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书法教育文化传承功能实现路径与策略研究

2021-03-07 15:17
文化学刊 2021年9期
关键词:初学者笔画书法

金 京

书法作为一种艺术形式,蕴含着丰富且浓厚的传统文化精髓与核心,是传统文化中的经典艺术形式之一。书法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不仅包含了民族精神层面的追求,还会影响到民族文化的发展。事实上,通过几千年的不断发展,大量实践已经证明了文化是随着实际生活而存在的,不能与社会与历史相脱离而单独存在,即文化构建于社会发展的前提下,且伴随着历史不断发展而积累起来的。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既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文化沉淀,也是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属于民族敬业奉献、自强不息的精神写照。而书法教育的开展,教育者可凭借书法文化具备的优势,引导学生对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行学习和传承,以实现文化的传承和发扬。除此之外,书法教育者还可通过书法教育,促进文化的传承,甚至以书法教育为桥梁,将文化推广至世界,使中国传统文化获得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一、书法在传统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

书法根植于传统文化的土壤中。我国具有上千年的灿烂文化,不同历史时期与地域也形成了相应的语言与文字。我国书法的历史可追溯至甲骨文时期,甲骨文属于汉字最早期的形式,是最古老的文字,属于极其珍贵的书法艺术。伴随着汉字的不断发展,特别是文字的载体纸张的出现,书法成为社会发展当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1]。对于书法艺术而言,其对社会发展所做出的贡献,不仅指书法具有观赏性,还因其具有记载功能,反映了历史审美风尚。正是由于汉字的存在,我国的传统文化才能得到赓续与传承,璀璨的唐诗与宋词就是例证。实际上,大部分专家与学者都认为汉字及书法艺术属于整套的文化系统。人们通过书法技巧的学习不仅能修身养性,还能领会到书法艺术的独特魅力,加深对民族文化内涵的理解与认同[2]。

二、现代书法教育文化传承功能实现路径

首先,选帖。对于书法而言,其既不能江湖化,也不能单一化。部分教师在引导初学者进行临本选择的时候,通常会选择现代作者所创作的作品,这通常是不可取的。只要是在历史中留下且载入到史册的作品,都是通过千百年或更长的时间进行考验,是艺术的精髓以及文明的精华。对于现代的书法家而言,其作品缺乏时间的洗礼,通常缺乏沉淀。大部分人都认为,楷书属于书法起步的重要法门,且钟情于柳、颜、储、欧的临摹范本[3]。实际上,许多书体所诞生的时间都比楷书早,除了行书、甲骨文、草书等字形的变化较多,楷书、小篆、隶书等都能当作书法练习的基础。主要是因为这些书体的字形较为规整,且字体的笔画比较规范。同时,将楷书作为临摹的范本,不需要以柳、颜、储、欧四家独尊,楷书的韵味十足且法度清晰的经典作品都需加以考虑。由此可知,临摹有法而无定法,需勤于练习,才能找出“我法”。

其次,书法的临摹。对于书法临摹而言,其通常能分成三部分,即对临、读帖、变体临摹,其步骤与方法依次是:勾临—对临—背临。第一,勾临。就毛笔书法而言,描红需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勾勒,引导学生选择质量较高的一本字帖,把硫酸纸附着于上面,在具体勾勒边线的时候,需认真地对每个笔画具备的特点深入认知,以促使初学者在描红填写的时候,能够对笔法具有更加明确的把握与记忆[4]。第二,对临。在勾临之后,需逐渐形成无圭角,以引导初学者进行对帖临摹。在具体临摹当中,需注意引导学生回忆勾临具备的用笔方法。在对临的时候,需充分掌握笔画。学生在对字势以及间架结构的各个方面进行把握时,通常会存有不准确的状况,因此,在对临了一段时间之后,可对字的轮廓以及主笔倾斜的角度进行分析,这不仅能够使初学者对于字的用笔、笔画具有深刻的体会,而且还能对字的字势、外形具有深层次的理解。通过该临摹过程,使初学者能够从认识到笔画到了解字体,从字体了解关注到整篇书法作品。只有先融入规矩,并趋向于完美,才能跳出具体规矩,并找出书法世界中的艺术自由[5]。第三,背临。如果对临、勾临属于对书法当中字的笔画搭接、基本特征、字和字的呼应关系进行摹写,背临则是对已学的内容进行整体展示,这对初期临摹的技巧与巩固是极其重要的。同时,背临也可以使初学者更注重书帖作品的气韵与气势。同时,初学者并非是通过一段时间临摹就能迅速实现背临,而需分步骤实施。由最开始的临摹几个字到凭记忆书写,至对照字帖找到当中的不足、再次记忆到临摹与背临,通过不断反复,则能使初学者深层次的认识到书帖,实现规范书写。

三、现代书法教育文化传承功能的实施策略

书法文化依据其强大生命力,流传至今,其具有的人性美、艺术美和当前审美教育的相关理念契合。书法教育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及训练学生的书写技能,并经过对经典研习和反复摹写以培养坚韧的意志,进而激发人们的创造性思维[6]。对于书法而言,其作为传统文化,是当前教育的强大支撑。

