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地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差异研究

2021-03-09 09:30石薛桥
湖北农业科学 2021年4期
关键词:华北地区财产性居民收入

石薛桥,张 婷

(中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太原 030051)

2019年一季度中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6.8%,比上年同期加快了0.2 个百分点,而一季度GDP 增速为6.4%,收入的增长跑赢了GDP。中国华北地区经济也得到快速增长与发展,但是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在增长,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可能未达到预期,人均收入直接反映着一个国家发展情况。影响居民收入的因素有很多,如马林靖等[1]通过PSM 模型验证了居民收入水平因就业形势不同而不同,王伟[2]研究了高铁开通对不同地区居民收入的影响,安脩金等[3]也发现城镇化对居民收入有一定的影响,黄姝婷[4]发现税收对居民收入有一定的调节作用,赵保国等[5]还发现互联网消费金融对居民消费结构也有一定的影响,吴欣怡[6]验证了商品房价格对居民收入的影响,孙一先[7]发现国家政策如中国的金融发展与开放也对居民收入有一定的影响。居民收入受很多因素影响,不少学者进行了研究与论证,均是利用数据模型来验证结果。也有一些学者运用模型对未来居民收入进行预测,夏春芳等[8]在对新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建立ARIMA 和指数模型,并建立组合模型来对新疆未来五年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进行预测。谭清[9]运用ELES 模型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消费支出进行验证,发现了关于居民消费结构的新热点。王淑芬等[10]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模型,发现通过增加城镇居民收入水平可以有效促进天津市的经济发展。李新朋等[11]构建ARIMA 模型对未来上海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进行预测。杨探[12]同样也将ARIMA 模型运用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研究中,并运用该模型对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进行预测。吴婷等[13]将SPC 运用于检测油罐液位的异常变化,采用固定时间域可变采样间隔的VSIFT 控制图以及自适应采样间隔统计控制图的液位数据异常检测方法来提高异常检测效率;王家海等[14]结合神经网络和控制图来建立神经网络模型,设计出了一种改进神经网络的训练算法。

本研究运用数理统计软件,针对多个研究对象,对多个城市居民收入进行比较,从不同方位来发现居民收入存在的差异,提出合理的建议与政策。

1 指标选取和数据来源

1.1 关键指标的选取

居民可支配收入由四部分组成,分别是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和转移净收入。转移净收入是国家对居民的补助,不是居民的主动收入,故在选取影响居民收入指标时,需要剔除转移净收入,选取其他三项收入作为研究指标来确定关键属性指标。而熵权法[15]是一种比较客观的赋权法,与其他一些主观评价方法相比较,能够减少主观因素的影响,准确性比高。故依据2013—2017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来源(表1)采用熵权法来确定影响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关键指标,采用熵权法计算的关键指标权重见表2。

根据熵权法的权重结果确定工资性收入为关键属性,是影响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关键因素,这与发达国家[16]的收入结构相比存在很大差异。

1.2 数据来源

本研究中所用到的数据均来自《中国统计年鉴》,根据熵权法确定的关键属性为工资性收入,对华北地区5 个省(市、自治区)中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工资性收入进行收集,采用的是各省份1998—2017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来源,1998—2001年的工资性收入主要分为国有单位和集体单位工资,该年段的工资性收入即为两者之和。

表1 全国城镇居民2013—2107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来源(单位:元)

表2 关键指标权重结果

2 实证分析

2.1 研究对象的选择

华北地区包括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内蒙古自治区、山西省。城镇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是指该家庭扣除相应部分后的实际收入。近年来,华北地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增长,分别收集近5年来华北地区的城镇人口情况,华北地区城镇人口比例大约在50%,所以选取城镇居民作为研究对象比较有代表性,图1 为华北地区近5年的城镇人口比例。

图1 2013—2017年华北地区城镇人口比例

2.2 研究工具

控制图是一种图形理论,主要是用图形来反映数列的波动情况以及根据波动反映数列的主要信息。应用控制图判断过程是否稳定,实际上是进行统计推断,而且常规控制图主要有计量和计数两类[17,18]。根据计量控制图的功能和特点,本研究选取的是计量控制图中的均值标准差,可以同时利用离散程度和位置来描述数据过程的变化。

2.3 数据处理

工资性收入是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主要来源,要判断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否稳定,可以来观察工资性收入在人均可支配收入中的比例是否稳定,因此定义一个新的指标,即居民工资性收入与可支配收入的比值(下文简称人均比值),然后进行求均值及标准差。1998—2017年华北地区城镇居民人均比值如表3 所示。

表3 1998—2017年华北地区城镇居民人均比值

2.4 结果

运用SPSS 对人均比值数据进行分析和描画控制,其中人均比值的均值结果如图2 所示,结合表3和图2 发现,1998—2001年,华北地区的人均比值低于平均值。其中,1998—1999年人均比值低于中心线但高于LCL 线水平,2000年山西和内蒙古两个省份的人均比值在LCL 线下方,低于LCL 下限水平;2002—2007年,华北地区人均比值高于中心线但低于UCL 线水平,且整体呈现上升趋势。其中2004—2007年,北京和山西这两个省份的人均比值高于UCL 线水平;2008—2013年,华北地区人均比值在中心线之上,UCL 线上限之下,整体也呈现上升趋势,但增长趋势不强。2014—2017年,人均比值居于中心线下方,LCL 线上方,其中2015—2017年,人均比值在中心线下方,下限上方,且2017年,北京市、山西省和内蒙古3 个省(市)的人均比值是低于LCL 线水平的。

