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教师应复归教书育人本道

2021-06-15 01:56吕晓蕾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21年5期
关键词:大学教师教书育人立德树人

吕晓蕾

内容摘要:大学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大学教师角色的基本内涵是教书育人,具有知识启蒙、价值引领、道德培育的功能。然而,由于大学教师受到社会工具理性、考评制度以及过度劳动的影响,存在角色异化现象,大学教师最根本的职责和使命被消解。由此产生的消极后果是弱化了大学的教学育人功能。本文从分析教师角色的基本内涵出发,探究大学教师角色异化的表征及原因,最后提出大学教师复归教书育人的途径。

关键词:立德树人 教书育人 大学教师 角色异化

随着当代大学职能的增生,当前大学教师的角色不断丰富,由单一的教育者发展为教育者、研究者、社会服务者等多元角色。“一个优秀的老师,应该是‘经师和‘人师的统一,既要精于‘授业、‘解惑,更要以‘传道为责任和使命。”[1]2018年10月,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中强调要全面提高教师教书育人能力。2019年10月,教育部《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要求高等学校教授严格执行为本科生授课制度,可见高等教育对教师回归教书育人的殷切期望。因此,教育者始终是大学教师的根本角色,蕴含着永恒传统的成分——教书育人,教书育人便是对教师角色本质的阐述。

一.教书育人的内涵

教书育人有着源远流长的中国教育传统,中国教师自古以来就承担着教书育人的职责。“经师易求,人师难得。”人师尚贤,经师尚能,教师角色应当是人师与经师的融合。教书育人的内涵也有其理论基础,赫尔巴特提出:“教学可以产生思想,而教育则形成品格”[2],在教学活动中,道德是教学的最高目的,作为知识传递过程的教学和作为道德培育、价值引领过程的教育是统一的。因此学校教育不能分成道德陶冶和传授知识两个孤立的过程,这便是教书与育人不可分割的内涵。

在追溯教师的教育者角色、教书育人职责的历史传统和理论基础的过程中,教师既要教学生如何学,又要教学生如何做人,呈现出知识启蒙、价值引领与道德培育的功能。教育是一门责任之学,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根本任务,教书与育人是人才培养系统工程的有机统一体。大学的使命是立德树人,即培养学生完整的人格、修养学生的道德品行,发展学生的心智活动。但是在教育实践中,部分大学教师存在角色异化的现象。

二.大学教师角色异化的现实表征

“异化”是一个哲学概念,王若水提出:“主体由于自身矛盾的发展而产生自己的对立面,产生客体,而这个客体又作为一种外在的、异己的力量而凌驾于主体之上,转过来束缚主体,压制主体,这就是异化。”[3]由此可将教师角色异化定义为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逐渐走向一条背离角色期望的道路,同时阻碍着教师的专业发展,其实质是教师应有功能的失效。

1.教师异化为规训者,知识启蒙功能缺席

规训是教育研究的一个热点议题,也是学校教育中的一个显著特征。金生鈜将教育对人的支配、处置、压制、型塑等看做规训的主要特征,使得学生失去自由和自主的精神气质,失去追求德性的理想,意味着教育对人的职能化与工具化。[4]教师异化为规训者,使得教育成为了一种事先谋划好的,用来控制学生心智发展的技术,学生像物品一样被生产,渐渐成为不会思考、没有智慧和精神的存在。现实的大学中,依然存在这样的现象,一方面,传统课堂的管理主义取向依然占据主导位置,教师是传播知识霸权、理性霸权的工具;另一方面,教育技术被积极应用于教育教学活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接触被教学机器进一步限制。这样的教育教学活动使得教师的知识启蒙功能失效。

2.教师异化为功利人,价值引领功能扭曲

价值观不是人们生来就有的,而是在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的,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本身蕴含着价值观念、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引领学生的价值生成是教育者角色的重要功能。在传统社会中,教师烙印着社会的价值观念,是社会价值引领的形象。然而,进入现代社会后,受到技术理性的影响,教师职业袪魅,成为专门的世俗性职业。在市场经济的冲击、功用价值的浸染下,原来教师的精神价值逐渐被眼前的晋升、荣誉所取代,部分教师偏离了教师应有的价值追求。在高校中,科学研究成果的发表会为大学教师带来荣誉、资金和金钱等利益,然而,追求外部利益本无可厚非,但是这一现象使部分大学教师的“工具性自我”占主导地位,此时,大学教师以一种“功利人”的身份站在学生面前,无意中向学生传输着金钱、地位、效率的价值观念。在此影响下,学生极易形成错误的价值观念,损害人格的全面发展。

3.教师异化为道德失范者,道德培育功能弱化

教育是一种道德导引的过程,因此,道德性是教师角色区别于其他角色的最主要特征之一。教师既是道德教育的主体,也是道德教育的工具,教师的德性具有直接的育人功能。教师向来被奉为“道德的楷模”,教师应是学生道德修养的镜子,然而欲立德树人,必须以德立身。近年来,大学教师“道德失范”现象频发,某些大学教师违背职业道德、喪失道德伦理,出现敷衍教学、命令学生从事私人活动、羞辱歧视学生、抄袭剽窃他人研究成果等道德失范行为,引起了教育界及社会的广泛关注。道德失范者如何做学生道德修养的镜子?大学教师由“道德的楷模”异化为“道德的失范者”,教师的道德培育功能弱化,道德影响力下降将会对学生、社会产生负面影响。

