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高校土木工程生产实习改革与实践

2021-05-29 01:13陈建伟杨志年武立伟
关键词:顶岗校友工科

王 宁,陈建伟,杨志年,武立伟

(华北理工大学 建筑工程学院,河北 唐山 063210)

引言

2017年2月,教育部发布《“新工科”建设复旦共识》,“新工科”概念由此而生。随后,教育部高教司又发布了《关于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新工科”建设行动路线》等重要文件,对“新工科”的具体研究与实践提出了行动日程。《通知》(教高司函〔2017〕6号)中明确指出:国家的快速发展对“工程科技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迫切需要加快工程教育改革创新”,新工科的研究和实践要围绕工程教育改革的“新理念、新结构、新模式、新质量、新体系”开展。由于不同高校的定位和服务对象都有所区别,为了更好的推进新工科建设,把全部高校分成三个组开展工作(即:工科优势高校组、综合性高校组和地方高校组)。相比前两组,地方高校组学校众多,学生数量巨大,是新工科建设的主体部分。

土木工程是工科专业中对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影响最大的专业之一,据2019年上半年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建筑业生产总值占国家总GDP的22.5%以上[1]。因此,建设好土木工程专业对支撑国家经济快速发展尤为重要。

土木工程专业注重培养学生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即注重学生工程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其成为合格的工程应用型人才[2]。工程实践是促进理论知识升华为综合应用能力的媒介,因此,要推进新工科建设,实践教学必须受到重视。目前,传统的土木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在实践教学方面存在一些不足。据2003年的统计数据,我国工程师总人数那时就已经超过美国两倍,但是达到国际标准的工程师却不足总量的10%[3]。究其原因,一方面主要是我国许多高校在工科教育中仍然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导致实验设备不能满足要求,学生工程实践训练不到位;另一方面是许多企业考虑自身利益,担心生产质量和安全问题,不愿接收新生实习,从而造成学生缺乏实战性训练的机会。因此,推动传统土木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向“新工科”模式转变,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以保障实践效果就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地方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现状

地方高校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主力军。随着地方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我国实现了真正的“大众化”教育(毛入学率15%~50%为大众化教育阶段[4])。在扩招的过程中,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各个高校相继重新调整了自己的办学定位,并确定出适合自身发展的目标和战略,位列其中的地方普通高校也是如此[5]。但是,在调整的过程中,地方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在实践教学的组织和实施方面或多或少出现了一些问题。

土木工程专业三类实践环节(实验、实习、课程或毕业设计)中的实习,在招生规模扩大的情况下相对较难实施。实习一般分为:认识实习、工程地质实习、测量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对于除生产实习外的四类实习,采用教师讲解和学生参观并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还基本能够实现教学目的。但是对于生产实习,无论集中实习还是分散实习,都遇到了较多问题。以学校组织的集中实习为例,由于考虑到实习安全、实习时间(一般4周时间)、影响生产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合作企业不能也不愿意一次接纳太多学生。为了完成实习,大多数的情况下只能采用类似认识实习的方法,即由教师带队参观讲解,这样不可能达到生产实习的教学目的[5]。如果让学生找工地进行分散实习,由于实习期短,企业考虑到利润不愿提供短期岗位培训,因此,许多学生找不到工地,即使找到也无法学到东西。这样就导致一些学生为了获得学分,被迫采用“实习造假”的方式,在实习手册上花钱盖章,这已成了“公开的秘密”,甚至出现了“实习即放羊”的社会污名[6]。

除此之外,与新工科理念相比,传统土木工程专业实习显得过于单一,且重视程度不够,不能结合产业和社会的实际发展需要,增强专业教学与产业发展之间的良性互动[7]。

地方高校要实现培养学生工程能力的目的,必须在自身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对生产实习进行改革。目前,一些高校采取了不同的改革措施。如:加深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扩展实习基地数量;利用假期时间,增加实习周期或在实习过程中引入几周的虚拟仿真实训等。

二、华北理工大学土木工程生产实习改革方案

作为地方高校的华北理工大学,在土木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教学方面也遇到了一些地方高校的共性问题,并针对专业自身特色进行了一些改革探索和实践。

