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学科育人的“三全”策略

2021-03-17 12:18陈海宁
江苏教育·班主任 2021年12期
关键词:三全学科育人三全育人

【摘 要】学科育人,是班主任实现建班育人的重要途径。班主任可以通过育人目标引领、学科资源整合、全学科沟通,让班级德育工作从“独行”走向“协同”,从“单一”走向“丰富”,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关键词】班主任;学科育人;三全育人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1)92-0045-03

【作者简介】陈海宁,南京市江宁实验小学(南京,211100)教师,一级教师,江苏省教育系统優秀教师,南京市首届德育工作带头人。

当下,全员德育最大的问题,在于现行的“班主任制”;而“班主任制”最大的问题,在于班主任的“单打独斗”。如果说“班主任制”暂时无法取消,也无可替代,那么,优化班级育人机制则成为当务之急。从班主任工作角度出发就是要引领全学科育人,提升学科育人能力。

一、班主任的学科“全程”引领

1.把握学科的育人方向。

每个学科都有其独特的教育价值。语文学科中的文化熏陶、情感教育,数学学科中的逻辑思维,英语学科中的国际视野,道德与法治学科中的价值引领,体育学科中的拼搏精神,音乐和美术学科中的审美情趣……虽然教学内容不一样,但都以“育人”为价值追求和根本目的。班主任无论担任哪个学科的教学工作,都要把握学科育人的总方向,充分挖掘教材的育人价值,通过与学生在学科教学中的情感互动,将班级育人工作融入学科教学全过程中。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会在课文学习中,与学生一起感受文本背后的情感与哲理;在设计作业时,关注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在习作指导中,教育学生热爱生活;在阅读经典时,引导学生学习“大家”的优秀品质……在这样的学科育人实践中,班级文化有韵味了,班级学风更浓郁了,班级气质更优雅了。

2.促进学科与班级育人目标的融合。

班主任应该从学科育人目标出发,结合班级的实际情况确定班级的教育目标。班主任在明确班级育人目标后,将学科育人目标与班级育人目标整合,这样既能凸显以本学科核心素养为使命的育人取向,又能将本学科与其他学科进行互通,为班级教育目标服务。例如:小学部编版语文教材每个单元都既有教学的主线,也包含教育的主题;每一篇课文,既是学生掌握语文要素的练习场,也是道德教育的生动素材。我将语文单元的教育主题与班级德育目标相结合,“教学”与“育人”齐头并进,这样的学科育人在实际教育工作中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3.形成班级学科育人联盟。

班主任作为班级教育的组织者、领导者,要充分激发全体任课教师参与班级教育与管理的热情,组建班级教育小组,形成学科育人联盟。

班主任可以根据学科教学的需要,结合各学科的育人要求组织开展班级活动,主动邀请任课教师参与、指导,让任课教师在参与班级教育活动的过程中,感受班级教育氛围、明白班级教育目标,与学生形成有机互动,与班主任在教育情感、教育意识、教育精神上形成联盟。当然,这里所说的“学科育人联盟”也不是固有不变的,可以是固定的小组联盟,也可以是某一次教育活动中的临时联盟,大家一起探索学科育人方法、实施原则、评价方案,保持方向一致,协同完成班级育人目标。

二、班主任与任课教师的“全学科”沟通

1.建立“全学科”育人的和谐关系。

班级是一个教育情感场,师生只有在班级情感场中获得安全、愉快、被尊重等良性情感,才会促进教育教学工作的高效完成。和谐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是班级情感场中最温暖的教育力量。

在工作中,任课教师经常会因为班级学生的某些问题而向班主任抱怨:“你们班学生……”班主任此时应及时向任课教师传递“我们班”的教育共识。日常沟通中,“我们班学生(老师)……”“我们班在这次活动中……”这样的表达更容易激发任课教师的责任意识,促进他们形成班级共同体的意识。当任课教师与学生发生矛盾时,班主任应及时沟通、引导,促进双方深入理解为目标,根据情况给予适时、适当、适度的关系调节,可以说,班主任是实现班级全学科育人的“润滑剂”。

