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发展能力视角下我国省际区域高质量发展研究

2021-06-02 02:05勇,王青,徐梅,张
关键词:存量专利创新能力

夏 勇,王 青,徐 梅,张 红

(1.宁夏金融学会,宁夏 银川 750001;2.中国人民银行 银川中心支行,宁夏 银川 750001)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从国家层面谋划布局创新驱动发展的实施流程。各省(区、市)也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出台了一系列推动创新驱动发展的具体措施。作为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创新能力已成为提升区域竞争力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同时,中美贸易摩擦向科技领域扩散蔓延,美国对我国高科技企业各类打压行为更要求我们必须要加快自主创新。尤其在全球疫情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对全球产业链均构成较大威胁,加快创新能力发展,实现全国经济转型是今后很长一段时期的艰巨任务。我国各地创新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区域差异明显,部分地区发展水平明显滞后,促进落后地区加速转型是实现全局创新发展的必然要求。基于此,厘清各省(区、市)创新发展能力现状和探索创新发展能力的因素显得尤为重要。

一 文献综述

从国外研究文献看,国外学术界对科技创新能力进行了大量研究。从创新系统效率方面,G.Irina等从科技、人才、技术、财务等方面对俄罗斯三大区域创新潜力进行了实证分析,认为应重视中小企业发展并减少其创新市场准入壁垒。G.C.Elias等基于DEA数据包络分析对23个欧洲国家共185个相应区域进行创新系统效率评价,并对创新过程的不同阶段和层次进行了划分。从企业创新视角方面,B.Julian等通过对德国复兴信贷银行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分析发现,中小企业具有和大型公司从创新过程获益方式相当的途径,并且同样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N.T.Saeed等认为企业的创新吸收能力是最重要的,加强与研究组织和竞争者合作才能对产品创新能力产生积极影响。从创新开放度方面,S.Robert等提出开放式创新有助于激发创新潜力。R.Stephen等探讨了企业层面和本地开放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外部影响,提出地方政府应重视创新合作。

从国内文献看,尹猛基[1]、李燕萍[2]、周柯等[3]、王珍珍等[4]、徐鹏杰等[5]、李新安[6]等人构建评价创新能力的指标体系,分别从省际层面、市级层面及其对经济发展质量驱动等方面开展研究,均采用综合指标来衡量创新发展能力,其中大部分学者采用了熵值法进行测度。从影响区域创新能力的文献来看,现有研究主要包括政府和市场两方面因素。沈敏[7]认为政府对创新发展起着重要的主导作用,经济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是完善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创新发展的重要保障。李政、杨思莹等[8]认为政府增加创新领域财政支出可以直接促进区域创新发展或为企业创新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徐鹏杰、黄少安的研究表明,政府和市场都显著影响了我国地区创新发展能力,中西部地区和北方地区创新发展依赖政府而东部地区和南方地区更倚重市场,是导致区域创新发展能力差异的首要因素。

现有文献主要从创新效率、企业创新和开放创新等层面对科技创新能力进行实证研究,大多采用综合指标进行测算分析。以往研究大多使用DEA、SFA或是熵值法、主观赋权法等量化区域创新,这些研究方法一定程度上会损失原有变量的原始信息。也有学者采用单一指标来衡量区域创新能力。刘芳[9]采用城市年度专利申请量度量城市创新能力,研究高速铁路对城市创新的影响及作用机制。魏守华等[10]认为人才流动的知识溢出、投资与研发活动中的技术溢出以及直接引用专利成果等是知识溢出的重要途径。沈能[11]认为专利是知识生产及创新的最终表现。王俊松等[12]认为专利是评价区域创新能力最为广泛的一类指标。基于此,本文使用各省(区、市)人均专利授权存量衡量区域创新发展能力,并利用面板回归分析不同省(区、市)间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拟对提升区域创新能力提供有益参考。

