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的饮用舒适度研究进展

2021-04-02 11:07曹晓念沈才洪刘双平敖宗华
中国酿造 2021年1期
关键词:酒体饮用舒适度

曹晓念,沈才洪,毛 健,刘双平,邓 波,敖宗华

(1.国家固态酿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四川 泸州 646000;2.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四川 泸州 646000;3.江南大学 粮食发酵工艺与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江苏 无锡 214122)

国际六大蒸馏酒中白酒是中国独有的,可以说狭义的中国酒所指即是白酒。中国酒的现代化发展兴于20世纪60年代,经过几十年的专业化、行业化发展,包括白酒、黄酒、葡萄酒、啤酒等在内的酒类研究、生产、销售已经发生了质的飞跃。当前伴随着酒行业科学化发展进程的是中国的科技创新、大数据、智能化、智慧化、大健康产业发展以及一带一路外交政策下的国际化发展。这些新时代产物影响着辐射范围内的每一物,酒行业发展也不例外。科技创新、大数据、智能化、智慧化、大健康、国际化都拨动并挑战着酒行业发展的每一天每一点,尤其是白酒行业。这些词汇新秀转化成时代背景下的时尚化、年轻化、健康化、多元化、国际化、数字化无形中对酒精饮料行业发展施加着压力并转化成动力,促进着企业的变革甚至是改革。2006年《白酒替代品分析及政策建议》论述中认为白酒企业应积极开发适合国际口味的产品,大力弘扬白酒文化,逐步扩大国际市场。2016年中国酒业协会秘书长宋书玉接受《华夏酒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实现白酒国际化,需要系统建立并完善“三个体系”,即白酒标准化体系、白酒消费文化体系、白酒情感体系。饮用舒适度作为饮酒后人体最直接最亲身的体验表现,可以说是消费者对于酒品质好坏的最终定论。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已有文献报道酒饮料舒适度研究。在这样的行业发展背景及时代发展背景下,本文对当前已有研究成果进行梳理、概括,并进行分析,以期为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依据。

1 白酒的饮用舒适度表征及其评价

白酒从属于酒饮料范畴,为世界六大蒸馏酒之一,是我国最大众的酒类。从饮用消费的角度讲,酒的饮用评价主要来源于两个主体,一个主体就是酒行业专家学者,另一个是酒的直接消费者。专家学者运用理论技术和设备,也运用专业的感官评价鉴定,但有时候由于所在立场及问题考虑的角度和深度不同,他们对于酒的饮用舒适度定义和评价存在差异。而消费者因为考虑因素相对单一,主要就是饮用体验感,所以消费者的评论比较真实,但是由于知识水平的限制,很难形成普遍统一认知。不论是哪个主体,现在对酒最根本的饮用诉求基本趋于一致:健康、舒适。

1.1 白酒饮用舒适度表征

关于饮用舒适度,郝飞克等[1]报道国内行业专家将饮用体验称为饮用舒适度,包括饮前、饮中及饮后三个时间维度。当前对饮前、饮中的饮用舒适度的评价主观性较强,由个体差异带来的影响较大,而国外学界所讲的“宿醉”与饮后舒适度的阐述内容比较接近。国际上通过对饮酒后脑神经活动、状态、功能、血流与代谢[2-3]等多项进行长期检测,从而评价出不同的酒类在人们饮用后的舒适度差异,从而确定健康酒的特征。

