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趣·诵读·拓展

2021-05-17 03:02余李妹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21年4期
关键词:古诗文教学激趣诵读

余李妹

本文是阳江市市级课题《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高中阅读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编号MS201918的研究成果之一

摘要:高效、有活力的教学课堂要求教师在课堂上优化各种因素,利用最有效的方法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从而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然而,我们不得不承认,现今的古诗文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着课堂气氛沉闷、教学低效等问题。在“高效有活力的教学要求”和“沉闷低效的教学现实”的博弈中,进行古诗文教学策略探究,转变教学理念和优化教学方法,打造高效有活力的古诗文教学课堂势在必得。

关键词:古诗文教学;激趣;诵读;拓展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1)04-0017

现今,古诗文教学存在着课堂气氛沉闷、教学低效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在教学内容上,教师过于注重以高考知识点为中心,课堂上一味生硬地强调古诗文的字词意义和语法,淡漠古诗文的人文价值和情感意义。二是在教学形式上,教学模式程序化,以教师为中心,向学生灌输式地传授古诗文知识,忽略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参与度和学习内驱力,使得学生只能统一地、单向地接受教师的灌输。基于上述教情和学情,我们可以在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两方面进行有的放矢的策略探究,优化教学方法,打造高效有活力的古诗文教学课堂。

一、激趣引导,激发学习内驱力

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教学中,如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让学生志于学、乐于学,教学会取得较好效果。语文味交流流派创始人程少堂先生曾说:“做人要老实,上课要狡猾。”教师如果能在古诗文的教学过程中“狡猾”地巧设悬念,巧妙地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让学生乐于跟着教师的思路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将能有效地提高古诗文的课堂教学活力。

1.巧设导入悬念,走好课堂第一步

常言道:“好的开端,意味着成功了一半。”教师如能在课堂起始时巧设导入型悬念,快速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那对课堂的开展无疑起着奠基作用。对于导入型悬念,教师可结合古诗文的作者、写作背景、题材、知识点等,借助故事、音乐、诗画等载体,设计各种形式的“导入型悬念”。

如,浙江绍兴鲁迅中学林忠港老师在教授《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时,根据古诗文内容采用“以图文对照法”设置悬念:上课伊始,林老师展示程宗元先生的《侍坐》图,让学生根据画中人物神态和文本内容分别推断图中哪个是孔子、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1]林老师以图文对照法设置导入悬念,优化了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让学生在画作的牵引下,精读文本,以画解文,极大地调动了学生探索的兴趣。

2.活用过渡型悬念,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究

高效的课堂教学,“不在于全盘授予,而在于相机诱导”。教师的任务是指引学生获取知识,而不是单纯地为学生传授知识。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恰当地设置悬念,让学生跟着教师所设的悬念去思考、去探索。

如,在《烛之武退秦师》的教学中,笔者设置了以下过渡型悬念:(1)秦国为什么进军郑国?当时的情形是怎样的?(2)刚开始烛之武答应去见秦穆公吗?(3)郑国国君是如何说服烛之武的等等?这一系列过渡型悬念的设置,不仅能帮助教师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保持充沛的精力完成整节课,还能让学生紧跟着教师的思路展开思考,层层逻辑推进,挖掘文意及文章的深层内涵。

二、注重诵读,“言”与“意”并重

在教学实践中,可以灵活地采用“階梯式”朗读,让学生逐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掌握。

第一步:让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

第二步: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朗读,如:1.对某些字词句进行反复朗读,以起到情感的强调作用;2.让学生对文中人物的语言和动作进行朗读与表演。进行创造性朗读的目的是激发学生诵读的动力,帮助学生更深刻地掌握一些字词句和理解人物的性格与情感。

第三步:让学生在掌握文章的内容与情感后有感情地配乐朗诵,读出抑扬顿挫,在诵读过程中接受古文化的洗礼。

第四步:对于需要背诵的文章,可以设计一些小活动来激发学生速记与背诵,如小组竞争赛、男女对抗赛、擂台争霸赛等。

如,在讲授司马迁的《鸿门宴》时,笔者曾让学生分角色朗读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庄不得击)这一片段,并要求学生对段内的动作描写(“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等)配以动作表演。段中的动作描写是需要掌握的知识点,让学生朗读和表演有利于加深他们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也能帮助他们理解人物的形象。

三、拓展探究,古诗文与现实相交

古诗文的课堂教学之所以沉闷,是因为教师在课堂上一味生硬地强调古诗文的字词意义和语法,淡漠古诗文的人文价值和情感意义,割裂了古诗文与现实的交接。在教学中,应规避这两个教学弊端。

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是“文化传承与理解”。德国教育家布列钦卡也说过:“教育是一种影响,是一种传递人类文化财富的过程。”文言文作为语文学科教学的载体之一,其包含着“文学”与“文化”两方面,其中所蕴含的人文情怀、人生道理、理想抱负应是语文教育不可或缺的要素。如,《荆轲刺秦王》一文中,荆轲身上所闪烁的古代侠客“侠、忠、诚、信、武、智”英雄情怀;《劝学》《师说》《送东阳马生序》等文中所传达的“爱学、敬学、会学”思想;《游褒禅山记》一文中所蕴含的“成事者要志、力、物三者合一”的人生哲理。文言文所蕴含的这些“思想与情怀”宝藏,不应在教学中缺失,而应成为育人的载体,引导学生去领悟、去传承,如此,古诗文的教学才不会缺失“温度”,也才不会与现实割裂。

尽管古诗文离我们“很远”,但如果教师能在课堂上优化各种因素,利用“激趣”“诵读”“拓展”等有效的方法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引导学生跟着教师的思路及方法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将能打造出高效有活力的古诗文教学课堂,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何泗忠.语文悬念教学法[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7.

(作者单位:广东省阳江市广东两阳中学529600)

猜你喜欢
古诗文教学激趣诵读
古诗文教学对培养人文素养的思考
如何培养学生在学习古诗文中入情入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激趣 导思 引探
浅论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古诗文教学的利弊
如何提高文言文课堂教学的几点策略
小学经典诗文诵读与积累的实践与思考
初中政治课的“激趣”研究
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从“意会”走向“言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