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来词缀化语素理性义演变路径分析

2021-04-16 01:26张新红邱龄瑶
武陵学刊 2021年2期
关键词:引申义引申为词缀

张新红,邱龄瑶

(1.湖南文理学院 国际学院,湖南 常德 415000;2.柬埔寨金边皇家大学 中文系,金边 12000)

外来词缀化语素是汉语借入外来成分或因外来成分触发而产生的,虽然数量不多,但由于两种不同的语言系统相互影响,使这些外来词缀化语素理性义的演变更为复杂和多样化[1]。同时由于这些语素处于从词根向词缀动态演变的连续统(continuum)中,内部成员词缀化程度各不相同,它们理性义的演变路径也不尽相同[2]。由这几十年来所产生的外来词缀化语素的理性义来看,其在词缀化的进程中主要形成四条演变路径,一是Fm添加>CFm1→CFm2泛化/特化/语境吸收/伴随义凸显/隐喻。二是Cm1=Fm1;Fm2+Cm1>CFm1;CFm1+ Fm3/ Cm2激活凸显>CFm2。三是Cm1=Fm1;Cm1+Fm>CFm1凸显/特化→CFm2/CFm2凸显→CFm3。四是Fm1=Cm1;Cm+Fm>CFm1特化/泛化/ 凸显→CFm2/ CFm2+ Cm1→CFm3& CFm4,其中Fm 为外语语素的理性义,Cm 为汉语语素的理性义,CFm 为汉语外来词缀化语素的理性义。

一、Fm 添加>CFm1→CFm2 泛化/ 特化/ 语境吸收/ 伴随义凸显/ 隐喻

汉语中的一个语素,以音译的方式将外语语素引入汉语语言系统,会添加其全部或部分的外源语义,成为外来词缀化语素。如“- 的”“- 粉”只添加了部分外源语义,“- 吧”“迷你-”“- 欧巴”添加了全部的外源语义。随着该外来词缀化语素在汉语语言系统内部进一步词缀化,其理性义也会继续以泛化、特化、伴随义凸显等方式进一步演变。

(一)Fm1 添加>CFm1 泛化+Fm2→CFm2;Fm1 添加>CFm1 泛化→CFm3

汉语以音译的形式借入外语语素,来指称新事物,并在汉语语言系统中开始词缀化。由于该语素是为了弥补汉语关于新事物的语义缺位而产生的,因此主要借用其核心义,在其词缀化的进程中,这一核心义则会一边通过泛化、隐喻的方式演 变,一边还会添加外语语素的引申义,见图1。

图1 汉语外来词缀化语素“- 的”的演变路径

英语“taxi”一词始于1907 年,美国商人Harry N.Allen 开创了汽车出租服务,并将这种装有计价的“taximeter cab”定义为出租汽车(Fm1),根据《新牛津英汉双解大词典》,“taxi”还可以指出租汽船或其他类似交通工具(Fm2),如air taxi(空中的士),water taxi(水上的士)。“taxi”而后又延伸至像出租车这样可以租用、按时计费的人或者服务(Fm3),如taxi dancer(陪练舞女)、taxi squad(陪练球队)。

英语“taxi”由粤语音译为“的士”,进入普通话后简称为“的”,表示出租车(CFm1),并开始词缀化,在出租车(Fm1)这一理性义基础上通过泛化引申了新的理性义“与出租车相关的人或事物(CFm3)”,如的哥、的姐(开出租车的人)、的票(出租车司机提供给顾客付费的凭证)、黑的(不符合国家出租车行车资格或没有营业执照的出租车)。同时外来词缀化语素“- 的”也随着英语“taxi”一起从汽车通过泛化引申为其他交通工具(CFm2),但所指范围比“taxi”更大,除了跟英语同样存在的“飞的、水的、摩的”外,还有“马的、牛的”。

从外来词缀化语素“-的”理性义的演变来看,“taxi”以音译的方式进入汉语言系统时,其理性义以添加的方式成为汉语“出租车”这一理性义。这一理性义仍在外语系统中以泛化、隐喻等方式继续演变,并以引申义继续给汉语外来词缀化语素添加理性义,而汉语外来词缀化语素“-的”在以泛化方式继续演变的同时,也会融入外语语素的引申义。