好的白酒限制性指标成分含量低,微量成分品类丰富且量比协调,好喝又养生是健康饮用酒的符号。好的白酒首先要固态感强,所谓固态感强一方面是指运用固态酿造工艺,以及随此形成种类丰富的微量元素;其次需要白酒风格正,此处风格不是指传统的香型之分,而是指趋于可统一标准的体验认知风格,即基于饮用的直观体验标准,也就是现在所说的舒适度。香气上幽雅、诱人,味觉上绵柔、细腻、醇厚、不过酸、不过甜、不过苦、不过辣、不过糙以及没有令人感到不愉快的感觉,整体上协调的酒舒适度高。消费者对绵柔型白酒评价最后的落脚点也是舒适:饮前香气悠雅怡人、入口绵柔顺喉,饮中畅快淋漓,饮后轻松舒适。白酒作为我国最主要的酒类之一,健康和舒适可以体现为年轻化、时尚化、国际化、健康化。所谓年轻化,即是要满足更多年轻人的饮用习惯、消费喜好习惯;时尚化主要是指白酒饮料形态多元,饮用方式及消费场景多元,满足时尚需求;国际化是指中国白酒在酒体口感、饮用习惯上与国际接轨,得到国际消费者的认可;健康化是指中国白酒要满足当代及未来人们对于健康的消费理念的需求。

王应之等[4]在论述中谈到白酒在国际化进程中遇到了国外消费者对于口感不适的挑战,并认为“珠江牌”米酒因度数低、口感甜美而受众更广。国际市场更青睐口感甜美,酒体柔和的酒。林华[5]阐述白酒饮用舒适度有两层含义:一是饮用过程舒适度,即饮用时对酒体色、香、味的综合感受,舒适度好的酒幽雅细腻,适口性强;二是饮后舒适度,即饮后的生理反应,不上头、不口干、醒酒快,对消费者健康有益。

1.2 白酒饮用舒适度的评价

郝飞克等[1]论述了当前比较常用的饮用舒适度评价体系,包括饮用舒适度的问卷调研、动物行为学分析、生物标志物检测等评价体系,并概述了健康因子与健康评价的流行病学、动物及细胞评价模型。在白酒年份、产地等识别判定领域已经有很多模型研究。CHENG P等[6-9]在不同香型、产地、等级白酒数字化分类方法学研究中运用顶空固相萃取-质谱连用(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 combined with mass spectrometry,HS-SPME-MS)技术获取不同产地白酒的离子丰度值,结合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tion analysis,PLS-DA)、逐步线性判别分析(least squares discrimination analysis,SLDA)和反向传播(back propagation,BP)神经网络建立白酒原产地判别模型,其预测准确率为84.4%。运用此类技术获取浓香型洋河蓝色经典系列三类不同等级酒的离子丰度值,结合PLS-DA、SLDA和BP网络建立浓香型白酒等级判别模型,预测准确率达100%。马斌等[10]通过对低醉度白酒的研究,取得了白酒醉酒度评价技术、判定浓香型白酒醉酒度影响因子的技术体系,并形成了“白酒健康水桶理论”,认为水桶的底部是由人体本身的健康状况构成,其材质是刚性的;水桶壁是由白酒饮用过量后对人体的低危害程度构成,其材质是固态的;桶内盛装物就是白酒健康因子的表达以及白酒给人体带来的健康功效,桶内盛装物的物态是流体的,并认为“酒适应人,人适应酒”是白酒与健康研究的重点。

2 白酒饮用舒适度影响因子的研究

基于对酒的饮用舒适度的特征、消费诉求的研究和分析,不难理解舒适度的形成既有正向的贡献因子,也有负向的影响因子。白酒从属于酒饮料,很多共性的研究借鉴或同步于葡萄酒、黄酒、啤酒,并且各类酒之间的研究具有互为参考的意义。尽管白酒区别于葡萄酒、黄酒、啤酒,但是作为共性,风味物质与白酒舒适度体现有密切关系。非白酒酒类中被研究出与舒适度有关的影响因子及其引起机体舒适度差异反应的机理均对研究白酒饮用舒适度具有参考和启发意义。总体而言,舒适度的正向贡献因子包括呈香呈味(风味)因子、酸酯比例、健康因子,负向因子包括乙醛、杂醇油(正丙醇、异丁醇、正丁醇、仲丁醇、异戊醇)、异杂味道等。最终体现出来的舒适度有正向的体验,也有负向的体验。正向的体验有愉悦、协调、舒服、低醉等,负向的体验有上头、易醉、口干等。除此以外,物质之间的互作关系以及饮用方式也会影响饮用舒适度。