(一)依托超星平台,丰富网络教学资源

为了让学生在实习前了解更多实际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教学团队在超星网络平台建立了实习教学资源库,库里包含各类真实工程的设计及施工视频,如:上海中心大厦、国家体育场、孟买机场、美国地铁站等,让学生在实习工作前能够通过网课了解国际著名工程项目的设计及施工过程。每年定期更新施工视频,补充新资源。

(二)增加仿真实训,让学生提前进入实习状态

为了让学生身临其境了解施工现场环境、施工设备及工序等,在实习前的学期增加了一门施工仿真实训课程(1周)。学院建成了2个仿真实训室,能够同时满足72名学生上机(虚拟仿真实训室如图1所示)。课程采用杭州万霆公司的虚拟施工软件,软件界面如图2所示。通过实训,不但能够加深学生对施工工地的了解,还能够提高他们对生产实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图1 施工仿真实训室 图2 杭州万霆施工仿真软件界面

(三)加深校企合作,扩展实习基地

目前,仿真实训还不能代替工地实习,因为它无法完全实现生产实习的目的[8](现场沟通、合作等非技术能力的培养)。

为大量学生找实际工地是地方高校开展生产实习普遍面临的主要困难之一。由于华北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办学时间相对较长(1984年创建),具有校友多、合作企业多的优势,因此,联系实习工地相对来说不困难。

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工地实习机会,华北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与校友企业(河北理工工程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河北冀科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等)共同发起成立“校友孵化器”,旨在加强校友联系和组织建设,整合资源、搭建平台,挖掘校友优势资源,为校企合作铺路[9]。在学院领导和校友的共同努力下,在原有5个实习基地的基础上,又拓展了4个实习基地,为开展长周期的顶岗实习铺平了道路。

(四)以提高学生实习效果为目的进行实习改革

为了让企业工程师把指导学生实习落到实处,需要对目前的生产实习运行方案进行改革,充分考虑企业与学生双方的需求与回报。改革方案如下:

1.充分利用校友资源,优先联系校友工程师作为学生工地导师,校友一般都很愿意腾出时间耐心指导学弟妹们。为了实习能够良性运行,需要给导师提供实习指导费。

2.合作企业为学生提供工地实际岗位,并提供岗位培训。培训后学生需连续工作2个月以上,以满足企业的需求。

3.企业需为学生提供至少50元/天的劳务费和免费住宿。因为延长的2个多月实习期是学生的暑假,大部分学生在假期中都出去打工锻炼挣钱,如果企业不提供此标准的劳务费和住宿,很多学生可能不会考虑参加这样的实习,也就无法达到预期目标。

4.为了保障实习指导效果,需限定学校教师指导的学生数量在6-8人范围内,每个工地导师指导的数量在2-3人范围内,同时增加校内教师的指导工作量。

三、生产实习教学改革实践及保障措施

生产实习教学团队经过与学生和企业不断沟通交流,针对他们不同的需求,形成了对生产实习的改革方案。改革后的生产实习采用两种形式:(一)为了让学生能够在建筑工地进入实际岗位多学习、练习,延长实习周期到3个月;(二)保留传统的4周普通实习(包括分散实习和集中实习)。3个月的实习简称顶岗实习,主要面向直接在建筑类企业就业的学生,其他学生主要参与普通实习。新方案运行步骤如下:

1.以促进“产教融合”,加强“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才培养理念为指导,制定顶岗实习保障文件

2019年,建筑工程学院出台了《华北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等9个顶岗实习保障性文件。其中《管理办法》对实习运行进行了明确说明,顶岗实习指导实行“三师制”:校内指导教师为顶岗实习学生的专业导师,校外指导教师为企业导师,辅导员为职业导师。3位导师在多个角度保障学生的实习效果。

2.实习动员,指导教师与辅导员共同选拔学生

在实习开展前的3个月,土木工程专业生产实习负责人为3年级学生举行2019年度“顶岗实习”宣讲会,会议内容主要设计上述文件的解读,帮助学生提前了解顶岗实习。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填写《学生填写顶岗实习申请表》并选择实习岗位。经过实习指导教师团队和辅导员团队的共同选拔(选拔标准:学习认真,没有违纪记录,同学间口碑好),最终,确定了17名实习学生。

