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在肝病灶良恶性病变鉴别中的应用价值*

2021-04-27 10:44邹雁冰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2021年4期
关键词:造影剂造影恶性

邹雁冰 袁 强

南方医科大学附属花都医院超声科 (广东 广州, 510800)

肝病灶是肝脏病变的重要征兆,分为良性病灶与恶性病灶,二者在治疗策略与患者预后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准确区分肝良、恶性病灶性质并予以对症治疗是改善患者预后的重中之重[1,2]。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技术为超声技术发展下衍生出来的新型诊断技术,突破了传统超声检查的不足,通过图像色彩来反映病灶的硬度水平,更为生动地将病灶信息展现在诊断人员面前[3]。将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应用于肝病灶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工作中已经成为研究领域关注的重要内容之一,故本次研究对其应用效果及价值展开分析,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同意后,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200例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34例、女66例;年龄38~74岁,平均年龄(57.64±4.36)岁;病程时间3个月~3.5年,平均病程时间(1.28±0.32)年;肝病灶性质:良性136例(血管瘤88例、结节性增生24例、肝脓肿10例、错构瘤10例、炎性假瘤4例)、恶性64例;肝病灶直径0.3~11.2 cm,平均肝病灶直径(4.89±0.21)cm;肝病灶深度2.0~10.0 cm,平均肝病灶深度(3.77±0.23)cm。纳入标准:①病灶良、恶性质均经手术证实者;②认知功能良好,能够配合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检查者;③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已经确诊为肝癌或者是复查者;②植入心脏起搏器者;③使用的造影剂禁忌者。

1.2 检测方法 本次研究使用的超声设备为日本日立公司生产的ALOKA-ARIETTA70造影彩色超声诊断仪。患者仰卧于扫描床之上,首先对患者进行二维超声扫描,将探头置于患者的肝脏部位进行探查,确定病灶位置等信息。经由患者肘前静脉快速团注注射用六氟化硫微泡(国药准字J20030117),每次注射剂量2.4 ml,灰阶超声造影下仔细观察病灶血流灌注情况、有无增强信号、廓清等信息进行观察。超声造影结束0.5 h后再行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检查,二维超声扫描步骤同前。开启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模式后将探头置于患者肋间,充分显露病灶之后选取血供最丰富的切面,弹性成像兴趣区设定为病灶面积的2~3倍。在扫描弹性成像兴趣区时注意避开患者的肝实质胆道以及血管。在患者自然血管搏动时探头平稳采集肝组织压缩性弹性成像信息,若影像不佳时可适度加压,压放评率以2 ~3 s为宜。

1.3 观察指标 选取实时超声弹性成像评分占比、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作为观察指标。计算方法参照参考文献[4]。

1.4 实时超声弹性成像评分标准 获取实时超声弹性成像影像后根据病灶处颜色(红-黄-绿-蓝表示由软到硬)制定1~5评分标准如下:1分:病灶处完全被绿色覆盖;2分:病灶处蓝色和绿色混杂但主体以绿色为主;3分:病灶处呈现蓝色,周围组织为绿色;4分:病灶处完全被蓝色覆盖,周围组织为绿色;5分:整个病灶其周围组织均被蓝色覆盖。1分和2分为良性病灶,3~5分为恶性病灶[5]。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实时超声弹性成像评分占比、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肝病灶良、恶性患者实时超声弹性成像占评分比比较 肝病灶良性患者实时超声弹性成像占评分比与恶性患者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1。典型病例实时超声弹性成像见图1~3。

表1 肝病灶良、恶性患者实时超声弹性成像占评分比比较 [n(%)]

图1肝癌患者实时超声弹性成像(箭头处为病灶位置,评分4分)

图2 肝血管瘤患者实时超声弹性成像(箭头处为病灶位置,评分1分)

图3 肝局部结节性增生患者实时超声弹性成像(箭头处为病灶位置,评分2分)

表2 肝病灶良、恶性患者实时超声弹性成像与手术结果对照比较 (例)

表3 肝病灶良、恶性患者超声造影与手术结果对照比较 (例)

2.2 两种检查方法诊断效能比较 见表4。

表4 两种检查方法诊断效能比较 (%)

3 讨论

肝脏穿刺活检术被誉为肝脏占位性病变检查的“金”标准,通过肝脏穿刺吸取病灶处液体、细胞或者是组织来确诊肝内实质性、囊性或者是炎症性病变,同时对弥漫性肝病引起的特殊病变亦可以借助该方法掌握肝病演变过程,为评估临床疗效及预后提供强有力的依据[7]。然而,肝脏穿刺活检术给患者机体带来的创伤较大,患者普遍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有发生出血、气胸、败血症等风险[8]。我国近些年来肝病发病率呈现出快速上升态势,此种背景下肝脏穿刺活检术显然无法满足快速筛查和诊断所需,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难以得到广泛应用。

