囚歌宣示的革命信仰

2021-06-06 08:42叶介甫
党史纵览 2021年5期
关键词:革命

叶介甫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走的洞敞开着,一个声音高叫着:爬出来呵,给尔自由!我渴望着自由,但也深知到(道)——人的躯体那(哪)能由狗的洞子爬出!我只能期待着,那一天地下的火冲腾,把这活棺材和我一齐烧掉,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

这是叶挺1942年在“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集中营的监狱中所作的《囚歌》,慷慨壮烈,大义凛然,宣示其坚定高昂、百折不挠的革命意志与信仰,体现出其永不放弃的初心和使命。其实,每一位革命烈士的经历都是一篇壮丽激昂的诗章,一首响彻云霄的战歌。从恽代英的《狱中诗》到叶挺的《囚歌》、林基路的《囚徒歌》、何敬平的《把牢底坐穿》,从周文雍的《绝笔诗》、续范亭的《绝命诗》到刘伯坚的《带镣行》、文泽的《告别》等等,黄金白玉般的字句铿锵有声、熠熠闪光。它们是用鲜血浸出的,是用烈火淬成的,是用烈士整个生命所凝结的,足可惊天地泣鬼神!这是世界诗史上独有的不同凡响的经典,体现了共产党人气吞山河的豪情、视死如归的气魄、顶天立地的形象,极大地震撼着读者的心灵。

“含冤终可白,再世当为天下雄”

熊亨瀚,1894年11月16日出生于湖南省益阳县鲊埠镇五羊坪(今属桃江县),中学时代参加辛亥革命,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大革命時期,他担任国民党湖南省党部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兼青年部部长、《湖南通俗日报》馆馆长,是湖南反帝大同盟、湖南省雪耻会、湖南人民反英讨吴委员会等革命群众组织的负责人之一。他长于宣传教育工作,为开展湖南的大革命运动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大革命失败后,熊亨瀚奔走于湘鄂之间,继续从事革命活动。随着革命运动的深入,革命与反革命的分野日益扩大,斗争愈演愈烈。在这紧急时刻,熊亨瀚先后潜伏岳阳和武汉从事秘密工作。1928年9月,他在武汉的行踪被湖南益阳清乡督察员吴觐光侦悉,吴觐光电告省督办署“呈请拿办”。湖南省政府主席鲁涤平即密电通知武汉卫戍司令部,请他们会同吴觐光捉拿熊亨瀚。

11月7日,熊亨瀚于武汉鹦鹉洲渡江处被捕。在武汉卫戍司令部,他被提审4次,备受折磨,但始终严守党的机密。在法庭上,他大义凛然,把敌军法处长驳斥得哑口无言。他在狱中自知必死,便写下自挽联一首:

十余载劳苦奔波,秉春秋笔,执教士鞭,仗剑从军,矢忠为党;有志未能伸,此生空热心中血。

一家人悲伤哭泣,求父母恕,劝兄弟忍,温语慰妻,负荷属子;含冤终可白,再世当为天下雄。

1928年11月27日,武汉卫戍司令部以“该犯犯罪事实,均在湘省,亟应解回归案讯办”为由,将熊亨瀚押回长沙,交湖南省清乡督办署军法处审讯。当晚,湖南清乡督办署连夜审讯,试图撬开他的嘴巴。熊亨瀚大义凛然地说:“杀就杀,何必多说!”军法处以无证据,不便问罪,报告湖南军阀何键。何键说:“‘熊亨瀚三字,就是罪证,不必更问,枪决就是。”

11月28日清晨,长沙浏阳门外,识字(亦作“石子”)岭头,一派肃杀凛厉气氛。在大批敌兵押送下,熊亨瀚神态自若,昂首步向刑场。他时而凝望着他生于斯长于斯的楚地南天,时而注视着他学习过、执教过的长郡、育才两所中学(都在长沙城南门外,是通往刑场的必经之地)。这两所学校的老学友、老同事也闻讯赶来同这位良师益友诀别。当看到二弟熊熙才夹在人群中哭泣行进时,他沉重而清晰地说道:“三伢子,好好保养父母,我去了!”他大步走到岭头一株大树下,回过头厉声说:“就在这里动手吧!”然后振臂高呼:“打倒国民党新军阀!”“打倒帝国主义!”“工农万岁!”“共产党万岁!”连续两声响枪响,这位三湘人民的一代之雄壮烈牺牲,年仅34岁。

