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仿真教学对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整合临床实践能力培养的探索

2021-03-13 02:57朱海源田清清罗洪亮
科学咨询 2021年2期
关键词:考核成绩专业学位医学生

朱海源 刘 刚 易 涛 覃 琳 田清清 罗洪亮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大学城医院 重庆 401331)

临床医学是研究疾病、促进健康的科学,是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重要学科。目前我国医学生本科毕业后若想进一步深造,主要途径为硕士研究生教育。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更加强调整合临床能力的提升,既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同时更加注重临床能力、临床思维的培训。但是由于部分危重病例病情特殊,加之近年来患者维权意识不断提高,在实际临床教学过程中,学生很少有机会能在临床中实践。目前国内外已有多个不同专业把虚拟仿真教学应用于临床带教中[1-3]。本研究中,我们把虚拟仿真教学引入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临床教学,取得了满意的教学效果,现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8 年招收的专业学位研究生随机分为虚拟仿真教学组18 名,平均年龄(24.00±0.51)岁,12 名女生,6 名男生;传统教学组18 名,平均年龄(24.00±0.42)岁,10 名女生,8 名男生;两组在年龄、性别、入组前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二)研究方法

所有研究对象均按照重庆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细则所要求的内容进行临床轮转培养。

传统教学组是由各科室选配的副主任医师职称以上的老师任指导老师,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床旁教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临床工作。

虚拟仿真组由相同资质老师进行带教,教学内容与传统组相同,培训方法有所区别。在临床思维方面,使用重庆医科大学临床技能中心Dxr Clinical 软件制定整合医学案例如胸痛、腹痛、多发性创伤等,培养医学生开放性、全面性、系统性以及整体性医学逻辑思维能力。在技能操作方面使用仿真模拟人,由浅入深的临床技能培训,由简单的清创缝合、心肺复苏、气管插管、深静脉穿刺、胸穿、腹穿等逐步过渡到高级技能操作如腹腔镜、床旁超声、DSA,通过相关的培训逐步提高医学生临床操作水平。

(三)观察指标

对两组理论及操作考试成绩进行比较,对于虚拟仿真教学组进行问卷调查,包括对虚拟仿真教学的评价,对虚拟仿真教学设计与实施的评价,对虚拟仿真教学效果的评价,问卷回收率100%。

(四)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 进行统计学检验,采用x±s 及百分比对数据进行统计描述,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比较两组医学生理论及操作考核成绩,P <0.05 表示有差异,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1)两组医学生理论及操作考核成绩见表1。

(2)虚拟仿真组对教学的评价见表2。

(3)虚拟仿真组对教学设计与实施的评价见表3。

(4)虚拟仿真组对教学效果的评价见表4。

表1 两组医学生理论及操作考核成绩比较

表2 虚拟仿真组对教学的评价

表3 虚拟仿真组对教学设计与实施的评价

表4 虚拟仿真组对教学效果的评价

三、讨论

自2014 年教育部等六部门下发《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等文件指导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起,全国多所医学院校开始探索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全部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均需纳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体系[4-5]。在新的培养模式下,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重点正在从以往强调科研能力,向更加注重临床思维、临床技能等临床整合能力的培养转变。整合临床实践能力包括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临床技能、临床思维等能力,使学生具备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虚拟仿真教学是一种“探索—发现”模式,借助多媒体信息化辅助教学,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并学以致用,积极探索和应用虚拟仿真教学系统已成为未来医学教育的发展趋势[6-8]。

本研究显示相较于传统教学组,虚拟仿真教学获得了学生的一致好评,所有学生均对虚拟仿真教学产生兴趣,并愿意更多地参与其中,认为有必要在临床教学中推广。从教学过程中来讲,虚拟仿真训练的仿真性体现在重现真实临床环境的一切活动,以达到理想的教学目标。81.2%的学生认为虚拟仿真教学与真实场景相似。实践后的回顾讨论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宜在实践教学结束后立即进行,回顾性讨论中的引导性反馈有助于知识的提升,所有学生均认为能从指导性反馈中获益。本研究的教学设计得到了大多数学生的认可,为教学实施的有效开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从教学质量来说,虚拟仿真教学组理论及操作考核成绩优于传统教学组P<0.05。93.7%的学生认为能把所学内容较好地运用到临床实践中,84.2%的学生认为能够有效掌握本节课的内容。87.5%的学生认为虚拟仿真教学能够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目前,因为患者维权意识明显提升,临床上带教老师为避免医患纠纷往往给学生临床实践机会非常有限,医学生动手机会明显减少。虚拟仿真训练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临床实践资源不足问题,更好地培养学生临床能力。虚拟仿真训练已被广泛用于临床操作片段的课程教学,通过模拟真实的情景,进行专业教育,提升医学生的临床思维、综合操作能力、诊治流程的自我质控能力[9]。虚拟仿真教学对教学的管理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需要科学地设计仿真案例,明确模拟训练目的,做好模拟训练过程中的组织,从而达到教学目的。但是,虚拟仿真教学毕竟不是真实临床环境,不能与病人及家属进行真实的沟通,无法锻炼医患沟通能力。不能感受到病人对治疗及操作的反馈,致使学生缺少人文关怀方面的培养。虚拟仿真教学可以在临床教学中实施及推广,它能够弥补临床教学工作中的不足,但不能完全代替临床教学。

综上所述,虚拟仿真教学是弥补临床教学资源不足的有效方法,使学生的理论知识能够与实践相结合,能有效提高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实践能力,符合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方向,有必要在临床教学中广泛开展。

猜你喜欢
考核成绩专业学位医学生
“六有五化”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以成都中医药大学为例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医患沟通的认知及培养需求研究
医学院校就业指导课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
骨科临床教学中实施PBL教学法联合情景体验对教学质量、考核成绩、教学满意度的影响
“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整合教学模式在内分泌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对综合考核成绩的价值
医学生科研能力培养中人文精神教育策略的思考
论中职医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以医史学史料为载体提高医学生人文素质
协作式见习带教模式在护理本科生中的应用效果
护理学基础教学中高仿真模拟人技能训练系统的有效运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