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叹构式“好A一NP”的演变历程与整合机制

2021-06-02 02:05孔敏静
关键词:感叹句构式量词

孔敏静

(上海师范大学 人文学院,上海 200234)

“好A一NP”是2019年产生的流行构式,鲜有学者对其进行研究,而“好A一NP”的演变历程涉及构成部件和句式问题,“好A一NP”内涵十分丰富,它涉及定量、变量和构式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研究“好A一NP”结构有助于填补学界的空白。“好A一NP”的演变历程涉及“一NP”的定指化、感叹表达引起主谓倒装、概念整合。在语义自足的原则下,“一NP”省略了量词,量词省略后,“一NP”的指称性增强,“一NP”不表示NP的具体数量,而表示NP是定指的,“一NP”凝固后结构变得不可分析,在“好A”的主观限定下,“一NP”完成定指化的进程。“好A一NP”构式承继了古代感叹句“好A+Det+NP”(Det是限定词的英语缩写形式),说话人由于急于表达“好A”,所以将“好A”置于句首。“好A一NP”是感叹表达引起的主谓倒装,在概念整合的机制下,“好A一NP”将与NP相关的部分属性A加以整合,截搭整合成一个新创结构“好A一NP”。

一 “一NP”的定指化

“一NP”的定指化可以从量词的省略、“一”的有定化、“好A”的主观限定三方面进行佐证。

(一)量词的省略

学界对于“数+量+名”结构的研究着眼于数词的省略问题上,而在语言实际使用过程中,数词为“一”时往往被省略,“好A一NP”则不同,“一”被保留,本该放在“一NP”之间的量词被省略。王力(1989)认为,在上古汉语里,人物数量表示的其中一种方式就是数词直接与名词结合,数词放在名词前面不用单位词,这种方式最为常见[1]。数名结构本就是一种合法的语言现象,我们不宜将其简单地概括为语言的历史遗留现象,因为“一NP”这种表达是在语言发展过程中自然而然出现的,并不是人们刻意为之。刘祥柏(2004)认为,“一+名”结构的出现有三种解释,它们分别是古汉语遗留形式、老式回潮、新式发展,“新式发展”的现实说正是为了避免把“一+名”结构看成“一个+名”结构的省略形式而产生的,“一+名”结构中的“一”是“一个”的合音形式[2]。我们赞成刘祥柏的部分说法,“一+名”结构并非语言的历史遗留现象,也不是老式回潮,我们认为“好A一NP”中量词没有出现的情况属于省略现象,而且量词是无法补出的,如果量词补出,那么“好A一NP”构式不成立。张文禄(2018)指出,“一+名”结构中结构量词的省略凸显了后面的名词,满足语义自足性原则和语义决定性原则,也就是说,只要能够准确地理解语义,量词是可以没有的[3]。“好A一NP”中“一NP”中的量词是必须省略的,并且不能补出,因为在“一NP”中,说话人省略了量词就会凸显名词,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一”的表数量功能,从侧面印证了“一”的有定化。

(1)语文老师真的好敬业一小姐姐,不找到背下来的不罢休。(新浪微博,“你的稀奇”,2020-05-15)

(2)好帅一鞋子,这款联名跑鞋很帅很清新。(百度,2019-07-18)

(3)好矮一镜子塞不下我。(新浪微博,“豹纹不能熬夜了”,2019-09-24)

例(1)至例(3)中“好A一NP”的量词由于语义自足而隐现,量词被省略之后,听话人对“一NP”的关注点由“一”转到陈述对象NP。当上述例子添加了量词之后,还需要加上结构助词“的”,句子才能成立。那么,例(1)至例(3)加上对应的量词和结构助词“的”后就变成了“好敬业的一个小姐姐”“好帅的一双鞋子”“好矮的一面镜子”。“一+量词”无定表达结构改变了语义关系,“好A一NP”添加量词时必须加上结构助词“的”,结构才会成立,添加量词后的结构变成“好A的一+量词+NP”,语义关系由陈述说明变为修饰限定。所以,“好A一NP”中的量词属于必须省略的情况,否则,构式原有的语义关系会发生改变。