“遗嘱同志莫顾虑,宇宙将来到处红”

王泰吉,1906年出生于陕西省临潼县北田镇尖角村,1924年5月考入广州黄埔军校第一期,到校不久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同年冬,他被派到驻河南开封的国民军第二军学兵营任排长,于所在连队建立党的外围组织“青年军人联合会”,进行革命活动。1928年5月,王泰吉参与领导渭华起义,和唐澍、刘志丹等人一起领导这支千余人的革命武装,与当地的农民运动相结合,打土豪、分粮食,协助地方党组织在东起少华山、西到临潼县、北到渭北、南至秦岭的100多平方公里的区域内,建立了红色政权。1933年7月,王泰吉领导耀县起义,后率部与习仲勋等领导的游击队在照金会合。1933年11月3日至5日,中共陕甘边特委和红军临时总指挥部在甘肃省合水县包家寨举行会议,将所属部队改编为红二十六军第四十二师,王泰吉任师长。

1931年1月8日,为了争取土匪刘桂堂部抗日,扩大革命力量,王泰吉决定亲往其部进行说服工作。当时刘志丹等人都认为太危险,不让他去,然而王泰吉却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再说我王泰吉的命不值钱,就算是死在了敌营,也是为了革命而牺牲,值了!”见王泰吉下定了决心,刘志丹等人只好同意。于是,王泰吉主动辞去师长一职,带着警卫员和枪支、现金等化装进入白区。途经淳化县通润镇时,他投宿到过去的老相识、保安团团长马云从处。

王泰吉不知道,他的这个“老相识”已经变得极其反动。就在他投宿的当天,马云从就扣押了他。这个反动的家伙为了向上司邀功请赏,当即向国民党陕西当局报告说:抓到了一个不小的共产党员。王泰吉对马云从出卖朋友的无耻勾当无比愤慨,也悔恨自己失掉了阶级警惕性。但是,既入牢笼,共产党员的气节绝不可失,他决心坚持斗争,革命到底。在通润镇被拘留的十来天里,任凭敌人软硬兼施,威逼利诱,他傲然挺立,毫不屈服。拘留室的墙壁上留下了他的壮丽诗篇:

几经奋起几颠沛,

愧无良平智量深。

引颈辞世诚快事,

瞑目庆祝红旗飞。

王泰吉被捕后,国民党反动当局在报纸上以显著的位置刊登了这一消息。他的父母得知后,忧心不已。王泰吉在给其父母的信中说:“为加速革命成功起见,只身离开部队,行经通润镇,被马团长云从扣留,……男绝不学杜洪(衡)之被捕自首,遭社会人之唾骂,及遭父母羞。男革命目的,在推翻国民党统治权,国民党杀男,为意中事。”这钢铁誓言,句句千斤,充分表现了王泰吉在生死关头,宁愿为革命而死,绝不做叛徒而生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

在铁窗下,王泰吉还写下了上万言的《困顿漫语》,可惜后来大部已经散失,保存下来的尚有如下詩句:

堪叹国事日益非,

屡经起义与愿违。

莫行于先谁继后,

自我牺牲视如归。

功名不必自我成,

革命实践作先锋。

遗嘱同志莫顾虑,

宇宙将来到处红。

这些铿锵有力、落地有声的豪言壮语,不但表现了他视死如归的钢铁意志,而且充满着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

1934年2月,王泰吉被押解至西安。当时,在杨虎城部工作的进步军官曾想方设法营救他,但未成功。王泰吉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在狱中又写下《绝命诗》《绝命词》各一首。绝命诗曰:

崤函振鼓山河动,

萧关频翻宇宙红。

系念袍泽千里外,

梦魂应知寄愁容。

《绝命词》曰:“为圆寂,将门儿掩,谁也不见;学秃陀参禅,像睡佛咒天;将孔孟抛在天边。劳什子吓破几许英雄胆!咱从来不说奈何天。这头颅任你剖断,这肉体任你踏践,一切听自然。”

1934年3月3日,王泰吉在西安军法处英勇就义,年仅28岁。

“洒我们的鲜血,染成红旗,万载飘扬!”

