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黄帝内经》探究“梦”的发生机制*

2021-03-29 03:09王秋月牟宗毅张茂云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21年2期
关键词:魂魄邪气灵枢

王秋月,牟宗毅,张茂云△

(1. 长春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 长春 130117; 2.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长春 130021)

梦是一种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发生在睡眠中的意识活动。《说文解字注》曰:“梦,不明也。[1]”因为梦的发生及其本身具有朦胧不被世人探查的特点,所以梦带有神秘色彩即为“不明”。正因如此,国内外从古至今一直都未停止探查梦的脚步且众说纷纭,大致认为梦的发生与大脑皮质、脑桥等脑组织以及心理活动密切相关[2]。古人对梦也相当重视,常以梦测吉凶,并把不梦作为修身大成的标准之一,有“古之真人,其寝不梦”[3]之说,认为人到达一定境界后修成大果、岁月无忧、精神无扰则梦不生。何为“不梦”,笔者认为传统中医学判断梦的有无以机体自主感觉为主,机体没有意识到梦的出现则为无梦,反则有之。关于中医学对梦的发生机制,笔者试从《黄帝内经》着手,探析一二。

1 梦的性质

梦的性质分为生理病理两种情况。《黄帝内经》中梦的发生及梦境均属病理性质。《灵枢·淫邪发梦第四十三》:“正邪从外袭内,而未有定舍,反淫于脏,不得定处,与营卫俱行,而与魂魄飞扬,使人卧不得安而喜梦。[4]80”淫即外邪,直接指出梦是淫邪侵袭机体之后的病理产物。《素问·方盛衰论篇第八十》曰:“是以少气之厥,令人妄梦,其极至迷”[5]383,指出梦是五脏少气、气机厥逆的产物;《素问·脉要精微论篇第十七》:“短虫多则梦聚众,长虫多则梦相击毁伤”[5]70,指出梦是体内虫类活动的产物。

所以从以上原文的论述可以看出,《黄帝内经》中的梦均是由病邪引起,即属于坏梦,是病理致“梦”;而与坏梦相区别的则是生理性的“梦”,即常梦。笔者认为区分常梦与坏梦的关键在于是否由病邪引起,以是否影响人的日常生活活动为判断依据。如患者梦中被惊醒,醒后心绪不宁;或梦境清晰,醒后惶惶不安;或梦境连连,醒后疲乏难解等均为“坏梦”。坏梦由病邪引起,甚至影响人的日常生活,反之为常梦。

2 常梦之发生

梦是机体状态的外在表现,机体状态是梦发生的本质,机体状态的健康与否直接决定着梦之好坏。产生常梦的机理与产生坏梦的基本机理是一致的,坏梦的发生是在常梦发生的基础上出现了病理状态,即邪气影响了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黄帝内经》中的梦均为坏梦,且原文并未直接论述常梦发生的原理,笔者从坏梦的发生以及中医理论推理得出,常梦的发生与气(魂魄)、津血、心神有关。

2.1 魂魄生梦

梦是由魂魄所生,气与魂、魄的关系密切。《灵枢经·淫邪发梦第四十三》提出:“魂魄飞扬,使人卧不得安而喜梦”[4]80,此处梦兼有睡眠不实的症状,视为坏梦。该原文直接指出坏梦是由魂魄飘升导致,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梦的出现与魂魄活动有关。《灵枢·本神第八》:“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气也。德流气薄而生者也。故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随神往来者谓之魂;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4]23”笔者认为“德”为自然规律,“气”为物质基础。此原文阐述了魂、魄、精、神的来源,明确指出在自然规律的作用下,气生精,精生神,神携魂,精带魄,总归四者皆由德、气相生,来源于“气”。所以梦与魂、魄关系密切,而二者又统归于“气”,间接证明梦来源于气。且上文在《素问·方盛衰论篇第八十》中提出少气生坏梦的理论,综上可以反推得出梦来源于气,由气所生,与气中之魂魄关系更为密切。

2.2 津血柔梦

津、血为梦的发生提供了基本的物质基础。营气是血液构成的基本物质,《灵枢·邪客第七十一》中载:“营气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脉,以化为血,以荣四末,内注五脏六腑,以应刻数焉。[4]118”,“管气”即为营气,指出津血同源,营、气生津化血,荣四末注五脏,滋养柔润机体以及机体之气。在《灵枢·本脏第四十七》中载:“是故血和则经脉流行,营复阴阳,筋骨劲强,关节清利矣。[4]85”阴阳指周身,认为血液有滋养机体以及机体之气的功效。“梦”为气所生,血能养气,所以津血成为“梦”等一系列精神活动的物质基础和营养来源。

