叹词“啊”的预期性感叹表达

2021-06-02 02:05
关键词:主观性话语预期

赵 敏

(上海外国语大学 国际文化交流学院,上海 200083)

一 引言

预期范畴在语篇表达以及话语交际中,具有话语—语用层面的含义及用法,反映交际双方的言语行为和人际关系,有主观性和交互主观性。吴福祥[1]是我国较早进行汉语反预期研究的学者,之后国内汉语学界从不同视角对反预期表达进行了大量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谷峰[2],陆方喆[3],单威[4]等对反预期进行了综述性以及宏观上的研究;季承[5],陆方喆、曾君[6]等将反预期与教学结合起来进行研究;万光荣、余承法[7]是较早对反预期程度进行量化研究的;目前研究最多的是通过某一具体语言现象对反预期标记语进行研究,如齐沪扬、胡建峰[8],李劲荣[9]等。

“啊”具有预期性感叹表达功能,分属于叹词和语气词两大词类,同时也可以作为话语填充词使用。学界从不同视角对“啊”进行了大量研究:翟燕[10],徐晶凝[11]等从语音变体及规范用词方面进行了研究;王珏、毕燕娟[12]等对语气词“啊”的划分问题进行了研究;宗晓哲[13]等从语用功能视角进行研究;邓莹洁[14]等将“啊”与“吗、呢、吧”等语气词进行对比研究。金智研[15],陈振宁、王梦颖[16]的部分内容涉及“啊”的预期性表达研究,但仅对反预期的部分相关内容进行了论述。从现有成果看,大多是对语气词“啊”的研究,关于叹词“啊”的相关研究相对较少;对“啊”的预期性研究也不足,对叹词“啊”的预期性感叹表达进行研究还有一定空间和价值。本文研究叹词“啊”在言语互动中的预期性感叹表达。

本文所有语料均来自电视剧剧本《我爱我家》。“啊”在《我爱我家》中的使用频率非常高,且是情景喜剧,口语化色彩较浓,而“啊”的预期性表达恰恰主要出现在口语中,以日常会话居多。另外,在现实口语中,当“啊”位于句中和句尾时难以听出是叹词还是语气词,因此在对自然口语语料进行转写时会有出入。例句的选择既要表达预期性,又要具有感叹性表达功能。虽然感叹号是表达强烈情感的符号,但只是感叹性表达的一个参考标志而不是必备条件,其使用很大程度上和作者的写作习惯有关,因此,例句的选择不局限于标点符号的使用,主要看表达功能,并参照视频中的语气。例句严格按照剧本原文,包括标点和空格等。

二 叹词和预期性感叹

(一)预期性

“预期”(expectation)即预先期待,是语义范畴,指话语者对一定语境中的人、物、事等相关问题所作的假设、臆断,具有主观性和可协商性。吴福祥根据新信息与预期信息方向的一致性,将信息分为预期信息、反预期信息和中性信息三类,新旧信息方向一致为预期信息,反之则为反预期信息,言听双方没有任何期待的新信息为中性信息。承载中性信息的语言是听话人理解但没有作出主动判断的语言,预期信息和反预期信息是在中性信息的基础上向不同方向的延伸。齐沪扬、胡建锋认为,反预期是相对于参照信息量而言的,首先要有参照预期量,同时还必须与参照信息方向相反,以预期量为标准,信息分为超预期信息和负预期信息两类。陆方喆、朱斌[17]提出了“违预期”的概念,认为违预期包括反预期和偏离预期,偏离预期又包括超预期和不及预期。我们认为陆方喆的划分更全面些,本文借鉴其分类,将信息分为正预期和偏预期两类,偏预期指任何与预期不一致的信息,有对预期信息的完全悖反和部分悖反两种情况,既包括质性的反预期也包括量上的超预期和未及预期;为了区分,我们将与方向以及量一致的信息称为正预期。具体划分如图1所示。

图1 信息的预期性划分

(二)叹词的预期性感叹标记语功能

预期性标记语是话语标记的一种,它隐含被断言内容与语境中的预期之间存在一定对比关系,不是命题内容的一部分,不影响命题的真值价值。其研究始于德国语言学家Heine等于1991年提出的反预期标记(counter-expectation marker),Heine认为人们在言语交流中会使用语言手段将预期性范畴中的预期和反预期两种情况区别开来,反预期标记语是对反预期信息进行编码的话语标记语;而正预期信息则没有标记。谷峰提出反预期标记语包括连词、插入语、副词、语气词等,但没有正预期标记。多数学者认为没有正预期标记,但邱闯仙[18]、吕为光[19]等则通过研究“瞧”和“我说什么来着”证明汉语中有正预期标记。

