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学习理念下小学数学单元统整教学

2021-03-21 19:26黄冬梅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 2021年9期
关键词:深度学习小学数学

黄冬梅

[摘  要]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具有“跨单元”的意识以及单元统整的理念。单元统整教学,要从基于事实的课程, 走向基于实践的课程。作为教师,要自觉地对学生的学习内容进行单元统整解读、单元统整实践、单元统整反思。单元统整教学,能让学生对数学知识形成整体性认知,从而深化学生的理解。

[关键词] 小学数学;深度学习;单元统整

“单元”是小学数学教材的基本单位。小学数学教学应当基于单元、在单元中。但在教学实践中,部分教师缺乏单元意识,因而导致了数学教学的高耗低效。立足于单元,有助于学生把握数学知识的连续性、关联性等的特征。不仅如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还要有“跨单元”的意识以及单元统整的观念、意识。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洞察數学知识整体,才能让学生感悟到数学的思想方法,体会到数学文化的博大与深邃。

一、对教学内容的单元统整解读

实施单元统整教学,教师首先应该对教学进行单元统整解读。对教学内容进行单元统整解读,能让教学更具统一性、针对性、实效性。基于深度学习的视角,单元统整解读应当基于学生的具体学情,以便让教学内容能切入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对于教学内容的单元统整解读来说,可以套用张奠宙先生的话语来表达,那就是“学什么比怎样学更为重要”!

对教学内容进行单元统整解读,首先要研读该知识所在的单元;其次要瞻前顾后、左顾右盼,研究与该单元相关的其他单元。通过研读,能够发现某一知识点的独特价值。只有通过单元统整解读,才能对教学进行基于整体的设计。在解读的过程中,我们要辩证性地对待编者的编排意图,根据实际教学需要,对相关内容进行重组、增删等的统整。

比如“用数对确定位置”(苏教版四年级下册),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只是将其看作一个独立的教学内容,其实不然。“用数对确定位置”与“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这两个内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其中“用数对确定位置”属于初中“平面直角坐标系”的雏形,“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属于高中“极坐标系”的雏形。“用数对确定位置”这一教学内容在小学阶段,向前可以追溯到“在数轴上表示点的位置”,如“在数轴上表示整数”“在数轴上表示小数”“在数轴上表示分数”,等等;向后可以延伸、拓展到“在空间上表示确定物体的位置”,等等。有了这样对单元知识的地位、位置、关系等的洞察,我们就能有效地对这部分内容进行单元统整,“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教学就能冲破单元束缚,向前对接“数轴上表示点的位置”,向后启发“空间上表示确定物体的位置”,等等。教学过程就能显得丰满而富有灵性。通过对教学内容的单元统整解读,我们能初步建立一个整体的、有序的、关联的结构。

对教学内容进行单元统整解读,教师要突破解读的固有习惯,对相关内容进行充分的利用、发掘、重组。作为教师,不能将教材奉为圭臬,一成不变地依本而教,而应当依生而建。在解读的过程中,要以“类”的思想进行统摄,通过类联、寻异、架构、建系、研策,让数学知识结构化,促进数学知识的应用、迁移。

二、对教学内容的单元统整实践

对教学内容的单元统整解读是实践单元统整教学的依据。如果教师没有对教学内容进行单元统整把握,就无法从事单元统整教学实践。单元统整教学实践,不仅可以进行单元内的统整,而且可以超越单元,进行单元间的统整。一般来说,单元统整教学实践有两种方式:一是串联知识的序,二是并列知识的块。换言之,我们既可以从因果关系、属种关系的视角进行统整,也可以从并列关系、类比关系等视角进行统整。