(二)Fm1 添加>CFm(1/2/3/4)泛化/ 凸显/ 特化+Fm(2/3/4/5)→CFm5 特化→CFm6 添加>Fm6

汉语以音译的方式借入外语语素,添加其全部的理性义,成为外来词缀化语素。该外来词缀化语素在汉语环境演化过程中,以外源语义为基础,通过泛化、特化和伴随义凸显等方式继续演变,且为外语语素添加新的义项,见图2。

图2 汉语外来词缀化语素“- 吧”的演变路径

根据培根词汇,“bar”自1590 年起就有了“酒吧、酒馆(Fm1)”的含义,并衍生出与酒吧相关的词,如barman、barmaid、barkeep 等,此后bar 从“酒吧”的理性义经过泛化引申为“付费喝饮料的场所(Fm2)”如coffee bar、juice bar,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泛化引申出了“付费吃东西的场所(Fm3)”,如snack bar、sandwich bar、salad bar。随着社会的发展,“bar”使用领域扩大,其通过伴随义凸显的方式引申出新的理性义“提供服务的场所(Fm4)”如nail bar、brow bar、oxygen bar,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特化形成“提供网络服务的场所(Fm5)”如netbar。

汉语以音兼意的形式借入英语“bar”,译为“酒吧(CFm1)”,缩略为“吧”,其理性义随着英语“bar”的发展而添加理性义的同时,也在汉语言系统中通过泛化、凸显的方式分别引申出新的理性义:“付费喝饮料的场所(CFm2)”“付费吃东西的场所(CFm3)”“提供项目服务的场所(CFm4)”“提供网络服务的场所(网吧CFm5)”[3]。在此基础上,通过特化的方式最后引申为“网上交流的场所(贴吧CFm6)”,并结合不同的话题产生不同主题的“吧”,如整容吧、留学吧、上海吧、电影吧、手机铃声吧。

当外来词缀化语素“- 吧”在汉语言系统中产生新的理性义“网上交流的场所(贴吧CFm6)”后,又以音兼意的方式进入到英语中。“贴吧”的英文翻译却有“tieba”和“post bar”两种,官方翻译用“tieba”。通过检索Wikipedia 和各大英文词典发现,“post bar”意为“邮筒”,“bar”词条也没有与“贴吧”对应的义项,并且所有带“贴吧”含义的英文例句都源自中文翻译。而由中文“贴吧”对译而来的“post bar”将“bar”词 义 延 伸 到“online community”“communication platform,like forums”像论坛一样的网上社区、交流服务平台。可见“bar”的“网上交流场所(tieba, post bar)”这一理性义是源于对汉语词“贴吧”的翻译,且将“bar”的理性义扩展为“像论坛一样的网上社区、交流服务平台”。

(三)Fm1 添加>CFm1;Fm2 添加>CFm2 泛化→CFm3

汉语以音译的方式引进外语语素来指称某新事物或新现象,开始词缀化。汉语选择将该词缀化语素的概念迁移到与之相似的新事物上,添加新的理性义项,从而产生语义演变,见图3。

图3 汉语外来词缀化语素“- 粉”的演变路径

外来词缀化语素“-粉”是汉语对译英语复数名词“fans”而产生的音译词“粉丝”的缩写,但“-粉”并没有完全添加英语“fan”的理性义,并在随后的词缀化进程中,通过泛化的方式演变出新的理性义。

“fan”有两个义项,Fm1指“沉醉在某事物或领域,对某事物有强烈兴趣的人,狂热爱好者”,比如:sports fans、Music fans、football fans、movie fans、Gaming fans 等。Fm2指“对某名人、某产品十分喜爱、崇拜和仰慕的人”,比如:a fan of Crystal,iPhone fan 等。其对象除明星艺人外,也有政界人士,表示某政客的支持者(supporter),如Trump Fans。

