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探讨

2021-05-24 01:02王华平
南北桥 2021年8期
关键词:阅读理解初中语文教学

王华平

【摘    要】人与人的沟通都是建立在良好的互相能沟通理解的基础上,如果连对方说的话都不能理解,谈何沟通?因此,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除了学习汉文学,更重要的是获得理解学习的能力。本文将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进行相关探讨。

【关键词】初中  语文教学  阅读理解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08.190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最新发布的新学期教育教学工作“全面提升教育质量,确保一个都不能少”的新要求,以推进课堂转型为核心,整体推进基础教育育人方式转型、教师成长方式转型、教育评价方式和学校管理方式转型等理念,各学科都进行了一定的深化改革。

在语文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能力就是阅读理解。不仅如此,在各门学科中,阅读理解能力都至关重要。只有理解清楚题意,读懂题干,才能又快又好地解题。而在日常生活与人沟通过程中,更是对阅读理解能力提出高要求。目前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上,仍然存在一系列问题有待解决,因此,本文对此进行了研究和讨论。

一、理解把握语文阅读教学理念及教育意义

语文阅读教学理念旨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爱。语文课程通过指导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积累丰富的语言,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沟通能力等。语文具有强烈的熏陶感染作用,初中语文教师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语文课程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需求,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初步获得现代化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二、初中语文阅读理解教学板块的不足之处

(一)不了解学生薄弱之处,没有统一教学侧重点

许多教师讲课泛泛而谈,让人不知所云。学生理解能力不同,对于文章的语意把握也不尽相同。正所谓“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是很多教师并未把这种差异放在心上,讲课时仍然统一教学,只管讲自己的,而不去关注学生的反馈。大多数学生根据教师的讲解,纠正答案后就不去加深理解,闲置一边,下次练习时仍然按照自己的理解作答,导致成绩分数无法提高,自信心受到打击,失去学习阅读理解的兴趣,如此恶性循环,最终导致学生彻底失去对语文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

(二)一味参照标准答案,限制学生自主想象能力

教师讲解阅读理解时一味参照标准答案,生搬硬套,强行给学生灌输既定的答案。而在批阅试卷时也是按关键点给分,有的学生为了高分,会去研究答题套路,从而养成一种固定的思考方式。但这种方法无疑抹去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限制了学生随意发挥的自由,遏制了学生的创作力。从大多数实际例子不难看出,很多在文学史上有造诣的人都是保有丰富想象力和极高创造力的人。语文作为一门开放性学科,不应该有既定的答案和注解。

(三)讲解过程没有层次,重点不突出,条理不清

有些教师在自己的授课过程中可能都未弄清楚课程讲解的目的。备课不充分,对阅读理解不够透彻,仓促为完結教学任务而授课。可想而知,一个自己都未理解的内容在跟别人的讲述过程中会有多么混乱。讲课没有层次,条理不清。

三、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探讨分析与合理应用

(一)准确抓住学生不足之处,有针对性地辅导,突出重点

轻重分明是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关键,如何做到重点知识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透彻,不重要之处轻描淡写地带过即可,这是初中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需要着重关注的地方。如对文章体裁、文章概括、层次划分、写作手法等方面还掌握不够的学生,教师可以专门利用一节课进行讲述。准确分析学生的不足之处,要求教师有足够的细心和耐心。因材施教,才能突出重点,一一突破。课后作业可以分批布置,不让所有学生都做同样的作业。教师也可将精力分出着重点,对底子薄弱的学生重点关注。同时注意引导学生学会积累素材的习惯,鼓励学生多阅读质量高的书籍,定期书写观后感,在日积月累中积累阅读理解的能力。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就是要达到这样一种熟能生巧的目的。

(二)以标准答案作为参考,保护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标准答案之所以称为标准,说明这个答案有它的道理和合理性。而语文试卷上我们往往能看到“该答案仅做参考”的字样,说明这类题目并不要求所有学生的回答都跟答案一样。有些学生的答案属于所谓的“天方夜谭”,但这正是他具有想象力的证明,教师不能仅用一个鲜红且赤裸的分数对其进行否决。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尊重学生不一样的答案,保护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三)提前备课,提前做好准备,理清自己的解题思路

套路得人心,但纯粹依赖套路的方法不可取。教师可以向学生传授解题方法,但一定要提醒学生,只有自己掌握方法才是“王道”。教师讲课前充分做好准备,不要出现学生提问自己却解答不出来的尴尬局面。教师讲课时要注意条理性,可以采取拟提纲、标注段落、标注小标题、思维导图、划分层次等方法,既能帮助自己理清思路,也能让学生便于理解。而且在讲述过程中注意补充拓展,不要只是局限于课本。

综上所述,在某种程度上说阅读能力决定了一个人终生学习的能力,它并非简单指能够阅读文字材料,而是包含思考能力、收集信息能力、逻辑思维能力、阅读图像能力、数据处理能力、反思推理能力、总结能力等诸多方面。阅读理解在试卷组成中占据较大比重,因此需要重点掌握。阅读理解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需要花费长时间来学习并掌握的技能,教师需要做到多督促、善引导、勤勉励。

参考文献

[1]张琳.漫谈新课改下初级中学语文教学的不足之处及改善对策[J].读写算(教师版):素质教育论坛,2016(48):177.

[2]李尊钊,杜甲芝.新课标下如何指导学生写好读书笔记——“临沂市初中大语文教育”经验总结之一[J].赤子,2015(06).

猜你喜欢
阅读理解初中语文教学
新高考改革下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微课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导学探究
刍议英语阅读理解讲评课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学管理目标研究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