景。考前准备的紧张心态将会直接影响测试过程水平的发挥,因此需要师范生对可能出现的情况及时做好预防,以便及时应对紧张心态。考前准备紧张心态产生的原因,一方面来自于对自身的不自信,另一方面则来自于对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准备不够充分。此外,口音也是影响师范生自信心的关键点。师范教师需要针对此类口语基础较差的师范生展开训练,并通过鼓励的方式,培养他们敢于开口的勇气。例如,师范教师可以带领师范生在校园内多多参与辩论赛、公开演讲的方式,培养师范生说话的能力、思辨的能力,从而使师范生的心理素质得到充分锻炼。

2.了解测试程序

测试过程焦虑的因素除了师范生自身的准备不充分外,还在于对普通话水平测试的流程不够了解。普通话水平测试的标准流程主要由进入考场、出示准考证、抽取试卷、十分钟准备、试音、根据试卷内容进行测试这几个环节组成。其中,读单音节字词10分,读双音节字词20分,朗读短文30分,命题说话40分。根据这份逐渐递增的项目来看,师范生应该在十分钟准备过程中,以朗读短文和“命题说话”作为测试的重难点,并对其这两项展开主要规划。为避免忙中出错,师范生一定要熟悉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各个项目才行[1]。

(二)思维准备

“命题说话”要求考生在三分钟内自由发挥,且不允许停顿。因此许多考生由于准备不够充分,往往说不了两三句就无话可说,进而因缺时被扣分。基于这种情况,按照每一分钟240个音节的标准计算,说满三分钟至多需要720个字词。师范生可以率先在准备中列好一份不少于720字词的大纲,以在思维方面提前做好准备,从而让“无话可说”变为“有话可说”。

1.对话题进行归类

“命题说话”项的话题要求其实不难,大部分都是诸如“我的宠物”、“我的父母”之类的简单题目。之所以有许多师范生在“命题说话”项中丢分,主要在于并未对话题进行及时归类。测试之前,通常会给予30个话题进行参考。虽然话题大多简单,但师范生面对庞杂的命题也难免找不到重点。因此,在拿到话题时,师范生可以通过分类的方式,将话题化多为少,进而讲思路理清。例如“我的生活”、“童年记忆”等话题就可以划归一类,此类话题的叙述结构大多相同,师范生只需要准备一篇大纲,就可以在所有同类型话题中得到应用。通过这种方法,不仅能减轻师范生面对“命题说话”时的无所适从感,还能充分锻炼师范生的信息整合能力。

2.细分材料内容

在“话题说话”项中,无论话题内容是景、物、人、事件,最好都要举出适当的细节和案例,以增强话题的鲜活程度。因此,师范生应对此种情况的最佳对策就是讲故事。例如当面对上文提及的“我的生活”、“童年记忆”等话题时,师范生可以使用叙述的手法,以讲故事的方式进行陈述。这样能够在保证内容充实的同时,细节也能落实到位。如果遇到关于议论、说明类的话题时,师范生同样可以通过讲故事,将该话题转化为叙述文,进而降低话题难度。例如当话题为“谈社会公德”、“谈个人修养”等问题时,师范生可以讲述身边的社会公德以及个人修养案例,且案例的过程细节越丰富、内容越详尽越好,这样三分钟很快就到了[2]。

3.材料组合

当师范生确认了“话题说话”项的中心后,还需要对话题的开头、过程、重点、结束进行相关设计,以让整个叙述过程更加丰满合理。尤其对于几个话题共用一个材料的,那么准备的材料最好具有普适性,才能适应不同话题内容的套用。此外,材料在话题中使用绝不能生搬硬套,而要生动活泼。使话题的起承转合相互衔接,且符合话题陈述的叙述逻辑。例如师范生在面对“我最尊敬的人”这个话题时,有相当一部分的师范生会这样陈述,“我最尊敬的人是我的妈妈,我的妈妈平时的兴趣爱好就是做菜,尤其是那道红烧肉可好吃了……”然后之后全都是关于红烧肉是怎么做的。这种案例不在少数,许多师范生在“话题说话”项中说着说着就会偏题,这都是由于对话题内容的起承转合没有准确把握的缘故。而模范的“我最尊敬的人”的话题可以先介绍我最尊敬的人是谁,然后用形容他的品质或性格。这样流程下来,可以让师范生在“话题说明”项中取得平均分以上的水准。

(三)语音准备

普通话水平测试中的前三项测试都有文字凭借,且三项的测试时间也相对充裕,考生还可以对自己的语音及时调整,从而避免错误。但在“话题说话”项中,考生不仅要在既定的时间内组织内容,同时还要在叙述过程中避免出现语音错误。而在普通话水平测试以计算机评分的方式进行后,会给考生一种对着空气说话的错觉,这种情况将进一步加重考生的语音出错概率,考生也较难在“话题说话”项中取得好成绩。

1.建立语音档案

大部分普通话水平测试结果不理想的原因,都是语音缺陷造成的。许多师范生的语音环境普遍不高,如出生在方言氛围较为浓重地区的师范生,他们从小并未接受过正规的普通话训练,甚至他们教课的教师也是用方言授课。师范教师以身作则,帮助此类师范生了解自身的方言问题,进而加大方音的辩正力度[3]。例如,师范教师可以在日常的辩正工作中建立语音档案,并通过填写语音缺陷卡的方式,将师范生所存在的语音问题加以记录,进而让师范生明白,需要在这些方面持续加强。由此,能让师范生自身快速发现问题所在,从而对症下药,解决方音问题。

2.控制说话语速

正常的说话语速通常为一分钟150至300个音节。如果语速过慢,那么在“命题说话”项规定的三分钟时间内将难以完成作答。而如果语速过快,则很容易提高语音失误的概率。据相关研究表明,当一个人的说话语速保持在240个音节时,无论是说话者还是聆听者,都是最舒适的节奏。因此,师范生需要在针对“命题说话”项的过程中,控制说话语速,才能有时间组织好语言,并在测试时减少失误。

3.当众模拟测试

在普通话水平测试开始之前,师范教师可以带领师范生率先进行模拟测试,以让师范生找出控制语音错误的方法。由于模拟测试是公开进行,所以师范生可以通过互相纠正的方法发现错误。长时间积累实战经验,再参加普通话水平测试时将会轻车熟路,进而有效降低语音错误的概率。

4.建立“命题说话”项录音案例语音库

在长时间的当众模式测试中,师范教师可以将其中的语音错误典型为基础,建立“命题说话”项录音案例语音库。通过让师范生反复聆听语音错误的实际案例,让师范生对比自身是否存在相同问题。为广大师范生提供模板和借鉴,从而让师范生明确标准的普通话应该是怎样的,进而不断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奋斗。

四、结语

综上所述,“命题说话”项不仅考察考生的普通话水平,还考察考生的心理综合素养。师范生若在“命题说话”项中取得高分,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应加强对于心理和语音的训练,提高普通话水平。

猜你喜欢
项中语速师范生
辩论赛之语速
An Unforgettable Present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略论师范生儿童文学核心素养
巧用Word替换纠正角标跑偏
2018年公费师范生招生专业及计划数
关于抛物线切线方程的研究
说话时语速慢点有益身心
浅析师范生PCK知识的构建
语速里的微妙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