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知行合一”理念下小学数学教学实践的那束光

2021-03-21 19:26王倩倩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 2021年9期
关键词:知行合一素质教育小学数学

王倩倩

[摘  要] 小学数学教学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深化素质教育的摇篮,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为避免理想课堂与实际教学的二元分离,导致教师“知”与“行”的脱离,影响深化素质教育改革的进程。小学数学教学,应以“知行合一”理念为指引,统一协调好理想课堂与实际教学之间的矛盾,促进教师“知”与“行”的和谐发展,深化素质教育改革。

[关键词] 知行合一;贲友林;小学数学;素质教育

一、问题的提出

当今,“深化素质教育”是一个重要的话题,也是所有教育者努力的方向。可是,如何深化素质教育改革?如何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众说纷纭。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人只有靠人来建树”,所以素质教育需要高素质的教师。那么何为“高素质的教师”?这又是一个很大的话题,涉及教师的人格、学识、视野、能力等。简单来说,就是要“知”素质教育的内涵,“行”素质教育之事。细致来讲,这需要教育者把握时代发展潮流,关注前沿人文科技成果,整合跨学科知识,分析不同学生的个性与潜质,设计、研发、实施课程,等等。综上,这无疑对当今的教育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小学数学教学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深化素质教育的摇篮,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素质教育要求解放学生的思维和行动,高度重视对学生个性的培养、保护和发展,充分挖掘和释放学生的内在学习潜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课堂激情四射,让学生个性飞扬,从而奏响教育改革的主旋律。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教育者却常常陷入教学投入多而效果不理想的困扰,在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上难以把持,做不到协调统一、张弛有度。如何将理想课堂实际化、生活化?在平常的某一天里,教育者能游刃有余地将其展现在课堂上,让课堂教学像花苞般开放,漾起学生的笑颜。

笔者认为,上述的理想与实践的二元分离是导致教师“知”与“行”脱节的根本原因,也是影响深化素质教育改革的关键因素。小学数学教学应以“知行合一”理念为指引,统一协调好理想课堂与实际教学之间的矛盾,促进教师“知”与“行”的和谐发展,深化素质教育改革。

二、小学数学教学“知行合一”理念的内涵

“知行常相须,如目无足不行,足无目不见”是朱熹关于“知”与“行”的关系的论述。“知行合一”由明代思想家王守仁首次提出,“知与行,工夫须著并到。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王守仁详细解释了“知行合一”的思想。知,指人的道德观念和处世之理;行,指人优秀的表现行为和实际行动。“知行原是两个字,说一个工夫”“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工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只说一个知,已自有行在;只说一个行,已自有知在”。

在推进小学数学素质教育中,“知”是教育者能够深刻理解素质教育的内核,把握时代发展潮流,关注前沿人文科技成果,将素质教育与教学理论结合起来更新变化,达到适宜儿童的效果。“行”是指整合跨学科知识,分析不同学生的个性与潜质,设计、研发、实施课程,创建“以生为本”的充满生命力、创造力的课堂。那么,如何将“知行合一”落实到课堂之中,让知行统一,和谐并进?首先,站在讲台上的教育者就是一个“知行合一”的人,所思即所想,所想即所为。为师者,是学生学习的榜样,个人的行为是最好的教育方式,具有最强的说服力。因此,教师必须做到“知行合一”,言行一致,这样更高效的课堂才会展现,理想之花才会慢慢吐露芬芳,惠泽学生的心田。

三、追寻“知行合一”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的那束光

贲友林老师的课堂曾带给笔者无尽的思考,在追寻“知行合一”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笔者找到了那束光。他在用行动真真切切地诉说着这样的理念:思维牵引着行动,行动践行着思维。简单来说,就是要做到“知行合一”“言行一致”,但细化到课堂上要把做的和想的统一、一致,似乎并不简单……

1. “儿童的每一种想法都是有价值的”(“知”学生,于课堂的主体)

