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再思考
——基于供需双方风险偏好角度的分析

2021-06-02 02:05祁永忠
关键词:阈值信贷小微

祁永忠

(中国人民银行 银川中心支行,宁夏 银川 750001)

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是世界性难题。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大力拓宽小微企业直接融资渠道,提升结构性货币政策的精准性和直达性,实施小微企业信贷差异化监管,给予小微企业信贷税收优惠,小微企业金融供给能力不断增强。但也要看到,小微企业融资承载能力有限,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仍然不同程度存在,小微企业的政策获得感亟待进一步提升。

一 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理论分析

我国直接融资体系不发达,小微企业通过股权、债券融资的难度较大,直接融资在小微企业融资结构中的占比不高,银行信贷一直是小微企业融资的主要途径。增量角度,我国新增社融中直接融资比例约为14%;存量法下,我国直接融资占比长期稳定在35%左右,间接融资仍是我国企业主要的融资方式。现实中,小微企业直接融资占比要远低于全部企业直接融资占比。在我国,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主要表现为贷款难、贷款贵。

小微企业贷款难和贷款贵可以有两种理解,静态的小微企业贷款难和贷款贵,动态的小微企业贷款难和贷款贵。

设定,银行风险偏好函数表示如下:BR=BR(BS)

其中,BR表示贷款利率,BS表示贷款风险,dBR/dBS〉0,BS〈BS*。

图1 银行风险偏好函数

小微企业风险偏好函数表示如下:ER=ER(ES)其中,ER表示贷款利率,ES表示小微企业风险,dER/dES〈0。小微企业风险概率密度函数如下:N=N(ES)

图2 小微企业风险偏好函数

其中,N表示小微企业数量,ES表示小微企业风险。小微企业风险概率密度函数含义是,风险为ES的小微企业数量在全部小微企业中的占比。

图3 小微企业信用风险累积分布函数

(一)静态贷款难的分析。

银行信贷风险偏好存在明显的阈值(BS*),只有当小微企业风险在阈值以内(ES〈BS*)时,银行才会介入信贷业务。如果小微企业信用风险超过阈值(ES〉BS*),银行就不会给企业放贷。静态贷款难表现为,信用风险超过银行风险偏好阈值的小微企业得不到贷款。

图4 小微企业静态融资难

(二)动态贷款难的分析。

动态贷款难表现为,风险超过银行风险偏好阈值(ES〉BS*),得不到贷款的小微企业的占比提高。

情景I.银行风险偏好阈值降低。银行风险偏好阈值降低(S1*→S1*),银行信贷介入的风险区间收窄,使能获得贷款的小微企业占比降低,降低了信贷覆盖面。

图5 银行风险偏好阈值降低导致小微企业贷款难加剧

情景II.企业风险积累分布曲线下移。高风险小微企业增多,企业风险积累分布曲线整体下移(N1-N2),银行风险偏好阈值(BS*)范围内的小微企业占比下降,降低了信贷覆盖面。

图6 企业风险累积分布曲线下移导致小微企业贷款难加剧

(三)静态贷款贵的分析。

银行要求贷款利率随着小微企业风险的上升而上升,而小微企业能承受的贷款利率随企业风险的上升而下降。在风险均衡点(ES=BS=S*)之后,银行风险阈值之内(ES〈BS*),银行愿意提供的贷款利率高于小微企业能承受的贷款利率,表现为静态贷款贵。

图7 小微企业静态融资贵

(四)动态贷款贵的分析。

动态的贷款贵表现为,在风险均衡点(ES=BS=S*)之后,银行风险阈值之内(ES〈BS*),相同风险小微企业能承受的贷款利率与银行愿意提供的贷款利率之间的差值扩大。

情景I.银行风险偏好曲线上移。银行风险偏好降低,风险偏好曲线上移,相同风险小微企业能承受的贷款利率与银行愿意提供的贷款利率之间的差值扩大。

图8 银行风险偏好曲线上移导致小微企业融资贵加剧

情景II.小微企业风险偏好曲线下移。小微企业经营情况恶化,企业风险偏好曲线下移,相同风险小微企业能承受的贷款利率与银行愿意提供的贷款利率之间的差值扩大。

图9 小微企业风险偏好曲线下移导致企业融资贵加剧

概而言之,静态的小微企业融资难表示得不到贷款的小微企业占比绝对值较高;动态的小微企业融资难表示得不到贷款的小微企业占比提高。静态的小微企业融资贵表示虽然能得到贷款,但贷款利率超出小微企业自身承受能力;动态的小微企业融资贵表示能在得到贷款的部分小微企业中,获得贷款利率超出自身承受能力的程度在扩大[1-3]。

二 我国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现实分析

按照会计利润核算原理,股东分配贷款利润=贷款利息收入-贷款资金成本-信贷运营费用-信贷税务成本-贷款损失准备-资本积累。

因此,银行的信贷风险偏好函数BR=BR(BS)可以具体化为:

