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军校化学教学路径探析

2021-04-09 09:53王圆圆
广州化工 2021年21期
关键词:军队院校军校跨学科

王圆圆

(陆军步兵学院基础部,江西 南昌 330103)

从习主席在全军院校长集训开班式上的讲话精神,到习主席签署发布的《军队院校教育条例(试行)》,均强调军队院校要贯彻新时代军事教育方针,“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专业化新型军事人才”。对于军事人才培养路径的探讨,是军队院校落实“立德树人”的永恒主题。近几年,在教育领域尤其是基础教育领域,核心素养是针对人才培养提出的一大“热词”,是指学生本身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社会发展和终身发展所需要的必备品格及关键能力[1],其根本出发点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这与军队院校人才培养要求相辅相成。

1 发展军校学员核心素养培养工作的必要性

1.1 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的有机衔接要求重视核心素养的培育工作

2014年发布的《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指出,“依据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进一步明确各学段、各学科具体的育人目标和任务,完善高校和中小学课程教学有关标准。”几年来,全国基础教育阶段正如火如荼地开展有关核心素养培育的教育教学改革工作,教育部印发了将“着力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修订原则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即《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2020年修订)》,并且发布了“凝练了学科核心素养”的物理、化学等普通高中各学科的课程标准,截至2020年12月,已有20个省的普通高中学生使用上了强调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新课程新教材。相比基础教育,高等教育领域对核心素养的研究与实践不多,与学科建立联系的更是凤毛麟角,这说明高校与中小学课程针对核心素养培养工作的整体规划、协同推进不够。基础教育掀起来的核心素养的培养热潮,不能伴随着高考的结束便结束,核心素养是指向人的终身发展所建立的发展框架,需要在高校人才培养工作中贡献力量,因此,结合高校教育规律进行核心素养研究与实践工作,能更好地满足国家和社会对于人才培养的要求。

1.2 军队院校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的内在诉求

习主席在视察陆军步兵学院时曾提出过“面向战场、面向部队、面向未来,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全面提高办学育人水平,为强军事业提供有力人才支持”的要求。核心素养强调培养教学对象最本质、最关键的能力和品格,这便为院校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注入新角度、新思路。结合军校为战育人的具体实际,研究出军队院校学员本身应具备的能够满足“能打仗、打胜仗”所需要的必备品格及关键能力,挖掘核心素养与各学科课程尤其是科文类课程之间的联系,完善符合各学科实际的课程体系,有利于军队院校培养出更加优秀的、能够打赢明天战争的军事人才。

1.3 军队院校学员树立终身学习理念的有力抓手

现今的社会是学习型社会,每个人都需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军队院校学员将来是要进入战场的,除了在高校学习各种专业知识,掌握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乐学善学,学会学习。学习永远都是进行时,只有不停止的学习才能适应社会发展、战场变化的各种机遇与挑战,才能使自己变得更强。核心素养的培养过程中强调“学会学习”,在能力和品格的塑造中有利于让学员掌握基本的学习能力,焕发新的学习思维,是学员们树立终身学习理念的有力抓手。

2 军校学员核心素养的具体内涵

核心素养,是指那些一旦习得便与个体生活发展密不可分的素养。2016年,核心素养研究课题组给出了针对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和高等教育阶段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总体框架,该框架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1],包括三个方面、六大素养。本人通过对初级指挥类军队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保持“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不变,结合军校特点尝试完善,在原有的“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的基础上[1],形成了“军校学员九大核心素养”,即增加了“军事基础、实战意识和任职技能”三种军事色彩的核心素养。

“军事基础”方面,主要是指军校学员需要具备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政治立场,具备军事理论知识、军事体技能知识,具备研究分析军事经典案例、当今军事形势热点的思维能力。

“实战意识”方面,主要是指军校学员需要具备联合作战指挥协调能力,具备对战略问题判断、理解和执行的素质养成和能力[2],同时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3]。

“任职技能”方面,主要是指军校学员要具备筹划、组织、控制、协调能力,做到指技融合,能带领部属完成基层各项任务。

3 军校学员核心素养与学科课程的契合点

3.1 科文课程是军队院校落实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舞台

在军队院校,大部分科文课程属于通识教育,如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大学化学等,与进入大学新开设的军事专业课程的学习思路、育人思想有所差别。一方面,这些通识课程可以与初高中课程做好衔接,比如高中化学曾学习过“原电池原理”的知识,大学化学在原电池的基础上,学习“可逆电池热力学”的相关内容,高中化学曾定性描述过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大学化学会引入速率方程、阿仑尼乌斯公式等,定量与定性相结合解释问题,从而使学员了解高等教育层次的化学基本原理和化学学科框架[4]。因此,在原理知识相联系的同时,让高等教育工作承接基础教育的核心素养培养工作,可以实现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的协调发展。另一方面,高等教育阶段科文课程的学习,不是为了简单获得某些具体的知识,而是为了获得某些思维方式。无论是哲学的、数学的、物理的、还是化学的,都有其学科思想,而这些学科思想汇就而成的个人思想,能让学员形成永远珍藏于心的思想法宝,成为终身学习的有力武器。比如化学重视实验,重视从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角度思考问题,注重用化学理论、观点和方法去研究问题并解决问题[4]。在化学课程中注重培养学员的核心素养,便是强调对学员进行一些无形的育人思想的渗透,最终形成他们受用一生的思想武器和品质素养。