贲友林老师在做报告时说:“儿童的每一种想法都是有价值的!”在“鸡兔同笼”公开课中,贲友林老师请了一名在练习单上只写了两个式子的学生给大家讲述自己的想法,这是一名从未接触过“鸡兔同笼”问题的四年级学生。可想而知,这名学生站在已经解出正确答案的五年级学生面前,心里是忐忑紧张的,也许她什么也说不出来,因为在正确答案面前,她写出的“答案”会相形见绌。而贲友林老师却没有否定这名学生,反而从她的式子中提炼出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她发现自己“没做完”,这是多么具有开拓性的发现啊!这不正是思维产生的过程吗?进而學生想到要进行调整和再思考,也正是这个时候,学习真正开始了!

美国诗人惠特曼曾说:“有一个孩子每天向前走去,他看见最初的东西,他就变成那东西,那东西就变成了他的一部分……”诚然,贲友林老师首先让学生在一片未知的领域里自由探索、自主激发,这时学生站在学习的主场中央,“调整”“补充”“完善”便成了他们的认知需要,一切显得那么亲切、自然,而他们在学习中获得的经验也将成为珍贵的财富。

2. “追求有创意的课堂教学,追求深刻的教学思考”(“知”教师,于课堂的组织者)

古人云:“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也。”贲友林老师说:“走进课堂,面对学生,我们需要像婴儿一样,不断地去发现。我,上自己的课,思自己的想,说自己的话,走自己的路。”

贲友林老师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他打趣自嘲说自己的工作经历就像是农民工进城。而我们知道贲友林老师走这条路时的脚步必然是厚重的,但也是踏实的。在村小,他用阅读砥砺自我,每个月订阅的杂志有十几种,除了上课便是阅读与思考,再用行动改变课堂,向大家诠释了“十年磨一剑”的坚韧;在城镇,他坚持每天撰写教学札记,无论有多忙,都会坚持不懈,用热爱与思考铺就了走向特级教师的成功之路;在城市,他依旧不忘初心,秉持走进儿童、发展儿童的教育观,极力践行“以学为中心”的生本课堂,他用每年出一本专著的卓越行动告诉所有的教育人——静守就会花开。

3. “花未全开月未圆”(“知行合一”,于课堂教学)

陶行知曾说:“人像树木一样,要使他们尽量长上去,不能勉强都长得一样高,应当是:立脚点上求平等,于出头处谋自由。”如果把学校比作一片生命的林子,那老师和学生就是那一棵棵花草树木,他们的头顶是同一片蓝天,交相辉映,共同编织五彩缤纷的梦。

既然师生交互如此重要,又该如何实现师生交融,将自己的生本课堂践行到实践中,怎样做到“知行合一”呢?

贲友林老师给出的答案是“课堂更多的时候是播下种子”,他信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文化,充分给予学生成长的养分,他寻找着数学课堂的“另一种可能”,构建“学为中心”的课堂,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在“鸡兔同笼”这节课上,在全班51名学生只有8名学生不太会解决这个问题(还有4名会做)的情况下,他以“展示交流,对话碰撞”的开放方式推进教学,将学生推向了课堂的中央。在课堂中,他俯下身去,总是点到为止。由此,学生总能被激趣想象,老师的话少了,可学生的话多了,学生在“学”中生成了,在“学”中生长了,在“学”中生活了。而老师呢?老师相信学生有能力,放手让他们走,然后做那个为他们鼓掌的人。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要做到“知行合一”,确实很难,但笔者认为,这就是教育人应该保持的本真,也是生而为人最该恪守的本质。何况有许许多多像贲友林这样的老师在前面引领,打着这束光已把路照亮,我们又何必退缩呢?

白兰芬芳,某一天也会在指尖开放。教学路上,愿我们借着这束光,有一天也能执笔如兰,明知笃行,“知行合一”,静待花香。

3537501908227

猜你喜欢
知行合一素质教育小学数学
立“三者”,提升“两学一做”实效
如何在小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素质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施
关注基础教育阶段中的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