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护理在老年慢阻肺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2021-03-28 09:45李岑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9期
关键词:肺活量动脉血医护人员

李岑

慢阻肺全称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也被称为阻塞性肺气肿,其早期症状不明显,大部分患者仅仅在一定强度运动后存在气短情况,后期随病情加重,出现呼吸困难、乏力、上腹胀满等症状,甚至会导致死亡。现目前慢阻肺患者主要通过呼吸训练、呼吸肌锻炼以及家庭氧疗等方式进行治疗,而患者的心理状态等对康复效果存在着较大的影响[1]。而大多数慢阻肺患者是由慢性支气管炎所导致,病程较长,同时患者年龄大多偏高,所以较为容易出现不良心理,影响治疗效果。基于此,本院对康复护理在老年慢阻肺患者护理中应用效果进行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本院2019 年1 月~2020 年3 月间接收的老年慢阻肺患者中选择80 例,以双色球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 例。对照组患者中,女17 例,男23 例;年龄60~76 岁,平均年龄(67.31±2.93)岁;病程1~6 年,平均病程(4.21±1.59)年。观察组患者中,女16 例,男24 例;年龄61~76 岁,平均年龄(67.45±2.97)岁;病程1~6 年,平均病程(4.09±1.55)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本院伦理委员会知晓并批准本次研究。本次研究所有患者均确诊为慢阻肺且临床资料完整;排除了存在心脏、肝脏等严重器官疾病的患者,同时排除了精神方面存在异常的配合度非常低的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基础护理,医护人员做好病房清洁工作,并指导患者正确用药。观察组实施康复护理,具体内容如下。

1.2.1 环境管理 患者入院后,医护人员应做好环境管理工作,尽量安排患者在不嘈杂的病房养病,尽量保持室内温度、湿度适宜,如将温度控制在22℃左右,则将湿度控制在55%左右,最大程度保证患者身体舒适良好;同时应安排医护人员定期进行病房清洁、消毒,以降低感染风险。

1.2.2 饮食护理 住院期间,应安排专门营养师了解患者病情与身体实际情况,而后制定针对性饮食方案,告知患者尽量使用清淡且容易消化的食物,尽量使用纤维素含量较为丰富的食物。同时,应保证单次饮食适度,以避免由于摄入食物过多而影响膈肌运动,进而影响正常呼吸。除此之外,患者应注意适当摄取水分,如存在发热情况应增加水分摄入,如病情未恢复则应减少应用乳制品。

1.2.3 药物指导 医护人员应根据医嘱要求做好药物指导工作,叮嘱患者按时按量服用药物,同时应密切观察患者服用药物后的身体情况,如存在异常应立即报告医生进行处理。

1.2.4 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的对象包括患者、患者亲属两类,使其均能一定程度上了解疾病的发生原因、治疗方法、护理方法以及上述相关注意事项,使患者重视良好生活、饮食及作息习惯的重要性,以提高患者及亲属的护理水平,提高医患治疗与护理的配合度,一定程度上减少医务人员工作压力。

1.2.5 心理护理 在上述环境管理、饮食护理、药物指导以及健康教育过程中均要穿插心理护理内容,如在环境管理中,可适当在病房中添加绿色植物或者是其他挂饰,以提高患者视觉享受,避免全白墙面等对患者产生视觉压力而引起不良情绪;在饮食护理时,应告知患者饮食管理的重要性,避免其产生抵触心理;在药物指导时应告知药物的作用、不良反应以及相关注意事项,以避免患者由于处于正常范围的不良反应而产生恐慌、紧张等情绪,影响医患信任,同时也能使患者更为准确反馈自身服药后情况,及时发现不良反应并对症处理;在健康教育过程中应注意,患者年龄偏高,其认知水平、耐心等方面可能较低,所以医护人员应有耐心,细致讲解内容。除此之外,心理护理还包括以下内容:医护人员应积极、主动了解患者需求及心理状态,以及时解决问题,疏导其不良情绪;如果观察、了解到患者存在不良情绪,可以通过轻松的音乐、积极的视频或者是引导患者倾诉等方式缓解。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的焦虑及抑郁情况,分别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以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进行评估,分数越高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越严重;比较两组患者的气血指标,主要包括动脉血氧分压以及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比较两组患者的肺通气改善情况,主要包括肺活量以及最大通气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4.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焦虑及抑郁情况对比 对照组患者的焦虑评分为(47.32±4.89)分,抑郁评分为(46.39±3.41)分;观察组患者的焦虑评分为(42.33±3.96)分、抑郁评分为(41.05±2.77)分。观察组的焦虑及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016、7.687,P=0.000、0.000<0.05)。