(一)现代化书法美育

高等阶段的书法教育更注重品性教学,相较于习字,通常更注重感受艺术美,促进审美趣味的提高。高等教育阶段的书法教育以传承和发展文化为目标,在书法审美融合后,其对社会文化的良好发展通常有着重要作用。传统化书法教育的效果通常不够理想,而多媒体的运用则有效转变了该现状,在书法教育中,可通过现代化科技手段,以图像、声音等各种媒介激发学生在课堂的学习积极性,更注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在书法教育中,需充分关注个体的差异以及不同的倾向性,并充分关注学生个性化的培养以及发挥,以促使每个学生作为个体的差异得到充分突出[7]。在个性差异的教育当中,需注重个体之间的互动性,禁忌书法知识的强硬灌输,更注重听取学生对相关书法知识的理解与认知,并试着通过各种风格激发个体对于书法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并通过因材施教的理念渗透,以实现书法教育的效果提高。同时,高等教育阶段的学生都已经具备了自主意识形态,想要使其形成相应的审美愉悦感,既需注重知识激发的讲述,有序关注书法文化的内涵,从而使其形成审美情感的同时,塑造完善的人格。

(二)审美心态的教育

书法美育教育中,需具备宏观的见地与眼界,为了使美育思想呈现在书法的神韵以及笔画上,就需注重理念性知识的贯彻。书法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促使书法学习者形成平和的心态、良好的书写姿势,以及对于书法艺术审美感所创造的具备书法美的书法作品。根据相关调查表明,心、口、眼多个器官都接受的方法通常更有利于学习与练习书法,因此,在书法练习的时候,要注重多器官与感官的集中[8]。对于审美要素而言,其包含的内容通常比较多,如风格、结构等,为了使书法学习者更好地捕捉到相关要素,就需开展审美教育。具备与审美规范相符合的审美意识通常是需要相应能力的,该能力是经过训练所获得的,书法学习者在充分吸收与消化之后,并能通过语言对其实施整合与表达,这不仅有助于记忆训练,而且还能深化对于壁画结构等的了解,并实现“笔笔皆有来历”,在具体落笔之前,需先对字形进行预想,学习者只有储存足够多的笔画信息,才能在后期进行书法创作。对于书法教育具备的教化功能而言,其正确表现为提升涵养、教化世人。当前,社会上所流传的现代书法,其书写者在写字的时候,更注重书法的意气呈现,甩笔泼墨、摇头晃脑,这就对书写的本意造成了误解。真正的书法家需具备心态在其中,才能实现内心境界的传达。

(三)美育教育

个体接受书法知识的途径有许多,如社会、家庭、学校等。根据相关教育实践表明,学生在接受艺术课程的时候,其态度都是虎头蛇尾,通常坚持不了太久的时间。高等院校的学生在开始选修书法课的时候,通常会觉得新鲜热烈,而长期练习,就会觉得枯燥乏味,甚至会出现抵触心理,逃课现象。此时,选修课的教师就需注重培养特长,依据学生选修书法课的初衷及其兴趣爱好,引导学生坚持书法练习,并给予相应的督促,以使学生逐渐养成书写的习惯。同时,可带领学生“走出去”,比如参观博物馆、游览书法圣地等。这不仅有助于学生精神世界的丰富,而且还能促进其审美情趣的提升。另外,社会也需给予学生相应的审美环境,实现环境育人。

(四)书法实践活动的开展

教学实践表明,个体在实际学习中开展多种多样的书法实践活动,不仅有助于学生对于书法练习的成就感与自信心,而且还能反过来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书法练习的活动中。在书法教育过程中,注重书法文化的传承,为学生营造充足的体验机会,并经过各种各样的活动促使学生真实的体会到书法的乐趣与快感,以实现理想化的书法教育以及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传播[9]。

当下,开展书法实践活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书法教育者需以优秀的书法作品呈现,给予学生相应的肯定与鼓励,以调动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并为后期传统文化的传承奠定夯实的基础;其次,需定期开展书法交流、书法创作、书法比赛等相关活动,通过活动的形式,促进学生的实践水平与能力的提高,以增强学生对书法的喜爱,并调动学生对传统文化传承的热情;最后,学校可与相关政府机构相结合,让学生参与到中国诗词大会、汉字书写大会等相关节目,以促使更多的学生都积极地选修书法课,接受书法教育,最终实现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承。

综上所述,书法作为传统文化得以有效传承的载体,在社会的不断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书法教育受到功利主义、快餐文化的威胁,这就需注重书法教育在高等教育体制当中的地位,注重书法对人的道德、品行各方面作用的充分发挥,从而使愈来愈多的人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产生认同感,并通过书法美育使中国文化得以传承。

猜你喜欢
初学者笔画书法
书法
书法欣赏
书法
笔画相同 长短各异
——识记“己”“已”“巳”
初学者,赶紧看过来
有趣的一笔画
找不同
书法欣赏
一笔画
浅谈如何提高初学者的钢琴演奏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