贷款利息=贷款资金成本+信贷运营费用+信贷税务成本+贷款损失准备+股东分配贷款利润+资本积累

用贷款金额除以上述等式得到:

其中,BR表示贷款利率,CC表示贷款资金成本率,FC表示信贷运营费用比率,TC表示信贷税率,RS表示贷款拨备覆盖率,PT表示股东利率分配率,CP表示资本补充率,dR/dBS〉0,dRS/dBS〈0。

由于银行自身风险具有高度的外溢性,银行业务要受到严格的外部监管,银行的风险偏好较一般企业要小,银行风险偏好阈值(BS*)也较一般企业低。这使得银行信贷能够覆盖的小微企业面较窄。银行风险偏好较小、小微企业信贷运营较高,银行愿意提供的贷款利率高于部分小微企业能承受的贷款利率。在世界范围内,小微企业静态融资难、融资贵是一种常态。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是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动态演进,分析研究小微企业动态融资难、融资贵更具有现实意义。下面,具体分析小微企业动态融资难、融资贵。

(一)虽然银行风险偏好阈值(BS*)在提高,但小微企业信用风险累积分布下移,小微企业贷款覆盖面不宽。

一是单列小微企业贷款不良率监管指标提高了银行风险偏好阈值(BS*)。在1996年12月颁布的《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监控、监测指标和考核办法》和2006年1月发布的《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中,没有单列小微企业贷款不良率监管指标。2013年3月,《中国银监会关于进一步做好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规定,要求小微企业贷款不良率控制在不高于各项贷款不良率2个百分点以内。2019年3月,《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关于2019年进一步提升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质效的通知》(银保监办发〔2019〕48号),进一步要求将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不良率控制在不高于各项贷款不良率3个百分点以内。

二是小微企业贷款尽职免责制度提高了银行风险偏好阈值(BS*)。2015年3月,银监会《关于做好2015年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落实“小微企业贷款”尽职免责制度,并在2016年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商业银行小微企业授信尽职免责工作的通知》(银监发〔2016〕56号)。2020年2月,《中国银保监会关于进一步加强金融服务民营企业有关工作的通知》(银保监发〔2019〕8号)提出,银行要尽快建立健全民营企业贷款尽职免责和容错纠错机制。

三是小微企业信用风险累积分布曲线(F(x))下移。小微企业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没有明显的规模、产品和技术优势,市场控制能力较弱,在经济“三期叠加”的背景下,小微企业转型发展难度较大。再加上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小微企业经营受到较大影响,中高风险小微企业增多,企业风险积累分布曲线整体下移(N1-N2)。总体而言,虽然小微企业贷款不良率差异化监管和尽职免责制度的政策红利不断释放,但受小微企业信用风险累积分布曲线(F(x))下移制约,部分小微企业被银行拒之门外。

(二)虽然银行风险偏好曲线(BS)在下移,但小微企业风险偏好曲线(ES)下移幅度更大,融资贵问题仍然存在。

小微企业信贷资金成本(CC)降低,推动银行风险偏好曲线(BS)下移。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认真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强逆周期调节力度,综合运用公开市场操作、中期借贷便利等货币政策工具,适时、适度向银行间市场投入低成本资金,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逐步取消利率管制,建立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强化利率自律管理,稳定银行负债端成本。创设同业存单、大额存单,便利化金融债、永续债发行,丰富银行低成本融资渠道。持续推进LPR改革,完善LPR报价机制,引导银行逐步将LPR嵌入内部资金定价体系,实现贷款定价主要参考LPR,构建中期借贷便利——LPR——贷款利率的利率传导机制。加大再贷款、再贴现资金使用力度,创设普惠小微企业延期还本付息支持计划和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工具,为银行定向提供小微信贷低成本资金,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牵引带动作用。

小微企业信贷运营费用(FC)降低,推动银行风险偏好(BS)曲线下移。首先,小微企业信息收集成本下降。小微企业财务制度逐步健全,会计制度的严肃性得到加强,真假“两套账”现象在减少,财务信息透明性、及时性、完整性有所提高。政府政务信息公开的范围扩大、内容扩充,统一的企业公示信息披露渠道正在逐步构建。其次,构建了差别化小微企业信贷管理流程。大部分银行逐渐改变“标准化”的信贷管理办法,转而针对小微企业数量多、小微信贷金额小、资金需求频率快的特点,制定差异化的信贷业务流程,降低小微企业运营成本。再次,金融科技应用力度加大。近年来,以大数据、区块链、AI智能为代表的金融科技加速重塑金融业态,金融科技能力已成为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大部分银行对金融科技的应用重视程度逐渐提高、投入力度逐渐增大,在拓展获客渠道、收集企业信息、开展企业评级、进行贷后管理等方面,金融科技有效压缩了小微企业信贷运营成本。

