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切口治疗小儿疝气的临床效果研究

2021-06-14 07:33李象武
人人健康 2021年10期
关键词:横纹疝气精索

李象武

(蕲春县妇幼保健院 湖北蕲春 435300)

在小儿外科中,小儿疝气较常见,其指人体内器官或组织离开正常解剖部位,经先天或后天形成的薄弱点、缺损或孔隙进入另一部位[1]。该病在早产儿及男童群体中较常见,发病率高,会导致患儿生长发育不良[2]。临床上主要采用外科手术对小儿疝气进行治疗,但传统疝气修补术存在诸多缺陷,切口较长,并发症多,导致治疗效果不佳,逐渐被腹横纹小切口手术替代,效果显著,手术过程相对比较简便、安全,预后良好[3]。现如今,腹横纹小切口手术以其独特的价值和优势被临床医师认可,取得了相应的效果,患儿及家属无需承受太大痛苦。借助已知病例评价腹横纹小切口手术在小儿疝气治疗中是否适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实验的起始时间和终止时间分别为2020年4月和2021年3月,在该节段内选取69例小儿疝气患儿,经单双序号方式,划分对照组34例和观察组35例。对照组男女数量均等;年龄2~8岁,平均(5.41±1.33)岁。观察组男女性别比例为17:18;年龄最小1岁,年龄最大9岁,中位数(5.38±1.49)岁。两组一般信息材料(性别、年龄)未见区别(P>0.05),可比。

(1)纳入标准:①经临床诊断确诊;②患儿家属均系自愿,签署知情协议。

(2)排除标准:①手术禁忌症;②凝血功能障碍;③心、肝、肾等器质性疾病。

1.2 方法

对照组的治疗方式为传统疝气修补术,辅助患儿平卧,抬高臀部,于患侧腹股沟部位内侧做平行切口,以3cm为宜,把腹外斜肌前鞘切开,有效分离,对精索进行分离,把疝囊找出来,剥离,实施高位结扎。观察组的治疗方式为腹横纹小切口术,术前依次对患儿进行血常规、尿常规、凝血功能、心电图、胸部X线片检查,评价患儿是否与手术指征符合。取平卧位,于腹部疝外环口上方沿横纹肌做切口,长度控制在1.5cm,依次将皮肤、皮下组织切开,发挥手术钳作用,分离浅筋膜,手术视野内显示半弧形外环口及外环口下方软组织,将疝囊、精索充分暴露出来,分离精索至切口部位,提起,对疝囊进行游离处理,对疝囊颈部进行高位结扎。结束上述操作之后,选择电凝止血方式,依次复位睾丸、精索,继而使用钳夹,封住切开的皮肤,于切口处覆盖无菌敷料。

1.3 观察指标

①临床疗效[4]:显效: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有效:经治疗,临床症状有所好转;无效:虽经治疗,但症状未见任何改善,甚至加剧。总有效率=(1-无效/总例数)×100%。

②手术指标:记录住院天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

③并发症:腹胀、切口感染、鞘膜积液、阴囊水肿。并发症发生率即用百分数表示并发症例数与总例数之比。

1.4 统计学处理

该实验所涉及数据均填录SPSS23.0版统计学工具读取。计数资料(临床疗效、并发症)和计量资料(手术指标)呈现形式分别为(n,%)和(),验证方式X2、t。P<0.05提示数据差异可见。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更为显著,数据差别明显(P<0.05)。详如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手术指标比较

观察组的住院天数、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均较对照组短;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少,两组有差异存在(P<0.05)。如表2所示。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低,可见组别差异(P<0.05)。具体见表3。

3 讨论

表2 两组手术指标比较()

表2 两组手术指标比较()

组别 例数 住院天数(d)手术时间(min)术中出血量(ml)切口长度(cm)观察组 35 2.31±0.45 14.51±1.22 2.35±0.21 1.48±0.45对照组 34 5.66±0.39 23.74±1.31 8.96±0.77 4.29±0.68 t?33.005 30.298 48.956 20.298 P 0.000 0.000 0.000 0.000

表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小儿疝气诱因即幼儿啼哭、剧烈运动等,该病会对患儿的生长发育产生不良影响,甚至会威胁其生命健康[5-6]。流行病学显示[7],腹股沟疝在出生后前三个月多发,早产儿发病率高达16%~25%,男孩较女孩发病率更高;脐疝多发于婴儿群体,尤其是早产儿和低体重儿。一直以来,临床都很关注小儿疝气治疗工作,其临床症状、特点决定了该病以外科手术治疗为主,并且手术方式不断更新。尽管传统疝气修补术具备一定的临床疗效,但其缺陷在于切口大,容易诱发并发症,加剧患儿的痛苦,甚至出现复发情况。

近年,随着医疗技术的改革及发展,小儿疝气的治疗方式也更加多元,其中,腹横纹小切口手术治疗应用普遍,该手术方式的优势在于无需把精索、睾丸提出,故而,后续修复操作相对比较少,能够节省手术时间,还能够使术后创伤减轻[8]。依据小儿疝气的特点、症状,实施腹横纹小切口手术,在手术过程中,切口方向与横纹方向平行,不需要另外缝合,使术后缝合难度降低,能够对手术瘢痕进行有效避免[9]。除此之外,在手术过程中,无需对精索进行完全游离处理,也不需要对组织进行过多分离,能够对神经、血管、精索等损伤进行有效规避,使切口感染、阴囊水肿等术后并发症显著减少,还能够避免疾病复发,确保患儿尽快恢复,预后良好[10-11]。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7.14%,明显比对照组的76.47%高;观察组患儿的住院天数、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均比对照组短;观察组患儿的术中出血量比对照组少;观察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仅为5.72%,比对照组的26.47%低,不同组别数据差异可见(P<0.05),提示在小儿疝气治疗中选择腹横纹小切口手术方式,不仅能够增强临床疗效,还能够缩短住院天数、手术时间,使切口长度减小,术后出血量减少,还能够减少并发症,确保手术过程安全。覃树芳、袁得汉研究[12]中,选取60例小儿疝气患儿开展临床研究,随机划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前者采用传统疝气修补术治疗,后者实施腹横纹小切口手术治疗,结果提示,观察组患儿的手术时间、住院天数、切口长度与对照组相比更短;观察组患儿的术中出血量与对照组相比更少;观察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67%,比对照组的26.67%低,非同组数据显示差异(P<0.05),这一实验结果与本次研究结论一致,证实了该研究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综上,选取腹横纹小切口手术对小儿疝气患儿进行治疗,临床疗效显著,住院天数及手术时间缩短,切口长度减小,术中出血量减少,安全性强,说明该手术方式适用性强,可推广至临床。然而,受限于数据量、研究时长,以至于结果普遍性不足,未来将适当延长实验时间,扩充样本数量,开展同类研究,增加复发率等指标,使实验结果更加全面、准确,为临床同类工作提供理论借鉴。

猜你喜欢
横纹疝气精索
加味大黄蟅虫颗粒对精索静脉曲张大鼠的影响
疝气并不可怕,关键在于正确治疗
疝手术后注意事项
On the Generic Taxonomy of Opisthotropis balteata (Cope, 1895)(Squamata: Colubridae: Natricinae): Taxonomic Revision of Two Natricine Genera
宝宝得了疝气怎么办?
小儿推拿“四横纹穴”定位考究
新型外螺纹横纹管管外强化传热分析
阴囊超声显像在诊断亚临床型精索静脉曲张中的应用探讨
带蒂桡动脉掌浅支腕横纹部皮瓣在拇指创面修复中的应用
郭子光治疗精索静脉曲张验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