叹词被认为是人类语言中最古老,也是争议最大的一类词,是话语标记语(discourse marker)。叹词既不具有概念意义也没有语法意义,无法对其进行实词、虚词归类,其存在与否对命题的真值没有任何影响。但是,叹词具有语用意义,是语言表达尤其是口语中不可或缺的一类词,主要用于感叹性表达,抒发强烈的情感,表明鲜明的态度。当现实对象的性质、数量、程度等与言者的知识、经验不一致、与言者预期不相符时,会引起其强烈的情绪情感,从而产生感叹性表达。在这种情况下,言者通常会本能地先说出感叹词,然后再用具体语言对前面感叹词所表达的具体内容进行解释。因此,我们说叹词具有充当预期性话语标记语的功能,且主要体现偏预期性。

三 叹词“啊”的预期性感叹表达

陆方喆、朱斌认为叹词“啊”是反预期标记。表示意外或惊讶是“啊”作为叹词所表示的六种感觉态度之一,其他五种分别为:喜悦或赞叹、悲伤或无奈、提醒或领悟、鄙视和唾弃以及招呼与应答[20]。用作叹词的“啊”表达偏预期性主要通过以下义项体现:ā表示惊异或赞叹;á表示追问;ǎ表示惊疑;à表示赞叹或惊异(音较长)[21]。

从信息来源看,预期可以分为社会共享预期、听话人预期、说话人预期以及听说双方共享预期,分别对应于吕明臣[22]提出的感叹句情感指向的谈话内容指向、对方指向和自我指向;从表现形式看,预期信息可以是明确的命题形式,可以隐含在相关语句中,还可以没有任何语言编码以零形式呈现,且零形式预期信息一般可以转化为某种语言编码形式。在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祈使句四个句类中,疑问句所表达的预期性程度最高,而疑问和感叹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认知关系[23],疑问句也具有感叹性表达功能,且这类句子的预期性感叹表达功能最强。叹词“啊”的偏预期感叹性表达功能主要通过疑问形式体现。

首先,“啊”所表达的信息与受话人预期不符,同时也是对方指向的感叹性情感表达,此时言者对听者预先的看法进行否定和反驳。例如:

(1)和平:昨晚上——偷着啃馒头来着吧你?

志国:啊?(第10集《灭鼠记(下)》)

(2)圆圆:爷爷我先声明一下,您干什么我都不反对,您可千万别上我们学校来当辅导员啊!我们学校辅导员都120多位了!

傅老:啊,你这话倒是提醒了我,教育下一代我是责无旁贷嘛……再说,他们总会自然减员地。(第1集《发挥余热(上)》)

例(1)中受话人和平的预设是志国偷吃馒头了,志国的答语中用叹词“啊”作为偏预期标记,对和平的话语进行否定,表达与和平(受话者)预期不符的信息。例(2)中圆圆的预期是傅老干什么都行,只要不去她们学校当辅导员,而傅老的答语中,用叹词“啊”表示恍然大悟的同时,也对圆圆的预期进行否定,表示教育下一代责无旁贷,要去当辅导员,与听话者预期不符。

其次,“啊”可以表示偏离特定言语社会共享预期,表达内容指向的感叹性情感。社会共享预期也称为社会规约性预期,指某一语言社团中的刻板模式(stereotype),即人们基于客观事实和实践经验所形成的常识和预设。例如:

(3)小张:你放心吧志新哥,我连算命的瞎子老孙都通知到了

傅老:啊?瞎子看电视……

志国:看不见能听一样受教育。(第26集《电视采访》)

(4)志国:哟,那学校能进么?听说那学校那学生嘿,初一就谈恋爱

和平:啊?

志国:初二就非法同居

和平:啊?(第104集《新的一页》)

例(3)中瞎子不能看电视,这是一般社会常识,可是小张却说“我连算命的瞎子老孙都通知到了”,下文傅老用了叹词“啊”表达偏离社会规约的预期信息。例(4)中所提到的初一学生谈恋爱属于早恋问题,属于非常态,更不用说初二非法同居了,这些都是与社会常规所不符的,都与社会常规预期相反;同时也出乎听者的预期。因此,例(4)既与社会常规预期不一致,也与听话者预期不一致。

最后,当表示事实与言说者预先的看法、意见不相符时,表达与说话人的预期不符,这是“啊”用作偏预期话语标记的主要用法,可以具体分为与原有心理期待不符、与原有认识不符以及与原有意图不符三类。例如:

(5)志国:也没什么,就是我们单位啊,那优化组合名单下来了

和平:嗯?都有谁呀?