2.1 白酒饮用舒适度关联因子的研究方法

酒体质量评级与酒体舒适度之间,风味物质与酒体质量、舒适度都存在着关联性。研究风味物质、酒体质量等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在研究舒适度。刘超等[11]研究发现,浓香型白酒饮用舒适度与白酒中微量成分之间具有关联性,可以较为准确的对白酒档次进行分级,为不同种浓香型白酒的品质识别提供理论支持。王忠等[12]通过白酒骨架成分分析研究指出,主体香成分的含量及比例构成了各种香型白酒的不同风格。不同质量等级酒中酯和酸的总量占比为名酒>优质酒>普通白酒>液态白酒,优质酒的总酸超过普通白酒1倍左右,超过液态白酒5~10倍,其总酯比普通白酒和液态白酒高7~11倍。新酿造的白酒,入口暴辣、刺激性强,饮用舒适度低,常需贮存一年或数年以消除新酒味、赋予其陈酒感。乔华[13]揭示了汾酒自然老熟的“低沸点物质挥发、溶解氧氧化、酯化水解平衡、分子间弱相互作用以及贮存容器表面活性中心的参与等综合作用”机理,并研制了多级雾化超重力旋转白酒陈酿技术与设备。常宇桐等[14]建立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HS-SPME)测定白酒中风味物质的分析方法,确定了馥郁香型白酒风味物质的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最佳条件为50/30 μm DVB/CAR/PDMS Stableflex(grey)固相微萃取头,稀释倍1∶2(V/V),加入2 g氯化钠,萃取时间40 min、萃取温度为75℃、解吸时间5 min、解吸温度290 ℃,该方法快速、简单,可用于白酒风味物质的检测。李俊等[15]研究报道,白酒风味成分是决定白酒类型及其品质优劣的重要指标,利用顶空固相微萃(HS-SPME)与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相结合(two-dimensional gas chromatography coupled with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GC×GC/TOF MS)的方法,建立了白酒中挥发性风味成分分析方法,并用该方法分析了酱香型白酒中的风味成分。

沙莎[16]通过优化气相色谱-脉冲式火焰光度检测器(gas chromatography-pulsed flame photometric detector,GC-PFPD)方法结合气质联用仪(gaschromatography-massspectrometer,GC-MS)在白酒中一次性鉴定出18种含硫化合物,其中3-甲基噻吩、1-己硫醇和1-庚硫醇为首次发现,并运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气相色谱-闻香法(gas chromatographyolfactometry,GC-O)、香气活力值(odor active value,OAV)分析确定了糠硫醇(OAV 1182)可能是芝麻香白酒芝麻香风味的主要来源。乔敏莎[17]报道了二甲基二硫(methyldisulfide,DMDS)、二甲基三硫(dimethyltri sulfide,DMTS)是白酒中的主要臭味物质,并采用活性炭吸附法、高锰酸钾氧化法及其联用方法对白酒中两种异嗅物质进行清除,处理后的酒样酒体醇和、酱香明显,协调,基本无异味,质量得到明显改善。朱燕等[18]应用浸入式固相微萃取(direct immersionsolid phase microextration,DI-SPME)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不同香型成品白酒及浓香型原酒中游离挥发性酚类化合物进行测定,发现在浓香型原酒中游离挥发性酚类化合物总含量变化与生产年份有一定的线性关系,生产年份越早的原酒中酚的总含量越低。李喆等[19]通过对正常生产中不同窖龄窖池发酵代谢产物进行分析比较,发现随着窖龄的增加造成窖泥老熟程度不同,窖内微生态环境逐步适应泸型酒酿造过程,进而随着窖龄的增加,所得酒的品质也在提高,所产白酒的总酯和总酸含量增加,醇类含量略降低,发酵代谢利于产酯生香。李付丽等[20]采用电子舌和测色仪对不同比例酱香型白酒与酒精溶液进行区分辨识,以期甄别纯粮发酵酱香型白酒和添加食用酒精的酱香型白酒,结果发现电子舌能够将不同比例的酱香型纯粮酒和食用酒精混合溶液很好地区分开。钱冲等[21]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直接进样的分析方法,结合聚类分析(cluster analysis,CA)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方法,对几种白酒主要风味物质进行了研究。