超声具有安全性、操作便捷、经济性好、实时性等优势。然而,在肝脏疾病诊断中传统的超声检查结果与诊断医师的手法存在着直接的关联性,人为因素对检查结果带来的干扰较大。同时在分辨率、影像清晰度上超声远不如核磁共振成像、X线计算机断层摄影,给诊断医师的阅片带来一定阻碍。此外,超声检查受到脏器中游离气体的影响明显,穿透力因气体的存在而变差,组织现象受制明显。超声造影又被称之为声学造影,造影剂被注入体内后超声散射回声增强,借此提供超声诊断的分辨能力,随着医疗器械产业的快速发展以及新型声学造影剂的涌现,超声造影已经于心肌组织、脑组织等实质性器官检查中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成为了超声诊断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发展方向[9]。

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技术是近些年来超声成像领域研究的热点议题,通过对不同组织弹性系数进行分析,将测定的信号经过转化处理后进行彩色编码成像,以不同颜色反映不同组织硬度,诊断人员在观察到彩色编码影像后即可以做出病变组织良、恶性质的定性及定量判断[10]。肿瘤病灶内多存在钙化情形,使其弹性系数处于高水平,故组织颜色更深,而之所以会出现此种情况,原因在于恶性肿瘤组织内部由坚硬且致密的组织所构成,随着病程时间的延长以及肿瘤细胞的不断分裂、增殖而对周围组织形成浸润,使得病灶活动度被进一步限制,组织弹性随之降低,硬度升高[11]。因此,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在理论上能够准确区分出病变组织范围以及良、恶性质。朱玲斐等[12]研究证实,随着肾小球硬化程度与肾间质纤维化程度提高,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杨氏模量呈同步上升态势,二者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正相关性,故通过该检查有助于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的诊断以及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估。黎娉等[13]在其研究中指出,超声造影在肝脏占位性病变良恶性质鉴别诊断中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5.6%、98.6%、96.8%,均明显高于超声弹性成像89.1%、76.8%、8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超声弹性成像尚无法取代超声造影的诊断地位,但可以作为后者的重要辅助工具。以上研究证实了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在不同疾病诊断中具有一定应用价值。但是,由于目前我国医疗卫生机构中使用的超声设备型号不一、造影剂品牌不尽相同,使得检测结果必然会受到一定影响,尚难以准确体现出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技术的使用价值。

本次研究中发现,肝病灶良性病变患者实时超声弹性成像评分以1分和2分为主,而恶性病变患者则是以3分~5分为主,所得结果与之前的报道相吻合。以手术结果为参照,实时超声弹性成像与超声造影比较,敏感度(94.12%vs95.59%)、特异度(93.75%vs95.31%)、阳性预测值(96.97%vs97.74%)、阴性预测值(88.24%vs91.04%)等值相近,与已有研究证实的超声弹性成像敏感性、特异性低于超声造影的结果截然不同。之所以出现此种差异性,分析原因可能在于使用的造影剂不同以及诊断医师的业务水平。本次研究使用的造影剂属于第二代微气泡造影剂,内部注满高密度六氟化锍,稳定性得到了有效提高,外膜薄而柔软,低声压下即可以产生良好的谐振,谐波信号强,便于特定切片的长时间动态扫描和显像,形成的影像更加直观清晰。图像评分2分与3分为良恶性分界线,但二者在编码颜色上具有较高的相似性,使得诊断难度大幅提高,业务水平不精者往往难以做出准确诊断[14]。结合已有研究报道以及以上结果,本次研究指出,在肝病灶良恶性病变鉴别中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已经能够取得与超声造影相当的诊断结果,且实施简便、无痛,推广使用前景广阔。

猜你喜欢
造影剂造影恶性
超声造影在鉴别诊断胆囊壁弥漫增厚性疾病中的应用研究
超声造影对肝硬化合并小肝癌的早期诊断价值分析
探讨促甲状腺激素与甲状腺球蛋白联合检测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诊断中的效果
探讨超声检查在甲状腺肿块良恶性鉴别中的诊断价值
超声造影和x光造影区别?
如何看待CT冠状动脉造影
“造影剂肾病”能预防吗
潜伏着的“杀手”
“造影剂肾病”你了解吗
新型生物相容性大分子磁共振成像造影剂的性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