2.3 梦由心主

心为主梦之脏,心主神明为一身之主,掌管机体的各种机能活动。《素问·灵兰秘典论篇》“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5]40”,“神明”指人的意识思维精神活动,“梦”为人睡眠中不能自主控制的意识活动,即为神的一种,且梦的产生与神关系密切。《灵枢·本神第八》曰:“心藏脉,脉舍神”[4]24,直接指出神在脉中,脉为心之所藏,心主神明,“所以任物者谓之心”[4]23,“任”为掌控、主管之意,表明心主管机体。所以心为梦之所主,“梦”隶属于心,为心所主,且心主血脉。《素问·五脏生成篇第十》中“诸血者皆属于心”[5]49-50,《灵枢·本神第八》中“心藏脉,脉舍神”[4]24与《灵枢·邪客第七十一》中载“营气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脉,化以为血”[4]118,且《素问·五脏生成篇第十》“心之合脉也”[5]48,即心、血、神以脉为枢纽而连接,心主脉,脉行血,脉舍神,血与神在脉中由心统摄,血在心脉之中濡养神,所以心为梦的发生提供活动场所,即梦由心所主。

综上所述,梦的发生是由气(魂魄)所生,由津血所养,由心所主,三者共同构成梦发生的生理性基础。常梦在三者的生理状态下发生,即气的来源充足,气机条达不郁,津血充足能够柔润气(魂魄),君主无异,统摄有权,魂魄安居,精神安乐,在这些条件下才可以产生常梦。在机体具体表现为睡眠充足,精神体力充沛,情绪平稳喜乐,面色红润,脉象有神、有胃、有根,甚至部分人在此类状态下可以达到“无梦”状态。

3 坏梦之发生

坏梦是机体处于非健康状态的病理产物。现代中医学的两大特点为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坏梦的发生即遵循这两个特点,非独一脏之病,而是他脏病变累及主脏,或者主脏先病波及他脏。从《黄帝内经》来看,坏梦的病因病性总体粗略分为内、外、虚、实。但其发病机制与营卫、气血、经络等异常密不可分,从而直接间接影响气(魂魄)、津血、心的生理状态,使机体处于病理状态并产生坏梦。笔者根据《黄帝内经》分析如下。

3.1 坏梦的外因

邪气从外侵袭,以邪淫脏腑、营卫失和为基本原理,从而导致坏梦的发生。《灵枢·淫邪发梦第四十三》:“正邪从外袭内而未有定舍,反淫于脏,不得定处,与营卫俱行,而与魂魄飞扬,使人不得安而喜梦。[4]80”原文认为在这类坏梦的产生过程中,由于外邪侵扰脏腑扰乱营卫之和。一方面直接影响营气生津化血的功能,魂魄不柔不养;另一方面“营”“卫”属气,二者被扰不和,气则不和,魂魄不安。此外邪气随经入心,心神不主,均致使坏梦发生,根本在于邪扰营卫。《灵枢·天年第五十四》“营卫之行,不失其常……各如其常,故能长久”[4]97,认为营卫循其道是保持健康的基本条件之一。在《灵枢》中,将外邪导致的坏梦分为“盛梦”和“不足梦”2种情况。

3.1.1 盛梦 盛梦是指坏梦的发生由于邪气循经侵袭壅滞于体内,邪气克于里,内里正气(阴、阳、气、血、津、液)充足,奋而抗争,实则正邪交争,以内里正气不虚为名,即“十二盛”[4]81。

笔者认为盛梦多为实证,其发生原因在于邪气侵入,淫抑五脏机体,循经络、扰营卫、乱五脏,导致一系列扰乱营卫五脏的症状。《灵枢·淫邪发梦第四十三》:“岐伯曰:阴气盛,则梦涉大水而恐惧;阳气盛,则梦大火而燔焫;阴阳俱盛,则梦相杀;上盛,则梦飞,下盛,则梦堕;甚饥,则梦取;甚饱,则梦予;肝气盛,则梦怒;肺气盛,则梦恐惧、哭泣、飞扬;心气盛,则梦善笑、恐畏;脾气盛,则梦歌乐、身体重不举;肾气盛,则梦腰脊两解不属。凡此十二盛者,至而泻之,立已。[4]80-81”马莳认为[6]阴为营,阳为卫,“上”指上半身,“下”指下半身,邪气客于各部,则在梦境中出现与各部属性相似、相应之症状,上则飞,下则坠,营气属阴则梦水,卫气属阳则梦火,阴阳相交梦水火相杀不容,饥则求,饱则予,五脏盛则多梦五脏所属情志。邪气循经客于五脏,正气驱邪,纷争于五脏内,扰五脏安宁,乱五脏情志,加之邪气扰乱营卫,五脏生理功能扰乱,波及魂魄津血心神,导致坏梦的发生。邪气客于各部的机理与客于五脏相同,因其各部均为宏观概念,内有正气,可与邪气抗争。