词缀“- 迷”承担了英语“fan”的Fm1,比如:科幻迷、电影迷、游戏迷、小说迷、体育迷、歌迷、球迷、万人迷。而外来词缀化语素“-粉”则以音译的形式添加了英语“fan”的Fm2,进入词缀化进程,形成汉语中的“对某名人、某产品十分喜爱、崇拜和仰慕的人(CFm2)”,比如:在公司产品方面,有“米粉、华粉、锤果粉”等;在名人艺人方面,则有“真爱粉、阿姨粉、亲妈粉、唯粉、CP 粉”等。

此外,汉语“- 粉”在Fm2的基础上进一步演变。中国新浪微博、百度贴吧、bilibili、抖音等各大网络社交软件普遍将社交账号的关注者、订阅者称为“粉丝”(英文称“friend、subscriber、follower”)。由此“- 粉”从“对某名人、某产品十分喜爱、崇拜和仰慕的人(CFm2)”通过泛化的方式引申为“某网络社交账号的关注者、订阅者(CFm3)”,衍生出“涨粉、掉粉、刷粉”等含有已经弱化的CFm2和由CFm2泛化的CFm3的词。

(四) Fm 添加>CFm1 →CFm1 语 境 吸 收+Cm>CFm2

汉语通过音译的形式吸收了某外语语素及其理性义,并在自身语言系统内部词缀化的进程中,又继续添加了与外源理性义相关的汉语语素,并通过汉语语境吸收了这个汉语语素的理性义,使外来词缀化语素具有该汉语语素的语义特征,从而完成理性义的演变,见图4、图5。

图4 汉语外来词缀化语素“迷你-”的演变路径

外来词缀化语素“迷你-”是以音译形式吸收英语前缀“mini”而产生的,并添加了“mini”的理性义“很小的、微型的”,即Fm1>CFm1。随后,外来词缀化语素“迷你-”通过语境吸收的方式增添了汉语语素“小”中表示“小巧精致、可爱喜爱(CFm2)”的理性义[4]。

图5 汉语外来词缀化语素“- 欧巴”的演变路径

由音译韩语词“ ”而产生的外来词缀化语素“- 欧巴”,受汉语语义的影响,偏离韩源语义。 韩语“ ”的理性义为“韩国女性对关系亲密的年长男性的敬称,或者对男性恋人表示暧昧、亲昵的爱称”。而汉语外来词缀化语素“- 欧巴”受韩剧男主角形象的影响,通过语境吸收的方式增添了“帅哥(Cm)”的理性义,由“对关系亲密年长男性的敬称或对男性恋人的爱称(CFm1)”演变为“长相身材具有吸引力的男性(CFm2)”的这一理性义。

二、Cm1=Fm1;Fm2+Cm1>CFm1;CFm1+ Fm3 / Cm2激活/ 凸显>CFm2

人的思维认知会影响语言的编码形式。由基本概念和认知域构建的基本词汇,是每个语言所共有的,但语言团体对认知域投射和迁移的角度不同,其理性义的演变路径也会有所不同。

(一)Fm2+Cm1>CFm1;CFm1 泛化+ Fm3>CFm2

汉语中的一个语素以意译的方式对译某外语语素的理性义,并全部或部分添加该外语语素在外语语言系统中延伸出来的引申义,形成外来词缀化语素。随着外来词缀化语素在汉语中进一步演变,其所添加的引申义可能会停滞不变,也可能以外语语素的引申义为基础进行演变,见图6。

图6 汉语外来词缀化语素“- 门”的演变路径

英语“gate”与汉语“门”的基本义大致相同,均为“门、方法”,即Fm1=Cm1。后来“gate”因水门丑闻事件,通过隐喻的方式引申为“轰动全球的政治丑闻”,随着它在语言中的使用,其理性义又通过泛化的方式从“引发关注和争议的负面事件”引申为“高知名度、高关注度的事件”。