小微企业贷款税收(TC)优惠,推动银行风险偏好曲线(BS)下移。2017年10月,财政部、税务总局印发《关于支持小微企业融资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财税〔2017〕77号),规定2017年12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对金融机构向农户、小型企业、微型企业及个体工商户发放的单户小于100万元贷款取得的利息收入,免征增值税。2018年9月,财务部与税务总局联合出台了《关于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贷款利息收入免征增值税政策的通知》(〔2018〕91号),规定自2018年9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对金融机构向小型企业、微型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放的单户小于1000万元的小额贷款取得的利息收入,免征增值税,同时规定,财税〔2017〕77号继续有效[4]。

小微企业贷款拨备覆盖率(RS)降低,推动银行风险偏好曲线(BS)下移。2011年7月公布的《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管理办法》(银监会令2011年4号)规定,贷款拨备率基本标准为2.5%,拨备覆盖率基本标准为150%。2018年8月,《关于调整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的通知》(银监发〔2018〕7号),将拨备覆盖率监管要求由150%调整为120%~150%,贷款拨备率监管要求由2.5%调整为1.5%~2.5%,同时要求各地银监局按照同质同类、一行一策原则,结合银行贷款分类准确性、处置不良贷款主动性和资本充足性,在上述调整区间范围内,明确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2020年4月2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将中小银行拨备覆盖率监管要求阶段性下调20个百分点,释放更多信贷资源,提高服务小微企业能力。

小微信贷资本补充压力(CP)较小,推动银行风险偏好曲线(BS)下移。1996年《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监控、监测指标和考核办法》,国家特大型企业、国家大型企业的信用风险权重较一般企业要小。2004年颁布的《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取消了对国家特大型企业、国家大型企业的优惠信用风险权重。2012年6月,印发的《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规定,一般企业债权的信用风险权重为100%,符合标准的小微企业债权的信用风险权重为75%。由于小微企业信贷信用风险权重较低,小微企业信贷消耗的资本也较一般企业低,提取小微企业贷款利息收入补充资本消耗的压力也不大[5]。

小微企业风险偏好曲线下移(ES)。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小微企业经营受到较大影响,企业盈利能力弱化。受此影响,小微企业经营预期下滑,经营策略偏谨慎,企业投资意愿下降,流动性管理更为紧迫,同样风险的企业所能承受的贷款利率在下降。

总体而言,虽然小微企业信贷资金成本(CC)降低、小微企业信贷运营费用(FC)降低、小微企业贷款税收(TC)优惠、小微企业贷款拨备覆盖率(RS)降低、小微信贷资本补充压力(CP)较小,导致银行风险偏好曲线(BS)在下移,但小微企业风险偏好曲线(ES)下移幅度更大,融资贵问题仍然存在。

三 相关政策建议

1.大力发展直接融资。大力发展国内风险投资,吸引高风险偏好投资者投资小微企业;推动银行间交易商协会、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公司、中证机构间报价系统公司、银行业信贷资产登记流转中心有限公司完善公司治理,扩大投资者范围,优化产品交易规则,增强融资产品流动性;推动地方股权交易中心丰富直接融资产品,加强企业信息披露,强化违法行为处罚;加快交易所创业板、中小企业板、科创板发行注册制改革。

2.加大税收优惠力度。延长小微企业贷款利息收入免征增值税政策有效期,继续对金融机构向小型企业、微型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放的单户小于1000万元的小额贷款取得的利息收入,免征增值税。作为银行股东,各级财政建立银行分业务利润考核机制,对小微企业信贷业务适当降低利润考核要求,引导银行用其他业务利润弥补小微信贷业务,推动银行向小微企业适当让利[6]。

3.完善差异化监管政策。针对小微企业贷款,制定差异化的贷款损失准备监管指标,降低小微企业贷款拨备率和拨备覆盖率基本监管标准。降低同业负债的流动性折算比例,增强同业负债对存款的替代作用,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使银行流动性合理充裕转化为信贷投放能力的增强[7]。

4.加强担保体系建设。整合政府性担保机构,培育资本实力、业务规模和风险管控等方面优势突出的龙头机构,切实发挥增信分险政策落实、规范引领作用。完善担保机构市场化运营机制,制定统一的考核奖惩和尽职免责办法,强化担保机构支持企业发展的导向,激发担保机构内生动力。

猜你喜欢
阈值信贷小微
帮扶小微企业 山西成绩优异
小微课大应用
改进的软硬阈值法及其在地震数据降噪中的研究
土石坝坝体失稳破坏降水阈值的确定方法
基于小波变换阈值去噪算法的改进
改进小波阈值对热泵电机振动信号的去噪研究
聚焦Z世代信贷成瘾
小微企业借款人
小微企业重在强身健体“信心比黄金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