患者出现盛梦原因是因为正气不虚,抗邪有力,身体处于有神的状态,具体表现为神志清楚、语言清晰有力、活动自如、反应灵敏,虽有坏梦影响日常生活,但影响不甚。与其他坏梦相较,机体生理功能较好,正气充足,病情轻,病程短,预后良好。此类坏梦的临床表现为,在梦中患者以自我为中心,掺杂的外部环境相对较少,表现出对梦的部分可控性,且梦中常伴情绪变化。如患者在梦中频繁嚎啕大哭,甚则随意遨游飞翔,则提示外邪侵袭于肺,肺经营卫不和。由于盛梦的发生机制为正气充足,邪正交争有力,导致营卫不和,所以患者身体状态除了有神以外,还应以兴奋为主要特征,具体可表现为睡前兴奋不易入睡,平时精神亢奋、情绪不稳,容易发生五脏的实证情绪变化。如病位在肺则哭泣有力,面色及脉象以实证为主,征象较轻,如病在肝可出现面色略青脉略弦,且患者无本质虚象,且在发病前有可追溯外感史,其治则宜驱邪外出,调和营卫。

《素问·脉要精微论篇》曰:“是知阴盛则梦涉大水恐惧,阳盛则梦大火燔灼,阴阳俱盛则梦相杀毁伤;上盛则梦飞,下盛则梦堕;甚饱则梦予,甚饥则梦取;肝气盛则梦怒,肺气盛则梦哭;短虫多则梦聚众,长虫多则梦相击毁伤。[5]70”其记载原文与十二盛的记载大致相同,以佐证诊脉阴阳治法,笔者认为此处梦境可能为传抄错误,暂不做分析,但是此处原文指出机体内的虫类亦可导致坏梦的发生,即盛梦的产生。

3.1.2 不足梦 不足梦是指坏梦的发生由于邪气循经侵袭壅滞机体,邪气所克之处空虚,内里正气(阴、阳、气、血、津、液)相对不足,正邪交争,以内里正气相对不足为名,即《灵枢·淫邪发梦第四十三》所云:“十五不足”[4]81。

笔者认为,不足梦多为虚实夹杂之证,其发生原因在于邪气侵入,循经淫抑脏腑经络,扰乱营卫,客于经脉、脏腑,引起一系列脏腑症状。《灵枢·淫邪发梦第四十三》:“厥气客于心,则梦见邱山烟火;客于肺,则梦飞扬、见金铁之奇物;客于肝,则梦山林树木;客于脾,则梦见邱陵、大泽、坏屋、风雨;客于肾,则梦临渊,没居水中;客于膀胱,则梦游行;客于胃,则梦饮食;客于大肠,则梦田野;客于小肠,则梦聚邑、冲衢;客于胆,则梦斗讼、自刳;客于阴器,则梦接内;客于项,则梦斩首;客于胫,则梦行走而不能前、及居深地苑中;客于股肱,则梦礼节拜起;客于胞月直,则梦溲便。凡此十五不足者,至而补之,立已也。[4]81”厥气客于五脏,正气相对不足,抗邪艰难,邪气直接扰乱五脏精气,扰乱藏于五脏之内的五志,直接影响神、志、魂、魄导致坏梦的发生;且在扰乱五脏情志的同时扰乱营卫,使五脏的生理功能不能调和出现偏差,生理功能紊乱,如肝不藏血、血不养气、肝阳上亢、魂魄飘升、上扰心神等。厥气客于五脏相对的五腑,腑主外,笔者认为邪气侵袭部位相对表浅,邪气在外,内里正气出而抗战,与邪气交于外,内里不足,精气不荣,虚而累及魂、魄、心神、津、血并产生坏梦。厥气客于身体的具体部位时,所客部位通过经络与脏腑相连,其机理与厥气客于五腑相同。