汉语外来词缀化语素“- 门”以意译的形式翻译英语词缀“-gate”的基本义而产生,并添加了“-gate”的引申义“轰动性政治丑闻(Fm1)”,成为汉语外来词缀化语素,后再通过泛化以及添加Fm3演变为“受人关注或引发争议的负面事件(CFm2)”。

(二)Fm2+Cm1>CFm1;CFm1+Cm2激活凸显>CFm2

外语中的一个语素以意译的方式,进入汉语言系统中,添加了其引申义,形成外来词缀化语素,随着该类词缀在汉语语言环境中进一步词缀化,所添加的引申义激活汉语语素的其他理性义,并使汉语语素凸显,进而产生与外源引申义不同的理性义,见图7。

图7 汉语外来词缀化语素“零-”的演变路径

汉语词“零”本义为“下雨”,因意译英语“zero”短语或复合词(多是专业术语),如:Zero-sum(零和)、Zero tolerance(零容忍)、zero emission (零排放)、zero growth (零增长)、zero gravity(零过载)等,而添加了Fm2(zero)“等于0 或接近0”的否定理性义和用法,表示“没有;几乎没有(CFm2)”,且隐含预设“本该存在,却没有”,并开始词缀化,产生“零下岗、零投诉、零负担、零记录、零污染、零门槛、零风险”等词。由于汉语词“零”本身含有“零点,计量起点(Cm2)”的语义,因此激活凸显了“从零开始(CFm2)”的含义,进而演变出了与外源引申义不同的理性义,比如“零起步,零突破”等词。

三、Cm1=Fm1;Cm1+Fm>CFm1 凸显/ 特化→CFm2 / CFm2 凸显→CFm3

汉语中的一个语素,传入日语,形成日语语素,此时两者理性义相同。但随着该语素在汉日语言系统中各自发展演变,两者的语义范围、侧重点、程度轻重以及色彩义都不尽相同。而日语语素添加了新的义项后成为语言模因,并随着汉日文化交流,该语素携带新义回归汉语,即汉语以借词的形式将新义引入汉语系统。日语语素不仅为该汉语语素添加了新义,而且使其语义范围扩大,同时也使其显化,触发或加快了其词缀化进程,形成新兴类词缀。该类词缀在引进之初,其理性义依然接近日语语素。但因该类词缀在汉语和日语中有相同的形式和相似的基本义,使得该类词缀在汉语系统发展演变的过程中,凸显汉语语素,理性义进而发生演变。

(一)Cm3+Fm3>CFm1 特化→CFm2

汉语以借形的方式使一个日语语素携带新义回归汉语。该日语语素扩大了汉语语素某一义项的所指范围和语义特征,或是为汉语语素增加了某一义项的新用法,激发或加快了其在汉语环境中的词缀化进程,并在词缀化过程中,其理性义会以泛化、隐喻、特化等方式进一步演变,见图8。

图8 汉语外来词缀化语素“- 族”的演变路径

汉语自源词“族”和日语“族/ぞffk”[zoku]在各自的语言系统中从“聚居有血缘关系的人(Cm1)”通过泛化引申为“同祖先、血缘的人(Cm2)”[5]。日语“族/ぞffk”通过泛化引申出“有共同属性的人(Fm3)”,而汉语“族”则通过隐喻的方式进一步引申为“有共同属性的一类事物(CFm3)”,如:芳香族化合物(具有芳香性苯环或杂环的一类碳氢化合物);语族(具有某共同特征的一类语言)。

1947 年日本作家太宰治用“斜阳族”指称战后日本没落的贵族。该词广为流传后,“XX 族[zuku]”开始类推造词,形容“具有共同属性特征的人(Fm3)”,如:ft行族(滥用职权驾驶政府公车的官僚),抵抗族(努力工作抵抗人生逆境的中年男性)。

之后,台湾以借形的方式将其引入。在日语“族/ぞffk”的触发下,汉语自源词“族”显化,恢复造词能力,其理性义从“有共同属性的一类事物(Cm3)”通过添加和激活的方式引申为“有共同属性的人和物”之后通过特化引申为“具有共同属性的人(CFm2)”,如:具有某一行为特征的同类人“北漂族、试婚族、暴走族”;具有某一身份的同类人“妈妈族、难民族、白领族”;以及具有某一形象特征的同类人“鼠族、蚁族”。

