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下体育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思政实践

2021-04-27 05:25黄贤文
福建商学院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体育类英语课程思政

黄贤文

(福建体育职业技术学院 公共基础教育部,福建 福州,350003)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这一伟大构想是新时期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外语人才是“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活跃因素,也是弘扬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的中坚力量。服务“一带一路”倡议成为当前外语教育教学的新方向,也为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提出新的时代要求。对于高职体育教育而言,培养和输送能够熟练掌握英语技能、在大量涉外体育活动中进行英语交流的高素质国际化复合型体育人才,实现高职体育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意义重大。

一、课程思政建设的背景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以及教育部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文件,旨在全面推进思政课程的体系化建设和改革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这是对课堂教学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生动阐述,要实现课堂育人、立德树人的高等教育目标,课堂教学在知识和技能传授的同时,必须要承担价值引领的责任。

课程思政是“大思政”改革的内在要求,是国家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2014年,上海市部分本科高校率先从综合素养课程和专业课程层面提出“课程思政”与课堂教学相融合的思路。2018年,部分职业院校启动课程思政建设。2019年,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了整体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要求,这是课程思政由理念层面上升为国家政策的标志,“大思政”和“全科思政”改革提上日程。

英语课程思政建设是顺应“大思政”改革趋势的必然要求。2019年4月,教育部高教司吴岩司长提出,高校外语教育发展要建设“新文科,大外语”,要超前识变、积极应变、主动求变,着力培养“一精多会”“一专多能”的高素质国际化复合型人才。所谓“大外语”,即外语教学要有大格局,跳出语言和文化教育的小格局,培养既胸怀祖国又具有国际视野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为国家发展战略服务[2]。公共英语课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课,还兼有语言的工具性和教育的人文性,是潜移默化提高学生人文素养、思想觉悟和文化自信的重要战地,是实现职业教育立德树人目标的一个重要途径。因此,英语课程是隐性思政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也决定了英语教育实行课程思政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截至目前,全国已有20余所体育类高职院校成为高职教育的重要生力军。我们以国内体育类高职院校学生为对象的调查问卷中,设置了一个关于人生观的单选题,有四个选项:A.毫不利己,专门利人;B.我为人人,人人为我;C.主观为主,客观为人;D.人不为己,天诛地灭。550份有效回收问卷统计结果显示,选D的比例高达15.6%,这说明部分当代体育高职生缺乏集体主义价值观,政治意识不强,对是非标准把握不准,责任意识相对欠缺,迫切需要通过思政教育来进行价值引领。当前体育类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实施课程思政面临的现实是,一方面改革势在必行,另一方面挑战也不容小觑。

二、体育类高职院校英语课程思政建设面临的困境及实施途径

(一)英语课程思政建设面临的困境分析

1.教师的思想认识亟待提升。教师是实施课程思政的关键因素。要顺利实施课程思政,前提是教师对课程思政的重要性达成共识。体育类高职院校英语课程思政要求教师在目的、方法、适度和角度四个维度进行深入思考。目的上,不是为了完成上级布置的任务,而是为了提升教学效果,实现育人目标;方法上,不是生搬思政概念,更不是将思政课取而代之,而是结合专业课程实际挖掘思政元素;适度上,不是要求每节课都做到思政元素的融入,而是根据教材的特点,结合社会热点实现思政元素的适当有机融入;角度上,不是追求过多的思政理论术语,而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分析问题。

我们随机抽取了全国20所体育类高职院校50余位英语教师进行调查。数据显示,对课程思政提出的时代背景及其内涵“不太了解”的教师占比25.3%,认为英语课程实施课程思政“不是太重要”的教师占比27.5%,这说明体育类高职院校英语教师对课程思政建设的认识亟待提升。

2.英语课时量受限,给课程思政增加难度。调查数据显示,目前国内超过三分之二的体育类高职院校中公共英语课程仅为72总课时(1个学期每周4节课,或者2个学期每周2课时),有四分之一院校少至36个学时。英语课程受课时数所限,造成实施课程思政的空间有限、难度增加。如何在有限的课时里最有效率地实施课程思政,给广大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外,体育类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方面的配套政策欠缺(超85%的院校尚未有任何课程思政相关配套制度)、教师接受培训不足(39.2%受访者表示未参加过任何相关学习培训)等因素,也是实施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的现实阻碍。