患者出现不足梦的原因是因为正气相对不足,邪正交争,身体处于有神和少神过渡的状态。具体表现为精神略不振、轻微懒言少气、两目少神、反应稍迟;正气严重不足者会出现少神状态,具体表现为精神不振、身体困倦、懒言少气、短气乏力、两目无神。与盛梦比较,其对日常生活影响较重,提示机体生理功能相对较差,正气不足,病情较重,病程相对较长,预后较差。此类坏梦的临床表现在梦中以外部环境为中心,患者参与其中,梦中常出现势单力薄、无能为力的空虚感。若梦象多与五行所属相关,则预示五脏不足,如患者频繁梦山林大火,身无所依,则提示外邪客于心,心抗邪无力,心经营卫失和。若梦象多与五腑、具体身体部位生理功能相关,则预示五腑与该身体部位不足。如患者频繁梦见要小便,却不能顺利解决,则提示外邪客于膀胱,膀胱抗邪无力,膀胱经营卫失和。不足梦与盛梦虽同为机体营卫不和导致,但由于不足梦的发生机制为正气不足、抗邪无力,导致营卫不和,再加之邪正交争耗伤正气,所以患者身体状态以相对兴奋为主要特点,具体可表现为睡前烦闷不安,不易入睡,平时精神低沉,情绪或低落或亢奋,面色及脉象随病变部位出现相应的邪正交争征象,如病在肝出现面色轻浮而青脉浮弦缓,四诊合参患者均会出现气血等相对不足之象,且发病前有可追溯外感史。不足梦中的邪客五脏病位偏里,邪客五腑、身体部位则病位偏表,但二者均是内里正气相对亏虚、抗邪无力产生的坏梦,治宜扶正祛邪,调和营卫。

针对坏梦发生的外因,总的治疗原则宜调和营卫。《灵枢》中盛梦没有记载与腑病相关,笔者认为邪气来犯入里,腑主外,其气在表(相对于脏来说,部位相对表浅)。邪气循五腑经脉循行,在外则遇五腑正气卫外,邪正交战,五腑必支援,藏在五腑内的正气外输,制邪于外,内里相对不足,即“气淫于腑,则有余于外,不足于内”。盛与不足皆由五脏,笔者认为五脏主内,五脏经气在内,邪气扰乱五脏则随经入内,外无所阻,直接客于内。五脏正气不虚抗邪则为盛,正气相对虚弱抗邪则为不足,而正气于内里与邪气交争出现“假盛”的局面,即“气淫于脏,则有余于内,不足于外”。五腑生梦为正气外输,内气相对不足,神志不养,魂魄不充,治则补五腑之气;五脏生梦为正邪交争,扰乱本脏,神志不安,纷扰魂魄心神,实则泄五脏邪气,虚则补五脏不足。

3.2 坏梦的内因

气虚是坏梦发生的内在因素。《素问·方盛衰论篇》曰:“是以少气之厥,令人妄梦,其极至迷。三阳绝,三阴微,是为少气。[5]383”笔者认为,“三阳绝,三阴微”是指气虚相对较重之候,指出气虚使整个身体机能低下,一方面气少魂魄不充,质轻飘升,另一方面由于气少气虚导致“中焦受气取汁”[4]68功能低下,津血难生,形成气阴两虚状态,最终不养心神,不柔魂魄,导致坏梦而作,即妄梦而生。气虚严重者,气血失和,阴阳失济,魂魄迷乱心神脑窍,使人神志迷乱产生迷梦。此类坏梦虽分为两种类型,但均是气虚导致,气虚程度的不同导致妄梦与迷梦的发生,其病机均为气阴两虚、魂魄飘升扰动心神,其根本在于气虚。

《素问·方盛衰论篇》曰:“是以肺气虚则使人梦见白物,见人斩血借借,得其时则梦见兵战。肾气虚则使人梦见舟船溺人,得其时则梦伏水中,若有畏恐。肝气虚则梦见菌香生草,得其时则梦伏树下不敢起。心气虚则梦救火阳物,得其时则梦燔灼。脾气虚则梦饮食不足,得其时则梦筑垣盖屋。此皆五脏气虚,阳气有余,阴气不足。合之五诊,调之阴阳,以在《经脉》。[5]383-384”阳气为腑,阴气为脏[5]383,腑气有余,脏气常虚,所以此坏梦皆与五脏有关,分为妄梦和迷梦,二者产生皆由五脏气虚而生,达到气阴两虚的程度,均为本虚标实之证。