(二)Cm1+Fm3>CFm1→CFm1 凸显>CFm2

汉语以借形的方式使某日语语素携带新义回归汉语,并为与之对应的汉语语素添加新义,形成外来词缀化语素。在外来词缀化语素的语义并没有就此停滞,而是在汉语环境中凸显汉语语素的语义,产生与日源语义不同的新义,见图9、图10。

图9 汉语外来词缀化语素“萌-”的演变路径

日语自动词“萌xiitf”与汉语自源词“萌”的本义相同,表示“萌发、萌芽”,后来日语使用“萌xii”[moe]作为某动漫女主角的名字,在日本ACG 文化的影响下,通过语境吸收的方式引申为“大眼睛小嘴,可爱的及引发性幻想的少女形象(Fm2)”。汉语以音兼意的形式给汉语语素“萌”添加了“大眼睛小嘴的可爱动漫少女形象(CFm1)”这一理性义,但由于汉语词“萌”的本义影响了外来词缀化语素对日语源义的选择与添加,凸显了“事物初生的幼态形象(Cm1)”,脱落了日源语义“引发性刺激和性幻想的少女形象”,演变为“事物初生、天真可爱的形象(CFm2)”并将其所指范围从真人或虚拟人物扩大到动物,如萌宠、萌兔、萌猪,使之拟人化。

图10 汉语外来词缀化语素“- 宅”的演变路径

根据《现代日汉双解词典》,日语词“御宅/お宅/おftffk”的本义与汉语“宅”的本义“家宅、宅上”相同,即Cm1=Fm1,后来通过语境吸收添加了日本御宅族的形象,演变为“爱好动漫的、颓废的御宅族(CFm1)”。港澳台地区以借形的方式吸收了“御宅”,并以类推方式派生出“肥宅、死宅”等词,给汉语词“宅”(家宅)添加了日本御宅族的居家状态和形象,凸显“宅居(Cm1)”,演变为“爱好动漫的、颓废的御宅族(CFm1)”。之后汉语“宅”的伴随义“宅家、居家”继续凸显,演变为“在家,不爱社交的人(CFm1)”,并脱离日源词的御宅族形象,再次通过伴随义凸显演变为“长时间呆在家的人或居家工作者(CFm3)”。

四、Fm1=Cm1;Cm+Fm>CFm1 特化/ 泛化/ 凸显→CFm2 /CFm2+ Cm1→CFm3 & CFm4

汉语用一个语素以音兼意的形式吸收某个外语语素,同时吸收了其理性义,为汉语语素添加新义,但随着汉语语素理性义的凸显,使该外来词缀化语素的语义范围扩大。

(一)Cm+Fm>CFm1 特化 / 泛化 / 凸显→CFm2 /CFm2+ Cm1→CFm3 & CFm4

如图11 所示,汉语自源词“客”早在西周时期已经出现。汉魏六朝时,零星可见“食客、侠客、说客”以及“商客、贾客”,北宋至明清时期,“客”开始大量造词,比如“房客、游客、乘客、吃客”等[6]。可见,汉语源词“客”已经开始词缀化,但民国时期鲜少出现“-客”的新词,自鲁迅《呐喊》自序中出现“看客”一词以后,“-客”的词缀化进程基本停滞。

图11 汉语词“客”的演变路径

20 世纪末期出现的新兴类词缀“- 客”,是以音兼意的形式分别对译英语中以“-k(er)、-g(er)”结尾的指人名词和以“地名+er”形式构成的指人名词而产生的。汉语自源词“客”对译“-k(er)、-g(er)”结尾的指人名词,添加“从事科技或某活动的人(Fm)”这一理性义,再通过泛化引申为“从事某工作活动的人(Cm3)”。汉语自源词“客”对译“地名+er”形式构成的指人名词,添加了“在某地生活工作的人”这一理性义,并因汉语词“客”所凸显的理性义义项不同而出现语义分化,以多义模式存在于汉语语言系统中。