在对与舒适度相关的健康要素的研究中,霍嘉颖等[22]利用直接浓缩并结合液-液萃取方法分离到一种三肽,即精氨酸(arginine,Arg)-天冬酰胺(asparagines,Asn)-组氨酸(histidine,His)(RNH),通过对人体肝癌HepG2细胞氧化损伤保护的研究发现精氨酸-天冬氨酸-组氨酸三肽通过增加细胞内抗氧化酶(过氧化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活力及细胞内还原性化合物谷胱甘肽浓度清除细胞内活性氧。张亚茹等[23]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MTT)法研究检测白酒、低氘水(deuterium-depleted water,DDW)和低氘白酒(deuteriumdepleted liquor,DDL)抑制人肺癌A549细胞的增殖情况,发现低氘白酒在体内外对肺腺癌具有抑制作用。易旭等[24]通过观察茅台酒与乙醇在协同二乙基亚硝胺(diethylnitrosamine,DEN)引发小鼠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差异,报道了乙醇可以协同DEN诱发小鼠HCC,茅台酒没有这种协同作用的结果。周玲旭等[25]通过观察三种浓香型白酒对小鼠记忆功能的影响,分析不同白酒致机体记忆损伤的差异,探讨记忆功能损伤可能的分子机制,发现并提示实验用白酒对小鼠的学习记忆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损伤,提示这种损伤可能与白酒种类相关,而造成损伤的机制可能与海马区NR1、NR2B基因信使核糖核酸(messenger ribonucleic acid,mRNA)表达上调有关。倪在玉等[26]通过研究稻花香活力型酒对大鼠肝细胞凋亡及凋亡基因Bax和Bcl-2的影响,发现稻花香活力型酒能有效减轻肝细胞凋亡,可能通过作用于凋亡基因Bax和Bcl-2减轻肝组织损伤。谢佳等[27]通过研究白酒关键微量成分对醉度及小鼠乙醇代谢和急性酒精性肝损伤的影响,发现酸、酯、杂醇等关键微量成分主要通过影响乙醇代谢而导致醉度差异,对急性酒精性肝损伤不会产生显著影响,其中乙酸和乙酸乙酯可显著降低醉度;异丁醇和异戊醇可显著增加醉度。

2.2 负向因子研究进展

童国强等[28]研究认为,影响白酒饮用舒适度的因素有乙醇的麻醉作用、乙醛引起的脑缺氧、杂醇油的影响、卫生指标超标、酒精含量的高低、酸酯平衡等,而提高白酒饮用舒适度的措施有加强生产工艺监控、适当延长白酒的陈酿期、精心勾调、保持良好的口感、提高白酒中的呈香呈味物质、适当开发中低度白酒。张艳玲等[29]报道了葡萄酒会引起偏头痛的发作,但是引起发作的诱因不是酪醇也不是酒精本身。高浓度高级醇会产生类似于杂醇油味的不好的气味,影响葡萄酒的品质,倪伟等[30]采用基于分散液液微萃取(liquid-liquid micro-extraction,DLLME)结合GC-MS的方法测定葡萄酒中高级醇。郝飞克等[1]综述了影响饮料酒饮用舒适度的主要因素,认为造成引用舒适度差的首要因素是过量饮酒,其次是乙醛、高级醇、甲醇及其代谢产物甲醛、甲酸,另外就是各类微量元素之间的比例平衡关系[3]。