例如在教学“正反比例”(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这部分内容时,部分教师往往先教学正比例,待到学生能熟练运用正比例关系式去判断两个量之间的关系时,再教学反比例。这样教学,容易让学生“今天学正比例就套用正比例关系式”“明天学反比例就套用反比例关系式”。而当“正反比例”杂糅在一起,不能套用时,学生就会暴露很多错误。笔者在教学中,对单元内容进行结构性统整教学,通过统整性教学,让学生高屋建瓴,掌握正反比例关系式的本质,并能准确地判断两个量之间的正反比例关系。首先,笔者出示了很多的量的关系,诸如一个人的身高和体重,圆的半径和圆的面积,已经用去的量和还剩的量,全书的页数和已看的页数,买铅笔的数量和买铅笔的总价,一个房间中的地砖的面积和地砖的块数,等等。这其中,既有相关联的量,也有不相关联的量。在相关联的量中,既有两个量商、积一定的,也有两个量和、差一定的,等等。其次,笔者让学生自主分类,并依据“类”展开深度研究。在研究的过程中,学生首先排除了不相关联的量。再次,通过列表,将所有的量分成了一种量变大(变小),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大(变小);一种量变小(变大),另一种量反而变大(变小)的情况。最后,分别引导学生求比值、求积。让学生深刻认识到,只有当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积)”一定时,这两种量才是正比例(反比例)关系。通过单元统整教学,有学生自主归纳、概括出这样的逻辑关系,首先是判断两种量是否关联,其次是判断两种量的变化趋势,再次是判断两种量的商或积。在对两种量的关系进行深入思考之后,有学生认为,判定两种量的正反比例关系只要判断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商、积是否一定。因为,“两种量商(积)一定,就一定符合变化规律;而符合变化规律的两个量一定相关联”。单元统整教学,能让学生对学习内容形成整体性认知,能促进学生学习力的生长。

单元统整教学实践,有助于数学知识的生成、生长和生发。教学中,教师要用“思想性统驭”,用“结构性关联”。通过统整性的数学教学,能让学生“既见树木更见森林”。单元统整教学超越了对散点化、碎片化、孤立化的数学教学限制。单元统整教学,打开了学生数学思维生长的新空间,形成了学生数学学习的新格局、大气象。

三、对教学内容的单元统整反思

单元统整教学不是“拼盘”,不是“大杂烩”,而是以一定的思想、一定的观念、一定的上位概念、一定的内在结构来进行统整。单元统整教学,总是基于特定的主题,有着或者显性或者隐性的线索。作为教师,必须深入把握教学内容的脉络。笔者在教学中,自觉地反思单元教学内容,以大概念来组织核心知识,以核心知识来支撑单元统整教学。

比如教学“多边形的面积”(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这部分内容时,每当学生学完一节内容,笔者就引导学生进行单元统整反思。比如在学生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之后,笔者引导学生反思“剪拼法”,从而为“三角形的面积”的自主学习推导奠定坚实基础。在学生学习了“三角形的面积”之后,笔者引导学生反思“倍拼法”,并且连同“剪拼法”一起反思。这样一方面进一步巩固“剪拼法”,另一方面将“剪拼法”和“倍拼法”进行比较,同时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梯形的面积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学生学习了“梯形的面积”之后,笔者引导学生反思“分割法”,同时连同“剪拼法”“倍拼法”一起反思,并将三种方法进行比较,从数学思想方法的高度进行总结、提升。通过反思、总结,能让学生对图形进行系统性、结构性的掌握,并将其转化成学生学习图形面积的一种思维自觉。这种教学方法在学习“圆的体积”“圆柱的体积”“圆锥的体积”时都具有普适性。当然,在教学这些内容之后,教师同样还要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将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进行跨单元整合,从而不断地丰富学生的认知。甚至,可以引导学生在反思的过程中建构知识结构,从而不断发展、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通过转化,学生能深深地感受到转化的作用、意义和价值,即变复杂为简单、变陌生为熟悉、变未知为已知。

对数学知识进行统整性反思,能让学生对数学知识形成整体性的认知,从而深化学生的理解。通过数学统整性反思,还能帮助学生建立数学“大概念”,形成学生的数学高阶认知。美国教学论专家麦克·扬在《未来课程》中说道:“我们应该从基于事实的课程, 走向基于实践的课程。”在统整性教学中,教材只是一个例子。作为教师,要挣脱课时、教材、知识点等的束缚,祛除遮蔽,自主展开数学教学的创造性实践。

3539501908278

猜你喜欢
深度学习小学数学
有体验的学习才是有意义的学习
电子商务中基于深度学习的虚假交易识别研究
MOOC与翻转课堂融合的深度学习场域建构
大数据技术在反恐怖主义中的应用展望
深度学习算法应用于岩石图像处理的可行性研究
基于深度卷积网络的人脸年龄分析算法与实现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