(二)“一”的有定化

当“一个”无须表明人的数量时,表数量的作用非常微弱,起一种指代作用[4]。“一”是数词,有表示数量的作用,但在“好A一NP”结构中,“一”的表数功能已经弱化,不再表示NP的具体数量。非数量用法的具有限定词性质的句法单位“一个”有两个简省形式:“个”和“一”[5]。这里的“一NP”的原型应该是“一个NP”,由于“一个”简省成“一”后,“一”就被赋予了限定词的性质。“一”起定指作用,所以“一NP”具有指称性。如果“好A一NP”中的“一”表数量,那么“一NP”为无定,这与“一NP”的定指身份发生冲突,所以这个构式中的“一”不表数量。

“好A一NP”中的NP都是可量化名词,表示听说双方已知的、特定的NP,所以这里的“一”不表示数量,表示定指的NP,限定了NP的独特性,这更能佐证“一”的有定化。

(4)我在看甘望星直播,他好可爱啊!好诚实一小伙子!(新浪微博,“我要跟大帅比谈恋爱”,2002-05-01)

(5)她也太恐怖了,好恶毒一女人!(新浪微博,“是那个靓妹”,2020-04-27)

例(4)、例(5)中“一”的数量功能已经弱化,说话人的用意不在于表达“诚实的小伙子”的数量是一个,也不表达“恶毒的女人”的数量是一个,而是表达“诚实的是这个小伙子”“恶毒的是这个女人”,旨在突出“小伙子”和“女人”的特指性。“一”的限定作用使“一NP”的定指化成为可能。

(三)“好A”的主观限定

向熹(1998)认为,“好”是副词,修饰后面的形容词或形容词性词语,表程度,产生于宋代,元明普遍应用[6]。张谊生(2004)将“好”归入评注性副词和程度副词两个次类中,表示主观认定程度时,则归入评注性副词中[7]。郎珺(2013)将感叹句中的“好”定性为评注性副词,并指出,随着“好”具体意义的逐渐虚化,“好”被用来表达自我满意的程度,含有主观色彩。当“好”的这一义项逐渐虚化为意义空灵的副词时,它的主观意味更浓[8]。我们采用张谊生先生的评注性副词说法,我们认为“好A一NP”中的“好”是评注性副词,因为“好”的程度认定是基于说话人主观评判的结果。而“好A一NP”中的A是说话人主观上对NP的评价,A也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好A”主观限定“一NP”后,“一NP”实现了定指化。

(6)好懒一男人,做了一屋子机关,只为了吃饭不动手?是我向往的生活。(百度,2019-10-18)

(7)《还珠格格》老佛爷仿妆,好慈祥一老太太!(百度,2019-09-07)

(8)李大爷想塞一个孩子进入小饭桌,得到一致同意,好善良一爷爷。(搜狐,2020-05-03)

例(6)至例(8)中的“懒”“慈祥”“善良”分别是说话人对“男人”“老太太”“爷爷”的主观评价,是说话人以主观评判为标准对NP作出的评议,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好X”有很强的咏叹情味,在述说事实的场合,如果说话人用的是“很X”,那么他重在对事情作纯客观的解释说明;如果说话人用的是“好X”,那么则带有明显的主观情绪[9]。说话人用“好懒一男人”“好慈祥一老太太”“好善良一爷爷”来表达,而不用“很懒一男人”“很慈祥一老太太”“很善良一爷爷”,这说明说话人在表达时带有一定的主观情绪。而“好懒”“好慈祥”“好善良”中的“好”凸显的是说话人主观的认定程度,“好A一NP”常出现在说话人用于评议NP的场合中,说话人用“好A一NP”进行表达,带有很强的主观性。这种主观性来源于“好A”的主观化表达,其中具体来源于“好”虚化以及评注性副词性质(即表主观认定程度)和A的性质(即A是基于说话人对NP主观评价的结果)。凡是含有评注性副词的句子,其名词性主语(指施事主语)大多是有指(referential)的、定指(identifiable)的,很少是无指(nonreferential)的、不定指(nonidentifiable)的[10]。“好A一NP”中的“好”是评注性副词,那么含有“好”的“好A一NP”中的NP是有定的,“好A”是对“一NP”的主观陈述,具有限定作用,“好”的评注性副词性质以及“好A”的主观限定作用使“一NP”实现了定指化。

