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培养中高端装备制造业高技能人才策略研究

2021-05-31 21:58王方平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1年4期
关键词:贵阳市高技能高端

王方平

[摘           要]  为了贯彻落实贵阳市十届五次全会精神,满足《中国制造2025》战略對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需求,针对贵阳市中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需求,分析贵阳市中高端装备制造业产业链岗位需求,通过实地调研、产业研究、专业打造、岗位能力分析、人才培养方案建设、课程体系构建、创新创业平台搭建等,全方位为贵阳市中高端装备制造业服务。本研究是解决贵阳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装备技术军民融合、“两化”深度融合的人才储备需求,是建设公平共享创新型中心城市的战略需要,项目的实施可为贵阳市的“一品一业、百业富贵”发展战略和大力发展中高端制造业奠定人才基础。

[关    键   词]  装备制造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04-0226-02

一、研究背景

(一)创新型中心城市建设人才支撑

贵阳市创新型中心城市建设,“双创”人才是支撑,而当前的职业教育受体制、机制等因素制约,高技能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中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发展需求侧在专业、质量、技能、素养和创新上还不能完全适应,“两张皮”问题表现突出。职业院校与企业之间缺乏协同创新科研平台,高职毕业生“就业难”、企业“招工难”,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脱节,职业院校师资队伍结构单一,企业经验不足,创新能力不足。因此,需要对中高端装备制造业需求的高技能人才进行培养,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为贵阳市创新型中心城市建设提供人才保障。

(二)装备制造业人才需求旺盛

我国装备制造业存在大而不强的客观事实,正面临着西方发达国家优质制造业加快回流和东南亚国家具有更加低成本劳动力的双重压力。在由“大”转“强”、由“制造”到“智造”转变的过程中,需要大批能够理解、弄通、管理高端制造的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根据《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对十大重点领域制造业人才需求预测,至2025年新一代高新技术人才缺口将突破950万人,产业发展迫切需要大批传承工匠精神、具备精湛技艺的制造业拔尖技术技能人才。通过本课题研究,加大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力度,培养更多中高端装备制造业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

二、研究意义

本课题的研究是为了贯彻落实贵阳市十届五次全会精神,满足《中国制造2025》战略对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需求,通过产教融合培养中高端装备制造业高技能人才策略研究,满足贵阳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装备技术军民融合、“两化”深度融合的人才储备需求,是建设公平共享创新型中心城市的战略需要,可为贵阳市的“一品一业、百业富贵”发展战略和大力发展中高端制造业奠定人才基础。

1.有助于积极推进贵阳市中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激发“贵阳智造”发展新活力,大力发展中高端装备制造业,打造“贵阳智造”竞争新优势,同时,为政府有关部门了解贵阳市制造业对高技能创新人才的需求,制定贵阳市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引进、开发、培养政策提供参考。

2.有助于职业院校制造类专业教育教学改革,根据贵阳市中高端装备制造业需求的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围绕装备制造业全产业链、创新链的新要求,改革职业院校制造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动态调整专业设置,通过校企融合积极开设理实一体化课程,构建专业课程、通识课程、实践课程相结合的多元化、开放化课程体系。

3.有助于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改革,建设适应贵阳市中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的理实一体化教学体系,课程中不断融入企业一线的生产内容,使职业院校学生除具备专业技能的广度、深度以及实操能力外,还具备一定的创新创业能力,使学校培养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满足企业生产技术的发展,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三、中高端装备制造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高技能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中高端装备制造业需求侧“两张皮”的问题

当前的职业教育受体制、机制等因素的制约,高技能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中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发展需求侧在专业、质量、技能、素养和创新上还不能完全适应,职业教育与人才需求、中高端制造业需求之间还存在着一些脱节问题,学校设置的专业重复率高、水平差异大、标准不一、课程体系不健全、同质化严重,而新的专业结构没能及时跟进中高端装备制造业产业调整,存在高技能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中高端装备制造业需求侧“两张皮”的问题。

(二)职业院校与企业之间缺乏协同创新科研平台的问题

由于政府主导作用不突出,多方协同的壁垒明显,企业参与动力缺乏,学校办学现状的限制,长期存在体制、机制束缚,形成封闭、分散、低效的协作格局,职业院校在科技创新方面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十分薄弱。难以激发和提高中高端制造业参与职业教育教学过程的积极性,企业在新品开发和技术革新时很难得到学校的理论支撑。

(三)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脱节问题

高等职业院校承担着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新兴产业体系建设的人才供给责任,但原有体制下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并未跟上地方产业、行业改革和创新发展的潮流。高技能人才培养供需不契合,人才技能水平与产业、行业需求脱节严重,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脱靶”现象存在,高端技术技能人才极度缺乏。在新的形势下,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脱节问题越来越尖锐。