(二)英语课程思政建设实施途径

1.正确认识课程思政的内涵。大学的课程承载着培养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作用,具有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及思想政治教育双重功能[3]。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二者的内涵完全不同。课程思政主要包含三个层面的内涵:第一,它不是某一门或一类特定的课程,而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第二,它是一种思维方式,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有意、有机、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第三,它不是要改变专业课程的本来属性,更不是把专业课改造成思政课,而是运用德育课程的思维提炼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文化基因和价值内涵,将其转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化、生动化的有效教学载体,在“润物细无声”的知识学习过程中融入理想、信念层面的精神指引。这三层内涵是层层递进的关系。体育类高职院校英语课实施课程思政要求教师首先加强自身的核心价值观,特别是对中国体育传统文化的学习,增强自身的思政素养,培养政治敏感度,确保教学过程中又快又准挖掘出思政元素和思政素材。领悟思政的教学内容是有时效性的,教师要具备紧跟社会热点的能力,帮助学生筛选网络中的各种信息和价值观念,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和价值引领。

2.明确课程思政总体思路。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都在育人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课程承载思政”与“思政寓于课程”相结合,是课程思政建设的总体原则[4]。具体到英语课程,即结合英语课程特点寻找德育元素,进行非体系化、系统化的教育,不能为思政而思政,也不能将英语课程思政化。在教学设计中,要注意挖掘和整合英语语言中隐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将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二者融合,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在语言知识传授和听说读写等技能培育中融入理想信念层面的教育,形成以“英语课程+思政元素”为结构要素的协同育人机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中。

3.精准挖掘思政元素,有机融入教学全过程。第一,围绕单元主题挖掘恰当的思政元素。通过调查发现,目前国内体育类高职院校所使用的公共英语教材虽略有不同,但大体都涵盖“个人与国家”“饮食文化”“体育与健康”“求职和面试”等几大主题。可以根据单元主题,挖掘对应的思政元素,具体见表1。比如在“体育与健康”单元主题中,可以挖掘的思政元素有:①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以健康为根本”的健康观及其关于体育工作的重要论述;②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掀起体育健身热潮的社会热点话题。第二,援引党政文件进行重点词汇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汇也会出现在党政文件中,可以引用党政文件中的相关语句作为例句进行词汇教学。例如cough(感冒)、symptom(症状)等相关词汇与2020年经历的新冠肺炎疫情紧密相关。2020年4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中提出:新冠肺炎无症状感染者指没有发烧和咳嗽等症状、新冠病毒检测呈阳性的人[5]。(Asymptomatic COVID-19 patients refer to those who do not show any symptoms, including fever and cough, but their tests for the novel coronavirus are positive.)教学中可以进一步引申话题,赞扬医务工作者的奉献精神,以及中国在这次战“疫”中取得的巨大成就,不但增加了词汇学习的厚度,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思政教育、价值引领也润物细无声地融入到教学中。第三,在跨文化对比中切入课文篇章理解。在跨文化对比中融入价值引导,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课文篇章中蕴含的西方文化理念、习俗,可以运用文化对比的方法进行思辨性解读。与西方文化相对的中国文化元素往往涉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于体育职业教育来说,中华传统体育文化元素可以重点挖掘。通过对比解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中西文化的异同进行思考、思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第四,精选网络思政素材充实课后作业。课后作业可以布置学生阅读“学习强国”中“头条英文播报”,浏览《中国日报》英语点津网页等,摘取其中富含思政元素的句子或语段让学生完成翻译作业。此类课后作业可以与上述单元主题、词汇讲解、篇章理解的课堂教学形成“课内+课外”思政教育格局。

表1 体育类高职院校英语课程单元主题思政元素示例Tab.1 Sample of ideologically political elements for each unit in English course

