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话故事教学:智趣交融 情理共生 读写兼得

2021-03-22 02:44钱影影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21年3期
关键词:童话故事统编教材教学

钱影影

摘 要:统编教材中童话故事教学,需兼顾文本特点、编者意图及学生学情展开。本文以二年级下册两篇童话故事的教学为例,从多样识字、角色表演、写话练习三个角度,探讨“智趣交融、情理共生、读写兼得”的教学策略,追求童话课堂教学的独特魅力。

关键词:统编教材; 童话故事;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21)3-055-002

童话故事是儿童特别喜爱的一种文体,这类作品按照儿童的心理特点和需要,通过丰富的幻想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鲜明的形象,用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和浅显易懂的语言文字反映现实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在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教材中,不论是课文(如第3课《开满鲜花的小路》、第20课《蜘蛛开店》),还是语文园地(如:语文园地三“我爱阅读”栏目《小柳树和小枣树》、语文园地七“我爱阅读”栏目《月亮姑娘做衣裳》),都是新颖有趣的童话故事。

在教学中,教师如何融合统编版教材各板块的综合性;又能彰显童话故事的独特魅力,使低年级学生语文素养得以全面提升,是我们一线语文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本文将以《蜘蛛开店》《青蛙卖泥塘》这两课的教学为例展开探讨。

一、多样识字,追求智趣交融

小学低年级,识字是教学的重点,童话体裁的课文当然也不能例外。我们经常能看到教师们在课堂上按照一定的模式来解决识字教学:出示文中读带拼音的生字词让学生自由读——去掉拼音开火车读一读,纠正错音——学生汇报用什么好方法能够记住字形(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等)——重点理解不常见的词语——齐读生字词,不少教师以为这就足以落实了音、形、义的识字教学。其实这样的识字教学枯燥低效,学生只是在经历一个硬记拼音、形式加减等的孤立识记过程。这样的课堂如何改变,我们可以从下面的课例中得到一些启示。

(一)与生活经验紧密勾连

新课标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利用课外各种机会主动识字,力求识用结合。”识字教学时遵循这一理念,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效率。

《青蛙卖泥塘》一文中有一个生字“牌”,在这,老师问学生之前见过哪些牌子?孩子们纷纷发言,对“牌”有了亲近感;接着教师出示这个字的古今字演变图,让学生猜到古字中“牌”左边的“片”表示木板,后边是一个人手持扁薄的酒器状物品,表示可提举做标志,让学生从字源上理解了“牌”的意思,并记住字的部件;接着老师让学生在公开课的现场找有哪些牌子,扩展了“牌”的种类,如姓名牌、指引牌、广告牌……整个识字教学,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再回到生活进行运用,学生既享受识字的乐趣,又触摸到汉字背后的文化和内涵,学习的氛围浓厚,教学的效果显著。

(二)与识字游戏有机融合

在游戏中识字无疑是学生们最爱的一种学习方式,在低年级识字课上,适时引入一些游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巩固所学的知识。

笔者在教学《蜘蛛开店》文中生字时,最后出示“蹲”。因为绝大部分学生对“蹲”的字义都理解,所以设计了一个游戏——“生字蹲”:教者请孩子们到讲台前每人拿一张前面学过的字词卡片,孩子们按照顺序,先念自己卡片上字词并加上“蹲”两遍,再随机念一个其他同学手上的字词并加上“蹲”字,同时做下蹲的动作,比如“商店蹲,商店蹲,商店蹲完了决定蹲”,那么拿着“决定”卡的同学便要接着玩下去。当同学们兴致盎然地玩好一轮后,教者再让他们静静地看“蹲”字,从部件上看,你对这个字有了什么新的了解。有的同学说,“蹲”跟腿脚有关系,所以是“足字旁”;有的同学说,“蹲”的时候我们脚好累啊,但是蜈蚣脚多,它不累,但是它一个人蹲很“寂寞”……

显然,这样的识字游戏,不仅能放松了学生的情绪,而且能寓教学于游戏之中,使学生在紧张的脑力劳动之后,通过轻松愉快的游戏巩固已获得的知识,并甚至促进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二、代入角色,追求情理共生

统编版低年级教材中的童话故事语言通俗生动,故事情节往往离奇曲折,引人入胜。童话又往往采用拟人的方法,举凡花鸟虫鱼、花草树木,整个大自然以及家具、玩具都可赋予生命,注入思想情感,使它们人格化。

课标第一学段关于阅读教学提出:“阅读浅近的童話、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因此,教学童话故事时,在学生了解故事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要引导他们体会故事传递出的感情或揭示的道理。教学时,如何巧妙地达成这一目标呢?基于童话文体的特点,代入角色,在表演中生出情、悟出理,是个不错的策略。

《青蛙卖泥塘》一文,通过课文的学习,学生要能感受泥塘发生的变化,懂得通过我们的劳动可以创造美好的环境。一位教师在课堂中这样组织教学:推荐同学分角色表演故事,下面的“小观众”要特别关注“青蛙”,从课文中找到依据评价他演得怎么样?