仓义超[31]研究报道,清香型白酒的异杂味主要有杂醇油味、糠霉味、焦糊味、苦涩味、酒稍子味、较酸、较甜、臭味、辣味,这些异杂味破坏了清香型白酒的品质风格。吴再节[32]认为,浓香型酒中的苦味物质主要有单宁类、多肽、氨基酸、杂醇、醛类和无机盐,苦味物质表现出阈值较低、在低温下较敏感、可变性小、可使浓香型酒风味复杂、舌各部位对苦味的敏感程度差异较大等特征。杨晓雁等[33]利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odium lauryl sulfate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SDS-PAGE)技术,以酒度、总酸、pH值以及饮用温度为考察对象,研究发现pH值对葡萄酒涩度影响最大,其次是酸度和温度,酒度影响最小;其中pH值和酸度互作效应对涩味的影响显著。在黄酒中,王栋等[34]研究发现,不同饮用温度对于黄酒饮用偏好性没有十分显著的影响,而添加不同配料则会显著影响消费者对黄酒的感官偏好。并认为黄酒不同饮用条件对消费者感官偏好性的影响与黄酒一些主要感官特征的改变可能有直接的联系。

周新虎等[35]分析了引起白酒口干、上头的主要原因,其中有酒中乙醛、杂醇油含量过高、酸酯比例不协调、卫生指标、外加香料及酒精的质量不过关等。田学梅等[36]认为饮酒上头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过量饮酒,其次是白酒中杂醇油、醛类等香味物质的复杂强度没有在合理范围内,酒体香味成分未达到合理的动态平衡。刘凯等[37]通过检测分析各类型黄酒的成份组成,结合饮后人体反应试验,初步发现乙醇、杂醇油和醛类是黄酒引起上头的重要因素,并提出了有效的解决措施。彭林等[38]通过大鼠模型研究黄酒中高级醇、生物胺、醛类物质间药代动力学参数差异,发现体内实验物质清除速度由慢到快的顺序为:异戊醇>正丙醇>异丁醇>腐胺>乙醛>5-HMF>苯乙醇>酪胺>组胺>尸胺,并认为黄酒中高级醇的存在对上头有一定程度的影响,黄酒中含有的多种物质可能是通过抑制乙醇代谢的作用达到促进黄酒上头、引起饮后舒适度问题的原因。

2.3 正向因子研究进展

风味物质是影响酒质量的重要因素,葡萄酒因为令人愉悦的口感被人们所青睐,而由于青草味、青椒味偏重导致品质下降,缺乏市场竞争力[39]。高传强[40]报道,提高白酒的口感质量、提高白酒的呈香呈味物质的含量、适当延长白酒的贮存时间可以提高白酒饮用后舒适度。郝飞克等[1]从消费者感受出发着重从饮酒过程舒适度、饮用后舒适度及长期饮用舒适度三个方向进行系统的研究,发现五类与舒适度相关的健康物质:核苷类物质、黄酮类物质、多肽、阿魏酸、吡嗪类物质。且认为健康酒的特征包括香气舒适幽雅,口味柔顺适口,余味净爽,风格独特,以中度酒份含量为主,含醛类相对较低、含高级醇类相对较低、酸与酯含量也相对较低,酸酯平衡健康成分与其他香味成分相对平衡。周金虎等[41]论述了白酒中的健康因子包括微量金属元素Al、As、B、Ba、Be、Ca、Cd、Co、Cr、Cu、Fe、K、Li、Mg、Mn、Mo、Na、Ni、Pb、Pd、S、Sb、Si、Sr、Ti、V、W、Zn等;乙酸、丁酸、乳酸、己酸、棕榈酸、油酸、亚油酸等有机酸;乙酸乙酯、乳酸乙酯、己酸乙酯、高级脂肪酸、辛酸乙酯、棕榈酸乙酯、亚油酸乙酯等酯类物质;丙氨酸、络氨酸、谷氨酸、氨基丁酸等氨基酸;香草醛、香草酸、4-甲基苯酚、4-乙基苯酚、4-甲基愈创木酚、4-乙基愈创木酚、洛伐他汀、阿魏酸等酚类化合物;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萜烯类和吡嗪类,3,4-二羟基苯甲醛,4-羟基-3-甲氧基肉桂酸乙酯;丙三醇、甘露醇、山梨醇、半乳糖醇、环己六醇、阿拉伯糖醇、麦芽糖醇等多元醇。它们在白酒中可以作为缓冲物质,使白酒更加醇厚丰满。