2.激发“全学科”的育人力量。

班主任和任课教师都是班级育人的榜样。他们可以在学科教学中,以渊博的知识吸引学生;在班级活动中,以出色的组织能力折服学生;在师生交往中,以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

班主任可以通过各种形式帮助任课教师成为榜样,激发学生对学科和任课教师的爱。我在一次教师节活动中,联合美术学科教师,指导学生制作“三好老师”奖状,美术老师指导学生设计并制作个性化的奖状,我指导学生撰写颁奖词,学生们的综合能力得以提升,对老师的感恩之情得以培养。同时,学生们也在活动中深入了解任课教师,促进学生与任课教师之间和谐关系的建立。

3.优化“全学科”育人的多元评价。

《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年)》明确指出:建立健全科学的教育评价制度体系。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建立健全以发展素质教育为导向的科学评价体系。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我们更应该努力克服“唯分数论”“唯升学论”,优化学科育人评价,进行多角度、多主体的多元评价,促进良好教育生态的形成。

从“单一”走向“多元”。班主任要多与任课教师沟通协商,对学生的品德发展、学业发展、习惯形成、身心发展、审美素养、劳动与社会实践等进行多元评价,将结果评价与增值评价相结合,将形成性评价与发展性评价相结合,将学生综合评价与个性特长评价相结合。

从“分管”走向“一致”。很多时候,任课教师都有自己的评价与奖惩方法,学生会因为教师的不同奖惩在不同学科表现不一。而在学期结束的各项荣誉评比中,班主任会因为各学科的评价方式不一样,很难对学生进行相对公平的综合性评价。于是,我通过班会课,制订班级统一的奖惩制度与奖惩方法,同时为每一个学生准备一本“学科荣誉记录本”,记录他们在不同学科学习中取得的荣誉。我主动向任课教师宣传班级的新做法,并取得他们的认同和支持。相对一致的班级育人评价和奖惩机制,大大提升了学科育人的效果。

三、教书与育人的“全面”统一

1.梳理学科的育人“个性”与“共性”。

不同学科教学的内容、方法不同,既有其独特的个性,又具有“共性”,如共同的教育理念、共同的评价要求、共同的教育目标等。掌握了学科共性后,班主任就可以结合班级实际情况,进行学科育人资源的挖掘与整合,与任课教师一起为实现共同的班级育人目标努力。

2.平衡学科育人的“教学”与“教育”。

雅斯贝尔斯认为:“教学应当使教育的文化功能和对灵魂的铸造功能融合起来。”我们不能机械地把道德教育与学科教学区分开来,也不能僵硬地进行捆绑。我们既要关注学习成绩也要培养兴趣、既要关注知识学习也不忘情感熏陶、既要关注技能培养也要坚持德行塑造,借助学科育人平台,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助力。

3.提升学科育人的“优分”与“优品”。

班主任应多渠道整合班级学科育人资源:在班级文化布置中,展示各学科的活动照片,开辟学科知识栏目,体现学科文化的育人价值;积极了解各学科开展的活动,在不打扰学科活动的前提下,主动与任课教师合作,从学生的优势出发,安排分工实践,比如负责拍摄的、负责记录的、负责宣传的、负责总结的,切实发挥学科活动的育人实效;将学科技能知识与生活联系,达到学科生活育人的目的。

不同学科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价值,除了学习某一个领域的知识以外,还可以多方面滋养学生精神发展,帮助学生科学地认识与发展自我,丰富和完善自己的价值观。

总而言之,当班主任正确认识“学科育人”,向着班级学科育人“全周期”漫溯,突出目标引领、资源整合、全科沟通,相信一定可以在班级学科育人前行途中“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3595501908233

猜你喜欢
三全学科育人三全育人
关于协同推进各类课程与思政理论课同向同行、学科育人的思考
以审美的方式教学历史
网络环境下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班集体建设的实践应对
小学数学学科育人探微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论小学语文结构化教学
高校“三全”育人模式探索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教师课外育人长效机制探析
坚持“三全”原则实施“三项”工程构建德育工作新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