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留学生汉语双字调教学策略

2021-06-15 00:59张孟杰康永超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21年5期
关键词:教学策略

张孟杰 康永超

内容摘要:双字调是语音组合中的最小单位,也是语流教学的基础形式。为探究双字调教学的有效策略,文章以6名孟加拉国留学生为教学对象,进行双字调教学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多模态教学法、模板字组法、调型训练法对双字调学习具有促进作用。

关键词:孟加拉国留学生 汉语双字调 教学策略

郭锦桴(1993)指出:“双字组是语言组合中的最小单位,也可以说是汉语结构中最基本的单位,在现代汉语词汇中,双字组复合词所占的比例超过70%。”[1]因此,掌握好双字调的发音要领,是进入语流会话的重要一环。前期研究中[4],我们发现孟加拉国留学生的汉语双字调产出及辨认测试出现的偏误在四个声调中均有分布,为了进一步探究汉语双字调教学策略,我们选取六名初级水平的孟加拉国留学生进行了声调强化教学实验。

一.教学实验

(一)实验基本情况

本次教学实验从2020年6月22日至7月20日。教学对象为6名孟加拉国学生;教学时间在每周末的下午1点至2点(北京时间),孟加拉国当地时间上午11点至中午12点,共计4次课,每次课时长45分钟,其中前3次课是教师讲解环节,最后一次课是教师答疑及测试,6名孟加拉国学生全程参与本次声调教学强化实验班。

(二)教学实验基本流程

(1)课时一:汉语声调调型讲解

本课时基本内容是对汉语四个声调调型进行强化训练。运用图片、声调视频和提问法进行教学导入,然后对四个声调进行逐一讲解。

T1调,最直观的特征是高而平。教师可以一边用高音读某一个T1调的音节,一边用粉笔画出一条直线,引导学生重复练习。另外,练习过程中,也可以引导学生头部/手从左至右做位移,并注意保持平稳运动。

T2调,最直观的特征是高升,但实际语流中,T2调会呈现略微的下降趋势后再攀升,但下降幅度较小。在实验中,学生T2调的主要问题是升的趋势不够明显,降的时间较晚。针对这种现象,我们建议先训练学生把握T2调高升的特点,可以运用手势、图示法、全身反应法等,帮助学生把声音升上去。对于语流中阳平调会略微降低再高升的特征,因为变化较为微妙,我们建议综合语流练习帮助学生矫正。

T3调,在语流中往往表现为“半上”或者“阳平”。针对学生的偏误,我们主张引导学生练习“半上”的发音动作:发音的同时低头,然后轻微抬头,压低上声,然后释放,达到先低后小幅提升的效果。此外,T3有特殊的“T3+T3”标记为“T2+T3”的音变,此处,我们淡化变调规则的讲解,主要是想借助多模态教学法让学生进行多次练习。

T4调,孟加拉国留学生的典型偏误是下不去,没有高降的特点。针对这样的现象,我们建议,引导学生先做抬头的动作,声音发出的同时低头并跺脚,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感受声调的下降过程;物理层面准备抬头的动作也为起始的高音做了准备。

(2)课时二:五度值及汉语声调组合练习

本环节主要是引导学生将汉语声调和五度值标记法进行关联,将汉语声调的音高及走势具像化。教师利用乐谱进行导入,然后正式进入五度值讲解与练习。

声调组合练习环节,一方面,我们引入了單双字调的标调练习。目的在于从感知的角度强化声调输入,检验学生对声调的辨别能力。另一方面,我们也设计了双字调练习的模板字组。即:从教材中选取学生熟知的双字组(要求复现率较高,如“学校、餐厅、宿舍”等),按照汉语声调的16种组合形式设计发音模板字组。因为这些模板字组的复现率较高且学生在生活可能随时用到,有助于帮助学生形成一些肌肉发音习惯,由此促进相同调型组合的发音。

(3)课时三:汉语声调组合多模态练习

多模态教学是指教师充分利用多种媒体资源,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刺激系统参与学习的方法。基于多模态教学法的指导,本环节主要为学生介绍两种趣味性的汉语声调练习方法,xReader软件和输入法听写练习。

xReader跟读软件为普通话单字调跟读训练工具,学生可以自行下载这个文件包,打开里面的xReader.exe,就会自动弹出对话框,选择一个setting字表,然后就可以跟读,因为里面还有振幅和声调走势,学生可以边读边观察,以此来调整自己的声调发音。

除了利用电脑软件以外,我们还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巧用手机输入法进行听写。

具体操作如下:引导学生拿出手机,点击进入记事本页面,点击输入法中的话筒按钮,然后说出一个双音节词语,比如:“学校”,如果输入法记录为“学校”,就代表学生发音尚可。

(4)课时四:声调学习答疑及课堂测试

本环节主要鼓励学生谈一谈对本次声调训练班的看法及疑惑,以作为今后改进教学的参考。当然,为了检验声调学习成效,课程最后,我们还安排学生进行双字调录音及听辨测验。

学生A:“我非常喜欢做声调组合的标调练习,今天我做对了很多个,比第一次老师让我们听录音写声调的时候表现得还好。教学内容也很生动,第一次学习声调的时候,都是教师领读、学生跟读,主要还是模仿练习。但这次训练我们一边读,一边跟着老师做动作,感觉很放松。”