综上所述,在分析“好A一NP”构式时,我们把“一NP”视为一个具有指代作用的整体,即NP具有指称性。首先,在语义自足原则下,量词的省略使“一NP”的凝固化成为可能;其次,“一”的有定化使“一NP”具有指称性;再次,“好A”的主观限定使“一NP”完成了定指化的进程,“一NP”成为一个定指的整体,“好A”的主观性和“一NP”的定指是相呼应、互为结果的。

二 感叹表达引起主谓倒装

上文中,我们从构成部件的角度分析了“一NP”的定指化,接下来,我们从句式层面对“好A一NP”作出具体分析,我们将从感叹表达与主谓倒装两方面进行论述,最后从概念整合机制阐释“好A一NP”的整合过程。

(一)感叹表达

最早提及“好+(一)+个+X”感叹句的是吕叔湘先生,吕先生把它归之于带标志的感叹类[11]。与“好(一)个X”不同的是,“好A一NP”省略了量词,以及多了A,但从语言表达上看,“好A一NP”同样也属于感叹句。吕叔湘(2017)认为,从感叹的发生来看,感叹句的其中一种就是,我们的感情为某一事物的某种属性所引起,我们就指出这个属性而加以赞叹。从感叹的形式来看,感叹句的其中一种是,含有指示程度的指称词或限制词,如“好”“多”“多么”“这么”等,加于感叹中心的形容词之前[12]。就“好A一NP”而言,一方面,说话人为NP的A的属性所惊讶,说话人指出A的属性并加以赞叹,从感叹发生的角度看,“好A一NP”属于感叹句。另一方面,“好A一NP”中的A是引起说话人感叹的原因,是感叹中心,“好”表示主观程度认定,加在A之前,该结构符合感叹句的形式,所以“好A一NP”是感叹句。

我们可以从古代语料中找到“好A一NP”构式的原型,“好A一NP”构式承继了古代感叹句“好A+Det+NP”,我们来看以下例句。

(9)已经读完了大学的我在看到这段文字的时候,真不由得拍案长叹:诚哉斯言!(CCL)

(10)前人谓激昂无非“情过于事”,信哉斯言。(CCL)

(11)他分别使用的孟子,吾善养吾浩然之气,还有一个用的宋玉的风赋,楚王说,快哉此风。(CCL)

(12)前贤有“此事原知非力取,三分人事七分天”,妙哉是论!(CCL)

(13)大哉此论!竟整整涵盖了一部二十四史相砍书。(CCL)

(14)异哉此女,聘之不可,而顾私于我儿!(CCL)

例(9)至例(14)中的“诚哉斯言”“信哉斯言”“快哉此风”“妙哉是论”“大哉此论”“异哉此女”都是古代汉语中的感叹句,吕叔湘将上述感叹句中的非常规语序称为“变次”,在感情激动的时候,自然会把自己的感情或引起那种感情的事物属性先说出来,然后再补出其余的词语[13]。上述六例中的“诚、信、快、妙、大、异”就是由于感情激动而被置于句首。汉语的常规语序是体词在前、谓词在后。而“好A一NP”则是谓词在前、体词在后,这种非常规语序是由感叹引起的。上文中,我们论述了“一NP”的定指性,“一”具有限定作用。与古代汉语的“斯、是、此”有异曲同工之处,它们对NP都有限定作用,所以“好A一NP”承继古代汉语感叹句是有理据性的。

