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柴胡治疗肝炎的分子作用机制

2021-04-27 10:44田园硕严海艺王心意秦雪颖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2021年4期
关键词:靶标柴胡靶点

田园硕 严海艺 王心意 秦雪颖 郭 朋△

1.北京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院 (北京, 100029) 2.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肝炎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肝脏炎症的统称,根据病因可大致分为五类:病毒性肝炎、脂肪肝、酒精性肝炎、药物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我国肝炎患者群体巨大,仅病毒性肝炎患者就包含:慢性HBV感染者约7 000万例、HCV感染者约1 000万例[1,2]。可见肝炎是影响我国人民健康的重要疾病,积极开展相关研究是目前社会的迫切需求。柴胡,辛苦微寒,归肝、胆、肺经,有疏肝解郁、疏散退热之功,为“疏肝诸药之向导”。于CNKI检索肝炎的中药用药规律发现,柴胡为高频使用药物[3],说明其在临床治疗肝炎中起重要作用,但柴胡成分多样、作用途径复杂,故其作用机制尚不明确。网络药理学通过构建“药物-靶点-疾病”网络分析药物对疾病的干预机制,为中药药理研究提供了新视角,其研究方法的整体性、系统性与中医学的“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不谋而合。本文拟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对柴胡治疗肝炎的分子机制进行预测及讨论,以期为临床治疗及进一步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1 资料与方法

1.1 柴胡治疗肝炎的相关靶点预测 基于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结合课题组文献整理所得数据,获取并筛选口服生物利用度(OB)≥30%和类药性(DL)≥0.18的柴胡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GeneCards和OMIM 数据库检索肝炎相关基因,与柴胡作用靶点匹配,得到柴胡活性成分抗肝炎的潜在作用靶点,并绘制韦恩图。

1.2 柴胡治疗肝炎的核心靶标筛选 应用Cytoscape软件绘制“柴胡—活性成分—抗肝炎靶点”网络图,统计各个蛋白节点的节点连接度(Degree)、中心度(BC)、紧密度(CC)等特征参数,筛选Degree≥2倍中位数、BC≥中位数、CC≥中位数的靶点蛋白作为柴胡抗肝炎作用靶点,将其进行基因名和Uniprot ID标准化,并导入DisGeNET数据库,获取对应的类型。将作用靶点导入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相互作用网络,统计各个蛋白节点的特征参数,据此筛选核心靶标,并在DisGeNET数据库获取蛋白靶标类型。

1.3 柴胡治疗肝炎的分子作用机制预测 采用Metascape 对柴胡治疗肝炎的核心靶标进行基因功能注释(GO)和GO富集分析,在生物过程(BP)、细胞组成(CC)、分子功能(MF)功能层次上进一步分析统计。根据核心靶标基因产物的功能在以及细胞中代谢途径进行KEGG信号通路分析,筛选排名靠前的生物过程或通路进行绘图。

2 结果

2.1 柴胡治疗肝炎的相关靶点 筛选出柴胡活性成分共17个,见表1;活性成分相关作用靶点93个。于GeneCards和OMIM数据库中获取与肝炎相关的基因靶点共计10 087个,与上述柴胡作用靶点比对匹配,筛选出91个柴胡治疗肝炎的潜在作用靶点并绘制韦恩图,见图1。

表1 柴胡17个活性成分基本信息

图1 柴胡活性成分作用靶点—肝炎相关靶点韦恩图

2.2 柴胡治疗肝炎的核心靶标预测

2.2.1 柴胡-活性成分-抗肝炎靶点网络构建 将上述作用靶点及其涉及的有效活性成分(共11个)导入Cytoscape软件构建“柴胡-活性成分-抗肝炎靶点”网络,共涉及104个节点,红色圆角矩形代表肝炎(hepatitis),绿色圆角矩形代表柴胡,黄色三角形代表活性成分,蓝色圆角矩形代表作用靶点;266个边,代表各节点之的相互关联,见图2。

图2 柴胡-活性成分-抗肝炎靶点网络图

2.2.2 靶点相互作用网络的构建与核心靶标筛选 将91个靶点导入String数据库,获取靶点相互作用网络图(PPI网络图),共涉及89个节点(其中隐藏2个游离节点RUNX1T1、DIO1),表示由基因编码的蛋白;778条边,表示蛋白之间的关联。见图3。利用Cytoscape统计图3各个蛋白节点的特征参数,筛选Degree≥30、BC≥0.003、CC≥0.532的靶点蛋白作为柴胡抗肝炎作用的核心靶标,共计13个,将其进行基因名和Uniprot ID标准化,并导入DisGeNET数据库,获取对应的类型,见表2。结果表明,柴胡抗肝炎过程中有信号分子、转录因子、受体、酶 (激酶、水解酶、转移酶、蛋白酶等) 、酶调节剂等物质的参与。