4.积极创建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库。挖掘新鲜的思政素材、创建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库,是体育类高职院校英语教学实施课程思政的必经之路。挖掘获取思政元素教学资源的途径很多,包括党政文件、国家领导人重要讲话、时政要闻、双语资讯以及传统体育文化相关资料等。在创建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库时,可以设置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中国文化、中国道路、中国外交、中国制造、跨文化对比、中国体育传统文化、本土文化等几大模块,具体见图1。因为是英语课程,所以设置“跨文化对比”模块;“中华体育传统文化”模块体现体育院校特色;“本土文化”体现地域特色,比如笔者所在的是福建院校,特别设置“八闽文化”。此外,还可以根据所在院校设置体现学院特色文化的思政板块。

(三)谨防两个方面的误区

在体育类高职院校英语课程思政教育中,有两个方面的误区需要注意防范:一方面,德育教育的渗透与实践要以教材内容为依据,自然合理、有感而发、有的放矢地进行价值引领,绝不能毫无根据地生硬植入[6];另一方面,作为综合素养课的英语课程是隐性育人,应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这与显性育人的思政课不同。英语课程不能喧宾夺主,不能取代思政课在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地位,即英语课可以有“思政味”,但不能上成“思政课”。

三、体育类高职院校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实施范例

英语课程思政建设最终的落脚点是教学的设计与实施。以目前国内不少体育类高职院校正在使用的英语教材《新技能英语基础教程》的第二册Unit 4为例,对英语课程思政元素融入的教学设计及实施加以呈现。

(一)教学设计明确思政目标

在实施具体教学之前,首先确定本单元的教学目标。Unit 4的主题为“Fashion(时尚)”。除了常规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之外,要增设一个特色内容——思政目标,有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的放矢,避免“两张皮”和生搬硬套,见表2。

表2 Unit 4总体教学设计Tab.2 Design of overall teaching for unit 4

(二)教学过程及方法

教学过程由课前任务、课中活动和课后拓展三个阶段构成,以任务驱动、小组合作学习和线上线下混合式等教学方法为主。在90min(2课时)时间分配上,课程导入(Lead-in)10min,词汇学习20min,听说训练20min,读写训练30min,随堂作业5min,另外有可供教师根据课堂实际情况灵活掌握利用的5min“留白”时间。

1.布置课前任务(Before-class activities)。课前任务一定要根据学情实际来设计。课前可以为学生布置两项任务:(1)思考:What is fashion?时尚是什么?(2)阅读“飞跃”品牌的发展史,绘制“飞跃”品牌发展的时间轴,并思考:飞跃为什么在国外受到欢迎?对于思维活跃、动手能力较强的体育生而言,绘制“飞跃”品牌发展的时间轴难度不大。