3.2.1 妄梦 妄梦与迷梦虽同根同源,但是妄梦气虚程度相对较轻,此类患者身体处于少神相对较重的状态,具体表现为精神不振,身体乏力,懒言少气,面色无华,两目无神。与外因的坏梦相较,内因坏梦影响日常生活较重,提示机体生理功能低下,正气亏虚,病情较重,病程相对较长,预后较差。妄梦与严重的不足梦患者虽身体状态均处于“少神”,但是二者有本质区别。不足梦为外邪侵袭,正气抗邪导致的相对不足,尚有正气;而妄梦是由于机体气虚引起阴虚,导致气阴两虚而产生,已出现实质性虚象。此类坏梦的临床表现为,其梦之物与其五行所属相关,在五脏主令的时节梦象得到加强。如肺梦白,主令时梦金刃兵杀;肾梦水、梦溺,主令时梦自己在水中恐惧等。由于妄梦的发生机制为气虚导致的气阴两虚,所以患者身体状态以困倦、消沉为主要特点,具体可表现为睡前虚劳、虚烦、不易入睡,平时精神消沉、情绪低落、身体困倦、短气乏力、骨蒸盗汗等,面色及脉象随病变部位出现其相应的气阴两虚征象。如病在肝出现面色青而不泽脉弦细缓,四诊合参患者均会出现气阴两虚证,其治宜补五脏气阴。

3.2.2 迷梦 迷梦与妄梦比较,迷梦气虚程度极重,所以此类患者身体处于无神的状态,具体表现为意识模糊、精神萎靡、身体困倦、动作缓慢、两目困乏难睁。与其他坏梦相较,影响日常生活最严重,提示患者机体生理功能低下;与妄梦比较,迷梦病情重,病程长,预后极差。此类坏梦的临床表现是在妄梦基础上进一步加重,出现昏迷神志不清等神志异常病证。由于迷梦的发生机制为极度气虚导致的,所以患者身体状态以昏沉为主要特点,具体可表现为平时患者困乏嗜睡、梦境连连、精神萎靡、神志不清、喃喃自语、情绪低沉、短气乏力、骨蒸盗汗等,面色及脉象随病变部位出现相应的征象,如病在肝出现面色青暗脉极虚弦细,四诊合参患者均会出现气阴两虚伤及神志之证,其治则大补五脏气阴,潜魂降魄。

针对坏梦发生的内因,总的治疗原则宜补气生阴。究其根本,二者产生皆由气虚产生,形成气阴两虚之证,所以通过补气从根源上解决此类坏梦的发生,使魂魄充盛、阴津生化有源;通过生阴从标本入手,使阴津得以生化,气(魂魄)得以濡润,从而达到“调之阴阳”的效果,消除此类坏梦。

综上,坏梦的发生从《黄帝内经》来看,在病因上分为外邪侵扰和脏腑里虚2种情况,在病证上分为实证、虚证和虚实夹杂证。究其根本,无论坏梦的何种证型都是机体处于阴阳失衡状态下产生的。从外来看,产生“盛梦”的原因在于机体正气充足,抗邪有力;产生“不足梦”的原因在于机体正气亏虚,无力抗邪。从内来看,产生“迷梦”的原因在于机体气阴两虚,魂魄失养;产生“妄梦”的原因在于机体气虚至极,神志迷乱。在治疗方面,《黄帝内经》虽指出实泻虚补、调和阴阳的治疗法则,却未指出具体的针刺穴位与方药。张仲景辨证论治,调和机体阴阳,将《黄帝内经》中的理论应用于临床,虽未直接对“坏梦”进行辨证论治,但是由于“梦”是机体状态的外在表现,所以其在《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7]中创立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和小建中汤治疗梦遗、梦交等“坏梦”病证。笔者认为张仲景二方以桂枝汤为基本方,以调和营卫为基础,治疗邪气客于阴器之梦遗梦交。在《伤寒论·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第十四》[8]创立竹叶石膏汤一方,虽未提及可治疗“迷梦”,但其具体治则在于补气、生津、降气。且现代临床研究证明,竹叶石膏汤治疗坏梦有较好的临床效果[9],为后世治疗创立方药,提供思路。由于导致坏梦发生的因素很少单一而至,所以对于坏梦的治疗要求医者结合临床随证治之,调营卫,补气阴,整体论治。

猜你喜欢
魂魄邪气灵枢
《素问》《灵枢》引用、解说关系初探
《神农本草经》对“邪气”的认识
幸福来自感动
夜 居
《黄帝内经》中“阴阳”的整理与分类
夜 居
心中无鬼安魂魄 脚下有根正影身
别轻易拔罐刮痧
采采卷耳
谈《灵枢本输》针灸学术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