林基路,1916年4月17日出生于广东省台山县都斛圩大纲村。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在台山、广州、上海和日本东京等地从事革命活动。1938年春,党派他到新疆从事统战工作,历任新疆学院教务长、阿克苏教育局局长、库车县县长等职。

1941年,为了挽救我党与统治新疆的盛世才当局日益恶化的统战关系,林基路被党组织调回迪化(今乌鲁木齐)。根据中共中央驻新疆代表陈潭秋的指示,他以“鲁父”为笔名,连续在《新疆日报》上发表了论夏伯阳(即恰巴耶夫)的败亡和蜀、吴统战破裂的文章(指《关于夏伯阳的败亡——读〈夏伯阳感言〉》《论六出祁山的历史价值——历史遗产研究》等文),以古喻今,警告盛世才破坏统战绝无好下场。文章发表后,轰动全疆,不少读者来信表示支持。盛世才暴跳如雷,多次打电话到报社和八路军办事处,追查文章的作者。

当盛世才得知这些文章出自林基路之手时,先是想以高官收买,向陈潭秋提出要林基路当他的私人秘书。这一企图遭到林基路的坚决拒绝后,盛世才非常恼怒,把林基路调到南疆最偏僻的一个小县——乌什县去当县长。1942年夏,中共在全疆各地工作的党员全部被陆续调回迪化,上任不到4个月的林基路也同时被召回。

8月底,蒋介石派宋美龄等人来新疆,与盛世才进一步勾结。9月17日,我党在疆人员全部被盛世才软禁,林基路等20多位同志被软禁在迪化三角地。在被软禁的日子里,林基路依然坚定、乐观,他常用聊天的方式和同志们一起分析敌情,积极地同敌人斗争。

1943年2月7日,盛世才将被软禁的共产党人投入监狱。林基路被关押在迪化第四监狱。在狱中,他给狱友讲了许多革命先烈宁死不屈、英勇斗争的事迹,鼓励大家保持革命气节。他还写下了一首《囚徒歌》,溯古追今,针砭时弊,歌词如下:“我噙泪低吟民族的史册,一朝朝,一代代,但见忧国伤时之士,赍志含愤赴刑场;血口獠牙的豺狼,总是跋扈嚣张。哦,民族,苦难的亲娘!为你五千年的高龄,已屈死了无数的英烈;为你那亿万年的伟业,还要捐弃多少忠良!铜墙,困死了报国的壮志,黑暗,吞噬了有为的躯体,镣链,锁折了自由的双翅,这森严的铁门,囚禁着多少国士!豆萁相煎,便宜了民族仇敌,无穷的罪恶,终叫种恶果者自食,难闻的血腥,用噬血者的血去洗!囚徒,新的囚徒,坚定信念,贞守立场!砍头枪毙,告老还乡;严刑拷打,便饭家常。囚徒,新的囚徒,坚定信念,贞守立场!掷我们的头颅,奠筑自由的金字塔;洒我们的鲜血,染成红旗,万载飘扬!”这首铿锵的《囚徒歌》表达了作者对革命的忠贞和坚定的信念,极大地鼓舞了同志们的斗志,成为大家与敌人斗争的武器。

1943年9月27日深夜,盛世才命令刽子手将陈潭秋、毛泽民、林基路秘密杀害于新疆迪化第二监狱,遗体埋在六道弯荒无人迹的山坡上。林基路牺牲时,年仅27岁。

“人生百年终一死,留得清白上九霄”

宋绮云,1904年出生于江苏邳县(今邳州市)。1919年,五四运动的风暴席卷邳县,宋绮云首先响应,积极宣传爱国主义思想。1920年,他考入江苏省立第六师范学校,1926年10月考入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即黄埔军校第六期。1927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大革命失败后,他被派往南京从事地下工作,后进入杨虎城部工作。

西安事变前夕,宋绮云参加草拟张、杨抗日救国八项主张等文件。事变发生后,他利用《西北文化日报》,全面介绍事变的起因、经过,积极评价事变的实质和意义,广泛宣传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1941年底,宋绮云与妻子徐林侠及他们8个月大的幼子宋振中被国民党军统特务逮捕,先后被囚禁在重庆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集中营的白公馆、渣滓洞监狱和贵州息烽集中营。