标准差分析结果如图3 所示,结合表3 和图3 可以看出,1998—2012年,人均比值的标准差分布在中心线两侧,且随机波动,数据布局是稳态可控的。2013—2017年,人均比值的标准差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其中,2013—2016年是呈下降趋势,2017年该数据又呈现上升趋势。2013—2017年人均比值的标准差位于中心线下方LCL 线上方,且无限接近LCL 线边缘。

图2 人均比值的平均值控制

图3 标准差控制

3 讨论与结论

3.1 讨论

从时间上来看,1998—2017年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工资性收入是稳定变化的,且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该值是稳定增长的,且随时间增长,分为3 个阶段:1998—2001年,城镇居民工资性收入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值最低,但也随时间的推移呈增长趋势;2002—2013年,城镇居民工资性收入占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也是呈比例增长的,但增长趋势较前几年跨度较大;2014—2017年,城镇居民工资性收入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值增长跨度介于两者之间(即1998—2001年与2002—2013年)。未来5年,华北地区城镇居民工资性收入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值也是增长的,且增长幅度可能与2002—2013年的增长幅度一致。

再从纵轴来看,北京市、天津市、山西省和内蒙古自治区4 个省(市、自治区)的城镇居民工资性收入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值是先增后减的,而河北省的城镇居民工资性收入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值是先下降后趋于稳定。1998—2001年,天津市城镇居民工资性收入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值在5 个省(市、自治区)中是最低的,而河北省是最高的;2002—2013年,除了河北省的城镇居民工资性收入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值是先微增然后微降,最后趋于稳定,其他4 个省(市、自治区)的城镇居民工资性收入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值都是最大值,且趋于稳定;2014—2017年,5 个省(市、自治区)的城镇居民工资性收入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值趋于一个比较稳定的区域,且该比值处于最低值和最高值之间。

3.2 结论

对于华北地区5 个省(市、自治区)的城镇居民,1998—2017年城镇居民的工资性收入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值增长,还是处于稳定状态的,城镇居民的工资性收入与可支配收入随着时间的增长也均在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主要来源仍然是工资性收入。1998—2017年,河北省的城镇居民工资性收入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值波动变化与其他4 个省(市、自治区)比较,其他省(市、自治区)都是先增后减,后趋于稳定状态,而河北省则是先减后趋于稳定状态。由于华北地区5 个省(市、自治区)的自然特点和地理差别比较相似,5 个省(市、自治区)的居民工资性收入比较有可比性,且每个省(市、自治区)的居民可支配收入都存在一定的线性关系,将横纵的线性关系联系起来就可以分析他们之间的空间关系,华北地区5 个省(市、自治区)的居民可支配收入基本上也是处于稳定的控制状态的。

3.3 建议

目前,中国居民的工资性收入依然是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主要成分,而财产性收入在人均可支配收入中占很少一部分。相比发达国家,中国存在很大的差距,因此提高财产性收入可以有效提高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而目前中国居民主要是通过出租、变卖自己的不动产或动产来获得财产性收入。但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以及中国金融行业的发展和成熟,理财产品的出现,如股票、债券、基金和保险等,并很快成为了大家财产性收入的主要来源,人们也逐渐认识通过提高财产性收入来增加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时为了防止贫富差距的扩大,只有让更多的家庭学会理财,增加财产性收入,来实现共同富裕,不仅要防止居民收入的差距化,更要防止财产性收入的差距化。

可针对不同的地区来发现其优势产业,对于北京市和河北省来说,可以相对增加旅游业来增加居民的收入,整体带动经济;山西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可根据其自然资源优势,发展煤矿业和奶牧业,天津市可根据工业来提高居民的收入,从整体经济带动家庭经济发展的角度出发,鼓励个体经济的发展,来增加居民收入。

3.4 展望

利用工资性收入与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值来检验居民收入的稳态情况,虽然工资性收入是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主要成分,其他收入占比较小,但也会对收入产生微小的变化,并没有研究表明这种影响是可以忽略不计的。通过初步研究对中国华北地区的城镇居民收入有所了解,发现中国华北地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逐步增长的,表明中国经济不断发展,且工资性收入依然是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主要来源,但财产性收入也是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来源,并没有数据表明财产性收入的变化情况。

猜你喜欢
华北地区财产性居民收入
农村财产性收益扶贫 为精准扶贫开辟新路
居民收入快速增长——“数说陕西70年”之居民收入
华北地区SY1井钻井技术难点及对策
2018年一季度居民收入和消费支出情况
华北地区不同林分类型枯落物层持水性能研究
新时期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的路径
杭州市农民土地财产性收入的现状及对策
国有经济对居民收入差距的非线性效应
居民收入
2014年度华北地区经营工作交流会在河北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