图3 蛋白互相作用网络图

2.3 柴胡治疗肝炎的分子机制预测

2.3.1 核心靶标的基因功能分析 柴胡活性成分治疗肝炎的核心靶标GO功能富集分析,得到GO条目共5 327个,其中BP条目4 348个、CC条目402个、MF条目577个,条目数量前20位的GO条目见图4。由图4可知,柴胡抗肝炎主要涉及的功能有:①BP:对外源刺激的反应,对氧含量的反应,凋亡信号途径,细胞对氮化合物的反应,活性氧代谢过程,体液水平调节,对酸性化学物质的反应,细胞死亡的正调控,细胞因子介导的信号通路,细胞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小分子代谢过程的调控;②CC:核染色体,转录因子复合物,受体复合体,细胞质核周区,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复合物,线粒体外膜,细胞质囊泡膜,质膜蛋白复合物,肌浆网,细胞外基质,肽酶复合物,蛋白-DNA 复合物;③MF:转录因子结合,核受体活性,蛋白质异二聚活性,激酶结合,泛素样蛋白连接酶结合,氧化还原酶活性,半胱氨酸型内肽酶活性与凋亡信号通路的关系,谷胱甘肽结合,激酶调节活性,氧化还原酶活性对NAD(P)H、转录辅因子结合,组蛋白激酶活性,E-box结合,内肽酶活性,通道抑制剂活性等。

表2 柴胡抗肝炎的13个核心靶标基本信息表

图4 核心靶标的GO富集分析柱状图(从左至右依次为BP、CC、MF图)

2.3.2 核心靶标的信号通路分析 筛选出前20条通路并整合绘制柱状图,见图5。具体包括: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RIG-I样受体信号通路、AMPK信号通路、细胞色素P450对外源物质代谢的影响、MAPK信号通路、FoxO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JAK/STAT信号通路、Wnt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Hedgehog等多种信号通路。提示柴胡抗肝炎靶点分散于不同的通路中,通过调节其中的环节发挥作用。

图5 作用靶点的KEGG通路富集分析柱状图

3 讨论

肝炎属于中医“胁痛”“黄疸”“积聚”“臌胀”等范畴。肝炎早期的常见临床表现有:胸胁胀满不适、脘腹痞闷及病后情绪紧张等,中医证候为肝郁气滞或肝胃不和。柴胡善疏肝解郁,可有效缓解症状,在临床上被广泛用于肝炎的治疗。网络药理学的挖掘,可进一步预测和探究柴胡治疗肝炎的可能机制,本文分别从有效成分、核心靶标、信号通路三个层次探析其作用机制。

“柴胡-活性成分-抗肝炎靶点”网络涉及11个有效成分,部分已被证实具有治疗肝炎的作用,豆甾醇能有效控制小鼠肝组织损伤,α-菠甾醇对酯多糖(LPS)诱导的炎症有显著治疗作用[4,5]。研究表明,槲皮素可能通过HO-1抑制NADPH氧化酶依赖性氧化应激从而发挥抗氧化、抗炎作用,通过PI3K/AKT/NF-κB 信号通路改善大鼠肝组织脂肪变性和炎症,通过调节凋亡和增殖通路抑制CK2α肝癌[6-8]。异鼠李素通过抑制TGF-β/Smad信号通路、减轻氧化应激以抑制肝星状细胞活化,减轻肝纤维化[9];通过P38/PPAR-α途径抑制细胞凋亡和自噬,降低血清肝酶和促炎细胞因子水平,改善小鼠病理损伤[10]。山奈酚调节内质应力-Grp78-CHOP信号通路,抑制肝细胞凋亡,保护小鼠肝脏功能[11];还可调节肠道黏膜蛋白预防性治疗小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12]。