1.Cm1+Fm>CFm1泛化+Cm3凸显→CFm2。如图12所示,20 世纪80 年代,世界头号黑客Kevin David Mitnick 的连续网络犯罪事件使“hacker”一词广为人知,英文随之创造了“hacker”“cracker”“geek”等词,表示“从事网络、科技相关工作的人(Fm)”,而这些词以音兼意的形式进入汉语言系统中,以此类推产生了“白客、红客、微客”等与“黑客”对应的汉语词。由此也添加了Fm 形成“从事科技工作或某活动的人(CFm1)”这一理性义,之后汉语词缀“- 客”理性义“从事某工作的人(Cm3)”得以凸显,进一步泛化引申为“从事某工作或参加某活动的人(CFm2)”,如创客、拼客、拍客。

2.Cm1+Fm>CFm1特化→CFm2;CFm2+Cm1/4凸显→CFm3& CFm4。如图13 所示,汉语将美国1925 年开始发行的,以报道纽约当地文化生活为主的周刊《The New Yorker》翻译为《纽约客》,指称“在纽约工作生活的人”(包括本地人和外地人)。Fm 以“地名+ 客”的形式开始激发“客”的构词能力,并添加了“在某地工作生活的人”这一新的理性义,形成CFm1。如:为上海人提供生活消费指南的《上海客》周刊;以北京都市青年跨文化交流为主题的脱口秀节目《北京客》。之后,CFm1通过特化的方式使其理性义缩小,演变为“出生在某地,土生土长的本地人(CFm2)”。

图12 汉语外来词缀“- 客”的演变路径1

由于汉语词“客”本身具有多个理性义项,且不同语言使用群体和使用场合对“客”的理解不尽相同,因此CFm1“地名+ 客”因语义侧重点不同,其理性义所指范围不断缩小。1975 年,中国作家白先勇出版了一本小说集《纽约客》,描写中国学生在纽约的留学生活。此时的“- 客”与“出生在某地,土生土长的本地人(CFm2)”恰恰相反,凸显了汉语自源词“客”Cm1(客人)的语义,侧重指CFm1中“外来的,与主人、本地人相对的客人、外地人”,即CFm1(地名+ 客)+Cm1(客人)凸显>CFm3“客居某地工作生活的外地人”。之后,汉语自源词“客”的语义Cm4(顾客)凸显,从“在某地工作生活的人(CFm1)”又通过特化引申出“在某地消费享受客人待遇的人(CFm4)”。

(二)Cm+ Fm >CFm1 凸显→CFm2 & CFm3

图13 汉语外来词缀“- 客”的演变路径2

如图14 所示,汉语“控”的理性义是“控制、操纵、占有”,日本词中的“-コas”[kon]以音兼意的形式进入汉语系统中,为汉语的“控”添加了Fm(-コas)“恋童癖、心理变态的病娇形象”,并形成类词缀“-控”。但在汉语语言环境的影响下,脱落了日源语义中的“恋童癖、心理变态的病娇形象”,通过伴随义凸显的方式引申为“因喜爱想保护某人的守护者形象(CFm2)”和“因喜爱想拥有某物的恋物者形象(CFm3)”。

汉语外来词缀化语素主要以音译、意译、借形、音兼意的形式吸收外语语素,进而走向词缀化的道路,在词缀化的进程中,理性义会不断地演变。从近几十年出现的外来词缀化语素理性义的演变路径来看,外语语素无论以什么形式进入汉语语言系统中,其理性义的演变方式都为添加和激活,而这个外语语素进入汉语言语言系统中成为类词缀后,其理性义则主要以隐喻、泛化、伴随义凸显、特化等方式继续演变。

猜你喜欢
引申义引申为词缀
从网络语“X精”看“精”的类词缀化
兔死狗烹
词尾与词缀的区别研究
“耐”字原是剃胡须
画说汉字——摆(bai)
浅谈现代汉语类词缀
释西夏语词缀wji2
浅析静物在安格尔绘画中的作用
神奇汉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