对“青蛙”表演的评价展开了讨论。

生1:青蛙开始对“泥塘”的不喜欢,他演得很好,因为课文中说是“烂泥塘”。生2:我觉得他在表演把泥塘灌足了水的时候不太好,要很累。因为是“把竹子破开,一根一根接起来,才把水引到泥塘里”。(师:你真从文中找到证据,那你有什么好的建议?)他可以擦汗,破了好多竹子,一定很累。

就这样,表演“青蛙”的同学在大家的帮助下,完全进入故事情境,表演得越来越好。此时,教师开始采访。

师:“青蛙,你最后怎么不卖泥塘了啊?”“青蛙”:泥塘这么美,我可以在这里做很多事,我不想卖了。师:其他同学,你们觉得青蛙为什么不卖泥塘了?生1:青蛙付出了这么多辛勤的汗水,他舍不得卖了。生2:泥塘已经不是烂泥塘了,通过青蛙的劳动已经变成了美丽的地方,不需要卖了。师:是啊,我们教室、家里一定也有像“烂泥塘”那样,并不受大家欢迎的角落,想一想我们可以怎么做呢?

至此,“劳动可以创造美好的环境”的道理已然悄悄植根于学生心里。教师没有生硬地告知,没有在黑板或屏幕上呈现并让学生齐读记在心里,而是通过表演的逐步深入,孩子们自己进入故事情境和角色融为一体所获得、并能在生活中运用,将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目标落到实处。

三、依托练习,追求读写兼得

统编版语文教材每一篇课文后的题目,这些练习题非常重要,都是针对教学的重难点问题进行的练习设计,是我们教学的重点之一,不容小觑。而童话故事类课文后的练习题大都有一题跟说话、写话有关,教师要善于依托这类题目加以运用,为学生打开写话的思路,从而提高教学的效果。

(一)聚焦关键词语,扩展写话

《青蛙卖池塘》课后练习题三:青蛙最后吆喝了些什么?如果向同学推荐一样东西,如一本书、一种文具,你会说些什么?这一题是对文中关键词“吆喝”的理解运用,“吆喝”在文中出现了好几次,但在最后一次吆喝的内容最为丰富。

一位教师在教学时,设计了这样的小组合作环节:先自己边读边画出青蛙最后一次吆喝的内容;再在组内说说这次吆喝的精彩之处;最后推荐小组代表,选择一样东西“吆喝”叫卖,组员帮他完善。小组推荐的代表上台展示“吆喝”時,教师又指导台下的同学从吆喝的内容、吆喝的动作语调上观察和评价,将“吆喝”的全部内涵让学生们去呈现、去领会。读与说是写的前奏,最后教师布置将这次“吆喝”记在本子上,孩子们兴趣盎然、一气呵成,因为参与,所以他们写下的文字丰富并灵动。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堂必须倡导这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给学生搭建写话的平台,让学生在感兴趣的小组活动中全面提高读写能力。

(二)延伸故事情节,合理续写

《蜘蛛开店》课后练习题二: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展开想象,续编故事,讲给大家听。笔者认为,续编故事并不是天马行空地闲谈,可结合情感态度目标,鼓励学生往积极乐观的方向展开想象。

形式上,可以指导学生模仿文章的写作手法,依据童话结构反复的特点来续编:卖什么-写招牌-顾客来了-结局怎样,将故事说完整。内容上,指导学生从蜘蛛改变经营方式来展开想象,如增加经营品种,同时卖口罩、围巾或袜子等很多商品,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或者完善计价方式,卖口罩,按大小计价;卖围巾,按长短计价;卖袜子,按多少只计价。还可以改变生产方式,招聘合作伙伴,共同分担任务等。教师的引导给学生思维训练开拓更广泛空间的同时,将培养学生迎难而上、不退缩等美好品质的内涵也渗透在续编中,学生写话本上的故事一定是洋溢着积极进取的气息。

统编教材中童话故事教学的有效路径还有很多,只要教师紧跟课程标准的理念指引,重视学生已具备的知识经验;关注童话文体的特征,善于发现文本的教学价值;尊重教材的编写意图,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基本能力等等,那么,课堂上一定会呈现出该有的美好样态,绽放其独特的魅力之光。

参考文献:

[1]杞燕.关注教材变化帮助学生“多元识字”[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2017(9)

[2]曹爱卫.打造小学低年级“智·趣”识字课堂[J]小学教学研究,2018(1)

[3]郑淑红.遵循规律传承文化落实目标[J]小学语文教师,2018(36)

猜你喜欢
童话故事统编教材教学
如何在教学中体现初中历史统编教材中的人文主义精神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初中语文统编教材课后推荐组文的使用策略
用好助学系统确定教学内容
基于作文视角的统编教材运用
童话阅读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童话故事引入美术教学的策略研究
让童话浸润童心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