3.2 核心素养目标是军队院校落实核心素养培养的目标基础

对于学科学习来说,从学科思想下分化出来具体有形的学科体系,学科体系又细化出学科核心知识,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将学科核心知识进行自我建构的过程[5],而每个模块知识的建构过程中都应该考虑如何进行知识学习、能力提升与素养培养的关系问题。核心素养培养的落实,需要在学员学习过程中建立一个目标指向,这便是核心素养目标,通过开展学习活动,预期达到怎样的学习效果,都需要在该目标导向中体现。也就是说,我们在进行教学、学习活动设计时,需要精心设计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目标、学习目标、活动目标。比如,大学化学实验部分课程“化学反应热效应的测定”的主要教学目标为“了解化学反应热效应测定的原理和方法,测定硫酸铜溶液与金属锌反应的热效应,练习电子天平称量、移液管使用等基本操作”。设计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目标为“通过学习测定化学反应热效应的原理和方法,联系军事上的具体应用,将理论知识与具体应用建立联系,培养理论探究的能力;通过使用电子天平、移液管、反应热效应测定装置,培养动手实践的能力;在化学反应热效应的测定过程,使用‘外推法’校正温度改变值,思考反应误差来源,培养科学思维、分析归纳的能力”,这些目标设计主要为了培养“科学精神”素养和“实践创新”素养。

4 落实军校学员核心素养的跨学科教学

4.1 军校学员进行跨学科教学的现实背景

在军队院校,有的学员认为大学化学等通识类课程与岗位任职没什么联系,学习这些就是在浪费时间,有的学员以考试为牵引去学习,认为现在去学习这些课程只是为了期末考试不挂科。为了转变学员这些思想,需要教员挖掘到能让学员真实感受到“这门课程用处很大”的学习内容,并转化为对于学员素养的培养。这时,可以考虑在化学教学中加入军事元素。

4.2 突出“课程军事”色彩的跨学科课堂教学

跨学科思想强调开展有效的跨学科内容主题的学习[6],利用科学、技术、数学等多个学科领域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实现学科融合,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进行素养培养提供新的思路。而“课程军事”是指在军校课程中,设计军事问题情境,融入富有军事色彩的学习内容。例如,大学化学绪论课上,我们可以辟出一个小的主题:化学与军事,简单介绍火炸药发明简史中的化学知识、化学战史中使用的化学武器、破甲弹中药型罩材料的选择及其他军用新材料等等,学员通过绪论课可以对化学与军事的联系有一个整体的感知。再比如,在实验课“化学反应热效应的测定”中,可以以“推进剂应用在运载火箭和各种战术、战略导弹中,它在火箭发动机的能功转化过程[4]192-200中涉及到的化学热效应是怎样的”作为讨论的开端,然后开始本次课程的讲授。还有,在化学课堂上讲解“可逆电池”的原理性知识时,可以加入军事领域的实用性新型电池的介绍,在单兵装备上,我们常见的夜视仪和微型瞄准镜,需要安装有锂离子电池,这种电池在单兵装备的使用中有哪些优缺点,未来发展前景有哪些,与学员一块分析探讨,甚至让学员不满足于课堂所学,课下进一步查资料进行学习。学员在原理性知识的学习过程中,以生活经验作为基础,与军事应用建立联系,这实际上就有了简单的跨学科思想,虽然只是军事内容的简单渗透,却能起到不错的教学效果,达到“学会学习”、“科学精神”的素养培养目的。

4.3 突破素养培养难题的跨学科研究性作业

九大军校学员核心素养中的前面六种素养属于传统的六大素养,与其培养思路与实践路径相关的研究有很多,但是“军事基础,实战意识和任职技能”三种素养极具军事色彩,似乎很难与大学化学学习建立联系。这时,可以通过适当给学员提供一些跨学科研究性作业,实现这些素养的培养。例如,利用野外训练课的空余时间,设定一个没有电源的野战环境,让学员运用原电池原理,利用野战装备小组合作设计一个简单电池,解决野战环境中可能没有电源的紧急情况,实践完成后将自己的设计方案、实践过程、实践结果进行整理,形成小论文。在这个研究性作业的完成过程中,学员能够锻炼筹划、组织、控制、协调、合作能力,能够提高自身信息素养和战略意识,从而提高三种军事素养。

5 结 语

军队院校的大学化学课程中建立突出“课程军事”色彩的核心素养导向的跨学科教学模式,既体现了高等教育与初等教育的协同衔接,又体现了“为战育人”。如何在实际课堂中保证跨学科教学的实践,是今后研究的重要方向。

猜你喜欢
军队院校军校跨学科
跨学科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初中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商标跨类保护的跨学科解释
浅论军队院校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
军队院校军体训练风险管理研究
军校高等数学教学方法创新研究
军校物语
我们是光荣的军校教员
用强军目标指引军队院校校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