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梅汤联合耳穴埋豆治疗结直肠癌术后寒热错杂型泄泻42例临床观察

2021-04-13 07:15潘立娟夏黎明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1年5期
关键词:乌梅耳穴直肠癌

潘立娟 夏黎明

1.安徽中药大学,安徽 合肥 230012;2.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安徽 合肥 230000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发病率位居恶性肿瘤的第3位,死亡率居第2位[1]。目前结直肠癌治疗的主要手段仍是手术治疗[2],但术后易发生肠梗阻、腹泻、便秘等消化道症状,其中腹泻发生率约4.50%~17.00%[3]。肠癌术后患者出现腹泻症状,西医一般采用抑制胃肠动力药物止泻对症处理,短期疗效尚可,但长期应用副作用显著[4-5]。大肠癌术后腹泻可归属为中医学“泄泻”[6]范畴,经过临床回顾性研究发现,采用口服中药汤剂乌梅汤联合耳穴埋豆治疗结直肠癌术后寒热错杂型泄泻效果明显,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研究2018年9月至2020年6月就诊于安徽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一科门诊及住院部大肠癌术后腹泻患者临床资料。整理资料显示符合要求患者共84例,采用信封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2例。对照组男性20例,女性22例,年龄28~74岁,平均年龄(56.62±12.16)岁;结肠癌患者21例(左结肠10例,右结肠11例),直肠癌患者21例;病理组织分型:腺癌39例、鳞癌1例、粘液腺癌2例、未分化癌0例;分期:Ⅰ期2例、Ⅱ期9例、Ⅲ14例、Ⅳ期17例。实验组男性18例,女性24例;年龄29~76岁,平均年龄(57.59±11.91)岁;结肠癌22例(左结肠9例,右结肠13例),直肠癌20例;病理组织分型:腺癌39例、鳞癌0例、粘液腺癌1例、未分化癌2例;分期:Ⅰ期2例、Ⅱ期9例、Ⅲ期16例、Ⅳ期15例。经统计学检验两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通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诊断方法 大肠癌分期、分型参照《AJCC 癌症分期手册第8版》[7]。泄泻诊断标准及寒热错杂型辨证依据参照《中医内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8]和《泄泻诊疗中医专家共识》[9]。主症:①排便次数增多,每日3次以上(含);②粪便稀溏,或完谷不化,甚至泻出如水样。次症:①口苦干呕;②腹部冷痛;③腹胀肠鸣;④饮冷则泄泻更甚;⑤纳差;⑥神疲乏力。舌脉:舌苔薄黄腻,脉沉数或细数;具备主症加次症中任意2项或以上者,再结合舌苔、脉象,即可诊断。

1.3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大肠癌术后,寒热错杂型泄泻患者;②近1月未接受与该病治疗相关的或其他影响胃肠道功能的药物。排除标准:①无法服用中药、或对药方中药物过敏;②皮肤对耳贴材质或王不留行籽过敏;③合并严重心、肝、肺、肾疾病;④依从性差,无法配合治疗、患有精神疾病;⑤资料统计不完全、无法评估疗效患者。

1.4 方法 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盐酸洛哌丁胺胶囊(商品名:易蒙停®;生产商: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规格:2 mg;批号:国药准字H10910085),每次2 mg,每日3次,14 d为1个疗程。实验组给予乌梅汤加减联合耳穴埋豆治疗。乌梅汤药物组成:乌梅20 g,细辛3 g,干姜 9 g,黄连5 g,当归6 g,附子(制)5 g,蜀椒 5 g,桂枝6 g,人参10 g,黄柏9 g。每日1剂,早晚各服150 mL。临证加减:若寒重者,可酌减黄连、黄柏,加吴茱萸、乌药;热重者,可酌减干姜、附子(制);腹胀显著者,可加枳壳、鸡内金;若体不虚者,可去人参、当归,加麦冬。耳穴埋豆选取小肠、大肠、脾、神门、交感,固定紧贴穴位,给予适度的揉、捏、按、压,产生酸麻胀痛感觉为宜,每日7∶00、12∶00、17∶00、22∶00进行操作,每个穴位操作1 min。每次贴一侧,双耳交替进行,3 d更换1次,14 d为1个观察周期。

1.5 观察指标 ①临床疗效;②症状积分;③炎症因子水平(CRP、白细胞介素6);④生活质量评分

1.6 疗效判定标准

1.6.1 临床疗效 参照布里斯托大便分类法和排便频率评分标准[10]。分别对两组治疗前、治疗后患者大便性状及频率评分。

表1 大便性状及排便频率评分标准

疗效评价:疗效指数:[(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计算公式:尼莫地平法)。积分为大便性状和排便频率(次/d)评分总和。①临床痊愈:疗效指数≥95%;②显效:75≤疗效指数<95%;③有效30≤疗效指数<75%;④无效:疗效指数<30%;

1.6.2 症状积分 参照《胃肠疾病胃肠疾病中医症状评分表》[11],采用计分法进行中医症状评定,包括倦怠乏力、食欲不振、便溏、烦躁易怒4个症状,每项依据严重程度、发生频率计为0~5分,分数越高症状越严重。