通过PPI网络及特征参数筛选出13个柴胡活性成分治疗肝炎的核心靶标,分别为:IL6、EGFR、PPARG、MAPK8、CASP3、ESR1、VEGFA、MYC、FOS、AR、CCND1、ERBB2、RELA,这些靶蛋白作为信号分子、转录因子、受体、酶、酶调节剂等参与肝炎病理过程。IL6是重要的炎症因子,临床研究发现,乙型肝炎患者较健康人血清IL6水平升高,且升高程度与病情相关[13]。EGFR是乙型肝炎病毒内化进入宿主的辅因子,增强宿主细胞ErbB2和EGFR表达可促进丙型肝炎病毒RNA复制、增强传染性[14,15]。PPARG与脂代谢相关,能够调控脂肪酸氧化及炎症相关的基因[16]。MAPK蛋白激酶能被体内外多种刺激因素激活,介导细胞内重要炎症反应信号通路。CASP3为细胞凋亡蛋白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CASP3显著升高且与肝功能损伤程度密切相关[17]。部分核心靶标蛋白与癌症发生相关,VEGF是目前己知最强烈的血管发生蛋白,可促进肝癌新生血管及癌细胞的侵袭和转移;原癌基因MYC、FOS与肝癌密切相关;AR亦可能在肝癌发生中发挥作用[18]。有研究证明柴胡活性成分通过作用靶标蛋白影响肝炎进展,柴胡皂苷d(SSd)可以通过ESR抑制大鼠肝星状细胞(HSC)的增殖与活化,减少细胞外基质的沉积[19];SSd可抑制VEGF的活性,并对大鼠肝癌形成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20];SSd的抑癌作用可能与下调C-myc表达有关[21]。目前CCND1、RELA肝炎相关的研究仍较少。

KEGG通路分析显示,柴胡活性成分治疗肝炎的核心靶标显著富集于Toll样受体(TLR)信号通路、RIG-I样受体信号通路、AMPK信号通路、细胞色素P450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FoxO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JAK/STAT信号通路、Wnt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Hedgehog信号通路等。肝炎的病因及病理过程复杂,不同病因所致肝炎涉及的通路不同,病毒性肝炎与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RIG-I样受体信号通路关系密切,二者可识别病毒相关分子模式,诱导炎症因子或干扰素的表达[22,23]。柴胡多糖可能通过TLR4信号通路发挥抗炎和免疫调节双重功效[24];脂肪性肝炎则与AMPK等糖脂代谢、炎症相关通路密切关联[25];CYP450作为一组混合功能氧化酶系,与药物、脂肪、酮体等内外源物质代谢有关,故其通路与药物性肝炎直接关联,柴胡可通过抑制大鼠肝内CYP450酶活性发挥保肝作用[26]。

除了与病因直接相关的信号通路,肝炎还涉及其他许多通路及环节,MAPK信号通路是细胞内主要的信号传导系统,细胞运用该系统将细胞外刺激信号传递到细胞核内[27];FoxO家族为体内重要的转录因子,通过激活下游分子发挥复杂的调节作用[28];PI3K/Akt信号通路具有调控细胞的增殖、分化、凋亡等功能[29]。肝病的发生发展存在“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肝癌”的规律,肝脏慢性炎症贯穿疾病始终。其中,p38 MAPK在炎症应答信号通路上起着关键性调控作用,并广泛参与到慢性肝病多个病程阶段[30,31];JAK/STAT信号通路与人体对乙型肝炎病毒的细胞免疫相关,SSd可能通过抑制JAK2/STAT3通路减轻大鼠急性肝损伤[32,33]。肝纤维化进程与HSC活化直接相关,TGF-β1/p38MAPK信号通路将刺激信号传导至HSC,促使HSC活化、增殖与迁移[34];乙型肝炎病毒核心前蛋白p22激活Wnt信号,使乙型肝炎向肝纤维化、甚至肝癌进展[35,36]。肝纤维化逐渐发展为肝硬化,导致肝细胞缺血缺氧,内环境的改变激活信号通路引起级联反应可导致抑癌基因表达下调、癌基因表达上调,转录因子HIF-1α参与了缺氧条件下人肝癌SMMC-7721细胞COX-2表达的调节,而SSd可能通过影响HIF-1α/COX-2信号通路发挥抗癌作用[37];Hedgehog信号通路与肝癌发展亦存在复杂相互作用[38];另外,JAK-STAT、NF-κB、Toll 样受体信号通路等与炎症相关的信号通路都与肝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实验证明柴胡皂苷b2抑制原发性肝癌可能与其调控STK4/IRAK1/NF-κB通路有关[39]。

本研究基于网络药理学分析柴胡抗肝炎的作用机制,肝炎发生发展涉及复杂的分子、通路,柴胡11个活性成分通过调控多条信号通路作用于91个靶点,共同发挥抗肝炎作用,体现柴胡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作用特点,网络药理学方法体现了中医药的整体观与系统性,为中医药治疗复杂疾病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研究路径。

猜你喜欢
靶标柴胡靶点
纳米载体可缓解农药对靶标作物的负作用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究棘豆止咳散防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机制研究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清热活血方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作用机制
基于柴胡栽培种植技术要点分析
靶标评改,让习作评改有序更有效
“本草”说养生
新杀菌剂靶标和先导化合物的探索
基于单幅立方体图的摄像机内参数标定
高手过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