傅国城[42]认为凤香型白酒中对于酸含量的控制很重要,酸类物质含量高会使酒味粗糙而出现邪杂味,从而降低酒的质量;过低时,酒味寡淡,香气弱,后味短,使产品失去应有风格。凤香型白酒的总酸含量一般控制在55~80 mg/100 mL 左右,并且是以乙酸和己酸为主,其中乙酸约占总酸含量的48%~50%。己酸和丁酸含量一般为4~15 mg/100 mL和8~17 mg/100 mL,凤型白酒中的己酸和丁酸比清香型白酒高出10倍以上,但比浓香型酒低。凤香型白酒中也含有苯酚和对甲酚等酚类物质和具有较强烈鲜青草香气清新感的三甲基吡嗪、四甲基吡嗪等吡嗪类化合物。浓香型白酒具有窖香浓郁、绵甜爽净的特点,以浓香型大曲名优酒为例,其己酸乙酯含量多在150~260 mg/100 mL之间,己酸乙酯和丁酸乙酯的比例为10∶1比较合适,己酸乙酯和乳酸乙酯的比例以1∶(0.6~0.8)最合适,若此比值≥1,则没有爽口回甜感。总酸与总酯的比例在1∶4左右,醇酯比以1∶(5~6)为宜。李志斌等[43]研究发现,浓香型白酒中辛酸乙酯对于香气强度贡献值仅次于己酸乙酯。清香型白酒中,乙酸乙酯和乳酸乙酯两大酯类含量约占96.5%,两者之间的比例以1∶(0.5~1.0)为宜。林华[5]论述影响白酒饮用舒适度的主要因素是酒中的酒精、杂醇油和各种有机酸、酯类比例协调等,提高舒适度的方法有采用低温缓慢发酵和勾兑成型后适当延长贮存期等。

曾祖训[44]指出,白酒应追求“入口时不辣嘴,不刺喉,醇和爽净,谐调自然;饮酒过程醉得慢,醒得快;酒后不口干,不上头;感觉清新舒适。”的低醉酒度特性。可见,白酒饮用舒适度包括了低醉酒度。周新虎等[41]报道解决白酒上头、口干的措施有白酒勾兑成型后适当延长贮存期,降低白酒中杂醇油的含量,适当延长作调味酒的酒头贮存期,保证正常的发酵工艺过程,生产过程严格的卫生管理,尽量选用发酵生产用的香精香料。田学梅等[36]报道降低白酒酒精度、醇类物质、醛类物质含量,合理延长白酒的储存时间,提高新工艺白酒中食用酒精及香料的质量,降低新生代白酒及配制酒中糖类等固形物含量等会减弱白酒上头效应,从而提高饮用白酒的舒适度。

3 白酒饮用舒适度研究趋势分析与展望

当前关于酒饮料饮用舒适度的研究报道的成果主要集中在几个方面:①影响酒体饮用舒适度的呈香、呈味因子。②影响酒体饮用舒适度的异杂味道。③影响酒体饮用舒适度的健康因子。④对于影响因子的作用探索。⑤对于影响因子的作用机制研究。⑥对于影响因子的工艺控制。⑦饮用方式对饮用舒适度的影响。目前普遍认为饮用舒适度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是确切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16]。

