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药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后偏瘫64例临床观察

2021-04-13 07:15付俊丽张双勇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1年5期
关键词:通络偏瘫肢体

封 臻 付俊丽 张双勇

郑州市中医院脑病一科, 河南 郑州 450000

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脑梗死、脑出血患者病死率明显降低,但救治过后患者后遗症逐渐显现出来,其中以偏瘫、不同程度运动功能障碍最为多见,逐渐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的关注[1]。随着中医的大力发展,以针刺、艾灸、推拿、按摩为主的中医理疗方法逐渐被临床广泛应用,电针属于针刺法的延伸,其主要在传统针刺手法基础上加以人体生物电以增加对穴位刺激,增强治疗效果,但单纯电针治疗效果并不理想[2]。楚海波教授从事临床工作30余年,擅长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中风、眩晕、头痛、失眠等症,尤其在中风病的诊疗、康复方面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楚海波教授认为中风病后遗症主要是由脑络瘀阻、脑髓受损、神不驭形而致,故而临床在针灸治疗基础上还应辅以药物治疗使脑络得通、脑髓得补而形受神驭。笔者对急性脑梗死后偏瘫患者实施楚海波教授“飞针”疗法联合化痰通络汤加减治疗,旨在观察其效果,为脑梗死后偏瘫的治疗寻求更为理想的治疗方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科2017年3月至2020年3月期间128例急性脑梗死后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掷币法分为两组。对照组64例,男女比例29∶35;年龄54~72岁,平均(63.49±2.65)岁;病程2~6个月,平均(4.04±0.88)个月;其中左侧偏瘫者38例,右侧偏瘫者26例。观察组64例,男女比例30∶34;年龄55~70岁,平均(63.61±2.52)岁;病程1~8个月,平均(4.20±0.75)个月;其中左侧偏瘫34例,右侧偏瘫3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两组入院时均经我院CT、MRI等影像学检查符合急性脑梗死诊断标准[3]:中年以上的高血压及动脉硬化患者,活动时或情绪激动时发病,血压波动较大,CT示梗死灶,脑梗后存在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等偏瘫症状,无认知功能障碍,意识清醒。

1.3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能够独立配合完成本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排除标准:排除其他疾病引起的偏瘫症状者,排除脑梗后意识模糊、存在生命危险者,对本研究所用方法及药物存在禁忌者等。

1.4 方法 对照组采用电针治疗仪[生产厂商:安阳市翔宇医疗设备有限责任公司,批准文号:豫食药监械(准)字2011第2260320号]治疗,选穴:上肢患侧:肩髃、曲池、外关、合谷,下肢患侧足三里、阳陵泉、环跳、三阴交,针刺得气后连接电针治疗仪,设置连续波,频率为2Hz,每天治疗1次,每次30 min。

观察组采用楚海波教授“飞针”疗法联合化痰通络汤加减治疗。①“飞针”疗法:上肢取穴患侧肩髃、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下肢取穴患侧环跳、髀关、伏兔、足三里;针刺手法:穴位皮肤常规消毒,一手拇食中三指指腹握针柄,另一手绷紧并固定穴位,进针时拇指内收,针体转动时接近穴位,借助指力、腕力、肘力将转动针体弹射入穴,然后快速捻转提插针体,得气后依据虚实实施补、泻或平补平泻法,每次治疗留针30 min,每天治疗1次,每周治疗6次,休息1 d,持续治疗3个月。

化痰通络汤加减治疗,药用:胆南星12 g,茯苓30 g,天麻30 g,陈皮12 g,鸡血藤30 g,半夏12 g,丹参15 g,川牛膝10 g,肉苁蓉10 g,杜仲10 g,甘草10 g。水煎服,早晚分服,1日1剂,两组均持续治疗3个月。

1.5 观察指标 ①Brunnstrom偏瘫运动功能评定分级[4]:完全瘫痪为Ⅰ级;运动模式异常为Ⅱ级;异常运动模式达顶点为Ⅲ级;共同运动模式打破,出现分离运动为Ⅳ级;肌张力逐渐恢复正常,有分离运动、精细活动为Ⅴ级;精细、协调、控制运动接近正常水平为Ⅵ级;②采用Fugl-Meyer评分[5]评价患者上下肢功能,其中上肢功能评分总分66分,下肢功能评分总分34分,得分越高提示上下肢运动功能越好;③采用Barthel指数[6]评分评价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范围为0~100分,得分越高提示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越好;④采用FIM评分[7]评价患者运动功能、认知功能,其中运动功能分值91分,认知功能分值35分,总分126分,得分越高提示患者运动功能及认知功能越好;⑤比较两组不良反应。

1.6 疗效判定 依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8]结合Brunnstrom偏瘫运动功能评定分级评价患者治疗效果。治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运动功能恢复正常;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Brunnstrom偏瘫运动功能评定分级提升≥2级,有效:临床症状减轻,Brunnstrom偏瘫运动功能评定分级提升≥1级。无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未见改善。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2 结果

2.1 Brunnstrom偏瘫运动功能评定分级 治疗前,两组Brunnstrom偏瘫运动功能评定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Brunnstrom偏瘫运动功能评定分级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Brunnstrom偏瘫运动功能评定分级比较 [例(%)]

2.2 偏瘫肢体功能评分 治疗前, 两组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及FIM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及FIM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偏瘫肢体功能评分比较 (分,

