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包客作家大冰作品浅析

2021-06-15 01:25张春桃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21年5期
关键词:文学价值作品年轻人

张春桃

内容摘要:大冰的系列书主要是讲述他在“背包客”期间遇到的各式各样的人的故事。大冰身份多栖,善于抓住年轻人的心理,在书中融入了不少年轻人喜欢的元素,作品故事动人,真实感强,人物率性而活,吸引了一大批年轻读者。然而,这类作品当不得主食,年轻人还应该多读一些能够补血钙长筋骨的好作品。

关键词:大冰 作品 年轻人 文学价值

大冰,何许人也?大冰,本名焉冰,自称野生作家。网上有人给了他这样的评价:“当下的文学圈,没有人比他的身份更跨界,没人比他的人生更多元,没人比他的故事更丰富。”2013年出版个人首本著作《他们最幸福》。2014年,出版个人第二本著作《乖,摸摸头》,此后至2019年,保持每年出一本书,2016获得“第十届作家榜颁奖盛典”年度畅销作家奖。据调查,大冰的读者群中,18-22岁的占40%,22-30岁的占43.9%,也就是说喜欢大冰的读者,大多是大学生和刚出社会的年轻人,男女比例大致是2:8。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有不同的读都群是很正常的事,为什么大冰作品的读者群主要是年轻人?

带着探究的心理,笔者走进了大冰的作品,渐渐明白了其作品受欢迎的原因:大冰善于抓住年轻人的心理。具体表现在:

一.大冰在講故事的过程中融入了不少年轻人喜欢的元素,譬如“背包客”、“北漂”、“拉萨”、“哥”、“酒巴”等。年轻人由于阅历有限,经济刚起步,对“诗与远方”总是带着十足的向往,常常憧憬着哪天背起行囊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在旅行途中认识形形色色的人,每个人的脸上无一不写着“我有故事,你有酒吗”的信息。每一个热爱旅游的人,几乎都抵抗不住拉萨的魅力。匍匐的信徒、庄严的布达拉宫、五体投地的虔诚,都在召唤着我们前往,向往而不得亲临。大冰用自己的双脚去丈量,满足了年轻人的念想。故事中的人物常常自称“哥”,大冰的这种江湖情怀,既可以满足男青年当哥的虚荣心,也能满足女青年对“传说中的哥”的想象。总而言之,大冰他融汇了年轻人喜欢的元素,构造了一个个故事,刻画了一个大多数青少年未曾见过的、与自己平时的生活有着十万八千里距离的世界,这个世界里散发着传奇的色彩与淡淡的酒香。

二.故事动人,主角率性而活。大冰的系列书主要是讲述他在“背包客”期间的故事,他进川藏、在丽江等地方遇到了各式各样的人,有十年如一日坚守藏地、为藏民基础教育尽一己之力的书店老板,有为救助灾区散尽家财、带重病母亲游历世界的东北浪子,有心系31年前阵亡战友、不愿偷生于世、为古城安危自费建消防队的老兵……故事真实感强,动人心弦;主角以自己认定的方式生活。爱情故事占有较大篇幅,或写至死不渝的爱情,如《听歌的人不许掉眼泪》中的兜兜与大树;或写若即若离跑过一段马拉松最终修成正果的爱情,如《椰子姑娘漂流记》中椰子姑娘与那个在书中连个名字都没有的西北人——“他”;或写那种徘徊于爱情与友情或亲情之间的微妙……总体而言,大冰的故事是暖心的,让人相信这世上还是有真爱有真感情的。对于涉世未深、阅历未丰的年轻人来说,大冰书中的故事打开了一扇窗,让他们了解到原来世上有这么多既精彩又与众不同的生活状态,让他们认识了一些现实生活中或许永远都无法结交的人。大冰书中的故事多少带点江湖气。他在书中彩页上直言“我自江湖来,但书江湖事。”故事中的主角大都追求自由、洒脱的生活,活得很率性。譬如《乖,摸摸头》一文,里面的女主——杂草敏,在接受大冰的采访中受到启蒙,立马行动把在南方某幼儿园做教师的职业给辞了,跑到山东去做主播;《一个叫木头,一个叫马尾》中的毛毛少年时有个三次离家出走的经历,毕业的那天就把学校分配的铁饭碗扔了;《椰子姑娘漂流记》里的月月,17岁开始独自旅行,两年走完了大半个中国;后浪迹欧美大陆,旅居过二十多个国家……里面一个个的故事,吸引着你放下现在的一切,可是你没有勇气,而你不敢做的事,却有人忠实于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敢做敢闯,并且过得还不错。一方面是对自由的渴望,另一方面不能免俗于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现实路线,这时大冰笔下的人物、故事便成了一种最好的慰藉。

三.大冰多栖的身份。大冰的头衔很多:主持人、民谣歌手、作家、酒巴老板、油画画师、背包客、禅宗弟子……职业定位多达十几种。对于还没走出社会,对自己的职业还不够明朗的大学生而言,这无疑是有吸引力的。一个人有一种身份能做好一个职业,就相当了不起了,大冰竟然有十几个角色,真是令人羡慕妒忌恨。大冰在《乖,摸摸头》这篇文章里就说,职业是职业,事业是事业,没必要做一份工作做到死,也没必要把工作和生活搞成对立面。这话说得是深得年轻人的心哪!对于刚出社会的年轻人来说,他们正处在创业的起步阶段,有冲劲,有想法,也希望自己能够在原有职业的基础上,向外拓展更广阔的空间。朝九晚五是为了生活,浪迹天涯是为了情怀。谁不想两者得兼?大冰身兼数职,却依然用大量的时间去旅行,他用笔下的故事告诉你:这世上真有人过着你想要的理想生活。多栖的身份,多元的人生,丰富的经历,自是深受不谙世事的小年轻的喜欢。