志国:都有谁?头一个就是我(倒头大哭)

和平:啊?凭什么呀,不成!这得找他们单位领导去,他们能闹我就不能闹啊?我告诉你我闹起来比谁不厉害呀?(第114集《优化组合》)

(6)于大妈:咱们这不是准备这个方便群众的生活呀,解决目前自行车被盗成风的问题,居委会呀,准备盖一个车棚,采取呢大伙自愿捐献,您爸一看呐二话没说就往那认捐表上啊,填了五百

志国:啊,他哪来这么多钱呀?(第14集《奖券的诱惑(下)》)

(7)志国:唱的不好您见笑啊,我们还在家拍戏,我演那个刘胡兰,他演大胡子匪连长,哎哟拿起菜刀照我脖子上就砍呐现在还有印儿呢(撸领子)您瞧,能给个特写么(向镜头使劲伸脖子)

女主持:唉唉,贾志国同志,谢谢您了,谢谢……

志国:啊?完了?……(第26集《电视采访》)

例(5)中“啊”表达了与说话者原有心理期待不符:说话者和平认为志国不会被裁员,但是结果却是志国将头一个被裁掉,与原有心理期待不符。这里说话者和平的预期信息并没有明确提出,而是以零形式呈现。例(6)中叹词“啊”表达的信息与言者原有认识不符,依照志国的原有认识,他爸没有五百元钱,即便有他也不会一下捐那么多。例(7)中叹词“啊”表示与言者原有意图不符,志国原本想要个特写,想继续被采访下去,可是女主持人却打断他并终止了采访。

四 叹词“啊”预期性感叹表达动因

(一)提示新信息和突显信息焦点

叹词可以进一步划分为惊叹词、应对词、提顿词三类(惊叹词指受刺激时,出于本能所发出的没有具体意义、仅表情绪的叫声。应对词指在话语交际中,针对对方意见所给予的回复、反应。提顿词大多由应对词转化而来,在交际中用以引起对方注意,增加表达效果,只起延顿作用,基本没有词汇意义,位置较灵活,可以由言者根据表达需要随意插入)[24],根据基本用法,叹词“啊”可以分别划归到惊叹词和应对词两类中。作为惊叹词的“啊”在实际话语应用中,能标示预期性信息,用来提示新信息,突显话语中信息的偏预期性。言者通过刻意强调新信息、突显偏预期性信息焦点,强化所表达的情感和态度,进而发出感叹,实现“啊”的预期性感叹表达话语功能。例如:

(8)赵老师:我今天来是想问一下,贾圆圆同学没来上课有假条么?

和平:有哇……啊啊?她没上课?

赵老师:没有啊,贾圆圆她今天一天都没在学校露面儿(第20集《心中的明星》)

(9)圆圆:小张阿姨,你说阿荣是不是天下最英俊的男人啊?

小张:要我说哩,他不如咱的蔡国庆

圆圆:唉,可惜你年纪轻轻这种眼光,看来你真得加强学习了……

和平:(破门而入)圆圆,圆圆你怎么回事儿啊你,三门考试你都不及格啊你,(看到海报)啊?原来你的学习一落千丈就是好这口闹的?说,这大头子是谁呀?

圆圆:他不是大头,他是天王巨星张国荣(第20集《心中的明星》)

(10)傅明:唉,和平,此人到底是干什么的?

和平:据他自个儿讲啊,是个有名儿的发明家。

志国:啊?有这模样儿的发明家吗,这是明目张胆攻击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呀这是。(第17集《不速之客(上)》)

为了强调和突显某信息、情感和态度,有时言说者会重复使用同一个话语标记词,或连续使用多个不同话语标记词以形成反复,进而前后呼应,起到突出强调的作用。例(8)中重复使用同一预期性话语标记词“啊”以起突显信息焦点的作用,强调和平对于圆圆没去上课这件事的出乎意料和惊讶之情。例(9)中的“啊”表达与说话人的预期有所偏离,和平看到海报之前没预料到圆圆三门考试不及格竟是因为追星,这里偏预期标记词“啊”起到引出新信息的作用,引出下文的话语。例(10)中“啊”的作用既是提示新信息,又是突显信息焦点,志国惊叹之后引出自己的观点“没有这样的发明家”,同时也突显了他的惊讶之情。