学生B:“我觉得还是有点难,特别是声调标调练习,我有点跟不上,写错了好几个。老师让我课下听一听录音,再尝试做一遍,但是一下课,我就不想接着学了。”

学生C:“老师给我们介绍了三种双字调练习的方法,第一种是利用计算机软件xReader。这是我第一次看到自己的发音图像,感觉很奇妙。虽然我发音不太好,但是我愿意继续使用那个软件进行练习。”

学生D:“我觉得输入法听写很棒,非常有趣,平时我身边没有人陪我练习中文,现在我好像多了一个语伴,很开心。听老师说,还可以利用手机的语音助手,我准备课下也试试那个怎么用。”

教师对学生的感悟进行评价,鼓励学生们课余时间继续进行强化练习。最后,依托网络教学平台,收集每个学生的双字调录音及听辨测试答卷。

二.实验结果

为了检验教学实验效果,我们对训练后所得录音再次进行声学分析,分析结果表明:

在“T1+X”调类组合中,孟加拉国留学生后测情况较好,相较前测更接近中国发音人音高折线。在“T1+T1”“T1+T2”“T1+T3”三个调类组合中,孟加拉国发音人后测的前字调型更为平稳,调域也有所升高,有明显进步;后字调型趋近中国发音人音高折线,但仍有进步空间。在“T1+T4”调类组合中,孟加拉发音人前后测的音高折线差异较小,进步不明显,但整体调域有较小提升。

在“T2+X”调类组合中,孟加拉国发音人后测调型有进步,相较前测更接近中国发音人音高折线。在“T2+T1”、“T2+T4”两个调类组合中,孟加拉国发音人后测的总体调型有明显进步,基本接近中国发音人调型特征。然而在“T2+T2”“T2+T3”两个调类组合中仍有进步空间,在“T2+T2”调类组合中,孟加拉国发音人前后测的音高折线差异较小,进步不明显;在“T2+T3”调类组合中,孟加拉国发音人前测前字调型甚至优于后测,后测后字仍与中国发音人差距显著,进步不明显。

整体来看,实验前后,孟加拉国留学生在“T3+X“组合中,T3掌握情况较差,主要表现为:(1)起点和中点五度值低,止点五度值偏高;(2)T3调型(“T3+T3”除外)整体呈现先降后升的凹状,同中国发音人调型走势差异大。根据T3变调规则,“T3+T3”,前字T3变为T2,从声调折线图上可以看出学生已经有了变调意识;当T3和非T3调组合时,前字T3要减半,从声调折线图上看出,学生并没有这一变调意识。

在“T4+X”调型组合中,孟加拉国发音人的后测发音情况较好,相较前测,更接近中国发音人同调类组合的音高折线。在“T4+X”各调类组合中,后测前、后字较前测在起点、止点五度值,整体调型走势方面都与中国发音人有较好的拟合度,进步较大,说明发音人基本掌握了T4调的发音特征。

教学实验结果表明,声调强化训练对孟加拉国留学生汉语双字调学习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特别是T1和T4聲调较前测在整体调域、调型、起止点音高等方面都有了较为明显的进步。但实验对象T2和T3声调较前测在整体调型方面进步较小,在语流变调方面还存有不足。

三.结论

文章运用教学实验的范式,以六名孟加拉国留学生为研究对象,探究声调调型训练法、模板字组训练法、多模态训练法对双字调产出的影响。研究发现:教学实验所用教学法对孟加拉国留学生阴平、去声学习具有积极强化作用,对上声和阳平学习的效果不够明显。

林焘(1996)认为,“洋腔洋调形成的关键不在声母和韵母,而在声调和比声调更高的语音层次。”[2]赵元任(1980)也指出,“学习外国语的内容分成发音、语法跟词汇三个主要部分,学习的次序也应该按照这三样按步进行,发音的部分最难,也最要紧,因为语言的本身、语言的质地就是发音,发音不对,文法就不对,词汇就不对。”[3]因此,语音教学环节,必须予以重视,既要贯彻语音教学的长期性,也要探寻教学方法的多样性,进而推动国际汉语语音教学研究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郭锦桴.汉语声调阐要与探索[M].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3.

[2]林焘.语音研究和对外汉语教学[J].世界汉语教学,1996(03):20-23.

[3]赵元任.语言问题[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156-157.

[4]康永超,彭珍妮,李瑾皓,张孟杰,马珍.国际汉语教育语音教学案例分析——以孟加拉国留学生个案研究为例[J].黄河.黄土.黄种人,2020(05):50-52.

基金项目:云南大学第十一届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研究成果;(2019097:孟加拉国留学生汉语双字调语音实验研究)

(作者单位:云南大学汉语国际教育学院)

猜你喜欢
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浅析高中数学圆锥曲线微专题教学策略
浅谈递归算法的教学策略
基于任务为导向的长文教学策略
关于高中数学大单元教学策略的相关探究
识字写字结合教学策略探析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三项教学策略
基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作文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