3.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拓展顶岗实习基地

2019年6月-7月,建筑工程学院与河北理工工程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唐山昱邦集团、河北冀科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分别签署了校企合作协议;与河北实丰绿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唐山冀东发展燕东建设有限公司分别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5个企业相继与建筑工程学院共同建立了5个顶岗实习基地。

由于参加顶岗实习的学生超过合作企业能够容纳的人数(平均2-3人/企业),因此,经校友与其它建筑企业协商,另有3个企业(中卓国际建筑设计有限公司、中铁十八局集团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和河北达奥达建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同意接收顶岗实习学生,并按照协议支付学生劳务费(平均每天约60元)。8个公司提供的岗位主要有4类:资料员、制图员、监理员和施工员。

4.学生自主选择岗位,提高其实习参与度

为了保证17名学生顶岗实习的学习效果,让学生在公司提供的4类岗位中进行自主选择。选择前实习指导教师讲解各个企业的概况和各个岗位的职责,并发放《华北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顶岗实习企业信息表》、《土木工程专业XX级顶岗实习预报名信息表》(以下简称《预报名表》)。根据《预报名表》给学生分组,选择相同企业的学生分到同一组(每组约2-5人),选出组长1人,主要负责与工程师、专业导师和辅导员沟通,并每天汇报工作情况。每组学生分派1名专业导师全程指导,每3-4组(约10人)分派1名辅导员和1名教学办教师全程辅导。

5.三位导师共同进行实习质量评价

为了对实习全过程进行评价,需要专业导师、职业导师和企业导师共同参加实习结果评价。企业导师主要考核:出勤情况、职业素养、工作态度、敬业精神、岗位技能、完成任务情况、协作能力、创新意识、遵纪守法等9个方面,成绩分为5个等级,90分及以上是优秀,80-89分为良好,65-79分为中等,60-64分为及格,其余为不及格;学校的专业导师及职业导师共同参加答辩,填写考核表,给分等级也分为5级。

6.实习情况反馈及持续改进

为了及时了解学生和企业工程师的反馈意见和建议,向实习完的学生发放《华北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学生顶岗实习调查问卷》,同时电话联系企业工程师获得反馈信息。专业导师与职业导师在实习进行中及实习结束后向实习组做两次实习情况进展汇报。学生组长负责收齐调查问卷并提交给实习组教师,同时提交一份《XX小组XX企业实习情况说明》,主要包括:企业对学生的管理情况及实习工作与生活条件等情况说明。与此同时,专业导师提交《顶岗实习巡查记录表》。实习负责人收集并汇总信息,在学期结束前提交学院实习总结报告。

针对反馈问题,学院教学院长和实习负责人召集相关教师并邀请部分企业工程师共同讨论解决方案。

绝大部分学生对实习的整体反馈很好,建议此类顶岗实习继续开展下去。1名学生建议增加施工岗位数量,因为毕业后从事施工的学生比例高;1名学生建议尽量不要安排学生到非实习基地的公司实习,因为遇到问题交流沟通不方便。这些建议都已经被采纳并通过与企业协商成功解决。

企业工程师的反馈普遍较好,对16名学生的评价是优秀,1名学生良好,都希望以后再选派学生来企业做顶岗实习。

四、结论

“新工科”的核心定位是人才质量。为了培养实践能力强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我校土木工程专业在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基础上对各类实践课程进行了改革。其中,生产实习是土木工程专业实践课程中时间最长且投入师资最多的实习课程,因此改革投入了较大资源,在原有实习项目基础上增加了为期3个月的顶岗实习、仿真实训和网络课程。参加顶岗实习的学生都觉得收获较大,希望继续开展;企业工程师也都觉得学生能够为企业创造效益,支持后续顶岗实习。

猜你喜欢
顶岗校友工科
“新工科”和OBE模式下的车辆工程实践课改革
新工科背景下计算机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探究
学习校友大名人 争做校园小名人——澄江中心小学以校友大名人引领校园小名人成长
新工科背景下项目推动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新冠疫情影响下汽车学院顶岗实习现状分析与对策建议
香港服装学院专场发布
校友风采
高职学生顶岗实习教学质量监管体系研究
天津大学:成立全球首个新工科教育中心
“互联网+”校友资源开发探索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