“好A一NP”符合感叹句的定义,那么我们来看,“好A一NP”的感叹表达是如何实现的?首先,在形式上,“好A一NP”的感叹来源于“好”的评注性副词性质,只有评注性副词才具有主观性的特点,这就意味着评注性副词才有可能起到标志感叹语气的作用[14]。“好”在“好A一NP”中是感叹标志。上文中,我们就已经论述了“好”是评注性副词,表示主观程度认定。“好”通常具有“对感叹对象所具有的某一量的程度很高的性质予以认定”的含义。它后面可以带上形容词性或动词性词语构成“好AP/VP”感叹结构[15]。在“好A一NP”结构中,“好”是对NP的A的性质的高量认定,“好”在形式上是感叹标志。其次,倒装句带感叹语气[16]。我们提到“好A一NP”是主谓倒装句,而主谓倒装句中“好A”是前置部分,是说话人由于心情激动而急切想表达的信息,所以“好A一NP”也带有感叹语气。再次,“好A一NP”的感叹表达根源于A的性质超过了说话人的心理预期,引发了感叹中心A,最后由A的性质超出了说话人预期,说话人将焦点“好A”前移,进而引起感叹“好A一NP”。说话人对于NP的属性A存在预设“NP是A的”,但说话人感知到的NP的A的性质超出了预期。“好A一NP”表达了说话人为A的性质感到意外的心理事实,这也是“好A一NP”表达感叹的根本原因。

(二)主谓倒装

在正常情况下,主语总是位于谓语前边,修饰语总是在中心语前边,宾语和补语总是在述语后边。有时候这种顺序可以颠倒[17]。“好A一NP”并不是修饰语与中心语的关系,因为“好A”与“一NP”之间缺乏了结构助词“的”,且量词也缺失,所以,把“好A一NP”的内部结构关系解释成修饰语与中心语是不恰当的。我们倾向于将“好A一NP”解释为结构上的主谓倒装,由前文分析可知,“好A一NP”是非常规语序,是由感叹语气引起的主谓倒装,这也是吕叔湘所说的“变次”。“一NP”在“好A一NP”中是定指的,那么“好A一NP”中的“一NP”是明确的。“好A一NP”的原型就应该是“NP好A”(充当主语的NP是有定的)。为了消除“NP好A”在分析过程中NP的有定与无定的歧义,我们在这里的分析将“好A一NP”的非倒装原型理解为“这NP好A”。

(15)好狡猾一警长,装醉进到地下党内部,能发现他们的大秘密吗?(百度,2017-12-07)

(16)我真的好淳朴一女孩子,嘻嘻,跟领导吃饭等他们走完后打包了那只几乎完整的脆脆手撕鸡和两个大肉包。(新浪微博,“今天不要惹我”,2019-09-18)

正常情况下,谓词应该在体词后,即“一NP”应该位于“好A”前,正常的语序应是“这NP好A”,“好A”是用于陈述主语“NP”的。在“这NP好A”转变成“好A一NP”的过程中,“一”的有定化使“好A一NP”结构合理化。同一个句子中的不同先后顺序也能鲜明表达说话者的观念视点[18]。在结构内部安排上,“好A一NP”体现了说话人的观念视点,“好A”是说话人急切想表达的,所以说话人将“好A”置于句首,这也是引起倒装的原因之一。例(15)中,“好狡猾一警长”的原型是“这警长好狡猾”,“这警长好狡猾”是主谓句,旨在客观表达“警长的狡猾性”。而主谓倒装后的“好狡猾一警长”更为主观,“好狡猾”是说话人急切想表达的,这样更容易凸显句子的焦点“好狡猾”。例(16)中,“好淳朴一女孩子”的原型是“这女孩子好淳朴”,主谓句“这女孩子好淳朴”是对“女孩子”作出的相对客观的评价。而主谓倒装后的“好淳朴一女孩子”的主观性更为强烈,“好淳朴”是说话人按照自身的观念视点想要急迫表达的信息,在“好淳朴一女孩子”中的“一女孩子”是有定的,正是“一”的有定,才使得主谓倒装成为可能。“好A”是说话人急于表达的信息,说话人急切表达“好A”的心理使主谓倒装得到了实现。

综上所述,“好A一NP”构式的演变历程具体分为两步:一是NP的定指化,“一”和“NP”之间的量词省略为“一NP”的凝固化提供了基础,“一”的有定化加强了“一NP”的指称性,“好A”的主观限定使“一NP”完成了定指化进程。二是感叹表达引起主谓倒装,“好A一NP”是“NP好A”的主谓倒装形式,“一NP”的定指化使主谓倒装成为可能,同时“好A一NP”是感叹句,感叹根源于说话人对A感到意外的心理事实。

