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恩格斯科学社会主义及其当代启示

2021-06-08 01:30章小连
学理论·下 2021年4期
关键词:科学社会主义当代启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章小连

摘 要: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以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学说作为两大理论基石,在科学分析资本主义社会和整个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为实现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目标而创立的系统化的理论体系。科学社会主义包含丰富的理论内容,诸如“两个必然”“两个决不会”、政党制度、社会发展阶段的相关理论、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等,对我们正确认识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具有重大意义,是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源泉,有助于我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发展和完善,有助于我国从整体上把握社会发展阶段,是我们坚定实现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强大精神支柱。

关键词:科学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当代启示

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对他们所处的时代问题进行解答的过程中创立的理论,不但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内容,而且对我们正确认识当今世界发展趋势和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一、科学社会主义的形成

(一)科学社会主义形成的时代背景

就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而言,资本主义社会取代封建社会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巨大进步,对此马克思给予了充分的认可。他指出:“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但值得注意的是,资产阶级所创造出来的社会生产力是建立在对劳动者剥削的基础之上,具有极大的压迫性,这就直接导致资本主义在推翻封建等级制度的同时,也培养出了自己的掘墓人——无产阶级,并在阶级对立之中产生了两极分化。因此如何消灭剥削、消除阶级对立和两级分化,从而实现人类解放和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就成了一个崭新的历史课题。马克思恩格斯在對当时的社会问题进行全面考察和分析的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为解决资本主义社会出现的弊端提供理论指导。

(二)科学社会主义的两大理论基石

每一种新的学说的出现都是建立在“已有的思想材料”[1]775的基础之上的,科学社会主义也不例外。在科学社会主义创立之前,欧洲社会主要受到空想社会主义思潮的影响。以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人为主要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者们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辛辣的评判和无情的揭露,对未来理想社会进行了热情讴歌并提出了许多美好的设想,但是他们却没有意识到自身所依赖的理论基础是唯心史观,这也从根本上注定了他们的设想是不可能实现的。与空想社会主义以唯心史观作为理论基础不同,科学社会主义将唯物史观作为理论基石,“把历史看成人类的发展过程……把阶级斗争和经济基础当作新的历史实质。”[2]社会主义被看成是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斗争的必然产物,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如何运行是大势所趋,由此剩余价值学说应运而生。“唯物史观为社会主义变成科学奠定了基础,而剩余价值学说则厘清了资本与劳动的关系”[3],这两大发现从根本上克服了空想社会主义的缺陷,成为科学社会主义的两大理论基石。

(三)科学社会主义形成的标志

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正式出版,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这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第一次对他们所提出的科学社会主义进行的系统阐述。总的来说,《宣言》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提出了一个基本观点,即“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阶级斗争贯穿于整个历史;二是在肯定资产阶级革命性的同时,分析了资本主义制度由于内在矛盾必然会导致灭亡的命运;三是指明最富有革命彻底性的无产阶级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并在《宣言》的最后发出号召: “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4]435

二、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理论内容

(一)“两个必然”

“两个必然”指的是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发展趋势。马克思在对资产阶级的积极性进行阐述的同时,对其局限性也进行了全面论证,资产阶级相较于封建地主阶级而言是一种全新的社会力量,它通过改变封建社会的生产关系,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在很长的时期内对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随着资本的不断积累,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日益加剧,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和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导致资本主义生产相对过剩,最终表现为周期性经济危机的爆发。这表明资产阶级在资本主义发展的进程中始终无法克服自身所存在的弊端,终将被更高级、更先进的社会形态所取代。随着无产阶级阶级意识的觉醒,在与资产阶级进行斗争的过程中以科学社会主义作为理论指导成立了自己的政党,带领无产者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因此社会主义的力量得以不断增强,也就使得社会主义必然胜利成为可能。

(二)“两个决不会”

马克思恩格斯在研究欧洲资产阶级革命发生的条件时,从两对矛盾的运动过程中概括揭示出资本主义社会矛盾运动的特殊规律,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将理论和实践进行了高度的结合,凝练出“两个决不会”思想。“两个决不会”思想为“两个必然”所揭示的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提供了理论依据。科学社会主义针对的主要是当时的时代问题,所以其研究的侧重点主要在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最终还是要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及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容纳程度。在社会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未得到充分的发展之前,资本主义是不会退出历史舞台的,这是一个长期的曲折的历史发展过程。

(三)政党制度

《共产党宣言》当中明确提出将“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5]52作为无产阶级的近期目标。19世纪三四十年代,工人阶级作为一个新兴的阶级,它的阶级意识还不是很成熟。与此同时多种社会思潮甚嚣尘上,对工人阶级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和冲击,所以要想实现埋葬资本主义制度,进而解放全人类的伟大历史使命,单单凭借共产党一个政党的力量是极难实现的,此时就需要与其他民主政党联合起来。基于此,共产党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了不懈努力。一方面是“共产党人到处都支持一切反对现存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的革命运动”;另一方面是“共产党人到处都争取全世界民主政党之间的团结和协调” 。

(四)社会发展阶段理论

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这一著作当中首次明确指出将共产主义社会划分为两大发展阶段,即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和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我们通常所讲的社会主义社会就是马克思所界定的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马克思在考察了欧洲社会的经济发展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状况之后,科学地预见了资本主义必将会走向共产主义,但是这个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必须要经过一个漫长的过渡时期。由于资本主义制度具有一定的自我修复能力,因此资本主义社会不会在短时间内直接进入共产主义社会,必然会存在着一个从前者变为后者的转变阶段,此时在政治上则表现为“这个时期的国家只能是无产阶级的革命专政” [6]445 。