(四)职业教育创新能力不足的现实问题

科技创新是当前职业教育的“短板”,职业院校很难获得上级科研项目,教师很少参与项目开发,融入企業“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的技术创新活动机会较少,从而导致职业教育教学内容滞后于企业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发展的需求,知识结构不合理,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严重脱节,实践教学与企业实际应用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四、产教融合培养中高端装备制造业高技能人才策略

(一)构建“政府+园区+支柱产业+专业”的办学模式

为了充分发挥政、校、行、企四方的优势,体现职业教育为社会、行业、企业服务的功能,创新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打造集教学、培训、鉴定、科研、生产性技术服务五位一体的职业技术教育平台,为了满足园区支柱产业人才需求,新开设了机械制造与自动化和汽车检测与维修两个新专业,企业与学校共办专业,将课堂设到了企业,构建了“政府+园区+支柱产业+专业”的办学模式,解决了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两张皮”的问题。

(二)建立“校中企+园中校”的“双重主体”育人机制

通过引进制造类生产企业入校,同时将分院入驻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编制教材、课程教学,学生入学即就业,毕业即工作,推进了职业学校和企业深度融合、与中高端制造业联合、同经开区联结,全面推行了现代学徒制、企业新型学徒制和“双导师”联合培养制,推动了学校招生与企业招工同步推进,校企育人“双重主体”,学生学徒“双重身份”的人才培养模式,解决高职毕业生“就业难”和企业“招工难”的矛盾问题。

(三)集聚“大国工匠+企业技术能手+大师+名师”的专兼职教学科研团队

分院集聚省内外装备制造业“高、精、尖”人才100余名,包括大国工匠、航天科工企业技术能手、本科院校教授博士团队、省级技能大师、教学名师、优秀教学团队、省级技术能手、企业高工等人才。以上人才作为装备制造分院的专兼职教师,作为校内专任教师的导师,承担部分专业课程教学,从而夯实了各专业的教学力量,破解了职业院校师资队伍结构单一、企业经验不足的教学难题。

(四)促成以科研项目为“融合济”的科技研发

以贵阳市产业技术研究院、贵阳市数控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贵州省制造业新材料研发及应用协同创新中心为技术创新平台,与多家企业产学研合作,获得了国家、省、市科研项目多项,主要代表有国家级“绿色印刷技术在包装产品中的应用”、省级“农优土特产礼品包装盒智能化绿色云印刷工艺及配套设备研究”、市级“高端装备薄壁零件数控加工技术研究”等一批科研项目,搭建师生和企业、社会沟通的桥梁,在课堂教学、实训教学、社会实践、顶岗实习、毕业设计和科技创新等方面,将企业科技创新、技术需求、岗位技能融入课堂创新、实训创新、科研创新与创客空间等多维度的多域创新,教师下企业将学校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服务于企业的新品开发和技术革新,使高职教育与企业生产突破原有的“模式孤岛”。

(五)立德树人,工匠进校园筑就“现代工匠”成长之路

通过“大国工匠工作室”,为师生宣讲在航空航天设备研制过程中的精益求精精神,传承三线精神和工匠精神。引进航天科工技能大师、技术能手为“种子导师”建技能大师工作室,选派专业教师到企业以典型工作案例、“疑难杂症”为主要内容跟师学艺。校内实施“辅导员+班级导师”制,选聘副高以上职称、行家、专家担任班导师,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校内建成“大国工匠”工作室,营造企业文化,将大师的成长历程编制成册,进入教材、植入课堂、融入实践。组织劳模“工匠进校园”活动,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爱岗敬业、精益求精、开拓创新”的理念。

参考文献:

[1]魏利斌,周晓萍,万芬奇,等.太仓市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发展的探索研究[J].江苏科技信息,2019(35).

[2]谭春风.湖南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研发投入与创新绩效的实证研究[J].品牌,2015(8).

[3]朱旭.创新视角下装备制造产业政策功能性转型路径探讨[J].中国集体经济,2020(6).

[4]武光.新工业革命时代中国智能装备制造产业发展研究:基于文献的分析[J].党政干部学刊,2020(3).

[5]成都发布关于促进装备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J].产城,2019(11).

[6]朱涛,吉智.徐州装备制造产业与高职院校专业群互动发展的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4(1).

[7]郭树涵.装备制造产业基金 信心背书的投资热土[J].装备制造,2009(5).

[8]“装备制造产业发展论坛”在我校举行[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11).

[9]王伟光,吉国秀.沈阳装备制造产业自主创新模式选择与支撑政策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07(6).

[10]卢昌崇,李宏林,郑文全.辽宁装备制造产业集群的解析与重构[J].经济管理,2005(23).

编辑 鲁翠红

猜你喜欢
贵阳市高技能高端
夕阳下的鸟影
盐城市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现状分析
跟踪导练(四)
山西老年大学到贵阳市开展校际交流
The Role of Teacher , Learner and Material in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
高端水进入红海市场
微趣图
高技能人才工作实践与探索
浅议石油企业高技能人才培养
福州升值最快高端物业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