二 研究方法与指标选取

专利数量是反映地区创新发展投入力度和实际效果的重要综合指标,专利申请授权也对地区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的激励和保护作用。以往研究使用当年地区专利数与人口比重来衡量创新效率或创新能力,但专利的研发、申请和使用均具有周期长的特征,当年的专利数量并不一定代表当年的研发投入和研发成果,不能完全代表当年地区的创新能力。因此,本文采用永续盘存法对专利存量进行测算,并计算各省(区、市)专利存量人口平均值,作为创新发展能力的指标。

基于永续盘存测算专利存量的基本逻辑可以表述为,专利总量随着时间推移不断积累,但其技术含量和技术优势也随之衰减。基于此,t年i省(区、市)的专利存量PATit(基期专利存量采用第一期的专利总量比专利总量增长率与折旧率之和求得。其中,专利总量增长率采用1999—2018年专利总量的平均增长率,计算得出1999年专利存量作为基期资本存量)可表示为:

其中,patit表示当年的专利授权量,PAT(it-1)表示上一年的专利存量,δi表示i地区专利的折旧率。我国发明专利保护期为20年,其他类型专利保护期为10年。基于此,我们确定专利的折旧率分别为5%和10%,受数据限制,我们采用2018年各省(区、市)发明专利授权数占总专利授权数的比例固定二者的历年比例得到最终的折旧系数。

三 我国各省(区、市)创新能力测算结果分析

(一)各省(区、市)创新发展效果比较分析

总体看,1999—2019年我国总体专利存量呈现迅速上升趋势,从1999年的2.86上升至2019年的74.39,增长约24.95倍,显示我国地区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其中,2012年以来呈现快速增长态势。其原因可能也正是由于经济新常态下经济增速回落后,加快科技创新步伐成为主要的发力点。然而,我国各地区创新发展参差不齐、区域差异明显,“东高西低、南强北弱”特征明显。从排名看,创新发展能力较强的省(区、市)主要集中在东部,排名前五的为北京、浙江、上海、江苏、广东,而西部省(区、市)的创新发展能力相对较弱,排名后五的为西藏、青海、云南、内蒙古、甘肃。省(区、市)间区域创新能力的差异与各省(区、市)经济发展状况相吻合,排名靠前的,在区位、人才和产业等各方面均具有显著优势(见表1和图1)。

表1 1999—2019年我国各省(区、市)人均专利存量

图1 1999—2019年我国总体人均专利授权存量变化趋势

(二)“东高西低、南强北弱”特征凸显

为分析我国各区域创新发展效果,总体分为东中西和南北共五个区域。总体看,我国呈现“东部地区〉南方地区〉北方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东高西低、南强北弱”特征相对明显(见图2)。改革开放以来,东部沿海地区依靠自身区位优势和国家政策,经济迅速崛起并长期领先于中西部地区。随着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和中部崛起等区域发展战略持续发力,东西部经济良性互动、均衡发展有所缓解。然而,南北经济不平衡问题却日渐凸显,开始形成经济总量南升北降、经济增速南快北慢的新格局。这主要是由于南方显著的人口优势,尤其是高素质人口优势更为突出。2018年,南方高等学校数量和普通专科生数量均占全国的56%,高出北方12个百分点。同时,高素质人才向南流动也逐年攀升。丰富的人才储备和坚实的经济基础促进了南方地区科研创新的快速发展,并且已成为我国人才汇集和科研创新的高地。

图2 我国各区域创新发展效果趋势

四 地区创新能力发展影响因素的实证检验

(一)模型设定、变量选择和数据描述

1.模型设定和变量选择

其中,i表示各省(区、市)(i=1,2,...,30),t表示各年份(t=1999,....,2018),α1,α2,α3,α4,α5,α6分别为对应的回归变量系数。