(五)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

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的解放和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家向工人支付工资,购买了工人的劳动力价值之后,强迫工人从事长时间高强度的劳动,因此工人除了在规定的必要劳动时间内生产自身的劳动力价值之外,还需要在剩余劳动时间里创造剩余价值。资本家通过这种方式榨取他们的剩余价值,使工人阶级备受剥削和压迫。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指导下,无产阶级开始觉醒,逐渐意识到自身的强大力量,从而联合起来反抗,将实现人的解放和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作为崇高的理想和最终的目标。马克思对此也有过相关的论述,他认为,未来必将存在着这样一个联合体,用以取代存在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5]53。

三、科学社会主义的当代启示

“两个必然”验证了社会主义能够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两个决不会”明确了社会主义要想取代资本主义所必须具备的客观条件,政党制度推进了新型政党制度的形成和发展,社会发展阶段理论坚定了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人類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指明了如何实现人的彻底解放和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这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当代世界的发展趋势以及助推中国的接续发展极具指导意义。

(一)科学社会主义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

20世纪八九十年代,整个世界的社会主义事业遭受了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严重打击,从而处于较为低迷的时期。与此同时资本主义世界却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比如实行福利国家政策,利用税收调节再分配等等,在一定程度上发展了生产力,使得诸如美国、法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一度呈现繁荣景象,导致一些人对社会主义失去了希望,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低潮。但值得注意的是,资本主义的自我调整虽然在一定时期内取得较好的效果,可是它并没有从根本上克服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也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性质和所有制关系,因而周期性的经济危机还是会发生。总而言之,当前我们仍然处在马克思和恩格斯所阐明的历史时期内,资本主义会被社会主义取代仍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科学社会主义并没有过时,仍对我们正确认识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科学社会主义是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源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过长期的实践检验被证明是科学社会主义同中国当前具体国情相结合的产物,形象地说,科学社会主义是“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流”,二者是一脉相承的。也就是说,科学社会主义是在实践的过程中被不断地赋予中国特色,进而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马克思和恩格斯经过反复考量,针对当时资本主义社会现状,在动态的批判中提出科学社会主义学说。虽然他们在晚年也曾将自己的目光投向东方社会,也曾思索过经济比较落后的国家在革命胜利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重大的历史课题,可他们最终并没有给出具体的答案。但科学社会主义却为我们后来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提供了原则方法上的指导。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党始终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指导下,结合社会发展各个阶段的具体情况,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过了奠基、创立、发展和完善的过程,愈加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这整个过程都离不开科学社会主义的指导,也就是说,科学社会主义是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源泉。

(三)科学社会主义有助于我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发展和完善

中国共产党非常注重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毛泽东同志充分继承和发扬了马克思主义的政党理论,为我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大革命和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为了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先后同国民党进行了两次合作,最终推翻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剥削和压迫。解放战争时期,为了反对国民党的独裁统治、尽可能争取和平与民主,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进行了合作,为新中国的成立创造了条件。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政党制度正式确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我们党吸取了之前的历史经验和教训,使得多党合作进一步科学化、规范化,从而推动多党合作持续健康发展。实践表明,以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为指导,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中形成的新型政党制度符合中国的实际情况。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马克思主义依然显示出科学思想的伟力,依然占据着真理和道义的制高点”[7]。

(四)科学社会主义有助于我国从整体上把握社会发展阶段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新中国成立七十多年以来所取得的成绩,标志着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团结一致,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总结实现飞跃的基本经验,其中一条就是离不开党在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对中国社会历史发展阶段进程和基本国情党情世情的英明判断和准确阐释。”[8]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社会发展阶段的相关理论体现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整个过程之中,体现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系列理论成果当中。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者根据当时中国的基本国情和社会历史状况,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概念;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创新性地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表述;党的十三大系统地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来,基于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习近平总书记确立了“八个明确”的主要内容、提出了“十四个坚持”的基本方略,细化了“三步走”战略等等,做出了令人信服的回答。我们必须要明确的一点是:虽然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但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性质和基本国情没有变,只有把握好“变”与“不变”的关系,才能在新时代更好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

(五)科学社会主义是我们坚定实现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强大精神支柱

在对未来共产主义社会进行阐述时,科学社会主义就明确地表达了实现共产主义的长期性、复杂性和曲折性,因此我们要运用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共产主义社会基本特征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观点来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要始终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社会初级阶段的社会形态……虽然会持续相当长的时间,但是最终将会指向共产主义。”[9]他强调:“要把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统一起来、同我们正在做的事情统一起来……坚守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10]这些关于共产主义的论断表明科学社会主义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间的联系以及在当前条件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要性。我们要始终牢牢把握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从而为更好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价值引导,始终坚信共产主义必将实现。科学社会主义是我们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强大精神支柱。

四、结语

科学社会主义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源泉,对于增强社会主义实践的自觉性,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党的十九大报告也明确指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科学社会主义思想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和强大生命力。这一思想来源于实践,也将指导实践。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沙丹阳.浅析科学社会主义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联系——基于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的文本[J].理论研究,2020(1):105.

[3]石云霞.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思想及其当代价值[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5):30-31.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5]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6]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7]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9.

[8]夏春雨,吴铁柱.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历史发展阶段论中国表述的新时代意义[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8(6):51.

[9]秦书生,张海波.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坚持与发展[J].社会主义研究,2020(1):2.

[10]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5-05.

猜你喜欢
科学社会主义当代启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民主社会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原则区别探讨
浅论艾思奇《大众哲学》的历史贡献及当代启示
宋代分路取士与凭才取士的论争及其启示
世界历史理论与全球化理论的异同及其当代启示
市场经济条件下,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必须坚持
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工作发展方向
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途径
社会主体研究方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中的运用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及其当代启示
当代社会政治思潮对中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