宋绮云被捕以后,敌人软硬兼施,妄图动摇其革命立场。特务头子戴笠亲自出面设宴款待,许以高官厚禄,要宋绮云为蒋介石反动政权服务。宋绮云庄严宣布:“本人抗日无罪,除非无条件释放,别无可言。”敌人恼羞成怒,报请将他处决。蒋介石虽然一直不忘宋绮云在西安事变中的揭底之恨,但又不肯轻易丢掉共产党的这一重要人犯,结果批复“和杨虎城案一并处理”。

“我决不能弯下腰,只有怕死才求饶。人生百年终一死,留得清白上九霄。”这是1941年刚入狱不久的宋绮云写下的小诗,表现了自己绝不屈服的崇高品质。宋绮云在被监禁的8年中,三易重庆监牢,两次被押赴贵州,写下许多感人的诗篇。他还曾以诗会友,书写了一段不平凡的故事。

1944年到1947年,“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监狱曾囚禁过国民党“青年将校团”的6名发起人员。这些国民党青年军官不满蒋介石的腐朽无能,崇拜法西斯主义,欲仿效日本少壮军人的行为,秘密组织“青年将校团”,以陈诚为靠山,推翻蒋介石并取而代之。后因事泄,他们被蒋介石逮捕入狱。当时监狱临时党支部认为,这些青年军官虽不倾向革命,但同蒋介石有矛盾,只要善于引导和教育,是可以争取过来的,于是决定让宋绮云去做他们的统战工作。很快,宋绮云便和王凤起、梅含章等人结下了深厚情谊。

1946年戴笠死后,这些青年军官经多方活动,终于有被释放出狱的希望。宋绮云得悉后非常高兴,进一步鼓励他们,出狱后要为全中国劳动大众的解放事业而工作,不要忘记几年铁窗之苦,要参加打倒蒋家王朝的斗争。宋绮云对王凤起说:“蒋介石必败,共产党必胜,你为什么不和共产党取得联系?假如你能在打倒蒋介石的正义战争中作出贡献,其价值比随波逐流花天酒地不知要好多少倍!”王凤起深受感动,表示一定会按他的指导行动。

在王凤起、梅含章等获释出狱时,宋绮云满怀深情地以诗相赠,鼓励他们为国为民坚持斗争,为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贡献。他写给王凤起的诗曰:“羡君壮志夙凌云,运筹帷幄实惊人。英雄当为正义战,阋墙幸勿助波尘。”对梅含章,宋绮云除写了一首长诗外,还特意书写《送含章同学赴金陵序》一文相赠。该文共1400多字,不仅文辞优美,引经据典,借古喻今,还通过揭露蒋介石反动政府的黑暗,表现了作者乐观的革命精神以及对革命必胜的信心。

王凤起、梅含章怀着对宋绮云深深的感激和惜别之情,回赠了一首诗:“牢里相处亲又亲,共话肺腑期有成。临别千里铭座右,誓将热血报知音。”出狱以后,这些青年军官利用其特殊身份,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不少贡献。王凤起和夫人富平成为我党地下工作者,1948年5月在沈阳成功地策动了新一军新五十三师和沈阳第二守备总队起义,有力地配合了辽沈战役。梅含章协助策动江阴要塞起义,为解放军顺利渡江立下功劳。

1949年9月,胜利的曙光已经映红了天际,新中国即将诞生。但是,雾都重庆仍处在黎明前的极端黑暗之中。行将灭亡的国民党反动派进行垂死挣扎,终于对杨虎城将军、对革命志士下毒手了:1949年9月6日,宋绮云与妻子徐林侠、儿子宋振中及杨虎城一家三口一起惨遭杀害。

(责任编辑:徐嘉)

猜你喜欢
革命
银联场景革命以“快”创造更多可能
机械革命蛟龙7
机械革命Code01
机械革命S2 Air
中国的出行革命
从“勤劳革命”转向“智慧革命”
革命老区展新姿
粉红革命
掀起秋冬潮流革命
球迷骚乱揭埃及革命之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