在以上模型中,被解释变量PAT为地区创新发展能力,本文用人均专利存量表示。反映政府因素的宏观调控(GMC)和政府科技支持(GTE)分别使用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占GDP的比重和地方财政支出中科学技术支出占比表示。市场因素(MAR)使用进出口总额占GDP比重表示。另外还考虑到影响创新能力发展的产业结构高级化程度(STR)和教育发展水平(EDL)等因素,分别采用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和劳动力质量来表示,其中,劳动力是创新的源泉,受教育程度越高,越可能在科技和制度上取得创新。因此本文以人均受教育年限度量劳动力质量,人均受教育年限通过加权平均获得,具体如表2所示。

表2 变量定义一览表

2.数据来源及描述

本文所使用的数据均来自《中国统计年鉴》和各省(区、市)统计年鉴。由于大部分省(区、市)最新统计年鉴还未公布,本部分实证检验数据仅采用1999—2018年的统计数据进行面板回归。数据描述性统计如表3所示。

表3 变量的统计性描述

(二)实证结果分析

从表4反映政府因素的变量看,政府科技财政支出显著为正,表明政府加大科技创新支持力度对创新能力的提升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增加高校等科研机构的经费支持、加大企业研发支出的补贴等行为都会起到鼓励创新的效果。但政府的宏观调控显著为负,且值较小,表明从整体上看政府对市场的调控和干预并没有起到促进创新发展的作用,反而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同样,单纯的市场因素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发展也是显著为负,表明用进出口总额表征的市场因素对创新发展影响不大。另外,市场因素是多方面的,本文仅采用进出口总额指标直接表征市场因素可能还存在一定的欠缺。但是,从交叉项来看,当政府调控和市场因素共同作用的时候,对地区创新能力的发展具有较为显著的促进作用。劳动力质量表征的教育发展水平对区域创新能力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表明人才的确在创新发展能力高低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产业结构高级化不显著,表明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并不必然带来创新能力的提升。

表4 面板回归结果

五 结论与政策建议

总体看,1999—2019年我国总体专利存量呈现迅速上升趋势,从1999—2019年约为24.95倍的增长。我国各地区创新发展参差不齐、区域差异明显,呈现“东部地区〉南方地区〉北方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东高西低、南强北弱”特征明显。从排名看,创新发展能力较强的,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而西部省(区、市)的创新发展能力相对较弱。从影响区域创新发展能力的因素看,政府加大科技支持力度和教育发展水平对创新能力的提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单纯的政府的干预调控和市场因素对于创新能力的提升均没有促进作用,甚至会产生反作用。但当政府调控和市场因素同时作用时,其对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就较为显著,表明二者存在交互作用机制。这与徐鹏杰的研究结论相似。教育发展水平同样能够显著促进区域创新能力的发展。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并不必然带来创新能力的提升。

基于此,本文认为促进我国区域创新能力提升和区域创新协同发展应从以下几方面着力:一是重点推进区域差异化政策和调控力度。对于东南沿海发达省市,政府应进一步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政府宏观调控跟进配合,提高企业经营自主权,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对于中西部和北部产业发展水平较低的省(区、市),要适度增加和完善政府的宏观调控,制定具有前瞻性的产业发展规划,对具有创新能力的企业机构给予资金和人才支持。二是进一步加大高校等科研机构财政支持力度。政府科技支出对创新能力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提高教师和科研人员待遇,激发科研人员能动性是提升区域创新能力的主要途径。三是注重发挥人才在科技创新中的核心作用。要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从宏观层面制定合理的人才规划,完善人力资源市场,优化人力资本在省际集聚结构,促进科技创新产出。尤其是中西部省(区、市)应进一步制定人才引进计划,将人才引进政策落到实处,构建“留人”机制,满足人才的多样化需求,提升人才引进质效。

猜你喜欢
存量专利创新能力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2020年10月30个重点城市商品住宅供求比、存量及消化周期(单位:万平方米,月)
2020年1月64个重点城市商品住宅供求比、存量及消化周期
存量时代下,房企如何把握旧改成本?
知识转移对北京市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腐败存量
2007年上半年专利授权状况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