三 概念整合

“概念整合”是人类把来自不同空间的输入信息有选择地提取其部分意义整合起来而成为一个新概念结构的一系列认知活动[19]。也就是说,说话人按照自己的表达意图有选择地提取输入信息的部分意义并加以整合,最终产生新的结构意义。“好A一NP”是将与NP相关的部分属性A加以整合,最终产生一个新创结构“好A一NP”,这属于截搭型整合。沈家煊(2006)指出,在“截搭型整合”中我们可以发现“隐退”(recession)现象,隐退是相对“凸显”(prominence)而言的,“一隐一显”才形成一个整体[20]。NP身上存在A1,A2,A3……An等诸多性质,但在某一场景中,NP表现出来的品质A1得到凸显,成为焦点。而其他性质A2,A3,An隐退,正是A2,A3,An的隐退和A1的凸显才使“好A1一NP”成为一个整体。

整合通常将整合的事物的外部空间的某种不可缺少的特征关系压缩进入概念整合的内部空间关系[21]。“好A一NP”中的特征关系正是不可或缺的,说话人从NP身上的众多A1,A2,A3……An中有选择地提取出在具体情境下最能体现NP特征的属性A1,从而将A1这种特征关系压缩到“好A1一NP”的内部空间中。具体整合过程如下(图1)。

说话人将NP的性质A1,A2,A3,An放到输入空间Ⅰ,将NP放入输入空间Ⅱ,进而将最具代表性的A提取压缩到整合空间中,将表示定指的NP压缩到整合空间中,经过心智加工整合成“好A1一NP”构式,进而产生新创意义“NP的性质A1的程度高量超出预期,所以引发说话人对NP的主观评注”。以“好温柔一男的”为例(图2)。

图1“好A1一NP”的整合过程

图2 “好温柔一男的”的整合过程

在男子身上具备“温柔”“帅气”“耿直”等性质,说话人从输入空间Ⅰ中提取了最具特征的温柔,从输入空间Ⅱ提取了表示定指意义的“一男子”,经过关系压缩和提取,输入空间Ⅰ和输入空间Ⅱ被有选择地整合成“好温柔一男的”,最终产生新创意义“该男子的温柔的程度高量超出了预期,所以引发了说话人对该男子的主观评注”。

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好A一NP”分别提取了输入空间Ⅰ的最具特征的A和输入空间Ⅱ的表示具体的NP,经过特征关系压缩和截搭整合后生成“好A一NP”,最终产生新创意义“NP的A的程度高量超出预期,所以引发说话人对NP的主观评注”。

四 结论与余论

“好A一NP”构式是在概念整合机制下糅合了省略、倒装与感叹的一个构式。我们从构成部件、句式的发展、整合机制来分析“好A一NP”的演变历程,“好A一NP”构式的演变历程具体分为两步。一是“一NP”的定指化。在语义自足的原则下,“一”与“NP”之间的量词省略,且不可还原。量词被省略后,“一NP”开始凝固。“一”的有定化加强了“一NP”的指称性,而“好A”的主观限定使“一NP”的定指化得以完成。二是感叹表达引起主谓倒装。“好A一NP”是“NP好A”的主谓倒装形式,同时“好A一NP”是感叹句,这种感叹来源于“好”是感叹标志、语言结构的主谓倒装和说话人对A感到意外的心理事实。我们还运用了概念整合理论对“好A一NP”进行分析,“好A一NP”属于截搭型整合,分别从输入空间Ⅰ中的A1,A2,A3,An中提取出最具特征的A和输入空间Ⅱ的表示特定的NP,经过压缩和截搭整合后生成“好A一NP”,最终产生新创意义“NP的A的程度高量超出预期,所以引发说话人对NP的主观评注”。

猜你喜欢
感叹句构式量词
构式三观:构式语法的基本理念
十二生肖议量词
十二生肖议量词
感叹句
构式语法及其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量词大集合
我有话要说
构式语法对二语教学的启示
量词歌
感叹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