三.大学教师角色异化的成因分析

大学教师角色异化的现象是社会发展不可避免的,置身于社会环境中的教师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异化现象。近年来,高等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不断提升,大学教师的教育者角色异化现象也成为需要关注的问题。

1.工具理性主义导致教师角色异化

工具理性是对人们的思维、行动的工具和方法进行规范化、程序化、制度化的一种思维方式。[5]虽然工具理性一定程度上起到规范人的思维和行为的作用,但是却表现出了对人类生命的贬抑,将人工具化和功效化,它的肆意侵蚀造成了价值的偏离。教育系统在工具理性的浸染下,不可避免地受到工具理性的腐蚀。使得部分大学教师以功利的心态对待学生、对待教学、育人活动。

2.大学考评制度导致教师角色异化

考评制度是大学为规范、指导和激励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而制定和实施的要求与规则。当前,大学的考评制度中存在着“重视科研而轻视教学”的现象。这种考评制度对教师教书育人角色异化的影响突出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考评教师片面强调科研成果,直接引发了大学教师重科研、轻教学、轻育人的行为。第二,容易引发大学教师学术上的功利主义与短期行为。学校一方面鼓励教师产出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另一方面又过分强化短期量化考评,导致教师运用更多的时间进行科学研究或者忽视科研水平,只追求科研数量。正如德国学者马克斯·韦伯就大学教师指出:“一个人可以是一名杰出的学者,同时却是个糟糕透顶的老师。”[6]學者与教师不是完全相同的身份,“学者”如果不从学生发展出发,不以相当多的精力去教书育人,便可能成为“糟糕透顶的老师”。

3.教师过度劳动导致教师角色异化

近年来,接二连三的大学教师英年早逝的事件,引起了社会对教师过度劳动问题的关注。大学教师过度劳动的原因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大学教师普遍拥有责任心和奉献精神。大学教师被赋予了繁重的职责和使命,他们竭尽全力承担着教育者、研究者、社会服务者等多重角色。第二,大学教师承担着高等教育变革的压力。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和学习资源的更新,教师需要不断学习。与此同时,教师面临各种考评,教育教学活动中的道德和职志意识被现实所击垮。第三,大学教师的工作具有无边界性。佐藤学指出:“教师的工作无论在时间、空间上都具有连续不断地扩张的性质,具有无边界性的特征。”[7]这种无边界性带来了教师职责的无限扩大,任何关于学校的职责都落在教师肩膀上,教师劳动成了苦差使,教师的价值追求遭到禁锢,教师在劳动中不是自由发挥自己的本质,而是受到身心的摧残。

四.大学教师复归教书育人的路径

教师角色异化是历史发展到特定阶段的产物,我们无法完全杜绝异化的出现,但是可以有限地消解异化的影响。因此,要理性地看待异化现象,追求本真的教育,最大限度地消解异化,使教师角色复归教书育人本道,有必要从社会环境、学校制度、教师自身三个方面共同努力。

1.关怀教师:复兴尊师重教风尚

兴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尊师,正确认识高等教育的战略地位就必须正确认识大学教师的地位与角色。社会、学校和家长赋予了大学教师多重角色,使其付出了难以衡量的劳动。他们不仅是“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师者,也是一个普通的人、一名平凡的劳动者。

2.多元指标:学校完善考评制度

现在大学教师的考评制度多与研究成果挂钩,研究成果成为硬指标,育人工作只是一个软指标。然而,教师研究者角色的提出,无意要求教师单以求知为旨趣,而是鼓励教师像科学家一样勤于钻研,同时促进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以便使教书育人工作更有成效。

3.自我救赎:教师勇敢超越现实

任何人都没有理由要求教师像蜡烛一样燃烧自己,毕竟教师也是现实社会中的普通人,他们也需要强健的身体和精神,需要维持生存。但是作为教师,必须清醒地认识自己的神圣职责和使命,教师的自我救赎是指教师应时刻怀有一颗良心来自觉地守护教书育人的尊严与美好形象。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9-10(2).

[2](德)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教育学讲授纲要[M].李其龙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3]王若水.异化——这个译名[J].读书,2000,(7):149-153.

[4]金生鈜.规训与教化[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2.

[5]韩红.交往的合理化与现代性的重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9-11.

[6](德)马克斯韦伯.学术与政治[M].冯克利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11,21.

[7](日)佐藤学.课程与教师[M].钟启泉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213.

(作者单位:渤海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猜你喜欢
大学教师教书育人立德树人
2019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推选活动启动
《教书育人》编辑部公示
学生视角的大学教师学科教学知识分析
“一次消化者”与“二次消化者”
试论当代大学教师文化素养及路径提升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开放大学教师教学学术评估框架研究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2015年度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推选活动启事