1.6.3 炎症因子水平(CRP、白细胞介素6) 分别于治疗第1天、14天清晨采集两组空腹静脉血3 mL,采用机器固相双抗体夹心免疫法测定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含量并记录。分别于治疗第1天、14天清晨采集两组空腹静脉血3 mL,离心血清保存,采用 机器ELISA试剂盒测定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的含量并记录。

1.6.4 生活质量 治疗前后采用EORTC QLQ-C30量表评定患者生活质量[12],包括躯体、角色、情绪认知、社会5个功能维度(单人单录),每个单项最高100分(含)、最低0分(含),评分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13]。使用SPSS20.0计算EORTC QLQ-C30量表各领域标准分,治疗后标准分较治疗前改善20分(含)以上,则表示显效;10分(含)~20分则表示有效、0~9分为无变化、较治疗前恶化10分,则表示加重。调查表应由患者独立完成,对于各种原因不能自评者,由调查者协助完成并记录。

表2 中医症状量化分数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后,对照组、实验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2.9%、97.6%,且实验组的痊愈率为59.5%,远高于对照组的47.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均有效,实验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见表3。

表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2.2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变化比较 治疗前两组证候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治疗后对照组、实验组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组间比较,实验组证候积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 (分,

2.3 炎症指标(C反应蛋白、白介素-6) 治疗前两组血清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RP水平均降低(P<0.05),且实验组各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IL-6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IL-6水平均降低(P<0.05),且实验组各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5。

表5 两组治疗前后CRP、IL-6水平比较

2.4 生活质量 治疗前两组EORTC QLQ-C30量表各维度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认知功能5个维度的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实验组5个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6。

表6 两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3 讨论

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泄泻的发病原因有以下[14]:①肠道肿瘤侵犯损伤吸收、重吸收等功能;②术中部分切除受累肠管,导致肠黏膜重吸收、运动功能下降;③术后抗感染治疗,使用抗生素导致加重肠道菌群紊乱;④术后使用化疗、放疗等。通常经过术前、术中、术后综合治疗后,患者肠道内环境已发生改变。术后化疗药物按照中医理论对其亦有寒热药性划分[15],亦认为放疗为六邪中的火邪[16],“火邪”导致伤阴、伤阳者,阴阳失和,寒热错杂[17],易致泄泻。泄泻会导致患者出现营养不良,甚至电解质紊乱,进而影响其生活质量及生命。

本研究中,对照组与实验组在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方面均有效,患者服用盐酸洛哌丁胺胶囊,存在首过效应,由肝脏吸收、代谢,且通过粪便排泄,药物半衰期为11 h左右,每日总量6 mg,患者短时间内可再次发生泄泻,但不可再加大剂量,患者可能发生腹胀、食欲下降、甚至肠梗阻等不良反应[18],故应慎重调整剂量。

乌梅丸出自汉代张仲景《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篇》[19-20],原方主治蛔厥,久利。乌梅丸君以重用酸甘之乌梅以涩肠止泻、生津安蛔;臣以味辛性温蜀椒、细辛温养脏腑而驱蛔,味苦性寒之黄连、黄柏清热而下蛔,人参、当归以养蛔虫耗伤之气血,固护正气,以当驱邪;使药以蜂蜜为粘合剂,甘缓和中。全方寒热并用、刚柔并济、攻补兼施。全方寒热同治、清上温下,攻补兼施,现代多用于寒热错杂、虚实并存的多种疾病。现代药理学[21-22]临床研究显示乌梅具有抗菌、抗炎、抗肿瘤的作用。

乌梅丸除了止下利之意,更有清上焦之火,温脏腑之寒妙用。考虑丸剂一般用于慢性疾病,起效慢但作用持久[23],结合本研究分析,患者泄泻频率高、持续时间较长,为急症,故将剂型调整为吸收快,能快速发挥药效的汤剂。

耳穴是腧穴的一类,指分布在耳廓的反应点,与脏腑经络、四肢百骸相互沟通,将王不留行籽贴于耳廓穴位,通过捏压按揉等手法对特定穴位进行刺激,能够有效疏通机体经络,调理脏腑功能,促进机体阴阳平衡。

综上所述,相比对照组,患者服用乌梅汤联合耳穴埋豆治疗结直肠癌术后寒热错杂型泄泻作用时间长,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更明显。采用乌梅汤联合耳穴埋豆治疗能帮助大肠癌术后寒热错杂型泄泻患者减轻临床症状、减轻炎症反应,提高生活质量,该治疗方法有一定应用价值,但本次研究条件有限,仅在一家医院开展,研究周期短,入组病例少,缺乏患者远期随访病情评估,还需在今后的研究中完善研究方案。

猜你喜欢
乌梅耳穴直肠癌
Efficacy of Wumei Baijiang prescription (乌梅败酱方) on regulatory T cells/ helper T cells Immune balance in mice with ulcerative colitis
艾灸与耳穴治疗假性近视
彭涛妙用乌梅丸加减验案
从“欲解时”论乌梅丸治厥阴病
老年失眠多苦闷,耳穴压豆来帮忙
望梅止渴话乌梅
腹腔镜下直肠癌前侧切除术治疗直肠癌的效果观察
直肠癌术前放疗的研究进展
COXⅠ和COX Ⅲ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GRP及GRPR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