2.2 两组患者的气血指标对比 对照组患者的动脉血氧分压为(7.44±0.29)kPa,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为(7.65±0.38)kPa;观察组患者的动脉血氧分压为(8.21±0.20)kPa、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为(6.65±0.41)kPa。观察组的动脉血氧分压明显高于对照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824、11.314,P=0.000、0.000<0.05)。

2.3 两组患者的肺通气情况对比 对照组患者的肺活量以及最大通气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分别为(1.90±0.46)L、(48.99±3.74)%;观察组患者肺活量及最大通气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分别为(2.76±0.61)L、(68.01±4.28)%。观察组的肺活量以及最大通气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119、21.161,P=0.001、0.001<0.05)。

3 讨论

慢阻肺主要指的是肺泡管、肺泡以及呼吸性细支气管等组织发生一定程度膨胀,同时伴随有气腔壁损伤的疾病。典型症状为呼吸运动减弱、叩诊过清音、心率增快以及胸廓前后径增大等,而相关资料显示现目前诱发慢阻肺最为主要的原因为慢性支气管炎,所以大多数患者还存在咳嗽、咯痰等症状[2]。慢阻肺早期症状不明显,诊断较为困难,多需要检测患者的最大通气量、肺活量等内容,且部分患者还需要采用支气管扩张剂进行治疗,观察是否存在作用。慢阻肺患者肺部感染程度较重时,患者可能出现呼吸或者心力衰竭情况,影响其生命安全,所以及时、有效的治疗与护理非常重要。医护人员应积极进行理论与实践研究,努力提高护理质量,缓解慢阻肺患者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3]。

慢阻肺患者大多年龄偏高,病程偏长,同时受年龄影响,其本身记忆力、认知能力有所降低,部分年龄高的患者行动也存在一定的障碍,除此之外,由于治疗时亲属陪伴过少,较为容易产生恐惧、孤独、自我厌弃等不良情绪,进而导致治疗与护理时配合度非常低,治疗效果不理想[4]。所以在对慢阻肺患者护理时,应尤其注意其情绪变化。传统基础护理较为简单,患者多被动接受护理,护理中医护人员的意志占据较大的部分,未考虑到患者情绪对治疗效果的影响。而康复护理包括了更为细致、更高质量的环境、饮食、药物、健康宣讲以及心理护理等内容,更加全面。其中,心理护理不是单一针对某一阶段而言,需要医护人员将其融入到整个治疗与护理期间,通过各种细节部位的调整来改善患者情绪,促使患者以更为积极、乐观的态度接受治疗与护理,增加了护理的依从性。所以采取康复护理措施细节护理工作更加到位,患者心理状态得到明显改善,治疗与护理质量也大大提高[5],与本文内容相符。本次研究发现,观察组的焦虑及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动脉血氧分压明显高于对照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肺活量以及最大通气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于老年慢阻肺患者而言,采用康复护理措施开展护理工作,可明显改善其心理状态、气血指标以及肺通气情况,加速身体康复,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肺活量动脉血医护人员
制作简易肺活量袋
勘误声明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肺活量的故事
帮助医护人员处理好四种关系
彩超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颈部动脉血管病变的临床应用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
超声测定胎儿脐动脉血流诊断胎儿窘迫的临床研究
脐动脉血气对新生儿窒息及预后判断的临床意义
WONCA研究论文摘要汇编
——肺活量测定用于无症状吸烟者气道阻塞筛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