关于酒体饮用舒适度呈香、呈味因子研究领域,由于酒体品种和风格等的多样性与复杂性,研究者们大多针对某些特定的酒饮料品种或风格产品进行检测方法学研究、成分发掘研究和变化趋势研究[45-46]。正由于以上原因,在酒饮料界,甚至是某品种内,难以形成统一的标准评价体系,具有相当大的特性与个性。关于影响酒体饮用舒适度的异杂味研究方面,总体来看已经被学界知晓和认可的影响因子比较明确,但是这些因子对于酒体饮用舒适度的正负贡献又很难界定,需要进一步的量化研究。影响酒体饮用舒适度的健康因子领域研究同样因为酒体的差异,健康因子尽管大类比较明确,但是各类酒体又有显著差异,共性成分与差异性成分的研究还需要深入开展,况且,研究成果中所涉及的健康因子在产品形态下是否具有同样的功能以及作用机制,由于研究的尚不充分还不能给出明确的结论,并且存在于酒体中的健康因子的量是有限的,要想摄入一定量的健康因子就必须摄入更多的酒,如此一来健康因子的益处与过量饮酒的害处就有待衡量和考究。有关于影响因子作用的研究探索,多是脱离产品的现象观察以及机制研究,更为直接和系统的研究需要进一步的开展。

由于酒成分的复杂性和非完全一致性,其对机体的影响和作用机理也是具有复杂性的。由消费者反馈回来的体验感数据分析可以看出,效应起点现象与效应终点表现之间的关系不一定是机理对应点,或许是效应路线中的某一种机制带来的舒适度感受,尤其是某些舒适度不一定代表着不醉酒、不上头或是醒酒快,而只是在代谢的某个环节减轻了某些效应反应。所以用不醉酒、不上头或醒酒快等直观现象倒推某些舒适度因子的存在与否,效应与否的逻辑出发点不够全面。

影响白酒舒适度的主要原因是白酒酒体中的一些成分(如杂醇油、异杂味、乙醛等),可以通过优化白酒的生产工艺从而控制这些物质在酒体中的含量和比例[47]。如适当延长白酒的陈酿期,提高白酒中的呈香呈味物质的含量,借鉴黄酒的勾调方法精心勾调以保持良好的口感,适当开发中低度白酒,加强生产工艺的监控和优化等。

现今在国家健康发展以及一带一路政策带动下,酒体健康化以及酒文化国际化需要针对性地做好基础研究工作。以白酒为例,我国白酒产品间差异比较大,目前尚未在国外形成统一的宣传教育与认知形态,这就需要科研工作者们对目前国内白酒品种做出整体的评价,在共性方面形成统一的标准,将具体的风味、口感、总体的饮用舒适度等进行量化,为白酒的市场化生产和标准化管理提供相应的依据。若是能够从消费者最亲身的饮用舒适度体验入手,并辅以共性的饮用舒适度理论知识,便可以进一步提高受众对于白酒的认知和认同感,为其在购买白酒和饮用白酒过程中带来便利和更深一层的感受。同样,这些都不是一己之力就能完成的,受益最多的企业更应该主动担起研究和宣传的责任,提升自身的品牌影响力,加强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广大白酒受众也应该提升自身酒文化的素养,培养中国白酒品牌的认同感、自豪感。如此,中国白酒会以一个良好的整体形象逐渐走近世界消费者,打开世界市场,若再加以各酒品间差异化教育或差异化机理解析,其时国际化道路上则可待百花齐放。

猜你喜欢
酒体饮用舒适度
基于用户内衣穿着舒适度的弹性需求探讨
浅析酒体组合、勾兑在酱香型白酒生产过程中的运用
浅议农村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划分
浓香型白酒后处理中酒炭用量的研究
改善地铁列车运行舒适度方案探讨
饮用温水对断奶仔猪的影响
酸奶包装、饮用方式与酸奶残留关系研究及对策分析
某异形拱人行桥通行舒适度及其控制研究
葡萄酒喝不完如何保存?
不同品种的特香型白酒香味成分含量的差异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