从大冰作品的畅销现象,我们可以得到两个写作启示:

一是,生活是文学创作的源泉。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如今不少网络写手闭门也能造车,主要是因为他们大多只敢在玄幻修仙题材上虚构,或是在同一路线的都市总裁题材上编造。要想写出真实鲜活的、余蕴悠长的作品,就必须扩大自己的生活领域,闻得广,见得丰,才能知得深,写得好。大冰游走于江湖和市井,浪迹在天涯和乡野之间,一路走,一路积累故事。这些故事既接地气,又充满侠气。

二是,文学创作要了解市场需求。大冰对自己作品的定位应该是非常清楚的,就是面向年轻人。年轻人普遍都有这样的心理:自己的生活太单调,外面的世界很精彩。迫切地想要认识这个世界,却又局限于现实的骨感,还没有能力触碰得到。大冰就是紧紧把握住年轻人的这种心理特点,把年轻人们向往的自由、向往的旅行、向往的江湖编成故事,里面的人物特立独行,洋溢着浪漫的情怀,这些都吸引着一年又一年的年轻人去拜读。总而言之,大冰讲了年轻人爱听的故事。

大冰在每本书的简介处都介绍了自己的多重身份,除了彰显自己人生经历的丰富,也算是一种营销手段,无愧他其中一个身份——商人。然而商品属性只是书籍的属性之一,此外书籍还有艺术价值这一属性。艺术价值才是文学作品最本质最重要的价值。文学创作在考虑市场需求的同时,还应考虑艺术价值、社会价值和人文关怀。无可否认,大冰的系列书有其可取之处。然而,笔者在阅读的过程中,却始终忍着一份不舒服。

翻开正文,一直往下,全文皆是左对齐的排版。从大冰的个人介绍到他故事中的“家人”及其经历,似乎都在彰显另类。全文采取左对齐的排版方式显然也是大冰追求的一种“奇葩美”。张扬个性,无可厚非,然而对于笔者这种循规蹈矩的人來讲,大冰的这种“另类美”实在让人喜欢不上来。一般而言,正规出版物都有排版的通用性要求,如“首行缩进”、“左右对齐”。事有矛盾,物有阴阳,人们对同一事物作出不同的价值判断完全正常,读者有不同的需求也完全正常,但我们必须倡导占主流的社会意识形态。再者,中国人自古以来追求着造物的对称美,连文章的排版也是两边对齐,我们也习惯这种主流的审美观。不是不可以追求非主流的美,然而大冰的这种混乱的排版实在缺乏美感。

此外,大冰作品的语言虽然颇有点幽默,还带点生活小哲理,但这也掩盖不了其语言在通俗当中所带的不雅,像“骂娘”“我×”“你丫”等字眼不在少数。如《我有一碗酒,可以慰风尘》那章大冰对大兵儿子的调侃,实在俗不可耐,而且个中情节还欠缺生活逻辑。我相信大冰的粉丝在看到这种左对齐的排版和不雅的语句时,内心不说抓狂,多少带点别扭吧。主流的价值观是文化最深层的内核,文学以培养审美的人为最终目标。作为文学作品,作家还应考虑文学作品的价值,让读者在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中,获得文字本身的审美体验和心情的愉悦。文学虽高于生活,但也应该是求真求善求美的。这也可以理解为文学的良心。文学的良心在作者的心里。作者有什么样的良心,那么,他所创作出来的文章也就会有什么样的良心。

从第一本的《他们最幸福》,到2014年的《乖,摸摸头》,2015年的《阿弥陀佛么么哒》,2016年的《好吗好的》,2017年的《我不》,2018年《你坏》,再到2019年的《小孩》,看多了,你会发现题材有雷同的嫌疑,如《你坏》就是《他们最幸福》的回炉再造,总的来说大同小异,跳不出那个圈子。年年岁岁花相似,一代又一代的人也总有一个由年轻到成熟的过程,因而大冰式的作品自然不缺读者。然而,笔者认为,这类作品毕竟当不得主食,浅尝即可;毕竟文学宝库里可读的好书还有太多,读过大冰之余,我们还应该多读一些能够补血钙长筋骨的好作品。

参考文献

1.大冰.他们最幸福[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3.

2.大冰.乖,摸摸头[M].湖南:湖南文艺出版社,2014.

3.大冰.阿弥陀佛么么哒[M].湖南:湖南文艺出版社,2015.

4.大冰.好吗好的[M].湖南:湖南文艺出版社,2016.

5.大冰.我不[M].湖南:湖南文艺出版社,2017.

6.大冰.你坏[M].湖南:湖南文艺出版社,2018.

7.大冰.小孩[M].湖南:湖南文艺出版社,2019.

(作者单位:广东茂名幼儿师范专科学校)

猜你喜欢
文学价值作品年轻人
为什么年轻人一团建就想离职?
当代年轻人有多惜命
你猜不到一个做饭的年轻人在想什么
年轻人如何理财
《圣经》文学价值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影响
《圣经》文学价值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影响
喧闹深处有寂静
做优秀记者:如何从一般素材中“挖”重大新闻
对丁旭东音乐作品的探究和分析
简论20世纪的法国文学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