(二)主观性和交互主观性

话语双方出于表达和理解的需要,通常从某特定视角理解当前话语事件,其言语表达具有一定主观性和客观性。言说者用话语表明自己的某种立场、态度和情感,所含有的“自我”成分,留下的自我印记皆是语言主观性(subjectivity)的体现[25]。交互主观性指在交际双方人际关系基础上,说话者所表示出的人际意义,所关照的交际双方需求并向听者预示所说的重要信息。

预期性表达具有较强的感情色彩和一定主观性。正如前文所说,不管正预期还是偏预期都有一定参照信息(也称为基准信息,是听说者事先的预想),参照信息都带有主体的主观认识和评价色彩。所言话语包含的信息虽然具有客观性,但在对其与基准信息进行比对评价时即被赋予了一定主观色彩。言说者不仅关注自我,还通过预期性话语表达对所言内容的态度,进而关注听者。通过言者所传递的信息及其所表达的态度和自我主观情感、认识,对听者产生一定影响,左右其认知,进而引导其对话语的推理和理解,以此改变其言语行为方式。听者通过预期话语标记语能更好地把握言者的主观倾向,并对所听到的预期性话语信息进行推理,以更顺利地理解所听到的话语内容并进行有效回应,进而达到有效、顺畅交际的目的。陆方喆指出,叹词“啊”作为预期话语标记词可以作用于句子或语篇层面,具有主观性,表达言者的主观看法,体现其主观态度。言者面对偏预期信息时,在主观性的作用下,用叹词“啊”表达惊叹之情,同时关注听者的感受和反应,因此,主观性和交互主观性是叹词“啊”预期性感叹表达功能的动因之一。例如:

(11)傅老:听听,这是为事业耽误了子女教育的典型例子!你父亲在哪里工作呀?

春生:监狱。

傅老:怪不得嘛。改造犯人是一项极其牵涉精力的工作。

春生:可说呢,要不人家警察叫他把自己改造好喽就成,不许他管我呢。

傅老:啊?!你父亲……是犯人哪?

春生:其实罪过儿也没多大———就是贪污了不到20万元公款——冤!(第18集《不速之客(下)》)

(12)莉达:我明白了,你好狠心啊你,我还有逃脱的希望么?

志新:恐怕是没有了,您自己回头看看(两刑警着便衣上)

莉达:啊,你是说我身后这两个……是警察?

志新:(阴阳怪气)刑警队的,你要能跑过他们,你就试试。(第12集《无线寻踪(下)》)

例(11)中叹词“啊”是偏离说话者预期的表达,当听到春生父亲是犯人时,傅老因意外而感到惊讶,表达了强烈的主观性,去掉“啊”不影响句子的真值意义,但无法着重表达其强烈的感叹情感。例(12)中的偏预期标记语“啊”用在是非问句中,表达疑问或出乎意料的情感,同时还要求对方给予肯定或否定的回答。莉达没想到志新会出卖她,更没想到会有警察出现,“啊”不仅表达了主观性的出乎意料,同时还向志新发问以求证,具有交互主观性的功能,此例中“啊”表达了因反言者预期而产生的感叹之情。

五 结语

在语篇及言语交际中,预期范畴反映交际双方的言语行为和人际关系,本文通过分析电视剧《我爱我家》中的相关语料,研究言语互动中“啊”的预期性感叹表达。研究发现:预期标记词“啊”的作用

主要体现在话语—语用层面,所表达的预期性话语信息,从来源看,可以分为社会共享预期、听话人预期、说话人预期以及听说双方的共享预期;从表现形式看,预期信息可以有明确的命题形式,可以隐含在相关话语中,也可以没有任何语言编码以零形式呈现,但零形式预期信息一般可以转化为某种语言编码形式。叹词“啊”提示新信息和突显信息焦点功能以及主观性和交互主观性是其预期性感叹表达功能形成的两大动因。本文对叹词“啊”预期性感叹表达的探讨,没有具体从质和量上具体分析反预期和超预期/不及预期,也没有对预期性表达的度进行分析,这些都是今后要进一步研究的内容。

猜你喜欢
主观性话语预期
画与理
《漫漫圣诞归家路》中的叙述者与叙述话语
雷人话语
分析师一致预期
从整一手法窥探外国喜剧艺术的主观性
分析师一致预期
分析师一致预期
浅析后印象派绘画色彩
析师一致预期
“那什么”的话语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