2.实施课中活动(In-class activities)。(1)课程导入(10min):教师围绕课前任务对学生进行提问,引导给出“Fashion(时尚)”的定义和理解,并让学生展示“飞跃”品牌发展的时间轴。通过这一环节让学生知道时尚涉及衣着、打扮、饮食、行为、消费甚至情感表达、思想方式等各个方面,为接下来的词汇学习做铺垫;(2)词汇学习(20min):先听录音学习necklace、sunglasses、cap、handbag、earrings等外在时尚元素表达的词汇,然后让学生从教材Section II列表中选出他们认为最能体现时尚的五个因素,就学生的选择展开讨论,引导学生对于attitude、idea、 way of behavior的理解,提升时尚认识的广度和深度。有以上内容做铺垫,很自然引入本单元的第一个“思政点”——2020年最受关注的新冠肺炎疫情。当下抗“疫”最美的时尚是那些“逆行者”的身姿,是全副武装的医护人员和建设者们,是口罩下中国民众一双双抗击疫情的坚定眼神。可以选取包含“抗疫”一线医护、钟南山、体育明星等的图片或短视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审美观;(3)听说训练(20min):选取体育生非常熟悉的华裔篮球明星林书豪怒怼美国政客这一素材作为本单元的第二个“思政点”。美众议院共和党少数党领袖凯文·麦卡锡不久前在一条推文中使用“中国冠状病毒”一词,遭到@Jeremy Lin林书豪怒怼:In times of crisis we want our leaders to inform with facts and unity, rather than division. The comment is racist and disappointing…your defense of the word usage is ignorant. There are heroes globally fighting against the virus, so pls don't simultaneously promote the sickness of racism.(危机时刻,我们希望有关领导人能用事实说话,团结而不是分裂。这是种族主义言论,令人失望。你对使用这个词的辩护是无知的。全世界都有抗击病毒的英雄,请不要推波助澜种族歧视的恶疾。)此外,林书豪还宣布自己的基金会向武汉捐赠100万元人民币,个人也将捐出15万美元。网络上有关于林书豪怒怼美国政客的大量音视频资料,可以作为听说训练的素材;(4)读写训练(30min):要求学生完成两项任务:①Read and Learn,文章通过“飞跃”品牌来介绍时尚的变迁,阅读文章学习词汇、句法。②Around the world,每个小组一个品牌段落,提炼中心句,讨论国际品牌受欢迎的原因。这里可提取出本单元的第三个思政点:精读品牌故事,认同中国制造。可引用的素材有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制造”的重新定义和李克强总理2016年、2017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工匠精神”和“品牌中国”方面的阐述。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5月考察河南时提出: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建设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中国制造转型升级作出重要论述。人们可以从中发现突围破局之路,体会中国制造被赋予的新的时代定义。正如英国广播公司记者的感叹:“中国已经不再是那个只能批量生产他国创新产品的国家了。”Just as a BBC reporter complimented : “China is not just the factories that churn out other people’s stuff.” )

3.课后适当拓展(After-class activities)。课后拓展可以引入“时尚”召唤“工匠”,作为本单元的第四个“思政点”。让学生完成两项任务:一是查找整理乔布斯与马云的穿衣特点,感受和对比二者的时尚观;二是观看徐立平的视频,感受在导弹上雕刻火药的航天人献身科学、报效祖国的更深层次时尚之美。

总之,本单元运用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任务驱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法,让学生通过课堂活动了解和掌握有关时尚用语的英语表达,帮助学生体验美和时尚,塑造积极向上的审美观、时尚观、价值观,提高学生表达、扩展、思考的逻辑能力,增强交流意识、掌握交际策略,崇尚中国制造和中国品牌,领悟“工匠精神”,引导学生的文化自觉意识,增强文化自信,争做新时代的“中国工匠”。

四、结论与建议

美国学者劳厄说:“教育,无非是一切已学过的东西都忘掉之时,仍然留在你心中的那些东西。”其中的“那些东西”就是贯穿在我们思维中的信仰、理想、价值取向、人格模式和审美趣味,即人文精神[7]。这是从教育目的角度对课程思政教育功能的独到论述。

当前正处于“一带一路”倡议实施的关键阶段,立足我国国情,切实发挥英语课程的思政教育功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新时代教育的必然要求。“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体育类高职院校英语课程思政教育教学,要求教师不断进行自我革命,跟上时代步伐,牢记“立德树人”使命,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努力培养具备扎实专业知识与外语技能、具有优秀思想道德素养的复合型人才。

实施体育职业教育公共英语课程教学的课程思政工作,是一个不断深入、精进和完善的过程,要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一是要进一步发挥思政课教师的引领作用,与英语专任教师共建课程思政工作坊,共同挖掘对人才培养起核心支撑作用的育人要素,如民族文化自豪感、职业文化、工匠精神及体育领域跨文化、传统文化、地域特色文化等;二是围绕挖掘出的育人要素,进一步加强案例库和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三是处理好教学设计和学时安排,不能弱化英语教学的深度、难度和广度。

猜你喜欢
体育类英语课程思政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及实践路径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2020年在晋招生高校体育类专业录取统计表
科学素养视角下的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公共英语课程改革研究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体育类高校学生党支部优化建设研究
2018年部分院校体育类专业在晋招录信息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高校体育类舞蹈专业学生的体能特点及训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