2.3 临床疗效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2.4 不良反应 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是中老年人群常见疾病,患者常伴有不同程度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基础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肢体偏瘫、步态不稳、头痛、头晕、肢体麻木等,严重者可发生脑疝、脑出血、昏迷而危及生命[9]。随着我国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急性脑梗死病死率逐年降低,然而其后遗症逐渐显现出来,尤以偏瘫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最为多见,临床治疗脑梗死后遗症的方案众多,如Bobath技术康复训练、针灸、按摩、推拿等[10]。电针是指在针刺穴位得气后,通过连接人体生物电的微量电流波,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一种疗法,通过连接微量电流波,进一步增强穴位刺激,提高针刺的治疗效果[11]。

楚海波教授[12]认为中风病病因无外乎素体亏虚、禀赋不足、饮食失节、内伤积损,众多病因导致机体气血乖逆,产生以痰、瘀、风为主病理产物,痰瘀互结搅扰脑窍,引发脑脉闭阻,发为中风,故中风病基本病机为脑络瘀阻不通、脑髓受损、神不驭形,而致中风偏瘫,症见上肢不举、下肢不行、手足实用,故而治宜活血化痰以通脑窍、益肾通络以补脑髓。

针灸作为中医理疗重要方法,其治疗中风偏瘫的效果已被公认,现今为止,临床所采用的针法众多,帖氏“飞针”是由我院针灸科创始人帖亚林所创,其特异的手法得到国内外学者的认可,传承数代至今已然形成一定学术体系[13]。本研究所用楚海波教授“飞针”疗法是在帖氏“飞针”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其特点为进针快、得气快、疼痛轻,它主要利用针体旋转间隙,借助指力、腕力、肘力快速弹射入穴,表层皮肤感受点受到针刺时间极短,痛觉刺激尚未传至大脑而进针已完成,降低患者痛感,这亦是人们乐于接受“飞针”疗法的重点所在[14]。同时由于进针迅速、患者痛感较轻,致使患者很快能感受到酸胀、沉麻的针感,即“得气快”,正如《金针赋》中有言“气速效速,气迟效迟”证实得气快慢将直接影响治疗效果。楚海波教授在穴位选取上亦十分谨慎,完全符合“近端取穴、远端取穴”的原则,如上肢功能障碍取曲池、合谷、外关、肩髃、手三里,下肢功能障碍取足三里、环跳、伏兔、髀关,同时还应根据不同病情予以穴位搭配,如弛缓型瘫痪则以阳经穴位为主,辅以互相表里之阴经穴,所谓“治痿独取阳明”;而对痉挛型瘫痪则以阴经为主,辅以相表里的阳经穴,如此阴阳相配,阴可引阳、阳可引阴,阴阳互用,从而快速疏通气血,改善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现代医学研究[15]表明,足三里作为人体保健要穴,针刺能够激活脑干中缝大核,减轻缺血、缺氧对脑组织的损伤,同时还能提高大脑皮层细胞的工作能力,调节垂体-肾上腺素髓质功能,提高血液中肾上腺素水平,提高心脏功能,扩张大脑血管,提高脑部血氧供应,减轻血肿对脑部功能区压迫,利于肢体功能恢复。另外楚海波教授还主张在“飞针”疗法基础上联合中药化痰通络汤加减治疗,以内外并举,协同增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化痰通络汤中以胆南星、半夏、茯苓、陈皮为君药,善治痰热蒙蔽清窍;丹参活血化瘀、清心通络,川牛膝逐瘀通络、引脑窍之瘀血下行,鸡血藤通络止痛,天麻祛风通络止痛,四者合为臣药善治瘀血上行搅扰清窍,引脑窍之瘀血下行,君臣合用,可化脑窍之痰瘀而开窍宁神;肾主骨生髓,肾气足则脑髓充养,故佐以肉苁蓉、杜仲,以补肾填精,充养脑髓;甘草为使,调和众药,诸药相和,共奏化痰逐瘀、益肾补髓、开窍宁神之功效。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Brunnstrom偏瘫运动功能评定分级明显改善且优于对照组,观察组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FIM评分及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表明“飞针”疗法联合化痰通络汤加减治疗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效果显著,其能够显著改善患者运动功能障碍,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增强患者运动功能。这可能是由于“飞针”疗法具有进针快、得气快、痛感轻等优势,能够通过快速进针,快速得气,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增强对局部肢体神经的刺激,促进肢体神经传导,进而改善肢体运动功能[16]。同时化瘀通络汤能够化痰祛瘀、清利脑窍之痰瘀而开窍宁神。现代药理学研究[17]表明,化痰通络汤中丹参具有活血祛瘀之功效,其能够扩张脑血管、解除瘀血、改善脑部组织血氧供应,减轻脑神经损伤,从而改善中枢神经功能,增强肢体运动功能。鸡血藤能延长血栓形成时间,间接抑制血栓形成,同时还能疏通血管,增加脑组织血氧供应,减轻脑组织缺血、缺氧状态,改善中枢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18]。且两组治疗期间无明显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飞针”疗法联合化痰通络汤加减能够增强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偏瘫程度,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通络偏瘫肢体
循经往返灸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的临床观察
Multicenter Randomized Double-Blind Controlled Clinical Study of Huoxue Tongluo Recipe (活血通络方) External Washing in the Treatment of Chemotherapy-Induced Peripheral Neuropathy
肢体语言
治疗腰痹通络止痛是关键
肢体写作漫谈
脑卒中偏瘫早期运动康复
VSD在创伤后肢体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神经松动术对脑卒中偏瘫肩痛的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后偏瘫25例
通络止痛汤治疗原发性头痛6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